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卷三 中国现代史
高频考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9月9日,历史学家陈垣在发表的《对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感想》一文中说:“解放后的北平,看不见打人的兵,看不见打洋车夫的警察……看不见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这些虽只是表面的现象,但这表面的现象说明了政府实质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始战略进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2.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的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高频考点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人,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高频考点3 “一五”计划
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强调的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C.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D.不要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6.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由此可知,苏联专家的援助( )
A.促进人才培养和新中国建设 B.有助于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强国基础
高频考点4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艰辛探索
7.[跨学科学习·在身边发现历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云霄县、东山县的干部群众用“肩挑锄挖”的方式,劈开24座山头,开辟了一条人工渠。他们彰显的时代精神是( )
A.助人为乐 B.严谨求真 C.勤政为民 D.艰苦创业
8.“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有所改善,农业和工业的产值比由1960年的1:4变为1962年的1:2;轻重工业的产值比由1960年的1:2变为1962年的接近1:1。”国民经济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改革开放初具成效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一五”计划蓬勃开展
高频考点5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9.[新新素材·《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主要是因为(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甚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B.印证了思想解放的推动力
C.开启城市体制改革潮流 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导致下图中增速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置经济特区 B.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C.加入世贸组织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高频考点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为此,我国( )
A.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B.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1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我国重视( )
A.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高频考点7 “一国两制”的实践与祖国统一
14.1997年6月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材料认为香港回归主要是由于(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5.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慕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高频考点8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1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可能出自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7.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个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被称为轰动当时国际社会的“外交核爆炸”。这是因为中法建交( )
A.奠定了新中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 B.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直接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D.引发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
18.赵国明的《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联合国总部)。”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了否决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高频考点9 科技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9.20世纪50年代,“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中国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从苏联传入的“布拉吉”。1978年以来,西方传来的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在市民中流行。这说明( )
A.社会主义阵营关系密切 B.中国人放弃了传统服饰
C.改革开放改变消费结构 D.服装可以反映时代特征
20.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由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材料说明我国( )
A.载人飞船技术世界第一 B.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从此开始飞天之旅
参考答案
1. C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49年9月9日”。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由此可以排除A、B、D三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故选C。
2. A 注意题干中“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题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符合题意;B从材料中得不出,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从材料中得不出,且“决定作用”说法绝对,排除;D不符合史实。故选A。
3. D
4. D
5. D
A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B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与题干时间不符 ╳
C 依据题干中“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不是搞重工业”可知,周恩来说的是“一五”计划,不是三大改造 ╳
D 依据题干中“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不要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
6. A
7.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用‘肩挑锄挖’的方式”“开辟了一条人工渠”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故选D。
8. C 根据材料中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有所改善”“1960年”“1962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
9. C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开始改革,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选C。
10. B根据题干中“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推动力,B符合题意。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 C 、 D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B。
11. B 依据图片可知,外商对我国投资自1992年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A最早发生在1980年;C发生在2001年;D是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推行的政策。由此可以排除A 、 C 、 D三项。故选B。
12. C 根据材料中“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民族情况不适合实行联邦制,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C。
13. 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知,我国高度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不只局限于“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边远山区”的发展。故选A。
14. D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最根本原因。故选D。
15. D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等可知,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属一个中国。故选D。
16. D 由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帝国主义国家为调整势力范围召开的会议 ╳
B 帝国主义国家为调整势力范围召开的会议 ╳
C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的会议 ╳
D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
17. B
18. D“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台湾)、红旗(大陆)都有名”,该诗反映了美国提出了“双重代表权”案,想要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中国对此坚决反对,D符合题意
19. D题干中“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苏联传入的‘布拉吉’”反映的是中苏关系友好的时代特征;“1978年以来,西方传来的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在市民中流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特征。因此,服装可以反映时代特征。故选D。
20. B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现实,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由此可以排除A、C、D三项。故选B。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
" ()
2024 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卷三 中国现代史
高频考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949年 9月 9日,历史学家陈垣在发表的《对北平各界代表会议的感想》一文中说:“解放后的
北平,看不见打人的兵,看不见打洋车夫的警察……看不见整天花天酒地的政府官吏……这些虽只
是表面的现象,但这表面的现象说明了政府实质上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该文发表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即将开始战略进攻
C.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
2.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 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
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
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的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高频考点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 1953年 7月到 1954年 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
民总数为 3.2381亿人,占 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 97.18%,投票率为 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
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1954年 9月 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
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
票通过这部“伟大文献”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高频考点 3 “一五”计划
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
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强调的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C.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D.不要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6.1953年春,新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组织培训港口建设高级技术人才研究班,聘请苏联专家授课,并
