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辽宁专用)
07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7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加强对边疆控制 B.巩固国家统一 C.加强南北交通 D.加强中央集权
2.杜甫的诗以反映历史的真情实况为特点,被誉为“诗史”。他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对比。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七国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
3.史学界认为:虽然两宋时期的各民族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合作交流、和平交往仍是主流。其中宋辽之间的长久和平关系开始于( )
A.设立榷场后 B.澶渊之盟后 C.王安石变法后 D.绍兴和议后
4.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立下了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其目的是( )
A.加强皇权 B.分散兵权 C.分封诸子 D.严明法治
5.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伊犁将军府
6.《沙俄侵华史》中写道:“……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沙俄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材料中的“侵略权益最广”是指沙俄( )
A.出兵侵占伊犁地区 B.在中国东北攫取筑路权
C.获得最多战争赔款 D.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7.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这一史事反映了( )
A.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取得实质性成果
D.五四运动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8.某小组在“古代世界文明之旅”的项目化学习中,搜集了相关资料。根据方框的关键词,判断其“旅行”的国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希腊雅典
9.“为使城邦公民中生活无保障的阶层也确有可能参与国家大事,伯里克利为出庭陪审者发放履行义务的津贴。”材料描述的古代世界图景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B.幕府统治的确立
C.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D.伊斯兰教的传播
10.“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这一时期是( )
A.希腊城邦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殖民扩张时期 D.法兰克王国时期
11.历史课上,同学们对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的看法不一,对此他们的看法符合绝大多数土著居民的是( )
A.印第安人感谢哥伦布给他们带来机遇
B.欧洲人认为哥伦布给美洲带去了文明
C.欧洲人认为哥伦布促进了美洲的发展
D.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12.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他们搜集的素材。请你推测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研究主题:_______技术:指南针的运用、新型海船的出现地理:地圆学说外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的传播生产力: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出现文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A.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 B.走向近代
C.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D.殖民扩张
13.某同学收集了下列资料,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近代西方文明消逝 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4.“他反对奴隶制,但他把奴隶制看作是次要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漫长的四年斗争中,他始终坚持一个不动摇的信念。”在漫长的四年中,他始终坚持的“不动摇信念”是( )
A.赢得民族独立 B.维护国家统一 C.废除奴隶制度 D.推翻殖民统治
15.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二战后世界力量的变化”进行专题复习。下面对这一时期“各种力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 B.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各国均衡
C.社会主义阵营由一国扩大到全球范围 D.亚非拉国家由彼此对立走向团结合作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40分)
16.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从中可汲取智慧,丰富知识。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绘制结构图】请阅读下面的大变革的时代结构图,将图中的A,B.C处内容补充完整。并说说该图体现出怎样的唯物史观。
(2)【制作年代尺】请简要编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的大事年代尺。(至少写出四件大事)
(3)【设计图表格】请给下面表格拟定一个主题,并列举出使用其中一种字体的代表作品。
17.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抗日战争”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好转。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等《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共关系“迅速好转”的背景。
【血肉之躯,筑起高墙】
材料二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1938年3月底,李宗仁和一群高级军官,决定在台儿庄对抗日军。……按照现在战况的标准来看,台儿庄一段也是相当惨烈的,士兵们近身肉搏,奋不顾身。日军拥有更占优势的火力装备,但在台儿庄这个狭小的战场上,这些武器毫无用武之地。——摘编自(英)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
【抗战胜利,中华复兴】
材料三 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同时,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
——摘编自宋黎明《中华民族认同与全民抗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
18.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两点即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 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电视剧《鸽子哨》的主题歌《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要决策?“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4)材料四中的老人是谁?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
(5)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改革开放以后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
19.大国崛起是历史发展中亮丽的风景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开启·新路径】
(1)下面场景见证了国家崛起的重大历史时刻。请分别写出这两个历史事件开启的新路径。
【开创·新局面】
材料一 列宁曾说:“这条道路比我们预料的要长,但是只有经过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恢复经济生活。必须恢复正常的经济关系体系,恢复小农经济,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恢复和振兴大工业。”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2)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条道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写出“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的特点及实质;
【开拓·新道路】
(3)外交智慧是指在外交活动中,既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又要通过妥协互让,达到国家之间的互利共赢。请以“僵局·破局”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欧共体;中美建交;求同存异;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隋炀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C项正确;加强对边疆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都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D项;巩固国家统一 ,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排除B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与“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诗句描绘的情景出现的历史事件是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D项正确;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引发了七国之乱,排除A项;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于安史之乱后;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排除B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者和平局面,B项正确;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排除A项;王安石变法,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的改革,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故王安石变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A项正确;丞相掌握行政权,并非兵权,排除B项;废除丞相是为了加强皇权,与分封诸子无关,排除C项;严明法治与废除丞相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根据题干方位图可知,①在东南方向,应该是台湾地区。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项正确;雅克萨之战后签订《尼布楚条约》,排除B项;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府都在西北地区,排除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是近代史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题干中“权益最广”是指占领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D项正确;19世纪70年代初,沙俄直接出兵侵占我国的伊犁地区,与“侵略权益最广”不符,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沙俄攫取中国的领土,既不是筑路权也不是战争赔款,排除BC项。故选D项。
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白话文逐渐普及。因此题干中的史事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取得实质性成果,C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与题干材料没有联系,排除ABD项。故选C项。
8.A
【详解】根据题干方框的关键词“尼罗河、金字塔、法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埃及的统治者称法老,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A项正确;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排除B项;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排除C项;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9.A
