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海南专用)
01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每小题3分,共60分)
1.关于殷商的考古探究,张贵余的《一座蕴藏殷商灿烂文明的宝库》记载到: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由此可知,商朝时期( )
A.冶铁技术,精妙绝伦 B.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C.青铜技艺,发端中原 D.青铜文明,丰富多彩
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曰:“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曰:“一同天下。”韩非曰:“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儒家学派的地位逐步提升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同追求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3.运用如下表史料,可以设计出的探究主题是( )
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谷壳、稻杆堆积,最厚处达1米 东晋南朝时,实现水稻移栽,麦稻兼作或双季稻 真宗深念稼稍,闻占城稻耐旱...遣使以珍货求种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A.水稻种植的发展 B.农业工具的进步 C.农耕文化的兴衰 D.科学技术的演变
4.《魏书》载:“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日:‘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这一号令( )
A.引发了农民起义导致北魏灭亡 B.推动了北魏完成了全国统一
C.阻碍了中原社会发展 D.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出宋元时期( )
A.科学技术先进 B.诗词文化空前繁荣
C.中央集权强化 D.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6.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据材料可知( )
A.郑和远航是和平友好之旅 B.指南针保障了航行顺利进行
C.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 D.宋朝制瓷业非常发达
7.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下属于三个条约对中国的共同影响的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C.开放口岸,方便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8.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
B.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及变法诏令
D.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9.抗战时期,爱国华侨陈嘉庚曾对我党有着诸多思想顾虑,但中共中央南方局通过外事努力,成功将陈嘉庚邀请到了延安,从此其思想发生了转变,并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这一做法( )
A.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形象 B.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思想基础
C.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D.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渡海作战完全与过去我军作战的经验不相同,必须注意潮水与风向……”,这是1949年12月底毛泽东关于渡海作战、解放琼崖的批示。材料中这次“渡海作战”指的是( )
A.椰子寨战斗 B.海南岛战役 C.渡江战役 D.潭口阻击战
11.下面两位人物体现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人民日报》报道,焦裕禄抱病带领全县人民与严重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奋力改变兰考县贫困面貌。 《人民日报》报道:王进喜率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A.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2.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习主席这一重大的承诺是在
A.1988年 B.1998年 C.2008年 D.2018年
13.“雅典经济繁荣,政治上相对自由,公众有头脑,由此产生一种文化上的吸引力,把希腊各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到雅典来,他们又把雅典的文化传播到希腊各地区。”材料表明( )
A.雅典是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 B.古希腊精英分子都是从雅典走出去的
C.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D.雅典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4.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条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 )
A.帝国的征战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和平交往始终是文明传播的主旋律
C.帝国的征战加剧了当地的落后 D.古丝绸之路是文明传播的唯一途径
15.14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是( )
A.租地农场出现得最典型、最早的国家是意大利 B.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
C.城市出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D.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地位不断削弱
16.纪念碑是为了某些人类业绩或事件保存于后人心中而树立起来的建筑,下图的两座纪念碑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D.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17.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A.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B.都体现了民主原则
C.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都改变了国家性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8.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驱动福特式“创新”的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
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 D.标准化生产已开始出现
19.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球”“东番”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选项中符合台湾史实的有( )
①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
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③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
④《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下图为某国际组织的部分宗旨内容,该国际组织是( )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国际争端或情势。
A.联合国 B.二十国集团 C.世界贸易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21题13分,22题17分,23题10分,共40分)
21.恩格斯曾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 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表是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材料二:劳动工具体现生产力的进步
①铁农具(出土文物) ②耧车(模型) ③石器(素描图)
(2)请把材料二中三件劳动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 如果要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进行研究的话,以上哪一工具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 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农业著作记录农业生产
著作 记载
《齐民要术》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
《农政全书》 如耧锄镫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薅马薅鼓(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
(3)对比材料三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四: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并据此简要说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22.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法制保障近代民主】
材料一:
中华民国的诞生是对民主的一次勇敢尝试,胸怀民主理想的人们曾怎样地欢欣雀跃,然而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A和图B反映出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共和政治”屡遭磨难的史实。
材料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制史的新篇章。在宪政方面,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各个时期的人民大宪章。在民事方面,制定了减租减息条例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法等。在刑事立法方面,制定了《惩罚汉奸与战争罪犯条例》等。在经济方面,制定了大量有关财政金融及经济管理的法规。人民民主法制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摘编自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政治独立人民民主】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说明1949年以来,我国是如何实现向“新型人民主政治”跨越的?
