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热点考向特训卷(答案)


2024年中考热点考向特训卷
目录
考向一 广州举行2024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340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考向三 第7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中外经济交流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考向八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220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考向一 广州举行2024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1.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蔗田几与禾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
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农业技术体系已形成 D.农民饮食结构彻底改变
2.乾隆二十二年起,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清政府还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等。这些政策( )
A.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3.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明知寡不敌众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广州三元里广大乡民,手持刀矛勇猛冲杀。这表明( )
A.战争胜负已见分晓 B.敌强我弱策略失当
C.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D.统治阶层昏庸愚昧
4.下面是1954年发布的《讨粤匪檄》部分内容,该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讨粤匪檄》
A.英法联军 B.清政府 C.袁世凯 D.孙中山
5.1979年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中山农民黄新文依靠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成为“万元户”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此后关于“万元户”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这一现象( )
A.掀起了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激发了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6.[新素材·侨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的家庭或家族文献。
一枚特殊的回批
(注:图中文字为“苏君谦、郭子纲、黄奕列位先生大鉴:迳復(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百(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
——摘编自汕头市档案馆
材料二 侨批大规模盛行始于19世纪中叶,终止于20世纪70年代。广东是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覆盖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占中国内地已发现侨批总数的80%以上。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文献,从民间的视角,翔实地记录了近代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唯一性,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
——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的历史价值。(6分)
(2)比较材料一、二中的两类史料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8分)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340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1.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下面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时期 记载
赵武灵王时期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燕昭王时期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A.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有关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D.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3.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法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4.[新情境·阅读历史书籍]小楚同学通过阅读《中国的历史》一书,学习了中国上古时期至近代数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统一天下”“休养生息的年代”“年轻的武帝”等内容,应该在( )
A.第一卷 从神话到历史·中华的摇篮 B.第二卷 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
C.第四卷 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D.第六卷 从明朝到清朝·清朝二百余年
5.[新课标·核心素养]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示意图。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其共同原因是( )
A.劳役繁重 B.严刑峻法 C.自然灾害 D.频繁战乱
6.唐朝的时候,官府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到了宋朝,这一政策变了,商人及其子女被允许参加科举。这反映出宋代( )
A.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门第观念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政府职能弱化
7.元朝名臣廉希宪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材料中的“台察”是指( )
A.御史大夫 B.门下省 C.御史台 D.军机处
8.“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雍正时“大权从未旁假”得益于( )
A.废除丞相制度 B.大兴文字狱 C.首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置军机处
考向三 第7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据专家研究,商代司母戊鼎使用了“泥范铸造法”,春秋云纹铜禁则采用了更先进的“失蜡法”。这说明( )
A.商代青铜器制作流程更烦琐 B.青铜铸造技术不断进步
C.战国青铜器更有研究价值 D.青铜铸造传统技艺流失
2.[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民族隔阂 C.民族自治 D.民族冲突
3.在孔子以前,“儒者”是贵族的寄生者,但孔子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都出身贫贱,如颜渊、闵子骞、子贡、子路、有若、原思、子张等,而以贵族身份来求学的,则只有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少数的几位。这说明( )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儒生社会地位下降 D.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
4.《管子·牧民》中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这段话反映了管子( )
A.崇德尚贤,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以德治国,和而不同
C.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自然规律 D.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5.东汉洛阳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采用《易经》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宫城的左右两侧,与《礼记》“左祖右社”的布局吻合。这表明洛阳城的规划( )
A.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布局十分严整统一
C.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6.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如右图所示)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结体方严,
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这表明魏碑艺术( )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结晶
B.是书法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其笔势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
7.[新素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印文],右图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印文。它不仅标明铺号,还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中外经济交流
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D.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2.有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认为:“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其意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 )
A.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B.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
C.南方社会稳定少动荡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3.[新视角·裹贴纸] “裹贴纸”是用于商业的包装纸,可用于包裹货物,更具有广告的功能。在新疆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这反映元代( )
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技术进步 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
4.右图是《榜葛刺进麒麟图》(局部),它描绘的是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刺国王来中国(明朝)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与图片中场景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5.据统计,占全国外贸比重最大的上海,1913年进口洋货两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年下降至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两,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销售从1913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增加14.8%到20.5%。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洋务运动引进技术提升民族工业实力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
C.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扫清实业发展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鼓励发展实业政策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宋代进出口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王公贵族与寻常百姓都成为舶来品的消费者。宋代海员已经熟练掌握洋流季风规律,并利用它来出海或返航。他们主要依靠指南针,辅助以牵星术辨别方向与船只位置。两宋时期,朝廷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有学者统计,南宋初年的外贸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15%。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中亚各国热烈回应和积极参与。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中国—中亚合作向世界证明: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加强团结、增进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中国—中亚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同中亚国家先试先行,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意义。(4分)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1.[新素材·放马滩纸质地图]下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这幅地图出土时已成残片,上面有用细黑线条绘制的道路、山脉、河流和关隘等图形。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放马滩纸质地图
2.[新素材·人物纪念币]某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人物纪念币,该组纪念币的主题是( )
