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23年暑期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讲述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这部电影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盘庚迁殷 D. 大禹治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和所学知识可知,商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武王在牧野伐纣,灭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朝末年武王伐纣,而商汤灭夏是建立商朝,不符题意,排除A项;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中后期,使商摆脱了困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大禹是夏朝的建立者,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西汉历史原始史料的是( )
A. 电视剧《大汉天子》 B. 史书中对汉武帝的记述
C. 汉墓出土的素纱禪衣 D. 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所谓原始史料……数者皆与事件同时”可知,原始史料一般出现在事件发生当时,结合所学可知,考古发现的素纱禅衣出现于汉墓中,属于汉朝产物,因此其属于原始史料,C项正确;电视剧是经过杜撰或者编排过的,不属于原始史料,排除A项;史书记载属于后人记述,并未出现于当时,属于二手史料,排除B项;敦煌壁画出现于魏晋至隋唐时期,并未出现于汉朝,排除D项。故选C项。
3.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宋代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为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语句中能反映与此同样变化的是(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意思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说明到了北宋,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湖流域,所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简称“载舟覆舟”。意指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比喻民心向背决定生死存亡,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意思是: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封建文化走向衰落 B. 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 政府坚持闭关政策 D. 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和所学知识可知,传教士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同时将中国的文化传入欧洲,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作用的过程,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东西方文化互相借鉴互相交流,并未封建文化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说明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排除B项;政府坚持闭关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关于此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彻底地觉醒
B. 推动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重大转变
C. 中国被打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落后
D.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地图信息“威海卫”等可知,该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方式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重大转变,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但“彻底”说法错误,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国当时的海军技术并不弱于日本,因此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并非技术原因,排除C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故选B项。
6. 近代,有先进知识分子提到“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寻找的道路是( )
A 推翻清朝,创立民国 B. 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思想
C.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辛亥革命后,虽然名义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但是共和、立宪均未能得到较好贯彻,最根本的解决途径乃是促使民众觉悟,进行思想文化上的革新,即后来兴起的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进行解放思想的新文化运动,B项正确;推翻清朝,创立民国属于辛亥革命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先进知识分子提倡新文化运动,而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洋务属于洋务运动,两者不是同一件事,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面是初三某学生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某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帝国( )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起源于欧洲的爱琴海地区 B. 武力征服给美洲地区带来灾难
C. 小国寡民实行奴隶主民主 D. 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公元前27年……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基督教的诞生与传播;材料“2世纪初……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拉丁文的传播;材料“395年,罗马帝国……曾繁荣一时”表明东罗马帝国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起到过积极作用。三则材料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项正确; 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因此起源于爱琴海地区不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排除A项;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但罗马帝国并未扩张到美洲地区,排除B项;希腊雅典实行的是小国寡民实行奴隶主民主,排除C项。故选D项。
8. 7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
A. 查理大帝实行限制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B. 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来缴纳
C. 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D. 佛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法兰克国王王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l/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中世纪西欧农民负担十分沉重,宗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什一税最终不是以货币的形式缴纳。C项正确,排除B项;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法兰克国王王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l/10贡献给教会,可知,查理大帝实行鼓励而非限制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佛教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 某哲学家曾说:“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在这种异化的世界里,宗教神学将上帝与现实的人相对立,上帝是完善的、全能的、永恒的,而人则是有罪的、无能的、暂时的。欧洲人首先打破这种异化的行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世界观,它认为人类是上帝在人间的工具,人类的日常生活成为低俗的象征,人类非理性欲求被视为“原罪”而遭到无情的贬斥。在欧洲首先打破这种异化束缚的运动是文艺复兴,其提倡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世纪天主教神学世界观对人性的束缚,而新航路的开辟,是指欧洲从15世纪开始,为了筹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货币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需要,加之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亚洲和欧洲的路上通道,从而使得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对外寻找的通往中国和印度的运动,而历经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探索后,最终找到了通往亚洲的通道。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均晚于文艺复兴,排除CD项。故选A项。
10. 1793年,华盛顿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他指令国务卿写信给最高法院大法官,大法官回信说,如果他们经不起诱惑而对与法庭职务无关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不恰当的,因此拒绝发表意见。他们还提醒道,总统只是行政分支的首脑,法官不归他管。这一事例表明的政治理念是( )
A. 分权制衡 B. 主权在民 C. 共和原则 D. 联邦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总统只是行政分支的首脑,法官不归他管”可知,材料体现了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国会有立法权、总统有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并相互之间制衡,以维护美国的民主共和体制,A项正确;主权在民指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共和原则指认定政治权威最终来自人民同意的原则,拒绝接受君主和王朝统治原则,材料内容都没有体现这两种理念,排除BC项;联邦原则是调整联邦政府与地方各州之间关系的原则,而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联邦政府内部权利的分配,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下图为1913—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当时( )
A. 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 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 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21年俄国农业生产处于低谷时期,1921年到1925年农业生产持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利用商品关系即市场因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到1925年,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与材料中“1913—1925 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相符,A项正确;从1928年开始废止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即斯大林模式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与材料中“1925 年俄国”不符,排除B项;1929~1932年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与材料中“1921—1925 年”不符,排除C项;集体农庄是农业集体化运动的产物,当时尚未出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结盟,如美国IBM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电脑记忆芯片,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欧洲第二大汽车厂商菲亚特公司相互成为对方的销售代理,欧美跨国公司每年缔结的合作协定成倍增加。这反映出( )
