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二〉历史试卷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大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这反映了分封制的()
A. 目的 B. 内容 C. 性质 D. 作用
2.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作塌。……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与之相关的是()
A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3. 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休养生息 B. 尊崇儒术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4. 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始皇推广郡县制,再到明太祖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些制度变迁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征是( )
A. 地方自治权力不断巩固 B. 自由民主思想不断传播
C.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D.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削弱
5.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音乐、舞蹈、绘画各个领域都有杰出代表人物和作品,科技堪称世界一流,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这与宋朝()
A.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B.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关
C.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D.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1840年的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蕴含的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 抗战精神 C. 大别山精神 D. 抗美援朝精神
9.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 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解放南京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平津战役
10. 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 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抗美援朝的需要 D. 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
11.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2. 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70年代联合国大会明确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 )
A. 中国主导世界发展方向 B. 国际机构解决事务争端方式单一
C. 和平任务已经彻底实现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认可
13. 如下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释迦牟尼佛像
A.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 B. 海洋之滨,文明勃兴
C. 大河文明,丰富多彩 D. 古老建筑,历史悠久
14. 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推动了()
A. 基督教的传播 B. 城市的自治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大学的兴起
15.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处死路易十六 D. 雅各宾派掌权
16. 蒸汽机、内燃机、化纤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下列标题与材料相匹配的是( )
A世界格局风云变幻 B. 全球一体经济腾飞
C. 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D. 文化发展灿烂繁荣
17. 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A.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B.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诺曼底登陆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18.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成立。这个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组织,它顺应并推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
A. 单极化趋势 B. 全球化趋势 C. 多样化趋势 D. 信息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2分,20题16分,21题14分,共42分。)
19.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顿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材料三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汉武帝“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顿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措施的实质。
(2)材料二中的“▲”指的是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任选两个角度,谈谈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20. 民主法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继承了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封建法治传统,以法为本,厉行“法治”。秦律确立了一套即为严峻和残酷的定罪量刑标准,死刑种类多而野蛮,且动则滥用,即使对一些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年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宪法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分权制约与平衡原则。……通过权力的分离和混合而产生的各种机构,每部分都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使政府运作,而每部分也都愿意制约与平衡其他部分的权力。这种分权和制衡的精巧设计,是为了“控制政府滥用权力”——强迫政府控制自己。这种结构,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称之为“互相抑制的和谐体制。”
——摘编自雷安降《制衡分枚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王朝厉行‘法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部法律的异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权制约与平衡”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21. 20世纪以来,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在停战三周年之际,各国领导人组成的高端集团第一次齐聚华盛顿……德国和俄国则根本就没有被邀请参会。看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个包罗万象的全球秩序。
——摘编自[英]亚当 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冷战创造了一个两极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极力拉拢其他国家饭依自己的阵营。但各个阵营内部的分裂,以及其他权力中心的端起,逐渐瓦解了这个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摘编自[法]维恩 马克威廉姆斯等《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提出“打扫千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优先发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关系的方针。这一方针和周恩来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构筑了新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基石。……经过1971年“乒乓外交”,中美关系得到了缓和。这一时期,中国军事交往的对象不断扩大,与西欧、拉美国家的军事关系取得突破性发展,先后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
——摘编自时刚《新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材料三 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日照撇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在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别说明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看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的。
(3)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2. 回顾历史,让历史照亮前路。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历史事件,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
①戊戌变法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武汉会战④《辛丑条约》签订
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⑥百团大战⑦洋务运动⑧十一届三中全会.