祖冲之 毕昇 李时珍 宋应星
A.文学体裁丰富 B.科学技术发展 C.书法大放异彩 D.绘画成就卓著
3.“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天宫”空间站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问”行星探测。这些成就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我国( )
A.生物科技的发展 B.教育人才的培养 C.现代文艺的繁荣 D.航天科技的发展
4.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德国航运业发展是由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D.蒸汽机的改进
5.塑料直到今天依然是化学工业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发明之前的西方,没有中国传统的瓷器工艺,日常的容器材质非常匮乏,优秀的材质只有象牙这种奢侈品,塑料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材质的多样性。与材料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人造纤维的发明 B.赛璐珞制造技术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6.科技改变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英国通史》中对19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 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从事信息生产的人员迅速增加,智能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电脑的使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产品更新换代快,家用电器日新月异,人们甚至可以在家里与医疗信息库接通。科技高度发展,武器的破坏力剧增,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反而受到制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推动这些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1.[跨学科·美术]下图为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历史壁画,据此可知( )
唐高宗猎豹图 武则天泛龙舟图
A.中亚与唐朝的文化同根同源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C.盛唐文化有兼收并蓄的特色 D.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明朝时,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人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 )
A.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 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 D.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3.[小切口·熊猫外交]从1957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性赠送的方式进行“熊猫外交”,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等9个国家接受过中国赠予的24只大熊猫。“熊猫外交”( )
A.反映中国改变过去的外交政策 B.说明中国以西方国家为外交的重点
C.体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 D.表明中国停止“一边倒”外交方针
4.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援助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 B.支援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C.奉行着“不结盟”的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从1942年5月初到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81%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昕、陈媛《“死亡航线”——“驼峰航线”亲历者的回忆》
材料二 1972年2月28日上午,尼克松一行离开上海回国。这天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美在《联合公报》中共同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摘编自《中美关系史全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政府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及这条航线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中美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2分)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1.“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不在战场上,而是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失败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 B.战后中国对英贸易仍然是出超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D.战争没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2.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税务。这表明( )
A.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列强的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 D.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3.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为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疗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打破了西方的科技垄断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D.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
4.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马建忠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亡
5.1898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及其改革成果,并批评各国外交官说:“这是在野蛮与改革中选择了野蛮,就接受太后为中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来说,列强驻北京的公使们都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反映出( )
A.部分西方人支持中国革新 B.列强欲借此扩大在华利益
C.戊戌政变维护了列强权益 D.太后的外交手段颇具成效
6.《辛丑条约》特别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列强( )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维护帝国主义侵华利益
C.因侵华利益相互妥协 D.加强资本输出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8.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其意为( )
A.外来侵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甲午战后中国才有了国家意识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考向八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毛泽东在回忆某段经历时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的这段经历指的是( )
A.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的创建
C.组织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
2.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报告时写道:“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并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他报告的内容可用来研究(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美国军官卡尔逊在考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发现除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共还有着合理的战略部署及军事计划,他认为中国国家力量的源泉来自中国共产党。材料最能印证(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抗战整体
4.漫画《强烈的对比》(如右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场景:上半部分描绘的是国民党士兵役使、掳掠百姓;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帮助农民挑担、收割、扛背稻谷。由此可知,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士兵缺乏训练
B.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C.国民党军队粮草不足
D.解放军武器弹药充足
5.1953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通知》。为此,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截至1953年9月上旬,已有170多家企业展开了竞赛,其中有95个单位提出在完成1953年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再为国家增产节约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这反映当时( )
A.“左”倾风潮已影响到社会生产 B.政府不断修正工业化目标
C.开展节约运动支持“一五”建设 D.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效有限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重大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及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请选择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8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220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有学者指出:英国“1688年革命是实用主义和人的理性的一次胜利,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前好几代人扰攘不安的争端问题。于是,建立起一种平衡,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可知,“1688年革命”( )
A.暴力反对封建专制王权 B.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C.助推新政治体制的形成 D.保留了英国君主专制传统
2.某部法律文献序言中写道:组成国民会议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相信对于人权的无知、忽视与轻蔑乃是公共灾祸与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决定在一个庄严的宣言里,呈现人类自然的、不可让渡的与神圣的权利。该宣言旨在宣扬( )
A.天赋人权 B.民族独立 C.君权神授 D.三权分立
3.1825年至1855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木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是为了( )
A.缓解矛盾,维护统治 B.解放农奴,发展经济
C.加强专制,富国强兵 D.学习西方,全面西化
4.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1860年,北方拥有11万个制造业设施,而南方只有1.8万个(其他许多还依靠北方的技术专业知识和技工)……纽约州几乎生产了价值3亿美元的货物,是弗吉尼亚、亚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产值总和的4倍以上。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南北政治制度性质不同 B.南北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同
C.南方劳动力来源于北方 D.北方的工业原料来自南方
5.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是其中重要的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从殖民地时期算起,美国发展的历史有数百年之久,并且接连完成了从殖民地状态到民族独立、美洲大国、世界大国和超级大国的多级跳跃
18世纪 在立国后凭借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构建出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从而调动了这个幅员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民智和民力
19世纪 在经济发展广度方面,美国完成了经济的横向扩张,将南部农业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一市场之内;在经济发展深度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美国特色的技术创新
20世纪 美国进入世界强国时代,它的崛起与当时两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
