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博雅班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历史试题
(总分:60分 时长: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如图所示的青铜器所铸铭文中,能够印证上述诗歌描述的场景的是
A. B. C. D.
2. 如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科举制度的推行 D. 社会观念的转变
3. 有学者指出:“明清两朝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了隐患。”“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有( )
①国家分裂,边疆危机严重 ②制度僵化,束缚思想解放
③闭关锁国,落后世界潮流 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 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 )
A.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 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
5.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上海《申报》头版由华人创办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这表明( )
A.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B. 表明中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C. 中华民族工业发展曲折艰难 D. 民族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6.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敌后游击战→“工农武装割据”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7.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B. 乙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C. 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D. 乙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8. 下面系列图中,图一漫画左侧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组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一中美处于敌对期,这一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②图二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③图三中美交往加深,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了世界
④图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9.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与成就描述搭配正确的是( )
A. 伯利克里——开启了雅典民主政治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C. 穆罕默德——创伊斯兰教,建立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D.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加冕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10. 下面漫画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A.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 一战的惨烈程度
C.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1. 下图中,关于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火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2. 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 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 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 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秦朝时,为巩固统一,废除六国货币,以图A中秦国的_________(货币)作为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图B是北宋时,处于游牧在北方的___________(民族),其首领阿保机创制的文字;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___________(人物)领导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新篇章。图C是公元前8世纪的古代希腊,出现了城邦,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征。并说明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2分)
14.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的紧迫形势正在削弱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力量,除了西方盟国,这些政治人物得不到什么支持,政府内外都受共产党人打压,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和选举力量。……1946年农业欠收,1946-1947年接着出现严冬,这些情况使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
——摘编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和”的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图A,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的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依据图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尺相关信息,请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状况。分析“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的原因,并说明美国是如何应对“不安”的?
②概括材料三图C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对美国的影响。依据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你认为实现中国所主张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阻力有哪些?指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
15. 某校九年级同学,在历史课上以“以人民中心,坚持中国特色道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中国1952-1983图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斯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近四十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 ——习近平《道路问题是最根本问题》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
(1)简述材料一中图A获得的信息。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至1919年,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概括其意向未能实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时期I(1953-1957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指出时期Ⅱ(1959-1965)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新中国在国际关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这条道路”的开端是什么事件?阐述材料三中,“近四十年来”走这条道路在经济、政治上分别取得的发展成就。
(4)材料四中,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成就是什么?党已为我们描绘了新时期的发展蓝图,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结合所学,谈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历史试题
(总分:60分 时长: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诗经大雅大明》中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如图所示的青铜器所铸铭文中,能够印证上述诗歌描述的场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青铜器利簋铸有精美纹饰,记载了武王伐纣时间,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而材料“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正是描述了武王伐纣的内容。选项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 如图为东晋至北宋时期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社会经济的发展
C. 科举制度的推行 D. 社会观念的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晋至北宋时期尤其隋唐以来进入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度的推行。隋朝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为后世沿用并发展,科举制的实行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C符合题意;东晋至北宋时期并不是始终处于国家统一时期,可见国家统一的实现不是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上升的原因,A排除;选官制度的变化才是图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B排除;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为官的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上升,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排除。故选择C。
3. 有学者指出:“明清两朝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了隐患。”“中国由盛转衰”的原因有( )
①国家分裂,边疆危机严重 ②制度僵化,束缚思想解放
③闭关锁国,落后世界潮流 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明清两朝缔造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了隐患。”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制度僵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朝后期和清朝初年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政治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这些原因使“中国由盛转衰”,②③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明清时期,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管辖,国家分裂,边疆危机严重说法错误,①不符合题意,排除有①的BCD项。故选A项。
4. 下图是一幅绘制于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的民国的青年人。该漫画反映出( )
A. 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B. 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C.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D.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必要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四年”即1915年,图片中象征着帝王的龙钳住了民国的青年人等信息,反映了面对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文化领域里制造尊孔复古的逆流等问题,启迪国人的觉悟推行思想解放势在必行,D项正确;当时并不存在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的事实,清朝覆亡后,并未出现大的复辟行动,排除A项;袁世凯的立宪没有得到民众支持,排除B项;民国四年旧势力的强大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革命派并未广泛地发动群众,因此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5. 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初,刊登在上海《申报》头版由华人创办的华成烟公司的“美丽”烟广告。这表明( )
A. 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民族抗战 B. 表明中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心
C. 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艰难 D. 民族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以及“20世纪30年代初”以及香烟广告涉及“东北形势图”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东北的沦陷,商人利用自己的产品来宣传抗战,说明中日民族矛盾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情,促使国人民族意识增强,D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才开始全民族抗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谈民族工业的发展,而是体现民族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6.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