【详解】根据材料“为使城邦公民中生活无保障的阶层也确有可能参与国家大事,伯里克利为出庭陪审者发放履行义务的津贴”可知,材料描述的古代世界图景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里克利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发放津贴,A项正确;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官,材料没有涉及日本的幕府统治,排除B项;材料“伯里克利为出庭陪审者发放履行义务的津贴”不能体现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没有涉及伊斯兰教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发生在意大利,一直持续到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即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材料反映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B项正确;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是以“神”为中心的希腊神话世界观,排除A项;殖民扩张时期殖民统治者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法兰克王国是日耳曼人早期建立的封建国家,此间不以人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达美洲,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掠夺美洲财富,给美洲带来了灾难,D项正确;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达美洲,大量屠杀印第安人,因此印第安人不会感谢哥伦布,排除A项;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殖民者纷纷到达美洲,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掠夺美洲财富,给美洲带来了灾难,排除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指南针的运用、新型海船的出现,地圆学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国家有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开始了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夺,使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得到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出现,促进了欧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4、15世纪,西欧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综合以上所述,“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反映的主题是走向近代,B项正确;手工工场、租地农场出现,表明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不能全面表达主题,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不能全面表达主题,排除C项;殖民扩张,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不能完全反映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油画”“五四运动油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71年3月 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D项正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相关,与“巴黎公社”,“五四运动”不符,排除A项;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与《共产党宣言》不符,排除B项;近代西方文明消逝,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他的主要目的是美国不应当被分裂成显然不同而相互倾轧的两个部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动摇信念”是指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主张维护国家统一,B项正确;华盛顿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赢得独立,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奴隶制,排除C项;推翻殖民统治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对峙走向多极化,这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A项正确;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经济格局多极化,排除B项;社会主义阵营由一国扩大到全球范围,但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仅有中国、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排除C项;亚非拉国家走向更大程度的团结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16.(1)A地主;B商鞅;C封建。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2)大事: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文景之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张骞出使西域。
(3)主题:中国文字的演变。行书作品:《兰亭集序》
【详解】(1)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土地国有化的井田制在逐渐瓦解后,战国时期的新兴地主开始崛起,如秦国的商鞅变法中便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而之前的奴隶主、封地主手中拥有权势和财富,他们可以凭此获得更多的土地,发展为新兴的地主势力,加速地主阶级的出现;B: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秦孝公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C:商鞅变法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促使封建社会快速取代奴隶制社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步伐。唯物史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出的唯物史观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2)大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汉武帝即位后,试图加强思想统治,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
(3)主题:根据材料可拟定主题“中国文字的演变”。行书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
17.(1)背景: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激化;全国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原因:中国军队的英勇奋战;日军优势武器装备受地形限制,无用武之地。(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伟大意义: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努力:我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报效祖国;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任意一点即可)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向长城一线及华北地区不断侵略渗透。”说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或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各阶层纷纷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说明国共关系“迅速好转”的背景是全国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热潮以及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的爆发及其和平解决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国共关系取得迅速好转。”说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平型关大捷全歼日军一千多人,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原因:根据材料可知,“士兵们近身肉搏,奋不顾身”说明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奋战;“日军拥有更占优势的火力装备,但在台儿庄这个狭小的战场上,这些武器毫无用武之地”说明台儿庄战役中日军优势武器装备受地形限制,无用武之地。
(3)伟大意义:根据材料可知,“民族危亡激发了人民群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并且奋力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认同感,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国际舞台上,通过全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努力:根据上述材料可知,面对民族危亡,我们要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报效祖国;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18.(1)谁:毛泽东。巨大变化: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家独立自主,人民翻身做主人。
(2)历史背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实施了“一五”计划;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等。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谁:邓小平。事件:南方谈话。
(5)便利:经济发展,衣食住行用方面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详解】(1)谁: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实现了国家民族独立。
巨大变化:依据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可知,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国家独立自主,人民翻身做主人。
(2)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二“反动派被打倒”可知,当时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并且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依据材料二“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可知,当时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依据材料二“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可知,当时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且进行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3)会议:依据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可知,指的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改革:依据材料三“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可知是指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到户,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谁:依据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可知,是指邓小平同志。
事件:1979年作出了在广东、福建进行对外开放试点的决定,1980年正式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依据材料四“—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可知,是指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视察武昌、上海、深圳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5)便利: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生活的便利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经济发展,衣食住行用方面丰富多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互联网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19.(1)新路径:图1确立起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图2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或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道路:新经济政策。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生产关系调整。
(3)示例:僵局·破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处理国际关系有赖于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战中,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火扩大,全世界都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智慧推动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国家间应该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
【详解】(1)新路径:根据图1“图1英国议会要求威廉和玛丽承认《权利法案》”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巩固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根据图2“图2攻占冬宫”结合所学可知,图2反映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道路:1921年春,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征收粮食税;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比我们预料的要长,但是只有经过这条道路我们才能恢复经济生活。必须恢复正常的经济关系体系,恢复小农经济,用我们自己的力量来恢复和振兴大工业。”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特点:根据材料“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质: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设问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关键词“《联合国家宣言》”、“中美建交”、“求同存异”,可确定论述观点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处理国际关系有赖于灵活的外交政策。论述环节: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面对法西斯侵略的威胁,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万隆会议为例,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例,20世纪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智慧推动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可实现实现合作共赢。具体论述如下:
示例:僵局·破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处理国际关系有赖于灵活的外交政策。
二战中,随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二战的战火扩大,全世界都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面对共同的敌人,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打破了会议僵局,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20多年。20世纪70年代,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智慧推动中美关系缓和,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结束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由此可见,灵活的外交政策彰显外交智慧,国家间应该摒弃前嫌,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