——摘编自高春常《浅谈美国崛起的经济、制度和精神因素》
材料二 从根本上说,日本社会发展史有着共同规律性,即社会改革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日本社会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外因在日本的改革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所以日本在不同时期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内外环境,使本国赶上了时代潮流,因而促使社会经济与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助推国家崛起。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史实梳理美国崛起的基本历程。(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如何“充分利用内外环境”助推国家的崛起。(4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在大国崛起之路上有哪些共同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2分)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1.下面是反映20世纪2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对漫画所表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B.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C.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变
2.当德国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全体国会议员起立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以示不屈。这反映出《凡尔赛条约》( )
A.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B.维护了战胜国的利益以及战后的和平
C.是各战胜国妥协的产物 D.未能彻底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3.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4.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新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广泛发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C.发展欧洲各地区经济 D.确保欧洲的长久和平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
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凡尔赛条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九国公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战争温床。
——摘编自叶志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1973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可称为霸主。然而,看似巩固的美国霸权地位并未能够维持很长时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以远远高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缩小了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20世纪80年代,人们谈论的话题开始由“美国的挑战”,转到“美国的衰落”。
——摘编自吕薇洲《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准备了一个新的战争温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3)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
1.[新情境·历史剧]下面是一部历史剧剧本的大纲。据此判断这部剧是( )
第一幕 青年求明主:生于卫,有奇才第二幕 明君秦孝公:求贤才,谋富强第三幕 君臣开盛局:奖军耕,削特权……
A.《武王伐纣》 B.《管仲改革》 C.《三家分晋》 D.《商鞅变法》
2.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下表为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红麻 糖料 茶叶
1949 11 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952 16 393.5 130.4 419.3 30.6 759.5 8.2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
C.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1992年陪同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人员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方向“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D.在广东和福建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5.下图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彼得一世颁布“胡须税铜牌” 彼得一世剪大臣的胡子
A.加快学习西方进程 B.增加俄国财政收入
C.改变俄国臣民仪表 D.脱离亚洲融入欧洲
6.大久保利通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五条誓文》 B.《地租改正条例》
C.《殖产兴业建议书》 D.《宅地法》
7.1921年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在我国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利用市场的调节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启动市场调节的机制
8.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的是( )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以得出,德国、英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 )
A.完成国家统一 B.争夺世界霸权 C.遏制苏俄政权 D.促进欧洲联合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整体实力 B.法德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消解
C.美苏的崛起引起欧洲的警惕 D.国际联盟促进了欧洲的合作
3.[新视角·犹太难民1937年至1940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这期间他为欧洲的犹太难民发放了数千张签证(如图)。据统计,这一时期上海接纳了至少25000名犹太难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B.躲避一战带来的战乱
C.欧洲恐怖主义抬头
D.犹太人口增长过快 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
4.对下图所示的战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下图是选自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他终于上道了》。据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欧洲自立
B.“铁幕演说”开启冷战序幕
C.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D.欧共体建立促使欧美合作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8月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同一天,时任魏玛共和国总统的社会民主党领袖艾伯特发表演讲,声称:“德国的战士不是为侵略性战争而战斗,而是为防御性战争而战斗。”因此,德国人民普遍认为德国没有挑起世界战争。
材料二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摘编自[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摘编自[美]沙希利·浦洛基《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对一战的认识,并概括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联)在国际会议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参考答案
考向一 广州举行2024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1. B
A 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 ╳
B 材料反映了福建泉州、广东部分地区农民大量种植甘蔗,并且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闽、粤地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反映出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
C 材料与农业技术体系无关 ╳
D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彻底改变 ╳
2. D 根据题干中“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选D。
3. C
4. B
5. D
A 材料中的报道未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
B 材料强调的是养殖业的发展,B项结论由材料无法得出 ╳
C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 根据材料中《人民日报》对“万元户”的报道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激发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
6.(1)侨批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华侨的家族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历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的邮政史与中外交通史;有助于佐证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的贡献。(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不同特点:材料一中的回批,属于一手史料,真实性与可靠性较高,但使用时要进行整理和加工,有选择地使用;材料二属于二手史料,真实性不如一手史料,但出自政府机构,专业性与理论性较强,能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支撑。(6分)
启示:历史研究应注重从多角度选取研究史料;历史研究应进行史料的甄别;历史研究要注重不同类型史料的相互印证;历史研究要与时俱进,注重拓宽研究视角;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340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1. C由材料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实行分封制。故选C。
2. A分析材料,材料呈现了战国时期郡的设置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依据材料“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可知,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有关 √
B 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
C 题干无法反映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
D 说法不符合史实 ╳
3. C根据材料中“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规定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该商人在此之后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违反了法律规定,故受到处罚,故选C。
4. B
5. D 东汉末年人口数出现剧烈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
盛唐以后人口数出现剧烈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盛唐(开元盛世)以后,在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即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得出结论,频繁战乱是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剧烈下降的共同原因。
6. B根据题干中“到了宋朝……商人及其子女被允许参加科举”, (商人地位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体现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正确;社会结构、人身依附关系、政府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故选B。
7. C材料“元朝名臣廉希宪”“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可知C正确。
8. D材料意在说明,雍正时,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
B 与题意无关 ╳
C 厂卫制度设置于明朝 ╳
D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考向三 第7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B
2. A“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可知中华民族同源共祖,A正确。
3. B他的弟子……大都出身贫贱……以贵族身份来求学的,则只有……少数的几位,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正确
4.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据此可知,管子主张君主治理国家应该要顺应民意。故选D。