A. 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共“七大”→敌后游击战→“工农武装割据”
C. 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情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和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过程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揭开序幕,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C项正确;遵义会议于1935年召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出现在1930年,表述顺序有误,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是1927年,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表述顺序有误,排除B项;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井冈山道路始于1927年,《论持久战》发表于1938年,表述顺序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7. 对下图中甲、乙线及导致甲、乙线数据变化原因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甲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B. 乙线是对富农、地主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C. 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D. 乙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三大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0年,富农和地主占有一半以上的土地,经过土地改革,到1952年农民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图表中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土地改革运动。故我们可看出甲线是对贫农、中农土地占有比重的统计。甲,乙线数据变化的原因是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其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点睛】注意对图表的解读,识记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8. 下面系列图中,图一漫画左侧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组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图一中美处于敌对期,这一时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②图二改善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③图三中美交往加深,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了世界
④图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受到日本和西欧的挑战,中国综合国力提高,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影响力扩大,中苏关系恶化,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②符合题意,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直仇视中国,后因国际利益关系,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图四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是中美国家利益决定的,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①说法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了世界”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 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人物与成就描述搭配正确是( )
A. 伯利克里——开启了雅典民主政治
B. 屋大维——首创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C. 穆罕默德——创伊斯兰教,建立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D.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加冕他为“罗马人的皇帝”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B项正确;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排除A项;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者建立了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排除C项;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法兰克的宫相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当上了法兰克国王,为了回报教皇的支持,丕平把罗马附近的拉文那地区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这使教皇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10. 下面漫画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 )
A. 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 B. 一战的惨烈程度
C. 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12年”和“巴尔干麻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战前巴尔干半岛被称为火药桶,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矛盾尖锐,1914年,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街头遭到塞尔维亚青年的枪击,皇储夫妇被击毙,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D项正确;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一战战后协约会议,发生于191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的惨烈程度在图片中并不能体现,排除B项;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是在一战后,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中,关于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火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图表“190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图示阶段是20世纪前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当时电力作为新能源被广泛利用,故①正确,电话和电报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0世纪前期电话、电报业迅猛发展,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③说法正确,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交通运输领域普遍使用内燃机为驱动力也迅速推动了作为内燃机燃料的石油开采业的发展,故④说法正确,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由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②说法错误,排除有②的ABC项。故选D项。
12. 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 美国霸权地位逐渐确立 B. 欧洲共同体的实力发展
C.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D. 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96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批评越南战争是‘一个伟大国家蹂躏一个小国’的‘可憎’的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实力是政治行为的有力支持,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实力不断壮大,西欧国家逐渐摆脱美国控制,甚至对美国发出批评声音,因此B项正确;二战后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1968年仍处于两极对立的冷战时期,该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法国总统对越南战争和美国的公开批评是政治行为,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并未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1)秦朝时,为巩固统一,废除六国货币,以图A中秦国的_________(货币)作为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图B是北宋时,处于游牧在北方的___________(民族),其首领阿保机创制的文字;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___________(人物)领导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新篇章。图C是公元前8世纪的古代希腊,出现了城邦,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征。并说明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答案】(1) ①. 圆形方孔半两钱。 ②. 契丹族。 ③. 渥巴锡。 ④. 小国寡民。
(2)特征: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说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爱戴,被称为“天可汗”。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废除六国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②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于916年称帝,国号契丹,他在位期间,发展经济,学习汉族制度,创制契丹族文字。③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新篇章。④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几百个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小问2详解】
特征:根据材料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征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真心相待。说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爱戴,被称为“天可汗”。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2分)
14.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谁主沉浮”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的紧迫形势正在削弱温和派政治人物的力量,除了西方盟国,这些政治人物得不到什么支持,政府内外都受共产党人打压,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的政党和选举力量。……1946年农业欠收,1946-1947年接着出现严冬,这些情况使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
——摘编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三
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思想起始于1955年的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提出,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发展中国家要采取联合行动抵制不平等的国际贸易。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由此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为了与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斗争,许多亚非拉原料出口国还联合建立国际经济组织……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四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强调“和”的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新时代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图A,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的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依据图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年代尺相关信息,请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选,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社会主义发展状况。分析“欧洲政治人物和美国总统的智囊团感到不安”的原因,并说明美国是如何应对“不安”的?