⑨五四运动⑩遵义会议 中日建交 一二·九运动2024年陇南市中考模拟联考卷〈二〉历史试卷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大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这反映了分封制的()
A. 目的 B. 内容 C. 性质 D. 作用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大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可知,材料表述的是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这是分封制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分封制的作用,D项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排除A项;分封制内容是指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排除B项;分封制的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2.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作塌。……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与之相关的是()
A. 都江堰 B. 灵渠 C. 大运河 D. 赵州桥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周灭后,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冰乃壅江作塌。……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A项正确;灵渠是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地区,解决军粮运输问题修建的水利工程,排除B项;大运河是隋朝修建,排除C项;隋朝李春修建的赵州桥,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3. 李华同学在复习汉朝的相关知识时,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你认为“▲”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休养生息 B. 尊崇儒术 C. 重文轻武 D. 闭关锁国
【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材料中的轻徭薄赋等就是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A项正确;尊崇儒术是在武帝时期在思想上的措施,排除B项;重文轻武是宋代的政策,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明清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4. 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始皇推广郡县制,再到明太祖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些制度变迁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征是( )
A. 地方自治权力不断巩固 B. 自由民主思想不断传播
C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D.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削弱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再到明太祖废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设立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天子的统治;秦朝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推广郡县制;明太祖时期,在中央,废除丞相,设三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清朝雍正帝为加强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是君主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由此可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与“地方权力巩固”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未涉及民主思想,排除B项。故选C项。
5. 宋朝文化空前繁荣,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层出不穷,音乐、舞蹈、绘画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和作品,科技堪称世界一流,后人赞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这与宋朝()
A.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B.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有关
C.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有关 D.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宋朝重视文官,注重发展文教事业,C项正确;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排除A项;明代八股取士,清代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排除B项;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 ②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据所学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时期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西藏地区事务。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1840年的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
B.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开始从独立自主的封建主义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D项正确;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旋涡不是认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排除B项;辛亥革命使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排除C项。故选D项。
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蕴含的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 抗战精神 C. 大别山精神 D. 抗美援朝精神
【答案】A
【解析】
据题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意为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这首诗蕴含的精神是长征精神,即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A项正确;抗战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坚韧不拔和英勇抵抗的精神,排除B项;大别山精神是指在大别山地区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坚定信念、勇敢斗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排除C项;抗美援朝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排除D项。故选A项。
9. 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5 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等关键词,最有可能的查阅到的历史事件是( )
A. 解放南京 B.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平津战役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毛泽东“弥天大勇”“心系天下之安危”是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C项正确;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排除A项;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蔣抗日,排除B项;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如表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从比值变化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 )
时间 1949 1953 1956
文科学生占比 33.10% 14.90% 9%
A. 土地改革的需要 B. 工业化起步的需要 C. 抗美援朝的需要 D. 民主制度建设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并结合所学可知,自1949年--1956年文科学生占比由33.10%下降到9%, 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文科学生占比呈下降趋势,这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工业化起步的需要,B项正确;1950--1952年是新中国土地改革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50--195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1949年--1956年文科学生占比由33.10%下降到9%,与“民主制度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答案】B
【解析】
材料“……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勇敢的尝试推进,反映的是核心理念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阶级斗争,A项排除;材料与共同富裕及合作共赢的说法无关,CD项排除。故选B。
12. 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70年代联合国大会明确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说明( )
A. 中国主导世界发展方向 B. 国际机构解决事务争端方式单一
C. 和平任务已经彻底实现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认可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万隆会议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70年代联合国大会明确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D项正确;“中国主导世界发展方向”和“和平任务已经彻底实现”说法错误,排除AC项;“国际机构解决事务争端方式单一”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故选D项。
13. 如下图片内容共同反映了( )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释迦牟尼佛像
A. 亚洲文明,源远流长 B. 海洋之滨,文明勃兴