5. A 根据材料中“东汉洛阳城内……采用《易经》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与《礼记》
‘左祖右社’的布局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易经》和《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东汉洛阳城的建设与《易经》《礼记》中的理念相符,这说明洛阳城的规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故选A。
6. A
A 根据材料中“北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魏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结晶 √
B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
C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用来称赞王羲之的书法 ╳
D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
7. C
8. B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与中外经济交流
1. A
2. A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可知北方气候变化;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可知北方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可知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3. A
4. C
5. B由材料中信息“1913年进口洋货两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年下降至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两”“中国的出口销售从1913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增加14.8%到20.5%”可知,1913年后中国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A 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破产,与题干时间不符 ╳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
C “扫清实业发展障碍”与史实不符 ╳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 ╳
6. (1)特点:以海路为主,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消费群体广;航海知识丰富、航海技术高;政府重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宋的外贸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与发展。(2分)现实意义: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答出一点即可,2分)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1. D
2. B
3. D
4. A根据材料中“1900年”“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其航运业大大发展,A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B;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C;蒸汽机的改进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故选A。
5. B
6. (1)变化: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开始随身带表。(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2)改变了劳动力结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4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1. B依据题干和图中的关键信息“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历史壁画”“唐高宗猎豹”
“武则天泛龙舟”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B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史实;C、D从材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B。
2. A
3. C
4.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符合题意。
5. (1)背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地区,滇缅公路被切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2分,任答一点即可)作用: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稳定了亚洲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
(2)背景:尼克松访华。(2分)说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30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1. D根据材料“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可知,该学者认为军事失败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社会的现状没有改变,战败并未促使中国各阶层以全新的面貌应对危机,没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D正确。
2. A分析材料,由“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除缴纳一次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税务”可知,条约中的规定便利了英国在华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英《天津条约》的这项规定是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表现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B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始于中英《南京条约》 ╳
D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
3. C 根据材料中“清政府先后派遣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观察表格可知,清朝时派去留学的留学生就业于外交、海军、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这有利于这些领域的近代化。故选C。
4. D
5. A
A “1898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及其改革成果”可知,当时在华的一些外国人支持戊戌变法运动 √
B 材料并未涉及列强欲扩大在华利益的信息 ╳
C 从材料中得不出 ╳
D 材料无法得出慈禧太后的外交手段的作用 ╳
6. B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可知,《辛丑条约》这一规定维护了帝国主义侵华利益。故选B。
7. C
A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拥有立法职能,行使立法权,并非处于领导地位 ╳
B 题干无法体现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
C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部长人选,遭到临时参议院否决,人选调整后,最终获得通过,这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体现了民主政治理念 √
D 题干无法体现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且表述不符合史实 ╳
8. A
A 根据材料中“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可知,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
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
C 国家意识并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才有的 ╳
D 材料未提及,且不符合史实 ╳
考向八 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1. D 由题干中“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并回归教材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农村,于1927年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D。
2. B
3. B根据材料中“美国军官卡尔逊……中国国家力量的源泉来自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
4. B 根据材料中“上半部分描绘的是国民党士兵役使、掳掠百姓;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帮助农民挑担、收割、扛背稻谷”可知,漫画反映出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由此可知,解放战争胜利是因为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B正确。
5. C 材料反映的是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后,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巨大成果。由材料中时间信息“195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故选C。
6. 【示例一】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说明: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向大城市进军的途中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6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2分)
说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6分)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220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 C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688年革命”“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前好几代人扰攘不安的争端问题”“建立起一种平衡,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故选C。
2. A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呈现人类自然的、不可让渡的与神圣的权利”可知,该宣言是法国的《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A符合题意。
3. A
4. B根据材料“1860年,北方拥有11万个制造业设施,而南方只有1.8万个”等数据,
分析备选项:
A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
B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南北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同,北方更加发达 √
C 南方种植园劳动力主要是黑人奴隶 ╳
D 材料并未反映北方工业原料是否来自南方 ╳
5. (1)18世纪: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崛起提供了条件;面对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的现实,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宪法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击败南方,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一系列新的发明创造以及流水线等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20世纪:一战后,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国地位上升;二战期间,美国参与并主导了雅尔塔会议,战后美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与苏联进行冷战对峙,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2)7世纪,面对内部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日本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进行大化改新,采取了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等措施,推动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9世纪,面对幕府统治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日本发动倒幕运动,其后进行了明治维新,采取“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日本充分利用美国的扶持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措施;顺势进行革命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以及科技创新;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政策;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1. C第一步,审题干,20世纪2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步,分析漫画内容,一战时期美国向欧洲国家提供战争贷款,一战后美国请求欧洲归还,但欧洲国家没钱还,美国拒绝再向欧洲提供贷款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与漫画内容无关,排除。
