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期末提分精炼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4份打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作出判断,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邓小平指出:“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制度……我们认为(我们)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这个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主集中制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下边三幅图片中的现象与哪一战略有关( )
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西部大开发战略
C. 可持续发展战略 D. “一带一路”倡议
3.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一过程反映出( )
各地区的少数民族基本实现自治
B.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C. 少数民族地区跨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D.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5.下面是某班制定的历史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A. 民族政策 B. 法制建设 C. 祖国统一 D. 制度创新
6.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内蒙古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古)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又明确指出:“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 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B. 以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为宗旨
C. 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 D. 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
7.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这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 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B. 加快了西部大开发的步伐
C. 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D. 传承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8.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国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仅为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国家全面实施了(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人才强国战略
C. 西部大开发战略 D. “三步走”发展战略
9.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悬崖村整体脱贫( )
A. 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B. 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 体现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 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10.1951年,政务院发出了《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将“归绥”改为“呼和浩特”,将“迪化”改为“乌鲁木齐”等等。这种做法( )
A. 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 B. 旨在确保少数民族文化独特性
C. 宣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D.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有益探索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提供的问题)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
(1)图中铁路的起止点分别是哪里?该铁路的修建是中央哪一政策的具体体现?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还实施了何种行动?
(2)图中铁路主要穿越了哪一少数民族地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什么?
(3)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是通过哪一文献确定下来的?
12.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既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在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它初步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会议所制定的宪法”是指什么,它的性质如何?“这次会议”形成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八年级教材下册
(3)材料三是哪次事件中做法的延续?该事件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为纠正这种错误,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制度创新?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什么战略?
材料五
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5)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
解 析:
选择题。
1.C
【解析】
根据题干“解决民族问题”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解决民族问题采用的措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排除A项;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排除B项;基层民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是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方式、方法、程序的总和,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解析】
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民族大团结的知识可知,为了缩小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都属于西部大开发的建设项目,这一战略对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B项正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都不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战略,排除AC项。“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发展国际关系的倡议,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解析】
根据材料“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选项B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组织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均与材料主旨不符,选项ACD排除。故选B。
4.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建议;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纲要》的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A项不正确,排除A项;解放初期,党和政府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先后进行了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
根据材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国两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分析可知该展板主要内容都是中国根据国情制定的政策或制度,体现了制度创新,D项正确;民族政策,只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关,排除A项;法制建设,与一国两制无关,排除B项;祖国统一,只与一国两制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解析】
根据材料“根据和平建国纲领要求民族平等自治,但不应提出独立自治口号。”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统一,D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广泛实施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解析】
根据材料“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首长均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干部担任,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充分实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排除BC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西部地区的人均GDP与东部相比越来越低,社会发展不均衡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全面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C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三步走”发展战略都不是针对西部发展而提出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9.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尔村建于四川横断山脉上,也称悬崖村,是大范围连片特困地区。2017年政府建成2556级钢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实现水电和网络供给,至2020年悬崖村整体脱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悬崖村整体脱贫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A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与题干内容不符,因为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悬崖村整体脱贫,排除B项;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与题干内容都不符,因为题干内容体现的是悬崖村整体脱贫,排除CD项。故选A项。
10.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51年国务院将部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地名进行了更改,这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表现,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D项正确;这种做法只是更改了称谓,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这一做法并不是为了确保少数民族的文化独特性,排除B项;这种做法和宣告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正式形成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二、材料解析题
11.【答案】
(1)起止点:西宁、拉萨。政策:西部大开发。行动:兴边富民。
(2)少数民族地区:藏族。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析】
(1)起止点: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铁路为青藏铁路。其起止点分别是西宁、拉萨。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该铁路的修建是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具体体现。行动:结合所学可知,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还实施了兴边富民行动。
