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复习卷(三)
一、选择题
1.19世纪50年代初,成立于广东黄埔的于仁船坞公司,不仅已经使用蒸汽机抽水,而且还拥有“修理帆船、轮船和蒸汽机的全套设备”。这表明,当时( )
A.近代生产方式引入 B.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C.洋务运动全面展开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2.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地改革政治制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也。甲午以后,康有为觉得时机到了。李鸿章所不敢提倡的政治改革,康有为要提倡。”材料中的“物质改革”“政治改革”分别指( )
A.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D.实业救国维新变法
3.对如图时间轴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辛亥革命( )
A.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
B.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共和
C.终结了封建制度
D.尚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4.1919年,陈独秀、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选登了《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后李大钊又在北京大学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这主要是为了( )
A.传播三民主义 B.发起新文化运动
C.宣传马克思主义 D.声援北伐战争
5.90年前,在红军长征途中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力主红军放弃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它是红军初期一次意义重大的军事行动,历史上把这一军事行动称之为(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通道转兵 D.飞夺泸定桥
6.如图中事件促使( )
A.张学良宣布“改易旗帜”
B.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东北野战军解放东北全境
7.读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
《井冈山土地法》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三种方法分配之。
《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以减租减息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农民土地需求的变化 D.地主阶级力量的变化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有这样的表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段表述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目的
9.1954年,全国各界超1.5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学习讨论;当时有人提议将宪法命名为“毛泽东宪法”,被毛泽东拒绝。他说:“科学没有什么谦虚不谦虚的问题,搞宪法是搞科学。”材料表明五四宪法体现了( )
A.自我革命的品格 B.民主集中原则
C.诚实守信的品质 D.民主科学精神
10.1988年,海南经济特区设立,它从一开始就实行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新体制,省政府只设了27个职能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专业部门变成了经济实体。这些措施的实行( )
A.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 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
C.增强了国有企业活力 D.强化了国家宏观调控
11.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被载入宪法;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呈现( )
A.制度化进程 B.法制化特征
C.区域化形式 D.自治化程序
12.下列两段材料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次阅兵,这一变化得益于( )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刚刚成立不久,接受检阅的炮兵部队使用的还主要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以及一些土炮,只能地面打击。 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已经是包括地空导弹、防空导弹、核导弹等多种导弹在内的装备方队了。
A.外交事业的迅速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统一进程的不断加快 D.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13.史诗《摩诃婆罗多》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14.雅典的普尼克斯露天会场呈半圆形,中心地带是演讲台,其位置与高度可以确保每一个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与台上的演讲者相互对视,所有的政治行为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这样的设计契合雅典人的( )
A.竞技特色 B.尚武传统 C.法治精神 D.民主意识
15.中世纪后期,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工商业的繁荣,促进城市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大学也随之发展。这些现象( )
A.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B.标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巩固西欧封建领主的统治
D.极大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16.阿拉伯数字是世界三大字符之一,因其笔画简单,书写方便,加上使用十进位制便于运算,易于推广使用。关于阿拉伯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古印度人改造
B.古印度人发明、阿拉伯人改造
C.古埃及人发明、古希腊人改造
D.古希腊人发明、古埃及人改造
17.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思维导图,其中②处应填写( )
A.建立世界的联系 B.要求以人为中心
C.宣传自由与民主 D.要求实行宗教改革
18.《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符合以上特征的文献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和平法令》
19.《笨拙周报》(Punch)刊登(英)罗斯玛丽 阿什顿创作的《1858伦敦酷夏》漫画,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
A.工业革命的危害
B.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摧残
C.经济危机的危害
D.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危害
20.19世纪中期,一些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
C.法国大革命、美国内战
D.美国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21.如图漫画《无尽的赔偿》创作于1921年,漫画中拉车的马代表德国,沉重的货物使马蹄悬空,马车陷入泥坑。马车前是英国首相拿着铁铲看着低垂的马头正在思考,法国新任总理手持马鞭,试图拉着缰绳前行。该漫画反映的现象源于( )
A.《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九国公约》的签订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22.某著作写道:“罗斯福总统的伟大,在于他是随着历史的潮流去选择自己的道路。”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选择的“道路”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
B.继续自由放任的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
23.二战结束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美国和苏联分别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相互敌对的政治、军事、经济组织。这反映出当时国际关系的状况是( )
A.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 B.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24.如图图是创作于1947年的一幅苏联漫画。该漫画意在( )
A.缓和苏联与欧洲关系 B.反对北约集团的建立
C.抨击杜鲁门主义出台 D.揭露马歇尔计划实质
二、综合题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也,故颜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材料二】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三】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孙中山广州演讲
【材料四】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国民党是从哪一组织发展而来的?从材料一看,国民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写出材料二中蔡锷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
(3)材料三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过共和幸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4)材料四中,《全球通史》称这个时期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粮食产量/亿吨)
——摘自《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变化》
材料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是权力过于集中。”次年,国务院宣布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验。到1984年,又把农村行之有效的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国营企业的拨款改为贷款,进而改为股份制。
——摘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三所示粮食产量变化是得益于哪一项制度的实行?并分析这项制度的实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9年,英国国王威廉接受了阐明议会至高无上的基本原则的《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法案的基本原则,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材料三 1917年因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因为革命,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美国参战是为了结束战争、结束痛苦和灾难。
——摘编自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导致俄国退出一战的革命是什么革命?美国宣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结束欧洲的痛苦和灾难,你认为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28.改变世界格局的两次世界大战
材料1:下面是(英)尹恩 克肖著顾剑译《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伦敦,1940年春英国决意独自抗战第二章 柏林,1940年夏秋,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第五章 华盛顿特区,1940年夏到1941年春罗斯福决定伸出援手……第八章 东京,1941年秋日本决定向美国开战……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从书籍的目录中选择一章,用相关史实说明它在二战中的影响。
材料2: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三幅欧洲地图(局部)。
(2)结合所学按时间前后顺序正确排列三幅地图。并分析上述地图变化的原因。
材料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① 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
性质 非正义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实力。 二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打败了法西斯;彻底结束了列强殖民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写正确内容。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选择一次大战,说一说此次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参考答案
1-10 AADCC BADDB
11-20 BDCDA BABAA
21-24 ADAD
25.(1)组织:同盟会。
奋斗目标:巩固共和,实现平民政治。
(2)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3)原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敌人:北洋军阀。
(4)依据:军阀割据混战,人们生活困苦,社会秩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中国依然是专制统治等。
26.(1)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措施: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把承包制引入企业改革);把拨款改为贷款;实行股份制改革。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27.(1)变化:国王的权力由至高无上到受法律制约;体制:君主立宪制。
(2)敌人: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美国:英国殖民统治。
(3)革命:十月革命;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战利品,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时处于有利地位,进一步夺取世界霸权。
28.(1)例如:选择第一章,1940年德国对英国猛烈轰炸,英国决意独自抗战,不屈服法西斯德国,为德国陷入东西夹击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选择第二章,1940年夏秋,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选择第五章,1940年夏—1941年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美国总统罗斯福决定伸出援手,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抗战行动,为后续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奠定基础。选择第八章,1941年秋,日本决定向美国开战。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顺序:②③①。原因: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一战后德国被制裁,国土面积减少。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
(3)①萨拉热窝事件②斯大林格勒战役。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拒绝,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突出贡献,提高了国际地位。
(4)如何避免: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积极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之间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才能有效避免战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复习卷(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