B:美国制定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是在二战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C:漫画反映了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符合题意。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变是在二战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2. D根据题干中“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以示不屈”可知,材料反映出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签订表示不满和愤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凡尔赛条约》未能彻底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符合题意。
3. C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时英、美两国主动放弃侵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人民积极抗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因此赢得美、英尊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正确。
4. A 根据材料中“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新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故选A。
5. D
6. (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激发了德国人民的复仇情绪,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和纳粹党的煽动下,德国走上了法西斯侵略扩张道路;《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激起了日本的不满,埋下了战争祸根。(2分)
(2)特征: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1分)原因:战后美国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机遇,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了自身实力。(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民族关系;国家利益;经济实力;国家战略;国际形势。(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45周年——改革
1. D由剧本大纲中关键信息“秦孝公”“奖军耕,削特权”并回归教材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规定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A发生在商朝末年(公元前1046年);B发生在春秋时期;C发生在战国初年。由此可以排除A、B、C三项。故选D。
2.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比较野蛮的征服者”“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并回归教材可知,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选D。
3. A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表格可知,1949—1952年,中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业产品产量都大幅提升。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A正确。
4. B根据题干中“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B。
5. A
6. C“大久保利通”日本“经济现代化”可知日本明治维新;“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政府应‘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可知是殖产兴业。
7.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21年4月”“列宁”“在我国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回归教材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市场调节机制,发展社会主义,D符合题意。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农业集体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由此可以排除A、B、C。故选D。
8. B由题干中“罗斯福”“新政”“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据此可知,这里的“新应用”指的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故选B。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0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1. B根据材料信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可看出,德国、英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B。
2. A审题干关键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键信息:“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排除。美苏的崛起引起欧洲的警惕是在二战后,排除C。D与题干无关,排除。
得出答案A正确。
3. A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1937年至1940年”“犹太难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在纳粹统治下,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迫流亡国外。故选A。
4. D 注意图片中文字信息“英国”“美英盟军”“法国”“诺曼底”“德国”“苏军”。依据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D。
5. C材料根据题干中“1949年”“他终于上道了”和漫画中“欧洲”“自立”“美国纳税人”可知,美国扶持欧洲;
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可知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6. (1)德国没有挑起世界战争。(1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导致德国社会的不满情绪高涨;德国政府的错误宣传。(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2)变化:巴黎和会上苏俄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成为主导国。(2分)主要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分阶段各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1 页)
"()
" ()
2024 年中考热点考向特训卷
目录
考向一 广州举行 2024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 340 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考向三 第 7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中外经济交流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30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考向八古田会议召开 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 220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 45周年——改革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10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一 广州举行 2024 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1.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
“蔗田几与禾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
A.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C.农业技术体系已形成 D.农民饮食结构彻底改变
2.乾隆二十二年起,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清政府
还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等。这些政策( )
A.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 B.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C.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D.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3.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明知寡不敌众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广州三元里广大乡
民,手持刀矛勇猛冲杀。这表明( )
A.战争胜负已见分晓 B.敌强我弱策略失当
C.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D.统治阶层昏庸愚昧
4.下面是 1954年发布的《讨粤匪檄》部分内容,该讨伐檄文的发布者应该是( )
粤(广东)匪窃外夷之绪……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此外凡民之父皆
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讨粤匪檄》
A.英法联军 B.清政府 C.袁世凯 D.孙中山
5.1979年 2月《人民日报》报道了广东中山农民黄新文依靠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成为“万元户”
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轰动。此后关于“万元户”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这一现象( )
A.掀起了社会思想解放的潮流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激发了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21 世纪教育网()

6.[新素材·侨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
汇款凭证,属于民间的家庭或家族文献。
一枚特殊的回批
(注:图中文字为“苏君谦、郭子纲、黄奕列位先生大鉴:迳復(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
百(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
——摘编自汕头市档案馆
材料二 侨批大规模盛行始于 19世纪中叶,终止于 20世纪 70年代。广东是近代以来产生侨批最多、
覆盖最广的省份,广东侨批占中国内地已发现侨批总数的 80%以上。侨批档案作为中国国际移民的
集体记忆文献,从民间的视角,翔实地记录了近代国际移民运动发展的历史,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
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唯一性,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经济史、社会史等
的珍贵档案文献。
——摘编自广东省档案馆编研《海邦剩馥—广东侨批档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侨批的历史价值。(6分)
(2)比较材料一、二中的两类史料的不同特点,并据此指出其对历史研究的启示。(8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 340 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1.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
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2.下面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
时期 记载
赵武灵王时期 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燕昭王时期 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A.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有关 B.分封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D.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
3.公元前 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
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法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4.[新情境·阅读历史书籍]小楚同学通过阅读《中国的历史》一书,学习了中国上古时期至近代
数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统一天下”“休养生息的年代”“年轻的武帝”等内容,应该在( )
A.第一卷 从神话到历史·中华的摇篮 B.第二卷 大统一时代·汉王朝的光和影
C.第四卷 隋唐的兴亡·宋朝及其周边 D.第六卷 从明朝到清朝·清朝二百余年
5.[新课标·核心素养]下图是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示意图。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
现剧烈下降,其共同原因是( )
A.劳役繁重 B.严刑峻法 C.自然灾害 D.频繁战乱
21 世纪教育网()

6.唐朝的时候,官府规定“工商杂类”不得参加科举。到了宋朝,这一政策变了,商人及其子女被