(2)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铁路主要穿越了藏族地区。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
(3)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献:结合所学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下来的。
12.【答案】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或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文化大革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
(5)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在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依据材料二“(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可知,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依据材料三“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可知,这是“文化大革命”做法的延续,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为纠正这种错误,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制度: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在少数民族居聚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战略: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 世纪.末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这一战略实施中最典型的项目成就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5)依据材料五“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利于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作出判断,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香港顺利回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B.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C. 谈判双方的共同努力 D. 澳门回归的成功先例
2.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驻香港部队正式接管香港防务 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 海峡两岸新发展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 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 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 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3.“香港欣归祖国,颂歌高唱未来”“两制光昭四海,五星辉耀寰球”的对联体现了( )
A. “九二共识”的达成 B. “一国两制”的实践
C. 军队建设的成就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4.7月1日零时零分,一位正在执勤的警员迅速从衣兜里取出新警徽,用了5秒钟将制帽上缀有英国女王皇冠的旧警徽换下,换上了标有紫荆花图案的新警徽。该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C.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D. “九二共识”达成
5.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准确推进“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一“良好态势”得益于( )
A. “一国两制”方针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实施“一带一路”
6. 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能为此观点提供支撑的是( )
A.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B. 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
C. 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 “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7.“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1997年的这一历史事件( )
A. 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成为中华民族从衰散到振兴的转折点
C. 翻开了海峡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D. 迈出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8.《我和我的祖国》之回归篇,真实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盛况。为了确保香港分秒不差回归祖国怀抱,大陆的官员和军人,香港的警察和市民,双方同心协力,默契配合,共同完成了香港回归的历史任务。香港回归的重要历史意义是( )
A. 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B. 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 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
D. 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9.小刚同学在进行大单元复习时设计了思维导图(如下图)据此判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一国两制 D. 平等互利
10. 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曲内容反映出( )
A. “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 B. 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优越性
C. 香港回归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 香港永久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提供的问题)
11. 祖国统一大业牵动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的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祖国作坚强后盾,港澳无论是经受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是面对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都一次次战胜风险、浴火重生,独特地位和优势不断巩固,……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
——夏宝龙《“一国两制”这一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
材料二:
材料三:今年(2023年)是汪辜会谈30周年。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受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开启两岸高层接触对话和平等协商的先河,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是对汪辜会谈最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是好制度“好”在哪里?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天的报纸?并简述两张报纸报道的事件共同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青少年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
1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材料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与立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分裂、反“台独”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可概括为:“一个原则”与“一个共识”。
——今日中国
回答:
(1)材料一中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历史意义?后来党和政府在西藏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你认为这两个事件对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还有什么现实意义
(3)材料三中的“一个原则”和“一个共识”分别是指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解 析:
选择题。
1.B
【解析】
依据题干“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的提升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邓小平的这番话旨在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综合国力提升是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强调“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或谈判双方的共同努力,排除AC项;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比香港回归晚,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是香港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澳门回归,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完全统一。所以这四幅图片
3.B
【解析】
根据题干对联反映的是香港回归,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实践,B项正确;AD强调是两岸关系,排除AD项;C强调是国防,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4.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警员更换警徽说明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945年,排除A;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后,排除C项;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解析】
结合所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提出在承认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允许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方针的推动下,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A项正确;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与香港、澳门无关,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香港、澳门无关,排除C项。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香港、澳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因此能为此观点提供支撑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D项正确;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落实、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都与题干内容没有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7.D
【解析】
据题干可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香港回归。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正式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D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宣告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A排除;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从衰散到振兴的转折点,B排除;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C排除。故选择D。
