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西省萍乡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卷(答案)

江西省萍乡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某校夏令营活动将带领同学们参观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在遗址中会看到的是( )
A.打制石器 B.人面鱼纹彩陶盆 C.中国最早的铜刀 D.铁臿
2.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3.画在以前是贵族用来装饰宏伟建筑的道具。隋唐时期盛行壁画,以彩色为主。从五代至宋,金碧山水衰退,墨绘日益发达,卷轴画逐渐取代壁画,成为平民出身的官员可以携带享乐的道具。材料中“画”的演变历程反映了( )
A.贵族阶层丰富绘画类型 B.印刷术的发展进步
C.艺术作品迎合社会需求 D.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4.在中瓦前,有那么一位上了年纪的茶点婆婆,头上戴着三朵花,老相却偏要扮个俏容,使逛夜市的市民无不发出笑声。材料中的景象较早出现于( )
A.北魏洛阳 B.唐朝长安 C.南宋临安 D.明朝南京
5.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郑和)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增加了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明朝航海的持续发展
C.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6.徐光启的《崇桢历书》体现了他在天文学方面引进西学的成果,以计算和分析的方法令人信服地证实了“天地圆体”说:《农政全书》则运用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来进行农业试验和研究。这表明( )
A.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末学术视野 B.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
C.中国古代科技实现了向近代转型 D.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
7.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
A.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清朝前期商业发达 D.地方人口增长迅速
8.《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的专制和落后,认为“新体育”应谋求“身体自觉”“科学运动”和“合作精神”等现代社会亟需的公民品格。这一主张( )
A.成为了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 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灭
C.表明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D.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0.关于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史学界曾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可以得出( )
出处 观点
当事人回忆 7月1日(张国焘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
共产国际档案 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 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
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 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
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 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11.下表信息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部分)。表中信息能共同印证的史实是( )
姓名 身份 牺牲时间 牺牲原因
张自忠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 1940年 枣宜会战
左权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 1942年 反“扫荡”
戴安澜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200师师长 1942年 赴缅参战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1948年,在“参军保田”的口号下,大批青壮年农民如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材料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D.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13.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消费观念 C.经济发展 D.休闲娱乐
14.2023年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我国同182个国家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关系。这体现了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谋求全球伙伴关系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5.小宋同学暑假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观看了主题为“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展览。他最有可能看到( )
A.楔形文字泥板 B.金字塔模型 C.太阳历 D.司母戊鼎
16.“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 B.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
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17.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下表所示西方航海家应是( )
姓名 生卒年 历史贡献
CristoforoColombo 1451—1506 “遂航大西洋,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遂启亚美利加大陆。”(1905年《新民丛报》)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18.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重要人物,很多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 )
A.针砭时弊抨击锁国政策 B.推翻幕府建立近代国家
C.培养为天皇服务的人才 D.学习西方以助社会进步
19.罗斯福新政为了拯救市场,采取办法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而是用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国家。材料体现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政府干预指导经济 B.市场规律自主调节
C.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D.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20.下图为21世纪初联合国召开的某次重要会议的徽标。图中下方的人形代表社会公平,中间的曲线代表经济增长,上方的叶子代表环境保护,这三个元素构成一个地球形状。该徽标蕴含的理念是( )
A.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B.政治多极化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C.可持续发展与地球之间的密切关系 D.不结盟运动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材料题
21.历史大变局时期,学校见证着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1852年遭太平军毁损,于1868.年重建,并增设译学、时务、西学图书等课程,培养了曾国藩、谭嗣同、蔡锷等大量近代人才。 福州船政学堂设于1866年,重在学西洋机器以成轮船,及其制造驾驶之术耳;……欲选少年颖悟子弟习西洋文学技艺,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
时务学堂创办于1897年,在办学宗旨方面,时务学堂以保国、御侮、创新相号召,提倡新学,鼓吹维新,致力于培养学通中西的新型人才。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导致京师大学堂遭到严重破坏,以致被迫停办近两年。 2023年10月10日清华大学研制出全球首颗全系统集成的、支持高效率片上学习的忆阻器存算一体芯片,有望促进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发展。
(1)据图1、图4学堂的遭遇,分析晚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困境?