允许参加科举。这反映出宋代( )
A.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门第观念淡化
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政府职能弱化
7.元朝名臣廉希宪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
无大于此。”材料中的“台察”是指( )
A.御史大夫 B.门下省 C.御史台 D.军机处
8.“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考(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未旁假,即左右亲
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雍正时“大权从未旁假”得益于( )
A.废除丞相制度 B.大兴文字狱 C.首设厂卫特务机构 D.设置军机处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三 第 7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据专家研究,商代司母戊鼎使用了“泥范铸造法”,春秋云纹铜禁则采用了更先进的“失蜡
法”。这说明( )
A.商代青铜器制作流程更烦琐 B.青铜铸造技术不断进步
C.战国青铜器更有研究价值 D.青铜铸造传统技艺流失
2.[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
先。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
观念是( )
A.民族认同 B.民族隔阂 C.民族自治 D.民族冲突
3.在孔子以前,“儒者”是贵族的寄生者,但孔子之后发生了变化。他的弟子现有事迹可考者,大
都出身贫贱,如颜渊、闵子骞、子贡、子路、有若、原思、子张等,而以贵族身份来求学的,则只
有孟懿子、南宫敬叔等少数的几位。这说明( )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B.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C.儒生社会地位下降 D.农民的地位有所提高
4.《管子·牧民》中记载:“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
民恶贫贱,我富贵之。”这段话反映了管子( )
A.崇德尚贤,崇尚天人合一 B.强调以德治国,和而不同
C.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尊重自然规律 D.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5.东汉洛阳城内“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采用《易经》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
宗庙、社稷分别建在宫城的左右两侧,与《礼记》“左祖右社”的布局吻合。这表明洛阳城的规划
( )
A.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B.布局十分严整统一
C.充满封建迷信色彩 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6.北魏统治者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魏碑(如右图所示)书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重要形
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苍劲厚重,粗犷雄浑,结体方严,
笔画沉着,变化多端,美不胜收。这表明魏碑艺术( )
A.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结晶
B.是书法成为专门艺术的标志
C.其笔势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其书法名家的代表为锺繇和胡昭 魏碑《张猛龙碑》(拓片)
21 世纪教育网()

7.[新素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印文],右图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及其印文。
它不仅标明铺号,还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它出现在(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
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
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 )
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 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中外经济交流
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
反映了当时( )
A.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D.贵族特权受到限制
2.有学者在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时认为:“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
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生长。……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
破坏较小。”其意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 )
A.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B.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
C.南方社会稳定少动荡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3.[新视角·裹贴纸] “裹贴纸”是用于商业的包装纸,可用于包裹货物,更具有广告的功能。在
新疆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这反映元代( )
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技术进步 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
4.右图是《榜葛刺进麒麟图》(局部),它描绘的是 15世纪早期南亚地区的榜葛刺国王来中国(明
朝)进献长颈鹿的场景。当时的中国人将长颈鹿视为瑞兽麒麟。
与图片中场景出现有直接关联的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澶渊之盟
C.郑和下西洋
D.雅克萨之战
5.据统计,占全国外贸比重最大的上海,1913年进口洋货两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 年下降至
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两,与此同时,中国的出口销售从 1913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增加 14.8%到
20.5%。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洋务运动引进技术提升民族工业实力 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
C.辛亥革命结束帝制扫清实业发展障碍 D.南京国民政府实行鼓励发展实业政策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宋代进出口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王公
贵族与寻常百姓都成为舶来品的消费者。宋代海员已经熟练掌握洋流季风规律,并利用它来出海或
返航。他们主要依靠指南针,辅助以牵星术辨别方向与船只位置。两宋时期,朝廷十分重视海外贸
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有学者统计,南宋初年的外贸收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 15%。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2013年 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中亚各国热
烈回应和积极参与。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硕果累累,有力促进了
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中国—中亚合作向世界证明: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加强团结、增进合作。中国
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
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中国—中亚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同中亚国家先试先行,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条件和
现实意义。(4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1.[新素材·放马滩纸质地图]下图是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这幅地图出土时已成残片,上面有
用细黑线条绘制的道路、山脉、河流和关隘等图形。考古学家断定该地图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的
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图上有道路等图形说明了它完整清晰
C.西汉时纸质书写材料的使用日益普遍
D.西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掌握造纸技术 放马滩纸质地图
2.[新素材·人物纪念币]某同学收集了下面一组人物纪念币,该组纪念币的主题是( )
祖冲之 毕昇 李时珍 宋应星
A.文学体裁丰富 B.科学技术发展 C.书法大放异彩 D.绘画成就卓著
3.“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天宫”空间
站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天问”行星探测。这些成就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我国( )
A.生物科技的发展 B.教育人才的培养 C.现代文艺的繁荣 D.航天科技的发展
4.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 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 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
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德国航运业发展是由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 D.蒸汽机的改进
5.塑料直到今天依然是化学工业的高分子材料。塑料发明之前的西方,没有中国传统的瓷器工艺,
日常的容器材质非常匮乏,优秀的材质只有象牙这种奢侈品,塑料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材质的多样
性。与材料中现象相关的是( )
A.人造纤维的发明 B.赛璐珞制造技术 C.现代炸药的发明 D.蒸汽机的改进
21 世纪教育网()

6.科技改变生活,引领社会新风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英国通史》中对 19 世纪的英国社会这样描绘道:“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
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
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材料二 随着战后科技革命的开展,农业人口急剧减少,从事信息生产的人员迅速增加,智能因素的
作用越来越突出;电脑的使用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时间,产品更新换代快,家用电器日新月异,人们
甚至可以在家里与医疗信息库接通。科技高度发展,武器的破坏力剧增,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
性反而受到制约。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 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推动这些变化发生
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4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1.[跨学科·美术]下图为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历史壁画,据此可知( )
唐高宗猎豹图 武则天泛龙舟图
A.中亚与唐朝的文化同根同源 B.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C.盛唐文化有兼收并蓄的特色 D.唐朝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2.明朝时,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
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人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
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 )
A.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 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 D.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3.[小切口·熊猫外交]从 1957 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取政治性赠送的方式进行“熊猫外
交”,先后有苏联、朝鲜、美国、英国、法国、墨西哥等 9个国家接受过中国赠予的 24 只大熊猫。
“熊猫外交”( )
A.反映中国改变过去的外交政策 B.说明中国以西方国家为外交的重点
C.体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 D.表明中国停止“一边倒”外交方针
4.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加纳时强调:“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援助
是相互的”“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这表明中国( )
A.实行“求同存异”的方针 B.支援非洲国家发展经济