8.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B项正确;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排除A项;区域合作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而香港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解析】
据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此后成为我国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方针首先在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也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往,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平等互利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并结合所学可知,“紫荆”代表着香港,“找对了路径”指的是一国两制的实施,“花瓣开得繁盛”寓意香港发展的好,所以从歌曲中可以反映出“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A项正确;香港回归后保持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歌曲不能体现香港回归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排除C项;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能获得独立的主权,排除D项。故选A项。
二、材料解析题
11.【答案】
(1)好之所在: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
(2)时间:7月1日、12月20日;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做法:好好学习,立志为祖国的统一奉献自己的力量等。
【解析】
(1)好之所在: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可知,这体现出,好制度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兵戎相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式”。
(2)时间:根据所学和材料二示意图可知,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澳门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内容: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是汪辜会谈30周年。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后两岸双方首次以受权民间团体名义举行的高层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开启两岸高层接触对话和平等协商的先河,体现了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协商促进合作的精神,是对汪辜会谈最好的纪念”可知,“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基本方针:根据所学可知,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
(4)做法: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好好学习,立志为祖国的统一奉献自己的力量等。
12.【答案】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一个中国;九二共识;
(4)①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并做出自己的贡献;②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④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⑤祖国统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⑥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可任答2点)
【解析】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西藏和平解放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台湾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并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祖国统一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可任答两点)。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作出判断,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位于天津海河边岸的天后宫,与福建泉州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中国的三大天后宫。如今,宫门前所立的一对瑞兽是台湾信众捐赠的。这反映出海峡两岸( )
A. 都是中华民族 B. 有共同语言
C. 有共同文字 D. 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2.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节目《雪花》中,有一只“掉队的小鸽子”。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这反映了( )
A. 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 B. 海峡两岸已经完全实现全面融合发展
C.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台独势力阻挠 D.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
3.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反映,我国以国家法强调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C. 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D. 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
4.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在于( )
A. 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 前者适用一国两制,后者不适用
C. 前者自治权较小,后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放弃和平统一政策 B. 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 放弃“一国两制”政策 D. 认为武力统一成为趋势
6.邓小平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从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 台湾问题必须使用和平解决模式 B. 武力统一后也可实行“一国两制”
C. “一国两制”构想排斥使用武力 D. 只有通过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
7.握手是一种礼仪,是一种交流。可以沟通原本隔顺的情感,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 )
A. 图一标志着两岸民间团体交往的开始
B. 图二见证了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见
C. 图三形成了对台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D. 图片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
8.2023年4月1日,73岁的马英九才得以第一次踏上故土,站在祖父马立安的墓前祭拜,慎终追远 夙愿得偿。这说明海峡两岸( )
A. 结束敌对状态 B. 关系走向缓和 C. 逐渐走向统一 D. 血脉同根同源
9.下表内容充分反映了(  )
时间 事件
197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实行“三通”
1989年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年 两岸民间交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
1991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09年 台湾吴伯雄访问大陆,希望两岸兵戎相见永不再现
2014年 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抵达台湾进行访问
2015年 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新加坡会见
2016年 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北京会见
A. 1990年以来,两岸关系才开始松动,民间交往坚冰已打破
B. 任何外来的或内部的分裂中国的阴谋注定要失败
C.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 建国以来,中共一直主张和平统一台湾
10.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自3月27日至4月7日来大陆祭祖、交流。他是自1949年以来,首位赴大陆的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国台办新闻发盲人表示,马先生此访充分反映了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两岸同胞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共同心声,再次证明……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省略处的“定海神针”是指( )
A. 《告台湾同胞书》 B. “九二共识”
C. ”一带一路”倡议 D. “和平统一”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提供的问题)
1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材料二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哪一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的?
材料三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材料四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独”的图谋者。
——《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3)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说出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
12.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材料二 打好扶贫攻坚战,少数民族地区是主战场……少数民族地区与全国一样,都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搞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通过市场机制与沿海地区连接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中央实施了什么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中最典型的项目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 海峡两岸的鲜花,统一的旗帜升起来。一国两制决策好!统一的号角响起来。我们本是一家人,我们本是亲骨肉,我们盼望早团圆,没有理由常分开,没有理由常分开。
——《海峡两岸歌》
(3)材料三歌词中“一国两制”的构想是谁提出的?改革开放后,中央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结合海峡两岸交往的史实,填写下表。
时间 交往史实 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1987年 台湾当局调整“ ① ”政策 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2年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 ② ” 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5年 胡锦涛会见 ③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④ 年 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在解决港澳回归和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问题上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统一的看法。
解 析:
选择题。
1.D
【解析】
依据题干内容可知,位于天津海河边岸的天后宫,与福建泉州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中国的三大天后宫。如今,宫门前所立的一对瑞兽是台湾信众捐赠的。这反映出海峡两岸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根同源,有共同的文化渊源,D项正确;都是中华民族、有共同语言、有共同文字都不是题干要表达的主旨,排除ABC项。故选D项。
2.A
【解析】