②概括材料三图C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对美国的影响。依据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产生的影响。
(3)结合所学,你认为实现中国所主张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阻力有哪些?指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当代价值。
【答案】(1)实质: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明: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约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回答出史实,史实对应的作用。其他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2)①发展状况: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应对:冷战。②历史现象:冷战;影响:实施马歇尔计划;影响:冲击着两极格局,牵制美苏的侵略,动摇美苏的霸权地位。
(3)阻力:增强 战略互信;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当代价值: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质:根据材料一图A“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可知英国和德国都提出称霸才是各国发展的途径,因此可以得出英德矛盾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变化: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具体表现是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说明:本问只要任选年度尺一史实,能证明团结协作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即可。如:《联合国家宣言》签署:面对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各国相约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小问2详解】
①发展状况:根据材料二“共产党在任何地方都比战前任何时候强大得多,有时甚至成为国内最大政党和选举力量”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冷战。
②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三图C和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开始了冷战;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遏制苏联,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依据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世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冲击着两极格局,牵制美苏的侵略,动摇美苏的霸权地位。
【小问3详解】
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实现中国所主张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阻力有战略互信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障碍;相互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这也是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当代价值:根据材料四“ 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可知,新型国际关系倡导的“合作共赢”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展现。合作共赢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也能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15. 某校九年级同学,在历史课上以“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道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图A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十分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中国1952-1983图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斯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近四十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 ——习近平《道路问题是最根本问题》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
(1)简述材料一中图A获得的信息。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释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至1919年,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是如何“揖美追欧”的?并概括其意向未能实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时期I(1953-1957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并分析其原因。指出时期Ⅱ(1959-1965)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新中国在国际关系方面特征是什么?“这条道路”的开端是什么事件?阐述材料三中,“近四十年来”走这条道路在经济、政治上分别取得的发展成就。
(4)材料四中,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成就是什么?党已为我们描绘了新时期的发展蓝图,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结合所学,谈谈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答案】(1)信息:《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革命领袖;同盟会的建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阐释: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除“老爷”“大人”等等称谓,废除跪拜礼;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劝禁缠足等。
原因: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帝国主义的压迫等。
(2)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开展经济建设;苏联的援助等。
意义: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特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成就: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治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日益完善等。
(4)理论成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因: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
【小问1详解】
信息:根据材料一图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和同盟会的分布”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革命领袖;同盟会的建立使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阐释:根据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在政治上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仿造美国三权分立原则,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社会生活方面,革新社会观念,革除“老爷”“大人”等称谓,废除跪拜礼;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劝禁缠足等。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原因有,封建势力的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帝国主义的压迫等。
【小问2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二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时期I(1953-1957年)是过渡时期,主要成就有“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如人民政权的巩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国民经济的恢复;有计划的开展经济建设;苏联的援助等。
意义:根据材料二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时期Ⅱ(1959-1965),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如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等,这些成就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小问3详解】
特征:根据材料三表格“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世界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在国际关系方面,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成就:根据材料“近四十来”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治上,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日益完善等。
【小问4详解】
理论成就: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理论成就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原因: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博雅班中考三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