C.奉行着“不结盟”的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 世纪教育网()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1942年 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中美两国政府被迫在印度到云南之间,开辟出一条空
中战略物资转运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从 1942年 5月初到 1945年底,援助中国的物资的 81%
是在“驼峰航线”上完成的。这条航线的开通,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封锁,对稳定亚洲战场及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刘昕、陈媛《“死亡航线”——“驼峰航线”亲历者的回忆》
材料二 1972年 2月 28日上午,尼克松一行离开上海回国。这天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在中美
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美在《联合公报》中共同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
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摘编自《中美关系史全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政府开辟“驼峰航线”的背景及这条航线的作用。(4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中美关系史上具
有重大历史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30 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1.“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最大的失败不在战场上,而是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
毫。”材料意在强调( )
A.中国失败主要表现在政治和经济上 B.战后中国对英贸易仍然是出超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 D.战争没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
2.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除缴纳一次 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
2.5%的子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税务。这表明( )
A.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B.列强的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 D.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3.19世纪 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四期共 120名幼童赴美留学。下表为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
全统计,该现象( )
从事行业 外交(海关) 海军(船业) 矿务 电报 铁路 商业 医疗 教育
人数 32 16 8 18 16 7 5 4
A.打破了西方的科技垄断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 D.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素养
4.1890年,马建忠提出“富民说”,强调“精求中国固有之货,令其畅销”“仿造外洋之货,敌其
销路”,开采矿山,以保证财富常聚而不散。马建忠意在( )
A.唤醒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呼吁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支持民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D.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亡
5.1898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及其改革成果,并批
评各国外交官说:“这是在野蛮与改革中选择了野蛮,就接受太后为中国事实上的统治者来说,列
强驻北京的公使们都同样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反映出( )
A.部分西方人支持中国革新 B.列强欲借此扩大在华利益
C.戊戌政变维护了列强权益 D.太后的外交手段颇具成效
6.《辛丑条约》特别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
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列强( )
A.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维护帝国主义侵华利益
C.因侵华利益相互妥协 D.加强资本输出
21 世纪教育网()

7.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
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8.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
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
人,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
家。”其意为( )
A.外来侵略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C.甲午战后中国才有了国家意识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八古田会议召开 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9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毛泽东在回忆某段经历时说:“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
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
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毛泽东的这段经历指的是( )
A.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的创建
C.组织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
2.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报告时写道:“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
导”“我们党真正成熟起来了,尤其是党的领导成熟了”“我们党能够并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
国内战争”。他报告的内容可用来研究(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B.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C.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美国军官卡尔逊在考察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时,发现除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共还有着合理的战
略部署及军事计划,他认为中国国家力量的源泉来自中国共产党。材料最能印证( )
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C.中国共产党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构成抗战整体
4.漫画《强烈的对比》(如右图)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场景:上半部分描绘的是国民党士兵
役使、掳掠百姓;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帮助农民挑担、收割、扛背稻谷。由此可知,解放
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士兵缺乏训练
B.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
C.国民党军队粮草不足
D.解放军武器弹药充足
5.1953年 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
紧急通知》。为此,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截至 1953年 9月上旬,已有 170多家企业展开了
竞赛,其中有 95个单位提出在完成 1953年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再为国家增产节约 1万亿元的奋斗目
标。这反映当时( )
A.“左”倾风潮已影响到社会生产 B.政府不断修正工业化目标
C.开展节约运动支持“一五”建设 D.国民经济建设的成效有限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重大事件(部分)
时期 事件及意义
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
新民主主义 ……
革命时期 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
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
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革命 ……
和建设时期 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改革开放和社 1978年 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会主义现代化 ……
建设新时期 2022年 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请选择表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或说明。(8分)(要
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 220 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有学者指出:英国“1688年革命是实用主义和人的理性的一次胜利,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
前好几代人扰攘不安的争端问题。于是,建立起一种平衡,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
可知,“1688 年革命”( )
A.暴力反对封建专制王权 B.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
C.助推新政治体制的形成 D.保留了英国君主专制传统
2.某部法律文献序言中写道:组成国民会议的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相信对于人权的无知、忽视与
轻蔑乃是公共灾祸与政府腐化的唯一原因,乃决定在一个庄严的宣言里,呈现人类自然的、不可让
渡的与神圣的权利。该宣言旨在宣扬( )
A.天赋人权 B.民族独立 C.君权神授 D.三权分立
3.1825年至 1855年已爆发了 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木的灾难,农奴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
抗拒起来,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是
为了( )
A.缓解矛盾,维护统治 B.解放农奴,发展经济
C.加强专制,富国强兵 D.学习西方,全面西化
4.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1860年,北方拥有 11万个制造业设施,而南方只有 1.8
万个(其他许多还依靠北方的技术专业知识和技工)……纽约州几乎生产了价值 3亿美元的货物,是
弗吉尼亚、亚拉巴马、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产值总和的 4倍以上。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南北政治制度性质不同 B.南北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同
C.南方劳动力来源于北方 D.北方的工业原料来自南方
21 世纪教育网()

5.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崛起是其中重要的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从殖民地时期算起,美国发展的历史有数百年之久,并且接连完成了从殖民地状态到民族独
立、美洲大国、世界大国和超级大国的多级跳跃
18世纪 在立国后凭借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构建出一个成熟的市民社会,从而调动了这个幅员广阔、
资源丰富的国家的民智和民力
19世纪 在经济发展广度方面,美国完成了经济的横向扩张,将南部农业纳入了资本主义的统一市
场之内;在经济发展深度方面,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美国特色的技术创新
20世纪 美国进入世界强国时代,它的崛起与当时两次世界格局的变动密切相关
——摘编自高春常《浅谈美国崛起的经济、制度和精神因素》
材料二 从根本上说,日本社会发展史有着共同规律性,即社会改革是日本历史发展的一大特征。日
本社会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外因在日本的改革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所以日本在不
同时期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内外环境,使本国赶上了时代潮流,
因而促使社会经济与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助推国家崛起。
——摘编自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史实梳理美国崛起的基本历程。(3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如何“充分利用内外环境”助推国家的崛起。(4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在大国崛起之路上有哪些共同的历史经验值得借鉴?(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1.下面是反映 20世纪 2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对漫画所表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B.美国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