有网友认为节目寓意“台湾回归、祖国统一”,“一个(鸽)不能少”,反映了网友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期望,由此可见这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期盼,A项正确;“全面融合发展”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海峡两岸的当前实际情况,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台独势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对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期盼,没有体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的基础”,由此可得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A正确;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故B错误;台湾实行高度自治是统一后对台湾的管理方式,故C错误;两岸政治对话的开展也是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表现,不是统一基础,故D错误。综上答案A。
4.D
【解析】
港澳问题是通过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蒋介石败退台湾了产生的问题,是平等的国内问题,故D符合题意,A排除;一国两制适用于港澳台问题,B排除;港澳拥有较高的自治权,C排除。故选择D。
5.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使用和平手段还是武力手段,中国共产党都会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B项正确;材料表达“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C项;武力统一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不能说是大势所趋,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解析】
由材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即使武装统一,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变”,可知邓小平并没有说一定要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即使武力统一的方式解决了台湾问题,也可以实行“一国两制”,B项正确。ACD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7.D
【解析】
根据图示和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汪辜会谈,图二是胡锦涛会见连战,图三是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进入21世纪以来,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2015年,三幅图片都反映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进展,D项正确;图一队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排除A项;图二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排除B项;图三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的历史性的一页,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
根据材料“站在祖父马立安的墓前祭拜,用乡音亲口向先人倾诉 夙愿得偿”可知,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同根同源,D项正确;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海峡两岸关系走向缓和,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解析】
根据图表内容可知,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台湾人民盼望能够回归祖国,可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故选C。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进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央人民政府提倡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与题干所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不符,排除A项;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项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与题干所述和台湾关系无关,排除C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后,由邓小平提出的对台基本方针,与题干所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
11.【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1997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个中国原则
(4)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
(5)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课本所学,1951年10月,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治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民主改革,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建立了西藏自治区。
(2)依据课本所学,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的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的行使主权。由此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是1997年回归的。
(3)依据课本所学,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的共识称为“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依据材料四的“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独’的图谋者。”可以概括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国际反华势力、台独势力。
(5)根据题干四则材料,我对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识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2.【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的统一领导。
(2)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三不”;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连战;2015
(5)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6)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可知,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据材料“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可知,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世纪末中央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陪你过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不 ”政策隔绝状态被打破,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的措施,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以口头形式达成“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回见, 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中国在解决港澳回归和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问题上能够不断取得突破,最根本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6)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一个最佳答案,请作出判断,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边卡片中的“名称”一栏应填写( )
目的: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为妥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名称: 意义: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2.下图是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表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概况。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是为了( )
年 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A.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权利
4.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 英国、葡萄牙 B. 英国、法国
C. 西班牙、葡萄牙 D. 英国、西班牙
5.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其内涵是( )
海峡两岸扩大交往,广泛开展经贸合作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双方践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D. 国共两党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
6.“粵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应是( )
A. 虎门销烟 B. 新中国成立
C. 香港回归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7. 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 结束敌对状态 B. 实现三通
C. 逐渐走向统一 D. 同根同源
8.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了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据此制定的法律明确了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这项宪法规定( )
A. 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 标志着对外开放新格局最终形成
C. 说明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9.你从下列一组图片中,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是( )
A. “一国两制”构想逐步形成 B. 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得到实施 D. 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
10. 《东方日报》的社论说:“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在中华民族的自强奋斗史上,这是一件大事,值得欢欣庆祝。”“这一天”是( )
A. 1997年7月1日 B. 1997年10月1日
C. 1999年7月1日 D. 1999年12月20日
二、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提供的问题)
1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 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材料三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
材料四 1993 年 10 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
请回答:
(1)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分别说出材料中二两幅图(图A、图B)是哪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区旗?
(3)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的科学构想是什么?简述这一科学构 想的基本含义?
(4)联系材料三、四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一谈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5)结合所学,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12.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2)材料二中,中国首创的国家统一理论是什么?最早实践该理论实现统一的地区是哪里?