A. 欧美市场竞争趋缓 B. 区域集团化发展失衡
C.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D.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合后,作为经济全球化主体的跨国公司,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结盟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垄断新技术,以对付新的竞争对手,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竞争更加激烈,并非趋缓,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欧美两大经济区域的跨国公司彼此间加强合作,而不是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失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不能反映出南北差距扩大,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
1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
时期 革命实践与思想发展
建党初期 中共成立,京汉铁路大罢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阅读材料,请围绕“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关系”的主题,从中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表格中列举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产生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论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纠正了纠正“左”倾领导在中共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也推动了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结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会议,都会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及时调整革命策略,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围绕“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关系”的主题,从中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表格中列举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可选取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拟定论点为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产生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阐释可从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中共七大的内容和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具体论述如下:
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产生科学思想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论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纠正了纠正“左”倾领导在中共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也推动了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14. 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央加强边疆治理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民族,特别是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民族先后融合到其他民族中,主要是融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汉族中。此外,各民族在密切交往、交流中,和亲通婚成为常态。不仅汉族吸收、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成分,各少数民族中也往往有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的成分。
——樊树志《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材料二:随着各民族的交往深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管理越来越直接、具体、细密;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宁夏大学教授史金波
(1)读材料一根据所学归纳古代民族交融方式。(任答两种)结合所学,请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史实说明、“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民族融入水平较高的汉族中”。唐朝时哪件艺术作品反映当时“和亲通婚成为常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与秦朝相比汉朝管辖范围有怎样的变化?元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直接管理的举措是什么?
(3)综上,请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共同的主题。
【答案】(1)方式:和亲通婚;改革;民族迁徙等。
史实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作品:《步辇图》。 (2)经验: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
变化:秦朝没有管辖西域地区,汉朝开始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举措:设置宣政院,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3)主题: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一“此外,各民族在密切交往、交流中,和亲通婚成为常态。”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民族交融方式有:和亲通婚;改革;民族迁徙等。
史实说明: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说明了“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民族融入水平较高的汉族中”。
作品: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臣的场景,反映当时“和亲通婚成为常态”。
小问2详解】
经验:根据材料二“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得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各民族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
变化: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所以与秦朝相比汉朝管辖范围的变化是:秦朝没有管辖西域地区,汉朝开始了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举措: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故元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直接管理的举措是设置宣政院,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小问3详解】
主题:综合上述“材料一、材料二民族交融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共同进步和发展”概括共同的主题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15.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钩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对20世纪10年代某国际会议的评价
材料二:以下是反映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某一经济措施的两幅漫画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逐渐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中“他们”指的是哪些国家?请以该“和会”签署条约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来说明“条约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
(2)根据材料二两幅漫画的寓意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该经济措施进行评析说明。(6分,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答案写在答题卡格子中,一字一格,超出格子不计分)
(3)读材料三根据所学指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综上,请指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国家:英、法、美等国。 史实说明:一战后,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对世界进行的重新划分,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2)评析说明:图一中欧洲显示一片荒凉景象,代表欧洲的人靠着马歇尔计划的绳索攀援而上,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图二中代表美国(或马歇尔)的人手中拿着代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的货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的联合。主要原因: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涉及大国实力的变迁;国家主权和安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国家间的贸易关系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国家:根据题干信息“……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1月,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战胜国各自怀着不同的目的参加会议。可知这些国家是指英、法、美等国。
史实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1919年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对世界进行的重新划分,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两幅漫画,可知图一中欧洲显示一片荒凉景象,代表欧洲的人靠着马歇尔计划的绳索攀援而上,反映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复兴产生重大影响,图二中代表美国(或马歇尔)的人手中拿着代表束缚和控制德法等西欧国家的货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目的在于控制西欧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
【小问3详解】
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根据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 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可知“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欧洲的联合。因为欧洲实力增强,冲击了两极格局,即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因此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政治军事力量对比的变化;涉及大国实力的变迁;国家主权和安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国家间的贸易关系等。
16. 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中国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中国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摘编自《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结合当时国际背景分析导致这样变化的原因。
(2)读材料一根据所学回答,面对19世纪70年代“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请举一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有哪些特点?根据所学分析推动“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外部原因。综上请谈谈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回答2点。)