【发扬民主健全法制】
材料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4)材料四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成为一名维多利亚人》一书介绍了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社会生活,以下是从书中整理的内容。
①新型化学染料的上色力度和耐光性都比以往的染料好。不掉色的新型黑色一出现就受到了追捧,男性居民开始以黑色为着装的主要颜色。
②蒸汽洗衣机是新的发明,人力洗衣开始转变为蒸汽带动的旋转滚筒洗衣。
③当时在家工作的人减少,无论在乡下还是城里,到工厂上班成了惯例。长时间的工作加上饥饿导致工人在操作机械时睡着的情况很常见。
④电灯和家庭照明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晚餐时间推后成为可能,部分家庭直到晚上8点才开始用餐。
⑤ ⑥ ⑦
图中是新出现的农业机械,以蒸汽为动力的早期收割机,加快了收割速度。 工人阶级工资很低,童工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小,图中是被送下矿井的孩子。 漫画反映伦敦的城市污水源源不断排入泰晤士河,河中散发出的大恶臭笼罩城市。
(1)从材料中选出一项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为动力的新发明 ;(写序号)选出一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推动的新发明 。(写序号)
(2)依据材料,围绕工业革命的影响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从两个方面概括影响,选取材料分别进行说明,60—12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商朝时期,青铜文明,丰富多彩,D项正确;冶铁技术,题干没有体现,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排除A项;神话传说,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体现的是“妇好墓室共出土青铜器468件,刻有铭文的近200件,文物种类以礼器和武器为主,随葬铜酒器多达15种”,排除B项;青铜技艺,发端中原,题干内容没有提到青铜技艺的发端地,排除C项。故选D项。
2.C
【详解】根据题干“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儒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都主张统一,这反映出当时统一趋势正在形成,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项正确;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材料不仅涉及儒家,还涉及墨家、法家等多家思想,不是强调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各个学派的思想虽然相互影响,彼此批判、学习和吸收,但各个学派的区别还是明显的,排除B项;材料中各家论述的是统一问题,不是认同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展现了原始社会后期河姆渡居民最最早种植水稻,东晋、南朝时实现水稻移栽,麦稻兼作或双季稻,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新中国成立后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因此其探究主题应是从古至今水稻种植的发展,A项正确;题干主旨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没有体现农业工具的进步或科学技术的演变,排除BD项;水稻种植的发展折射出了农耕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农耕文化的衰弱,排除B项。故选A项。
4.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知,这是说汉话,体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D项正确;说汉话会增强民族认同感,不会引发农民起义导致北魏灭亡,排除A项;北魏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B项;改革促进了中原社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壮大起来,蹴鞠、歌舞、杂剧也兴盛起来,这体现了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项正确;蹴鞠、歌舞、杂剧这是生活和娱乐,不能体现科学技术、诗词、中央集权强化,排除AB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可知,材料体现了郑和远航是和平友好之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指南针保障了航行顺利进行,排除B项;郑和的船队规模大、远航次数多,排除C项;宋朝制瓷业非常发达,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对中国影响的共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马关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2亿两白银,《辛丑条约》 强迫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三个条约都强迫清政府赔偿了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A项正确;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是《南京条约》的影响,排除B项;要求开设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的是《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没有《辛丑条约》,排除C项;要求开办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的是《马关条约》,《南京条约》 和《辛丑条约》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B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A项是对金田起义的客观叙述,属于史实,排除A项;C项是对戊戌变法经过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D项是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9.A
【详解】根据题干“抗战时期,思想顾虑、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和结合所学可知,通过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做法,扭转了陈嘉庚的顾虑,使其看到了中共在延安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抗战的决心,遂将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A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到国共合作,排除B项;题干显示扭转了华侨的思想,没有提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排除C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1949年12月底”“渡海作战、解放琼崖的批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次“渡海作战”指的是海南岛战役。海南岛战役自1950年3月5日起,至5月1日结束,历时56天。此战创造了以木帆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进行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摧毁敌陆海空“立体防御”的战例,也是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登岛的成功战例,B项正确;在土地革命时期,椰子寨战斗在琼崖打响了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树立起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红旗,宣告了中共领导的琼崖革命军队的诞生,推动了琼崖“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排除A项;渡江战役是1949年解放南京,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排除C项;潭口阻击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字焦裕禄、王进喜可知,他们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时期的先进人物,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C项正确;题意中未反映出严谨治学,排除A项;题意中未体现立党为公,排除B项;题意中未提及坚持科学崇尚民主,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88+30=2018,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根据“把希腊各地的精英分子吸引到雅典来,他们又把雅典的文化传播到希腊各地去”可知,材料重点体现的是雅典对古希腊文化产生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没有对比,不能得出雅典是古希腊最繁荣的城邦,排除A项;“古希腊精英分子都是从雅典走出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但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根据题干“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但也许横贯于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和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条航路的船只,对古代世界各地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和平交往对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为重要,故材料说明了和平交往始终是文明传播的主旋律,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没有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有涉及战争导致当地落后的说法,排除C项;文明传播有和平和战争两种方式,古丝绸之路只是其中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3、 