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我们团结台湾同胞,推动台湾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进展。
——习近平《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讲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和政府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当前稳定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材料四 民进党当局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一些政客制造两岸对立,阻挠两岸交流合作,同时他们加紧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以疫谋独”……这些都严重损害台湾同胞福祉,严重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严重威胁台海和平稳定。
——新华社《国台办回应蔡英文“5·20”讲话:我们有足够能力捍卫领土完整》
(4)根据材料四分析,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稳定、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个省级自治区示意图
(1)分析材料一地图信息,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二 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这不仅有利于这两个地区的人民,而且也有利于全国。中国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容许个别的小的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但无害,而且有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传》
(2)材料二内容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这一构想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据材料三内容并分析归纳材料中关键信息(字词),请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材料四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史称“九二共识”。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五 2018年以来,美国方面在台湾问题上动作很多,除了“台湾旅行法”,“国防授权法”呼吁对台军售正常化,评估美台军舰互访的可能性;美国国会还有其他涉台法律待通过,比如“台湾安全法”等等。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谴责其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行径。
——综合自央广网
(4)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台湾是哪一年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九二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结合材料五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祖国统一遇到的阻碍有哪些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解 析:
选择题。
1.B
【解析】
根据材料“妥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是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以B符合题意;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是针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所以A不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所以C不符合题意;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所以D不符合题意。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城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因此新版100元人民币的设计理念体现了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符合题意;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符合题意;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符合题意;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排除,故选D。
3.C
【解析】
党和政府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目的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故选C;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无关,排除A;新中国成立后,已经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尊重和保障各民族权利无关,排除D。
4.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之一,就是割香港岛给英国;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因此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葡萄牙两个国家侵占,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B
【解析】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湘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B项正确;ACD项都不是“九二共识”的内涵,排除ACD项。故选B项。
6.C
【解析】
“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说明香港旗帜的改换,应该与香港的回归有关,C项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是材料“粵海销烟”,不符合材料整个的内涵,A项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与材料中“港岛易英徽”不符合,B项不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主要涉及改革开放的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D
【解析】
根据材料“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同根同源,D项正确;海峡两岸尚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排除A项;实现三通是在2008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海峡两岸逐渐走向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针对祖国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香港、澳门、台湾回归祖国后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因此1982年宪法的这项规定为“一国两制”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D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与港澳台回归问题无关,A排除;设立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内容,与对外开放或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BC排除。故选D。
9.B
【解析】
汪辜会谈、胡锦涛会见连战、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2021年海峡两岸交往次数反映了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B项正确;图片信息无法体现“一国两制”构想形成的过程,排除A项;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属于我国内政,不属于外交关系,排除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从这一天起,中国再也没有一寸领土由外国管治了。 D项正确;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但当时还有澳门未回归,排除A项;BC 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
二、材料解析题
11.【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3)“一国两制”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祖国大陆与台湾由敌对到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5)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西藏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设立自治机关,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2)材料中二两幅图(图A、图B)分别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五星花蕊的动态紫荆花红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为五星莲花绿旗。
(3)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促成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是:在一个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回归后可保留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4)依据材料三“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可知此时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或敌对状态,依据材料四“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可知此时,海峡两岸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由此得出变化是由两岸的隔绝状态发展到人员、经济、文化广泛交流(祖国大陆与台湾由敌对到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政策方针:党和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主观因素: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群众基础;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等。
(5)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我们应当立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等。
12.【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国两制;香港地区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
(4)台独势力破坏统一的行为、国外反华势力的破坏与干扰等。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根据材料可知,“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指的是高度自治和一国两制,这是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使“一国两制”得到成功实践。
(3)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推动台湾形势从紧张对峙走向缓和改善、进而走上和平发展道路,两岸关系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两会达成的“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即“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迈入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成为当前稳定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根据材料可知,“民进党当局单方面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同时他们加紧勾连外部势力破坏台海和平”说明当前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岛内的台独势力破坏统一以及外部反华势力的干扰破坏台海和平。
13.【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构想:“一国两制”②前提:一个中国原则(祖国统一)
(3)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意思相近即可)。
(4)①时间:1949年(②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阻碍:“台独”势力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
(5)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定会走向统一与富强(意思相近,一条即可)。
【解析】
(1)根据图片中的自治区可得出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①构想:根据“香港、澳门一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有利于保证这两个地区的继续繁荣稳定”可得出是“一国两制”②前提:结合所学可得出是一个中国原则(祖国统一)。
(3)关系: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得出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意思相近即可)。
(4)①时间:根据所学可得出是解放战争胜利时的1949年(②内容:根据所不可得出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阻碍:根据所学可得出有“台独”势力和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
(5)综合以上内容可得出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维护国家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统一是我们面临的两大任务:随着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定会走向统一与富强(意思相近,一条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期末提分精炼 八下历史第四单元(4份打包)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