【答案】(1)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资企业出现。
原因: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对策:进行洋务运动。
事例: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3)特点: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力;工业增长迅速。
外部原因:一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认识: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但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动:据材料一“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中国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可知,鸦片战争后,外资企业在我国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846年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且进行工业革命。
【小问2详解】
对策:据材料一“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进行洋务运动,设立造船工厂等。
事例: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的知识可知,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小问3详解】
特点:据材料二“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可知,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据材料二“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可知,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力;据材料二“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可知,工业增长迅速。
外部原因:据材料二“1912年到192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但工业化进程十分缓慢;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23年暑期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讲述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这部电影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商汤灭夏 B. 武王伐纣 C. 盘庚迁殷 D. 大禹治水
2.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西汉历史原始史料的是( )
A. 电视剧《大汉天子》 B. 史书中对汉武帝的记述
C. 汉墓出土的素纱禪衣 D. 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
3.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宋代谚语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为生了重大变化。下列语句中能反映与此同样变化的是( )
A.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D.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4.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的同时,也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18世纪的多位欧洲启蒙思想家曾从这些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这一史实反映了明清时期( )
A. 封建文化走向衰落 B. 我国科技落后于西方
C. 政府坚持闭关政策 D. 文明交往具有双向性
5. 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关于此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国人民民族意识彻底地觉醒
B. 推动了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重大转变
C. 中国被打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的落后
D.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 近代,有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到“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实行无阻乎”,为改变这一状况,他们寻找的道路是( )
A 推翻清朝,创立民国 B. 高举民主、科学旗帜,解放思想
C.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 提出自强、求富口号,兴办洋务
7. 下面是初三某学生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某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该帝国( )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起源于欧洲的爱琴海地区 B. 武力征服给美洲地区带来灾难
C. 小国寡民实行奴隶主民主 D. 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8. 779年,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所征实物)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1/10,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上述材料可以提取的信息是( )
A. 查理大帝实行限制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B. 什一税最终以货币的形式来缴纳
C. 中世纪法兰克王国农民负担十分沉重 D. 佛教对西欧农民产生了重要影响
9. 某哲学家曾说:“上帝的人格性,本身不外乎是人之被异化了的、被对象化了的人格性。”在这种异化的世界里,宗教神学将上帝与现实的人相对立,上帝是完善的、全能的、永恒的,而人则是有罪的、无能的、暂时的。欧洲人首先打破这种异化的行动是( )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开辟 C. 宗教改革 D. 启蒙运动
10. 1793年,华盛顿遇到了一系列法律问题,他指令国务卿写信给最高法院大法官,大法官回信说,如果他们经不起诱惑而对与法庭职务无关的国家大事发表意见是不恰当的,因此拒绝发表意见。他们还提醒道,总统只是行政分支的首脑,法官不归他管。这一事例表明的政治理念是( )
A. 分权制衡 B. 主权民 C. 共和原则 D. 联邦原则
11. 下图为1913—1925年俄国(苏联)农业生产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当时( )
A. 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B.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C. 农业集体化正在加速推进 D. 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结盟,如美国IBM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电脑记忆芯片,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与欧洲第二大汽车厂商菲亚特公司相互成为对方销售代理,欧美跨国公司每年缔结的合作协定成倍增加。这反映出( )
A. 欧美市场竞争趋缓 B. 区域集团化发展失衡
C. 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D.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道小题,13题10分,14题14分,15题14分,16题14分,共52分)
13.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从此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部分重大历史事件
时期 革命实践与思想发展
建党初期 中共成立,京汉铁路大罢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思想
解放战争时期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阅读材料,请围绕“科学理论与中国革命关系”的主题,从中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表格中列举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14. 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央加强边疆治理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民族,特别是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民族先后融合到其他民族中,主要是融入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汉族中。此外,各民族在密切交往、交流中,和亲通婚成为常态。不仅汉族吸收、融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成分,各少数民族中也往往有汉族和周围其他民族的成分。
——樊树志《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材料二:随着各民族的交往深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管理越来越直接、具体、细密;历史经验证明,各民族只有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依存才能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宁夏大学教授史金波
(1)读材料一根据所学归纳古代民族交融方式。(任答两种)结合所学,请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史实说明、“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民族融入水平较高的汉族中”。唐朝时哪件艺术作品反映当时“和亲通婚成为常态”?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发展历史经验是什么?结合所学回答,与秦朝相比汉朝管辖范围有怎样的变化?元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直接管理的举措是什么?
(3)综上,请为上述材料概括一个共同的主题。
15.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钩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对20世纪10年代某国际会议的评价
材料二:以下是反映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某一经济措施的两幅漫画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逐渐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1)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中“他们”指的是哪些国家?请以该“和会”签署条约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来说明“条约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
(2)根据材料二两幅漫画的寓意结合所学知识,请对该经济措施进行评析说明。(6分,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答案写在答题卡格子中,一字一格,超出格子不计分)
(3)读材料三根据所学指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综上,请指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主要原因。
16. 近代以来,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6年开始有两艘外轮在中国香港、广州间从事运输业务。1862年美国旗昌洋行出资100万两在中国上海创办了“旗昌轮船公司”。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
——摘编自《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崛起》
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结合当时国际背景分析导致这样变化的原因。
(2)读材料一根据所学回答,面对19世纪70年代“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的严峻局面,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请举一具体事例。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有哪些特点?根据所学分析推动“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外部原因。综上请谈谈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回答2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