将报告整理为新中国第一部港工专业论著,向全国推广。由此可知,苏联专家的援助( )
A.促进人才培养和新中国建设 B.有助于三大改造的提前完成
21 世纪教育网()
C.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D.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强国基础
高频考点 4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艰辛探索
7.[跨学科学习·在身边发现历史]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云霄县、东山县的干部群众用“肩
挑锄挖”的方式,劈开 24座山头,开辟了一条人工渠。他们彰显的时代精神是( )
A.助人为乐 B.严谨求真 C.勤政为民 D.艰苦创业
8.“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有所改善,农业和工业的产值比由 1960年的 1:4变为 1962年的 1:2;
轻重工业的产值比由 1960年的 1:2变为 1962年的接近 1:1。”国民经济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改革开放初具成效
C.八字方针的实施 D.“一五”计划蓬勃开展
高频考点 5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
9.[新新素材·《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中描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
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
伙了。”“散伙”主要是因为(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C.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10.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 12万人,甚
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B.印证了思想解放的推动力
C.开启城市体制改革潮流 D.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11.导致下图中增速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设置经济特区 B.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C.加入世贸组织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21 世纪教育网()
高频考点 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
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
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为此,我国( )
A.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B.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1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说明我国重视( )
A.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B.边疆地区的不断开发
C.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D.边远山区的脱贫攻坚
高频考点 7 “一国两制”的实践与祖国统一
14.1997年 6月 30日,101岁的胡家芝老太太在南京参加庆祝香港回归活动时说:“国家不强大,香
港哪能回来。国家兴盛,是老百姓的福气啊!”材料认为香港回归主要是由于(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
C.人民的殷切期盼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15.2023年 4月 1日,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在马家祖慕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
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
回来了!”这说明海峡两岸( )
A.结束敌对状态 B.实现“三通” C.逐渐走向统一 D.同根同源
高频考点 8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16.“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
持。”这段话可能出自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7.1964年 1月 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
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个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被
称为轰动当时国际社会的“外交核爆炸”。这是因为中法建交( )
A.奠定了新中国建立新型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 B.实现了中国与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
C.直接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 D.引发了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
18.赵国明的《中国的立场》一诗写道:“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红旗都有名。山姆(美
国)阴谋如获胜,不教公使到西京(联合国总部)。”该诗佐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
A.与美国的关系趋向紧张 B.在联合国行使了否决权
21 世纪教育网()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D.反对“双重代表权”案
高频考点 9 科技文化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9.20世纪 50年代,“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中国年轻人的流行说法,女孩子喜欢穿从
苏联传入的“布拉吉”。1978 年以来,西方传来的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在市民
中流行。这说明( )
A.社会主义阵营关系密切 B.中国人放弃了传统服饰
C.改革开放改变消费结构 D.服装可以反映时代特征
20.2023年 5月 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由此开启了全面建成后的
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材料说明我国( )
A.载人飞船技术世界第一 B.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从此开始飞天之旅
21 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 C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注意题干中时间信息“1949 年 9月 9日”。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 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
1947年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由此可以排除 A、B、D三项。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故选 C。
2. A 注意题干中“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
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方同意与中方和谈以解决朝鲜问
题说明抗美援朝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A符合题意;B 从材料中得不出,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
从材料中得不出,且“决定作用”说法绝对,排除;D不符合史实。故选 A。
3. D
4. D
5. D
A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B 1958年,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B与题干时间不符 ╳
C 依据题干中“1953 年”“大规模经济建设”“不是搞重工业”可知,周恩来说的是 ╳
“一五”计划,不是三大改造
D 依据题干中“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 √
可知,周恩来强调的是不要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6. A
7.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用‘肩挑锄挖’的方式”“开辟了一条人工渠”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
建设探索时期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精神。故选 D。
8. C 根据材料中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有所改善”“1960年”“1962年”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于 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 C。
9. C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1953年,国家对农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
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开始改革,在公
有制基础上,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农村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故选 C。
21 世纪教育网()
10. B根据题干中“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当年辞官下海者达 12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体现
了思想解放的推动力,B符合题意。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 4个经济特区;1984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 、 C 、 D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 B。
11. B 依据图片可知,外商对我国投资自 1992年开始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可知,1992
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昆明、
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A最早发生在 1980
年;C发生在 2001年;D是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推行的政策。由此可以排除 A 、 C 、 D三项。故选 B。
12. C 根据材料中“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我国许多少
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民族情况不适合实行联邦制,针对
这种情况,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 C。
13. A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
秀传统文化”可知,我国高度重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并不只局限于“边疆地区”“人口较少民
族”“边远山区”的发展。故选 A。
14. D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国家不强大,香港哪能回来”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是香港回归祖国的最根本原因。故选 D。
15. D 由题干中关键信息“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
回家’”等可知,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属一个中国。故选 D。
16. D 由材料中“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
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帝国主义国家为调整势力范围召开的会议 ╳
B 帝国主义国家为调整势力范围召开的会议 ╳
C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召开的会议 ╳
D 1955年 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 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 √
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万隆会议。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
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
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17. B
21 世纪教育网()
18. D“万国(联合国)旗帜欲添丁,孤岛(台湾)、红旗(大陆)都有名”,该诗反映了美国提出
了“双重代表权”案,想要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中国对此坚决反对,D符合题意
19. D题干中“20 世纪 50年代”“列宁装”“苏联传入的‘布拉吉’”反映的是中苏关系友好的时
代特征;“1978 年以来,西方传来的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在市民中流行”反映
的是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特征。因此,服装可以反映时代特征。故选 D。
20. B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现实,表述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1999年 11 月,神舟一
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由此可以排除 A、C、
D三项。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高频考点选择题特训卷3 (中国现代史)(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