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全国通用)
04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治秦,“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等)”。这一举措( )
A.保护了守旧贵族的利益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阅读如表,对表中数据解读准确的是( )
朝代 粮食亩产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秦汉 117(全国) 5.72 — —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215(南方) 3.85 1.925 1.925
隋唐 124(北方),328(南方) 6.42 3.21 3.21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
C.南方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发展较缓慢
3.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4.中国古代科技最辉煌的成果当属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下列对这四幅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汉的麻纸 ②司南 ③泥活字版 ④宋代火器
A.①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造纸技术;②春秋时期己经出现
B.③北宋毕昇发明;④火药是唐朝时发明的
C.①是蔡伦发明;②在宋代改造成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业
D.③北末沈括发明;④宋代火器广泛应用于军事
5.如图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为( )
A.平定噶尔丹叛乱 B.发起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6.下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表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成为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7.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C.从国共合作到对峙 D.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
8.如图是小梦同学搜集的历史照片。这组照片的共同主题是( )
A.落叶归根 B.浴血沙场 C.勿忘国殇 D.众志成城
9.如图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折线图。图中①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实业发展
C.晚清“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10.有史学家认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研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多交谈, 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共和国研究中( )
A.应重视口述材料的丰富性和解释历史的多元性
B.文献、实物史料相对于口述史料,几乎无价值
C.图书馆中没有中国当代历史的文献档案等收藏
D.普通老百姓认识当代历史的能力超过史学专家
11.下面思维导图的标题应为( )
A.新中国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2.2021年1—11月,海峡两岸贸易总额2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个,同比增长34.7%。这说明了( )
A.两岸经济交流的加强 B.国有企业改革决策的正确
C.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一国两制”构想得以落实
13.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1970年中央政治局支持国防科委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92年我国政府实施载人航天工程;2020年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采集了月球土壤样本。由此得出的正确解释是
A.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 B.中国科技普及成就显著
C.中国航天科技领先世界 D.航天技术推动经济发展
14.“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15.如图。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据此可知,古希腊人( )
A.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 B.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
C.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 D.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
16.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17.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C.传播了欧洲文明的成果
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18.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19.如图为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该版画反映了当时( )
A.光荣革命已完成 B.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君主立宪制确立 D.殖民霸主地位丧失
20.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以下是《国际歌》中的一段歌词: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其中“我们自己”是指( )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21.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22.在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民主制度的广泛实行
C.无产阶级的激烈斗争 D.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23.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4.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美英澳三国借口乌克兰危机,大张旗鼓宣称美英将向澳提供核动力潜艇,改不了冷战思维和集团政治的老脑筋……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亚太版北约,彻头彻尾服务美国霸权之私。据此可知,北约( )
A.放弃了冷战思维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是美国霸权工具 D.有利于亚太稳定
25.下图分别呈现了三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据此可知,其共同的影响是( )
A.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 B.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
C.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 D.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0分)
26.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材料二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材料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此后开辟的中外交通路线称为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什么启示?
27.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崛起篇]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名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哪一事件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经济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这个政权只是两种力量的暂时联合,南北方依旧各行其道....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碰撞、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更为美国的迅速崛起作好了铺垫。
——唐晋《大国崛起》
(2)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建立起联邦制 该文献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哪一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世界大战篇]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3)写出图中“突发事件”的名称。材料中所说的“新的国际秩序”是指什么
材料四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有何具体表现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和平发展篇]
材料五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中国社科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5)材料中“碎片化”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图一、图二所示的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28.九年级某历史学习小组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搜集到以下材料:
【图片材料】
【文献摘录】
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英雄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数据统计】
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分项战役 民工(万人) 挑子(副) 担架(副) 小车(辆) 大车(辆) 牲畜(头) 船只(只) 粮食(万斤)
辽沈战役 160 13800 6750 30000 7000
淮海战役 225 42400 73900 410900 3070 6300 13600 57000
平津战役 154 20000 20000 380000 1000000 31000
——整理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册)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结合相关史实表述成文,字数不少于80字)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搜集历史材料?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征收赋税,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商鞅变法不是保护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是削弱了旧贵族利益,排除A项;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题干内容中都没有涉及,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举措,排除B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粮食亩产量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上升,南北方耕地面积相同,说明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在两宋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仅有农业中粮食的产量数据,并没有手工业和商业,所以不能完全说明北方经济领先于南方,排除B项;从表格数据看出,在南北方的耕地面积一定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南方增长的速度快于北方,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地区)艺术的影响”可知唐朝的文化受到中亚和伊朗的影响,反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的图示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诗歌创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与民族关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他使用的活字是泥活字。唐朝时中国人就发明了火药,B项正确;司南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A项;蔡伦是改进的造纸术,不是发明的造纸术,蔡伦是东汉的,不是西汉的。排除C项;泥活字是毕昇发明的,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西域都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可知该地区是新疆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对新疆的管辖,A项正确;组织雅克萨之战属于抵抗外国侵略,与对新疆地区加强管辖无关,排除B项;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对新疆地区加强管辖无关,排除C项;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是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题干“《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虽然虽然一度增加,但后来又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可见这一现象并不能满足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为此西方列强于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项正确;题干没有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的比较,无从得出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销售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使得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对华贸易的情况,无从得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而且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故选D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上述事件反映了中国各阶层进行的近代化探索活动,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标志是1919年五四运动,题干相关事件均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排除B项;国共合作到对峙指的是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题干相关事件均发生在从国共合作到对峙期间,排除C项;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指的是1931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题干相关事件均发生在抗日战争前,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图片和结合所学可知,冀中平原的回民抗日武装,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战之中;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敌后战场和正面战争相互配合的典型战役;图3反映了爱国华侨对抗战的积极支持,这组照片的共同主题是众志成城、全民族抗战,D项正确;落叶归根与抗战无关,排除A项;华侨的捐款和慰问不能体现浴血沙场,排除B项;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日,不能体现勿忘国殇,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处所处时间段是1912—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1914—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展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0.A
【详解】根据题干“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可知,反映了对口述材料多元化的重视,丰富的口述材料对历史的解释更为多元,A项正确;文献、实物史料有很大价值,排除B项;图书馆收藏中国当代史的文献不多不符合实际,且题干强调的是口述史料的价值,排除C项;普通中国人的认识能力一般不可能超过史学专家,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根据思维导图中“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到“扩大自主权”,“按劳分配”到“积极性提高”可知,1985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50年,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