C. 大河文明,丰富多彩 D. 古老建筑,历史悠久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成就,《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释迦牟尼创立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而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伦都属于大河流域的文明,C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不属于亚洲文明,排除A项;材料中的文明成就都不属于海洋文明,排除B项;佛像和石柱并不属于建筑,排除D项。故选C项。
14. 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这推动了()
A. 基督教的传播 B. 城市的自治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大学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各种管理和服务机构不断增多,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和所学可知,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由此推动了大学的兴起,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推动了大学的兴起,没有体现基督教的传播,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随着城市的兴起、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推动了大学的兴起,没有体现城市自治,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西欧社会急需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把这次革命推向高潮的标志性事件是( )
A. 攻占巴士底狱 B. 颁布《人权宣言》 C. 处死路易十六 D. 雅各宾派掌权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欧洲一些国家以此为借口侵略法国,法国国内形势动荡,巴黎人民再次起义,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雅各宾派掌握了权力,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大革命推向了高潮,D项正确;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排除A项;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传了自由平等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中处死了国王路易十六,宣布法国为民主共和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 蒸汽机、内燃机、化纤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下列标题与材料相匹配的是( )
A世界格局风云变幻 B. 全球一体经济腾飞
C. 科技创新引领时代 D. 文化发展灿烂繁荣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蒸汽机、内燃机、化纤等……这些新技术、新成果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新技术、新成果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世界格局,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全球一体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方面的发展,不是文化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7. 某历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送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栏目系列资料,其中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是( )
A.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B.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诺曼底登陆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D项正确;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排除A项;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斯大林保卫战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8.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内瓦成立。这个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组织,它顺应并推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 )
A单极化趋势 B. 全球化趋势 C. 多样化趋势 D. 信息化趋势
【答案】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为了顺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995年初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B项正确;多极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不是单极化,排除A项;文化多样化趋势不断发展,不属于经济,排除C项;生活信息化,不是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2分,20题16分,21题14分,共42分。)
19.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顿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长期处于分裂动荡局面,但▲(朝代)仍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之后苻坚建立的前秦、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都曾结束北方的混乱局面。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摘编自王娟《冲突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南人北迁研究》
材料三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汉武帝“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顿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思想措施的实质。
(2)材料二中的“▲”指的是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任选两个角度,谈谈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答案】(1)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长安设太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2)西晋。因素:北方政权在民族交融基础上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交融);长期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南北差距缩小。
(3)政治: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或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经济: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交通。文化:创建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推动教育发展。(任选两个角度作答,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
汉武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在长安设太学,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实质: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都是为了思想文化专制。
【小问2】
朝代:根据所学知识,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故该朝代是西晋。
因素:根据所学知识,由“随着孝文帝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少数民族与汉人之间的交往愈发频繁。”得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由“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为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的同时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得出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逐步缩小。
【小问3】
政治:根据材料“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可知,隋朝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实现国家统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或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基础)。
经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从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交通。
文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时期,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隋朝创建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提升官僚队伍素质,推动教育发展。
20. 民主法治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继承了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封建法治传统,以法为本,厉行“法治”。秦律确立了一套即为严峻和残酷的定罪量刑标准,死刑种类多而野蛮,且动则滥用,即使对一些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年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摘自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宪法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分权制约与平衡原则。……通过权力的分离和混合而产生的各种机构,每部分都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使政府运作,而每部分也都愿意制约与平衡其他部分的权力。这种分权和制衡的精巧设计,是为了“控制政府滥用权力”——强迫政府控制自己。这种结构,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称之为“互相抑制的和谐体制。”
——摘编自雷安降《制衡分枚理论在美国宪政中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秦王朝厉行‘法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比较两部法律的异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的政治体制“分权制约与平衡”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影响。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1)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秦国统一;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2)异同点: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同:都体现追求自由、平等、民主;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
