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柘城县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柘城县实验中学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 长期以来,为了通过地下发掘实物确切证明夏朝的存在,考古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发现了一些能相对应的考古遗迹、遗物。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是( )
A. 半坡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殷墟遗址 D. 郑州商城遗址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首先持这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3. 考古资料显示,今天关中及其他地方都出土了很多半两钱,其轻重、厚薄大略相等。这表明秦朝( )
A 赋税收入稳定 B. 地区交往活跃 C. 币制实现统一 D. 国家政局稳定
4.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造纸术工艺流程图(部分) 南阳医圣祠 《史记》书影
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C. 史学家的坚忍不拔 D. 技术的革新与传承
5.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诗文、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造纸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由此可见,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除割据势力 C. 繁荣商品贸易 D. 边疆地区发展
6. 宋太祖时,设置市舶司于广州;宋高祖时,市舶之利已成为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这反映了北宋( )
A. 重文轻武的措施 B. 海外贸易的发展 C. 冗官冗费的局面 D. 商业城市的兴起
7.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客观上暴露了统治者贪婪、狡猾的狰狞面目。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B. 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C. 社会氛围制约文学创作 D. 个人喜好影响小说内容
8. 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将铁犁牛耕技术传给高山族人民;郑成功还开设学校,提高台湾人民的文化素质。这些举措( )
A. 抗击了外来侵略 B. 促进了台湾发展 C.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强化了清朝统治
9.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当时国人有这样认识是因为( )
A. 战争的失败 B. 清朝法律制度体系健全
C. 不平等条约签订 D. 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10. 某学者说,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11.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选择这里建立根据地是因为:群众基础比较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而军阀对这里的控制又比较薄弱。据此,根据地建立考虑的首要情况是( )
A. 交通是否便利 B. 区域是否广阔 C. 物产是否丰盈 D. 敌我力量对比
12. 这场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这场战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13.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如果以1950年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为100%,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为314%,增长两倍多,而同期私营工业为158%,仅增长约1/2。这表明( )
A. 三大改造加速推进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公私合营促进发展 D. 新生政权亟待巩固
14. 国际形势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领导人审时度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符合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
A. 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实现中美关系缓和 D. 发起“一带一路”倡议
15. 《世界简史》:比起罗马帝国西半部来说,使用希腊语的东半部要具有更大的政治坚韧性。这里的“东半部”是指(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16. 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的代表和贵族一道制订、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世纪晚期,债务奴役制被禁止。这些都有利于( )
A. 阶级矛盾的缓和 B. 奴隶制度的终结 C. 罗马帝国的建立 D. 帝国统治的瓦解
17. 英国人将1857年的印度这次起义称为武装军队的“叛变”。这次“叛变”( )
A. 受启蒙思想影响 B. 由玻利瓦尔领导
C. 赢得了印度独立 D. 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18. 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些举措都( )
A. 扭转了战场局势 B. 开启了近代化道路 C. 消除了民族危机 D. 顺应了工业化潮流
19. 1936年,凯恩斯建议政府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安排市政工程、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收入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与这一理念最相符的举动是( )
A. 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水电站 B. 美国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
C. 德国修建柏林墙 D. 苏联发动城市青年参加垦荒
20. “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等关键词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B. 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C. 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D. 世界贸易持续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一号宫殿主殿复原示意图 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是一座大型夯土建筑。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以大型高台木构建筑为代表的宫殿建筑,自其出现以来与中国礼制文明有着深刘的关联,在三千多年的漫漫长河中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 ——李彤《略论中国早期宫殿类建筑的起源》
材料二
在西方,从克里特岛的迈锡尼文明到发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皆以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传播,使得石材建筑随着文明的扩张而在西方普及。 ——任伟《从东西方历史建筑的差异看东西方文明》 雅典帕特农神庙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处建筑在哪些方面有显著差异。
(2)综上,你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2. 阅读下列材料,然可题
材料一 言中因见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的谈话)
材料二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实践这一主张的行动。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此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3)综上,你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我国仿制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我国自行研制的商用飞机
材料二 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在前沿科技、高端装备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北斗系统、超级计算机等领先全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70年砥砺奋进,制造大国正屹立东方。
——摘编自《国家记忆新中国70年影像志》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3)请你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一条合理建议。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约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约占22%;德国6项,约占10%。法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人士,如数学家蒙日、物理学家库仑等、化学家拉瓦锡、生物学家拉马克……法国革命中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对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潮和加速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都有无法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赵庆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科学》
材料二 理性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使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完美融合,法国在18世纪国家科学创新意识非常强烈。拿破仑当政以后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把发展科学事业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法国大革命前期,科学家倍受尊重,一些科学家担任国民政府的重要职务,帮助解决军火制造中的问题:战争结束后,1794年创办了高等师范学校其目的是尽快为国家培养教师队伍,1795年创办的综合工科学校,成为培养工程师和技工的摇篮。
——摘编自陈群《法国科技中心时代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1789—1800年法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科技迅速发展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取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认识?