14世纪,随着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手工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推动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C项正确;租地农场出现得最典型、最早的国家是英国,排除A项;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庄园是从9世纪开始,排除B项;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地位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来克星顿的民兵铜像纪念的是北美独立战争,玻利瓦尔将军则是南美民族解放双杰之一,所以共同反映的主题则是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C项正确;材料图片信息强调民族解放,没有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比如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民主共和制等,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题干“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可知,俄国法令解放了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故这两国颁布的法律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是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C项正确;维护了国家统一与美国南北战争有关,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体现了民主原则不是二者的共同作用,排除B项;改变了国家性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有关,《废除黑人奴隶宣言》颁布前,美国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了,排除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从材料可以看出是流水线的集中作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集中规模生产的需要,B项正确;题干材料强调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未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未体现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比如劳动力缺多少,多少工厂缺少劳动力等,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未体现标准化生产已开始出现,没有涉及标准尺度的统一问题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9.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事务;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开罗宣言》、《波兹坦公告》均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综上所述,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依据图片中“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解决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等信息可知是联合国的宗旨,所以该国际组织是联合国,A项正确;二十国集团主要是经济合作组织,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促进贸易自由化,排除C项;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国际集团,排除D项。故选A项。
21.(1)总体趋势:南方地区人口占比总体趋势上升(或回答人口变化持续时间长)。
(2)顺序:③①②;①更有价值;理由:铁农具属于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3)相似之处:都强调劳动工具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4)智慧:遵循天人合一,遵循自然规律;做法:把农业生产与自然协调发展;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
【详解】(1)总体趋势: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数据分析可知,材料反映南方地区人口占比由西汉的24.04%到清代的65.97%,呈现总体趋势上升。时间由西汉到清代,人口变化持续时间长。
(2)顺序: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社会的人们使用的工具是③石器,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西汉时期,人们发明了新的播种工具耧车,故材料二中三件劳动工具的先后顺序排序:③①②;价值: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铁农具更有价值;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属于出土文物,是第一手史料,更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3)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三表格中的《齐民要术》记载:“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和《农政全书》记载:“如镂锄锻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礴马礴鼓(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分析可知,两者都强调劳动工具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4)智慧:根据材料四“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分析可知,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遵循天人合一,依据材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分析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是遵循自然规律;做法: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把农业生产与自然协调发展,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如把农业生产与自然协调发展;利用科技力量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
22.(1)贡献: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史实: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遭到袁世凯的镇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取得胜利等。
(2)成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各个时期的人民大宪章;制定了减租减息条例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法等;制定了《惩罚汉奸与战争罪犯条例》等;制定了大量有关财政金融及经济管理的法规。历史意义:人民民主法制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3)理解: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表现: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等。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图A“清帝退位诏书”,图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同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政治却屡遭磨难”指的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遭到袁世凯的镇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等人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战争取得胜利等。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从宪政、民事、刑事立法、经济四个方面可以概括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包含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各个时期的人民大宪章;制定了减租减息条例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法等;制定了《惩罚汉奸与战争罪犯条例》等;制定了大量有关财政金融及经济管理的法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可将政治建设的成就意义概括为“人民民主法制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据”。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宣告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四“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进行概括,可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第二小问是开放题,根据所学知识围绕民主法制的建设意义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等。
23.(1) ②或⑤ ①或④
(2)示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从④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灯在家庭中逐渐应用,部分家庭晚餐时间推后,人们的作息时间有所改变。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从③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庭手工作坊到工厂上班,工厂制度逐步确立,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社会生活”可知,蒸汽洗衣机、以蒸汽为动力的早期收割机均是以改良蒸汽机为动力,它们是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为动力的新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型化学染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灯和家庭照明技术得益于电力的广泛使用,它们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推动的新发明。
(2)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题目必须符合题意,论述时,史实要典型,并揭示其意义,如,示例: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④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灯在家庭中逐渐应用,部分家庭晚餐时间推后,人们的作息时间有所改变。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从③可以看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庭手工作坊到工厂上班,工厂制度逐步确立,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考前金卷01-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海南专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