(2)以“晚清救亡图存”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材料中哪所学堂?请说明理由。
(3)请指出图2“福州船政学堂”与图5“清华大学”在技术研究方面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它们不同的原因。
2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外历史部分人物
第一栏 ①汉谟拉比 ②商鞅 ③查士丁尼 ④罗斯福 ⑤亚历山大二世
第二栏 ⑥邓世昌 ⑦北魏孝文帝 ⑧玻利瓦尔 ⑨杰斐逊 ⑩章西女王
(1)将上述表格第一栏中的历史人物按先后顺序排序。(只需写序号)
(2)读先进人物事迹,伴我成长。请制作一张人物卡片,介绍他能留名历史的理由。
(要求:从材料所给人物中选择三位,完成卡片内容)人物姓名:人物事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以美英苏中四国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形成,实际预示着战后一种新的国际政治秩序结构的诞生。它将以一个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代表,并成为建立联合国的法律与外交结构的基础。
——摘自徐蓝《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参加了北约组织。在这种情况下,1955年5月14日,苏联和波兰等8国在华沙缔结了《华沙条约》,根据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组织是与北约组织相抗衡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它的成立,是苏联对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公开作出的反应。华约的建立使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写出材料一中“新的国际组织”的首要宗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组织对当时世界产生的影响。
(3)从以下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区域性组织推动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24.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中的党史】
革命城市 概况
浙江嘉兴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江西南昌 1927年8月,周恩来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江西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贵州遵义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陕西延安 1945年4-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邮票中的党史】
材料三:【歌曲中的党史】
歌曲名称 歌词节选 相关事件
A.《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
B.《春天的故事》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东方之珠》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D.《七子之歌》 那三百年……请叫儿的乳名。 澳门回归
E.《我们一起远航》 领航,鼓起复兴力量。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城市,并说出从南昌到井冈山,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材料二中三组邮票记录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
(3)请将材料三中B和C歌曲歌唱的相关事件补充完整。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历史感悟。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打制石器”处于引旧石器时代,半坡遗址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故A错误;B.“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典型的陶器,代表了半坡原始居民的手工生产水平,故B正确;C.“中国最早的铜刀”出土于甘肃马家窑文化遗址,故C错误;D.“铁臿”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并所学知识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为诸侯国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时期,排除A项;商勒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过程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
3.答案:C
解析:据材料“隋唐时期盛行壁画,以彩色为主。从五代至宋,金碧山水衰退,墨绘日益发达,卷轴画逐渐取代壁画,成为平民出身的官员可以携带享乐的道具”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绘画艺术日益大众化,受众群体从贵族逐渐转向一般民众,反映了艺术作品迎合社会需求,C项正确;贵族阶层丰富绘画类型没有反映“成为平民出身的官员可以携带享乐的道具”等内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绘画艺术日益大众化,不能反映印刷术的发展进步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的是绘画方式的演变,不能说明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C
解析:
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郑和)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传达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C项正确;增加财政收入、利于航海发展、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
6.答案:A
解析:A.依据材料可知,徐光启的两部著作均体现了利用西方自然科学成就,这表明明朝的科技受到西方科技的影响,反映东西文化交流影响明未学术视野,正确。B.材料反映徐光启的著作利用西方自然科学成就,不能说明中国农耕经济走向没落,排除。C徐光启是明朝时期的人物,当时中国古代科技还没有实现向近代转型,排除。D.材料没有反映西方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排除。故选:A。
7.答案:C
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题干反映了当时清朝前期商业的发达,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D
解析: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民国初期部分人士抨击“旧体育”专制和落后,主张科学、合作精神,深受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科学观念的影响,D正确。戊戌变法当时已经失败,排除A。当时是民国初期,封建王朝已经覆灭了,排除B。材料没有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信息,排除C。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当事人回忆、共产国际档案、《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可知关于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史学界曾多次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说明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D项正确;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A项;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与题干的“当事人回忆”不符,排除B项;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B
解析:从《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可得出,既有中国共产党方面的,也有国民党方面的,材料反映的是抗战期间国共两党都有高级将领的牺牲,说明当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故B项正确;A正面战场和C项敌后战场表述都不全面,排除AC项;材料没有体现对立,排除D项。故选:B。
1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参军保田”“大批青壮年农民如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将粮食、被服等送上前线”并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因此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项符合题意。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结合所学可知,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品日益丰富,粮票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开始出现用微信支付购买商品,这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原因,C项正确;ABD项都推动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但不是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A.谋求全球伙伴关系不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而是我国外交目标,排除A。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材料没有涉及“求同存异”方针,排除B。C.材料“我国同182个国家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关系”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C符合题意。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是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材料没有强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排除D。故选:C。
1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美索不达米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A项符合题意;金字塔是埃及的文明成果,B项不符合题意;太阳历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C项不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中国的文明成果,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B
解析:“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是强调阿拉伯文化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排除A;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排除C;题干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排除D。故选:B。
1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发现西印度群岛,前后四度,随启亚美利加大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与题干材料所述相符,A项正确;达·伽马开辟了欧洲前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排除B项;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排除C项;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8.答案:D
解析:由“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的措施,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等。日本19世纪中期开始进行的明治维新,主要向西方学习,通过改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危机。故“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D项正确;“鹿鸣馆时代”的内涵不是抨击闭关锁国政策,排除A项;幕府统治是明治维新之前被推翻,排除B项;培养为天皇服务的人才不符合“鹿鸣馆时代”的内涵,排除C项。故选:D。
1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用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就是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故A项正确;依靠市场规律自主调节不是市场规律自主调节,排除B项;美国实施是市场经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实施计划经济,排除C项;自由放任政策不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排除D项。故选:A。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1)困境:内忧外患。
(2)选图2福州船政学堂。理由: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西方的技术,目的是地主阶级希望通过洋务运动挽救清政府,富国强兵巩固国家统治。(或选图3,言之有理即可。)
(3)不同:图二“福州船政学堂”是提倡学习西方技术,图五“清华大学”是号召自主研制。
原因:图二“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时期,国力落后于西方,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图五“清华大学”具备自主研制技术,因为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解析:
22.答案:(1)①②③⑤④
(2)示例: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罗斯福---实行新政,开创资本主义政府干预经济先河,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在俄国组织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补充:推荐理由可以归纳同一类历史人物所做出的共同历史贡献。)
解析:
23.答案:(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影响:推动了华约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示例1:选择观点一:世界贸易组织是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
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活动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世贸组织的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世贸组织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世贸组织成立后,其成员的关税水平普遍降低,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世贸组织成立至今,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作为协调世界经济的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示例2:选择观点二:区域性组织推动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论述: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强了国际合作,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大大加快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各成员国之间加强经济合作,不仅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解析:
24.答案:(1)城市:陕西延安。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图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长征时期、国共第一次内战时期);图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图三:抗美援朝时期。
(3)B:改革开放C:香港回归
(4)感悟:努力学好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西省萍乡市2024年中考一模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