(3)具体表现:《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影响: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为民主政治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认识: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法治建设是实行政治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民主法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长期努力;民主法治要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等。
【解析】
【小问1】
影响:根据题干信息“秦王朝继承了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封建法治传统,以法为本,......且动则滥用,即使对一些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朝厉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秦国统一;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秦朝迅速灭亡。
【小问2】
异同点:根据材料二“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司法独立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之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相同之处是都体现追求自由、平等、民主;都主张建立民主政体。
【小问3】
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三“美国宪法的第一项原则就是分权制约与平衡原则。……通过权力的分离和混合而产生的各种机构,每部分都需要其他部门的合作才能使政府运作,而每部分也都愿意制约与平衡其他部分的权力。这种分权和制衡的精巧设计”可知《1787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各司其职,相互制衡。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联邦制共和国;为民主政治提供法律保障,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小问4】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秦朝厉行法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等信息可知,我对民主法治的认识是由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法治建设是实行政治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民主法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需要长期努力;民主法治要不断发展完善,与时俱进等。
21. 20世纪以来,世界在战争与和平中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11月,在停战三周年之际,各国领导人组成的高端集团第一次齐聚华盛顿……德国和俄国则根本就没有被邀请参会。看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个包罗万象的全球秩序。
——摘编自[英]亚当 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冷战创造了一个两极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极力拉拢其他国家饭依自己的阵营。但各个阵营内部的分裂,以及其他权力中心的端起,逐渐瓦解了这个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
——摘编自[法]维恩 马克威廉姆斯等《二战后的世界史:1945—2014年的世界历史》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提出“打扫千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优先发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关系的方针。这一方针和周恩来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构筑了新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基石。……经过1971年“乒乓外交”,中美关系得到了缓和。这一时期,中国军事交往的对象不断扩大,与西欧、拉美国家的军事关系取得突破性发展,先后与2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关系。
——摘编自时刚《新中国军事外交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材料三 独立后,印度确立了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模式。……赢得独立后,大部分非洲国家盲日照撇原宗主国或美国的发展模式,也有极少数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由于也是一种模仿或照搬,结果并不理想。……1959年,古巴在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别说明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的。
(3)综上所述,概括二战后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
【答案】(1)前者:认为一战后建立了一个多元包容的体系与秩序;后者:认为两极格局最终会瓦解,世界走向多极化;
(2)如何:①新中国成立之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实行反华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缔结友好互助条约。②五十年代中期,苏联积极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步发展;中国政府在破除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同时,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政策。③七十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严重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为了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付苏联威胁、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④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结成面向21世纪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3)特征: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解析】
【小问1】
前者:根据“看来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一个包罗万象的全球秩序。”得出认为一战后建立了一个多元包容的体系与秩序;后者:根据“但各个阵营内部的分裂,以及其他权力中心的端起,逐渐瓦解了这个东西对抗的两极格局。”得出认为两极格局最终会瓦解,世界走向多极化;
【小问2】
如何:根据“新中国建立初,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利益的战略需求,提出‘打扫千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优先发展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双边关系的方针。”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之际,国际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实行反华政策,为了巩固政权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缔结友好互助条约。结合所学可得出,五十年代中期,苏联积极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对中国交往中的大国沙文主义也逐步发展;中国政府在破除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同时,坚决反对苏联的霸权政策。根据“乒乓外交”或得出七十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同时严重威胁着中国国家安全,为了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付苏联威胁、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中国政府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根据所学,可得出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俄罗斯结成面向21世纪战略伙伴关系中俄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小问3】
特征:根据所学,可从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角度概括,可得出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结合所学,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情况及世界形势角度概括,可得出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根据“1959年,古巴在革命胜利后,选择了走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模式进行了大胆的试验和探索。”可得出各国发展模式不尽相同。
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2. 回顾历史,让历史照亮前路。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分类,并为你所分的每一组分类凝练一个主题。(要求:分类只写序号,每类不得少于2个历史事件,分类不得少于3组;主题凝练须简明扼要,科学合理,符合史实。)
①戊戌变法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武汉会战④《辛丑条约》签订
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⑥百团大战⑦洋务运动⑧十一届三中全会.
⑨五四运动⑩遵义会议 中日建交 一二·九运动
【答案】示例:
作答区
分类 主题
②④ 列强侵略
③⑥ 著名的抗日战役
⑤ 中国的外交成就
⑧⑩ 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⑨ 爱国救亡运动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历史事件分类要找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或者共同点,例如②甲午中日战争和④《辛丑条约》签订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因此其主题为列强侵略;③武汉会战和⑥百团大战同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因此共同主题是著名的抗日战役;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 中日建交体现的是中国外交方面的内容,则体现了中国外交成就;⑧十一届三中全会和⑩遵义会议体现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伟大的历史转折;⑨五四运动和 一二·九运动则共同体现了爱国救亡运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