12.A
【详解】据材料可知,2021年1—11月,海峡两岸贸易总额2982.8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07.7亿美元,同比增长31.2%;自台进口227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大陆新设台资企业5923个,同比增长34.7%。这说明了两岸经济交流的加强,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海峡两岸贸易往来数额,未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海峡两岸贸易往来数额,与C项内容无关,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得以落实,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根据材料“钱学森受命”“中央政治局支持”“我国政府实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可得出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就,A项正确;B项错在“普及”,排除B项;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强调航天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可知,古代文明的起源具有统一性;根据“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可知,古代文明又具有多样性,D项正确;诞生于两河流域的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其他文明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文化交流,排除B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文明成长的世界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能出公元前8至前6世纪,古希腊人进行了大范围的殖民活动,古希腊人扩张势力至黑海沿岸,A项正确;材料无法提现实现希腊城邦的统一,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是公元前336年,排除C项;古罗马人征服整个意大利半岛,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详解】据“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力,成为自治城市,而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主要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由此可见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自由与自治,C项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中世纪城市的自由与自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并没有关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的自治,与大学的自治地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7.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表明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沟通上的角色,与建立帝国无关,排除A项;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材料展示的传播的中国和印度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18.D
【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故选D;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7世纪,与材料信息不符,B错误;9世纪欧洲出现庄园,与材料信息不符,C错误。
19.B
【详解】根据材料“1649年的英国版画《‘颠覆’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几年反复斗争,克伦威尔率领的议会军队打败了国王军队,取得了最后胜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成立了共和国,冲击当时的封建社会秩序,B项正确;1688年的光荣革命,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二战之后,确切标志是英国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的失败,这次失败,标志着英国正式失去世界霸主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0.A
【详解】根据材料“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为其谱曲,定名为《国际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伟大尝试,因此,《国际歌》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诉求,A项正确;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可知,这属于经济领域,这使明治政府认识到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因此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B项正确;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这是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排除A项;明治维新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日本没有确立共和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22.D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到了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欧洲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产业工人,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必须普及“义务教育”,其目的是满足工业生产需要,所以材料中的变化是由于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D项正确;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时间是17-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欧洲主要国家民主制度广泛实行是在17-19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其目的是要夺取政,因此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3.B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允许商品买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是6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4.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英澳三国大张旗鼓宣称美英将向澳提供核动力潜艇的终极目标是打造亚太版北约,彻头彻尾服务美国霸权之私,说明北约已经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C项正确;北约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是冷战的产物,服务于美国的霸权政策,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亚太稳定,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5.A
【详解】根据“早期使用蒸汽机的英国煤矿”“20世纪初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题目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内容,A项正确;推动采矿和冶金业发展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B项;加剧资本主义国家矛盾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C项;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与“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习知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6.(1)分封制;诸侯国之间的频繁兼并战争(答出诸侯兼并战争也可)
(2)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3)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4)孝文帝;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绿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根据材料“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整合”可知,诸侯国之间的频繁兼并战争。
(2)根据材料“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西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于494年力排众议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进行改革: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根据以上问题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7.(1)事件:新航路开辟。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文献:《1787年宪法》的颁布。
原则:三权分立或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事件:美国内战。
科技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3)事件:萨拉热窝事件。
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具体表现:资本—马歇尔计划推行。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5)趋势:世界走向多极化。
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作用:图一是联合国,其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二是世贸组织。其作用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详解】(1)事件:据材料“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条件:据所学可知,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条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条件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文献: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制。
原则: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的政治机构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或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事件: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技因素:据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3)事件:据图片“1914年奥匈帝国和德国的两位皇帝对1914年某突发事件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新的国际秩序:据材料“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可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转折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具体表现: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在上资本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国际格局: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5)趋势: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碎片化”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趋势: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明显。
作用:据所学可知,图一是联合国。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可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所学可知,图二是世贸组织。结合所学可知,世贸组织的作用可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回答。
【点睛】
28.(1)示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开国大典成功举行,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回顾历史,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被反动军阀镇压过,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因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破裂。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毅然进行战略转移,开启伟大的长征。在这个过程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克服了重重险阻,成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面对日寇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持全民族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后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途径:采访还健在的老人;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用互联网搜集史料;实地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去历史博物馆参观文物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在论述时,可以结合图片史料中的图2、图4,概括性地表述自己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看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关于阐述可从中共成立、国共合作、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等史实进行分析,如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开国大典成功举行,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领导中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回顾历史,这一场胜利来之不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被反动军阀镇压过,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因为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而破裂。但是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秋收起义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毅然进行战略转移,开启伟大的长征。在这个过程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克服了重重险阻,成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面对日寇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与国民党开展第二次合作,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坚持全民族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终结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最后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生活和学习经验,列举自己搜集史料的方法即可。可以是采访亲历过历史还健在的老人,通过录音搜集第一手史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图书图片资料,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史料,更可以实地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或者去历史博物馆通过文物搜集历史材料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考前金卷04-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全国通用)(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