25. 请从下面大事记中任选两个事件,凝练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2024年柘城县实验中学第三次模拟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答题时可查阅参考资料。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填在答题卡上。
1. 长期以来,为了通过地下发掘实物确切证明夏朝的存在,考古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发现了一些能相对应的考古遗迹、遗物。下列属于这一范围的是( )
A. 半坡遗址 B. 二里头遗址 C. 殷墟遗址 D. 郑州商城遗址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里头遗址是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是研究中国早期国家形态,探索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遗址,B项正确;半坡遗址是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排除A项;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排除C项;郑州商城遗址一般指郑州商代遗址,排除D项。故选B项。
2.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首先持这一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历史人物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的名言。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排除B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3. 考古资料显示,今天的关中及其他地方都出土了很多半两钱,其轻重、厚薄大略相等。这表明秦朝( )
A. 赋税收入稳定 B. 地区交往活跃 C. 币制实现统一 D. 国家政局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今天的关中及其他地方都出土了很多半两钱、其轻重、厚薄大略相等”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半两钱在全国流通,说明秦朝时期币制实现统一,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秦朝时期币制的统一,没有涉及赋税收入,排除A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地区之间的交往,无法得出地区交往活跃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秦朝时期币制的统一,没有涉及国家政局稳定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造纸术工艺流程图(部分) 南阳医圣祠 《史记》书影
A.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B.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C. 史学家的坚忍不拔 D. 技术的革新与传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分别反映造纸术、张仲景、司马迁编写《史记》,都属于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属于政治层面,造纸术、张仲景、司马迁编写《史记》属于科技文化,排除B项;史学家的坚忍不拔只能反映司马迁编写《史记》,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C项;技术的革新与传承只能反映造纸术的改进,没有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5. 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了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在内的大量物品,还有诗文、历法等书籍。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造纸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由此可见,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消除割据势力 C. 繁荣商品贸易 D. 边疆地区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西藏属于西南边疆,体现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边疆地区发展,D项正确;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层面,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政治层面,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层面,消除割据势力属于政治层面,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属于民族交往层面,繁荣商品贸易属于经济层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 宋太祖时,设置市舶司于广州;宋高祖时,市舶之利已成为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这反映了北宋( )
A. 重文轻武的措施 B. 海外贸易的发展 C. 冗官冗费的局面 D. 商业城市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宋太祖时,设置市舶司于广州;宋高祖时,市舶之利已成为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可知,北宋政府重视海外贸易,B项正确;重文轻武的措施是政治措施与题干反映的是经济措施无关,排除A项;冗官冗费的局面会加剧财政紧张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对外的海外贸易的发展,与对内的商业城市的兴起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三国演义》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客观上暴露了统治者贪婪、狡猾的狰狞面目。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实 B. 文学作品具有史料价值
C. 社会氛围制约文学创作 D. 个人喜好影响小说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客观上暴露了统治者贪婪、狡猾的狰狞面目”可知,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A项正确;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文学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与社会氛围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个人喜好对小说内容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8. 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将铁犁牛耕技术传给高山族人民;郑成功还开设学校,提高台湾人民文化素质。这些举措( )
A. 抗击了外来侵略 B. 促进了台湾发展 C. 巩固了国家统一 D. 强化了清朝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将铁犁牛耕技术传给高山族人民;郑成功还开设学校,提高台湾人民的文化素质。”结合所学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把军队分派到各地屯田,开辟出大量荒地;并派汉族农民携带耕牛、农具,去高山族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推动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抗击了外来侵略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郑成功管理台湾的措施,与巩固了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项;郑成功时期,台湾还不属于清政府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B项。
9.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当时国人有这样认识是因为( )
A. 战争的失败 B. 清朝法律制度体系健全
C. 不平等条约签订 D. 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道光时代人的目光中”分析可知当时处于鸦片战争时期,“让夷人管夷人”体现领事裁判权,鸦片战争时期,国人对西方世界了解甚少,囿于盲目自大的心态,不懂国际公法,才出现材料中的看法,D项正确;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让国人意识到中西差距,只有林则徐等少数人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清朝法律制度体系健全,与历史事实表述不相符,排除B项;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属于结果,材料要求分析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某学者说,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而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分析可知该事件仅仅停留在经济的近代化,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和国民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属于近代化的探索,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属于近代化的探索,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没有提及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排除D项。故选A项。
11. 井冈山地处罗霄山脉中段,选择这里建立根据地是因为:群众基础比较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而军阀对这里的控制又比较薄弱。据此,根据地建立考虑的首要情况是( )
A. 交通是否便利 B. 区域是否广阔 C. 物产是否丰盈 D. 敌我力量对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群众基础比较好,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而军阀对这里的控制又比较薄弱。”可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因为这里敌人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D项正确;题干未提及井冈山的交通情况,排除A项;题干重在强调敌我力量的对比,与区域的广阔、物产的丰盈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12. 这场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这场战争是(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此之前的几次反侵略战争都失败了,而且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而抗日战争却以中国的彻底胜利、日本的彻底失败而载入史册。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抵御外族侵略的第一次彻底性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血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B项正确;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外国侵略无关,排除A项;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排除C项;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如果以1950年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为100%,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为314%,增长两倍多,而同期私营工业为158%,仅增长约1/2。这表明( )
A. 三大改造加速推进 B.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公私合营促进发展 D. 新生政权亟待巩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为314%,增长两倍多”比同时期私营工业发展快,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三大改造的结果,三大改造加速推进属于过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三大改造,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排除B项;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解放属于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三大改造不属于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国际形势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领导人审时度势,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符合这一论述的史实是( )
A. 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实现中美关系缓和 D. 发起“一带一路”倡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经过二战后二十多年的发展”可知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结合所学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属于这一时期我国外交,排除C项;新中国建国初就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排除A项;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排除D项。故选C项。
15. 《世界简史》:比起罗马帝国西半部来说,使用希腊语的东半部要具有更大的政治坚韧性。这里的“东半部”是指(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法兰克王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其中的东罗马帝国延续了近千年之久,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早于罗马帝国,存在时间较短,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法兰克王国是在西罗马帝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属于西半部,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6. 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的代表和贵族一道制订、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世纪晚期,债务奴役制被禁止。这些都有利于( )
A. 阶级矛盾的缓和 B. 奴隶制度的终结 C. 罗马帝国的建立 D. 帝国统治的瓦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公元前450年,罗马平民的代表和贵族一道制订、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世纪晚期,债务奴役制被禁止”可知,通过平民和贵族协商颁布法律,禁止债务奴役制等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A项正确;通过《十二铜表法》颁布和禁止债务奴隶制无法终结奴隶制度,排除B项;罗马帝国于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开始,此时还处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C项;此时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因此不存在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
17. 英国人将1857年的印度这次起义称为武装军队的“叛变”。这次“叛变”( )
A. 受启蒙思想影响 B. 由玻利瓦尔领导
C. 赢得了印度独立 D. 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英国人将1857年的印度这次起义称为武装军队的‘叛变’”可知,这次“叛变”是指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年﹣1859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印度封建王公。章西女王是起义队伍中的女英雄,她在1858年3月率领起义军与英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地抗击了英国殖民者,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反抗殖民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受启蒙思想影响,排除A项;玻利瓦尔领导的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排除B项;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赢得印度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8. 1861年,俄国沙皇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些举措都( )
A. 扭转了战场局势 B. 开启了近代化道路 C. 消除了民族危机 D. 顺应了工业化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都废除了落后的奴隶制度,解除了农奴和黑奴身上的束缚,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顺应了工业化潮流,D项正确;俄国废除农奴制与战争无关,排除A项;俄国的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B项;消除了民族危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9. 1936年,凯恩斯建议政府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安排市政工程、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收入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与这一理念最相符的举动是( )
A. 苏联第聂伯河上修建水电站 B. 美国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
C. 德国修建柏林墙 D. 苏联发动城市青年参加垦荒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建议政府要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安排市政工程、通过税收政策分配收入等措施来刺激经济发展”分析可知凯恩斯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中美国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B项正确;苏联在第聂伯河上修建水电站属于苏联工业化的内容,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体现的是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德国修建柏林墙体现冷战政策,属于政治层面,排除C项;苏联发动城市青年参加垦荒,是苏联党和政府为增加粮食生产而掀起的群众性开荒运动,属于政治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0. “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等关键词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 殖民体系逐渐崩溃 B. 经济差距日益扩大
C. 两极格局迅速瓦解 D. 世界贸易持续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都属于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也反映出殖民体系逐渐崩溃,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A项正确;“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体现反抗殖民斗争属于政治层面,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属于经济层面,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排除C项;亚非拉殖民地人民获得民族解放,属于政治层面,世界贸易持续繁荣属于经济层面,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里头一号宫殿主殿复原示意图 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是一座大型夯土建筑。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以大型高台木构建筑为代表的宫殿建筑,自其出现以来与中国礼制文明有着深刘的关联,在三千多年的漫漫长河中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 ——李彤《略论中国早期宫殿类建筑的起源》
材料二
在西方,从克里特岛的迈锡尼文明到发源于爱琴海的古希腊文明,皆以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传播,使得石材建筑随着文明的扩张而在西方普及。 ——任伟《从东西方历史建筑的差异看东西方文明》 雅典帕特农神庙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两处建筑在哪些方面有显著差异。
(2)综上,你认为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1)差异:建筑材料;建筑类型;空间布局;发展演变等。
(2)原因:自然地理环境;文化内涵。
【解析】
【小问1详解】
差异:根据材料一“大型夯土建筑。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以大型高台木构建筑为代表的宫殿建筑”及材料二“皆以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传播,使得石材建筑随着文明的扩张而在西方普及。”结合所学可知,两处建筑在建筑材料、建筑类型方面各不相同;根据两则材料图片信息可知,两处建筑的空间分布不同;根据材料一“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时期,以大型高台木构建筑为代表的宫殿建筑,自其出现以来与中国礼制文明有着深刘的关联,在三千多年的漫漫长河中伴随着中华文明不断发展。”与材料二“古希腊文明的兴盛、传播,使得石材建筑随着文明的扩张而在西方普及。”可知,两处建筑发展演变历史本同等。
【小问2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文明起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起源于海洋,受自然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建筑明显不同。
22. 阅读下列材料,然可题
材料一 言中因见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的谈话)
材料二
孙中山等走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实践这一主张的行动。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态度有何变化,为此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
(3)综上,你从孙中山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质?
【答案】(1)主张革命力量联合。组建中国同盟会。
(2)从忽视帝国主义侵略到认为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联合共产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黄埔军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
(3)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张:根据材料“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分析可知孙中山主张革命力量联合。
行动: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言中因见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分析可知孙中山忽视帝国主义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多次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失败后,意识到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努力: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团结国内力量,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此后建立黄埔军校,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
【小问3详解】
优秀品质:结合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我们可以得知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懈努力的优秀品质。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
材料一
我国仿制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我国自行研制的商用飞机
材料二 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在前沿科技、高端装备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北斗系统、超级计算机等领先全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70年砥砺奋进,制造大国正屹立东方。
——摘编自《国家记忆新中国70年影像志》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上述变化的原因。
(3)请你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1)从仿制到自主研制。
(2)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高科技与工业制造的紧密结合;企业家们的努力。
(3)加强科技创新,严守产品质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一“我国仿制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及“我国自行研制的商用飞机”可知,我国在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是从仿制到自主研制。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坚持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在前沿科技、高端装备领域竞争优势显著增强,北斗系统、超级计算机等领先全球。”可知,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根据材料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制造业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可知,我国高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根据题干“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高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70年砥砺奋进,制造大国正屹立东方。”可知,高科技与工业制造的紧密结合;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家们的努力。
【小问3详解】
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加强科技创新,严守产品质量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1789年到1800年,世界重大科研成果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约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约占22%;德国6项,约占10%。法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人士,如数学家蒙日、物理学家库仑等、化学家拉瓦锡、生物学家拉马克……法国革命中的自然科学的成果,对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潮和加速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都有无法估量的影响。
——摘编自赵庆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近代科学》
材料二 理性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使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完美融合,法国在18世纪国家科学创新意识非常强烈。拿破仑当政以后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把发展科学事业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法国大革命前期,科学家倍受尊重,一些科学家担任国民政府的重要职务,帮助解决军火制造中的问题:战争结束后,1794年创办了高等师范学校其目的是尽快为国家培养教师队伍,1795年创办的综合工科学校,成为培养工程师和技工的摇篮。
——摘编自陈群《法国科技中心时代科技创新模式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1789—1800年法国科技发展的状况。
(2)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法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3)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取了关于社会发展的什么认识?
【答案】(1)科研成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科学人才大量涌现;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凸显。
(2)启蒙运动影响;科学家地位的提高;政府的重视;一系列学校的兴办。
(3)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解析】
【小问1详解】
状况:根据材料“世界重大科研成果58项中,法国就有23项,约占总数的40%,同期,英国只有13项”分析可知法国科研成果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材料“法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科学人士”分析可知科学人才大量涌现;根据材料“对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高潮和加速法国工业革命的进程,都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分析可知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凸显。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理性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使科学精神与理性精神完美融合”分析可知18世纪法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拿破仑当政以后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把发展科学事业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法国大革命前期,科学家倍受尊重……1794年创办了高等师范学校其目的是尽快为国家培养教师队伍,1795年创办的综合工科学校,成为培养工程师和技工的摇篮”分析可知18世纪法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科学家地位的提高,政府的重视,一系列学校的兴办。
【小问3详解】
认识:分析法国科技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可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
25. 请从下面大事记中任选两个事件,凝练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表述完整,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
1945年,联合国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99年,美国轰炸南联盟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答案】观点:世界和平与发展。
论述: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此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任意选项两个事件,根据其共同点拟定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事件:联合国正式成立;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根据二者的作用,拟定观点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从两大组织的成立和影响方面进行论述:二战之后,联合国成立,它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在此背景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世界贸易组织已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柘城县实验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