C.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变
2.当德国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全体国会议员起立高唱《德意志高于一
切》以示不屈。这反映出《凡尔赛条约》( )
A.缓和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B.维护了战胜国的利益以及战后的和平
C.是各战胜国妥协的产物 D.未能彻底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
3.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
年 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
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 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 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
4.欧盟成立后,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新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广泛发
展与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等国的战略关系,加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这些措施有利于( )
A.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B.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C.发展欧洲各地区经济 D.确保欧洲的长久和平
5.20世纪 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强调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注重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的
影响力。有学者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多文明竞争的时代。这实际反映了( )
A.美国霸权地位丧失 B.各国利益冲突加剧
C.国际秩序走向混乱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7分)
材料一 《凡尔赛条约》签订时,战胜国标榜其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
多的是为了复仇。《九国公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这些条约是为了保证主要战
胜国的利益,必然会引起利益受损国的不满。因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准备了一个新的战争温
床。
——摘编自叶志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研究概述》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 1973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确可称为霸主。然而,看似巩固的美国霸权
地位并未能够维持很长时间。20世纪 50年代以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以远远高于美国的经济发
展速度,缩小了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20世纪 80年代,人们谈论的话题开始由“美国的挑
战”,转到“美国的衰落”。
——摘编自吕薇洲《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准备了一个新的战争温床”。(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分)
(3)综上所述,归纳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 45周年——改革
1.[新情境·历史剧]下面是一部历史剧剧本的大纲。据此判断这部剧是( )
第一幕 青年求明主:生于卫,有奇才
第二幕 明君秦孝公:求贤才,谋富强
第三幕 君臣开盛局:奖军耕,削特权
……
A.《武王伐纣》 B.《管仲改革》 C.《三家分晋》 D.《商鞅变法》
2.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
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
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一次中国古代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吴起变法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下表为 1949—1952年中国主要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 )
年份 粮食 棉花 油料 黄红麻 糖料 茶叶
1949 11 318.0 44.4 256.4 3.7 283.3 4.1
1952 16 393.5 130.4 419.3 30.6 759.5 8.2
A.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断完善
C.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1992年陪同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人员这样比喻:……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
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方向“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C.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D.在广东和福建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5.下图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彼得一世颁布“胡须税铜牌” 彼得一世剪大臣的胡子
A.加快学习西方进程 B.增加俄国财政收入
C.改变俄国臣民仪表 D.脱离亚洲融入欧洲
21 世纪教育网()

6.大久保利通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政府应“予之以贷
款,予之以扶植”。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
A.《五条誓文》 B.《地租改正条例》
C.《殖产兴业建议书》 D.《宅地法》
7.1921年 4月,列宁明确指出,要用一切办法坚决发展流转,不要害怕资本主义,因为在我国给予
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适度”的。这说明苏俄正在(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放弃利用市场的调节
C.实施农业集体化 D.启动市场调节的机制
8.1938年,罗斯福在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
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其中“新应用”指
的是( )
A.革新技术完成产品升级换代 B.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
C.通过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 D.发挥信息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10 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
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从材料可以
得出,德国、英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 )
A.完成国家统一 B.争夺世界霸权 C.遏制苏俄政权 D.促进欧洲联合
2.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
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整体实力 B.法德之间的矛盾终于彻底消解
C.美苏的崛起引起欧洲的警惕 D.国际联盟促进了欧洲的合作
3.[新视角·犹太难民 1937 年至 1940年何凤山博士受国民政府委任,出任奥地利领事。这期间他
为欧洲的犹太难民发放了数千张签证(如图)。据统计,这一时期上海接纳了至少 25000 名犹太难
民。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B.躲避一战带来的战乱
C.欧洲恐怖主义抬头
D.犹太人口增长过快 何凤山给犹太难民签发的签证
4.对下图所示的战役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得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5.下图是选自 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他终于上道了》。据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助推欧洲自立
B.“铁幕演说”开启冷战序幕
C.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D.欧共体建立促使欧美合作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919年,德国政府发表《关于战争发动者责任的白皮书》,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
斗”,为“民族生存”而战。1924年 8月 2日,德国政府发行明信片,宣称“十年前人民走向了令
人难忘的团结并给予自由和保卫祖国而战斗的军队以力量”。同一天,时任魏玛共和国总统的社会
民主党领袖艾伯特发表演讲,声称:“德国的战士不是为侵略性战争而战斗,而是为防御性战争而
战斗。”因此,德国人民普遍认为德国没有挑起世界战争。
材料二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
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 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
视为敌人。 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摘编自[英]伊恩·克肖《地狱之行: ——摘编自[美]沙希利·浦洛基《雅尔塔:改变
1914—1949》 世界格局的八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对一战的认识,并概括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俄(联)在国际会议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4分)
21 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考向一 广州举行 2024中国县博会——广东地方史
1. B
A 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 ╳
B 材料反映了福建泉州、广东部分地区农民大量种植甘蔗,并且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 √
种植也成为闽、粤地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反映出明朝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加深
C 材料与农业技术体系无关 ╳
D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农民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彻底改变 ╳
2. D 根据题干中“政府实行独口通商政策,将国内与西洋各国的贸易集中于粤海关一口”“限制出
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
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故选 D。
3. C
4. B
5. D
A 材料中的报道未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
B 材料强调的是养殖业的发展,B项结论由材料无法得出 ╳
C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 根据材料中《人民日报》对“万元户”的报道可知,这一现象有利于激发人们勤劳致 √
富的积极性
6.(1)侨批是弥足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华侨的家族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
海外移民的历史;有助于研究近代中国的邮政史与中外交通史;有助于佐证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胜利
作出的贡献。(6分,任答三点即可)
(2)不同特点:材料一中的回批,属于一手史料,真实性与可靠性较高,但使用时要进行整理和加
工,有选择地使用;材料二属于二手史料,真实性不如一手史料,但出自政府机构,专业性与理论
性较强,能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支撑。(6分)
启示:历史研究应注重从多角度选取研究史料;历史研究应进行史料的甄别;历史研究要注重不同
类型史料的相互印证;历史研究要与时俱进,注重拓宽研究视角;等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二 清朝设立台湾府 340周年——中国古代政治
1. C由材料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
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实行分封制。故选 C。
2. A分析材料,材料呈现了战国时期郡的设置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依据材料“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置上谷、渔 √
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可知,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有关
B 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
C 题干无法反映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 ╳
D 说法不符合史实 ╳
3. C根据材料中“公元前 217 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
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六国,规定以圆形方
孔半两钱作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该商人在此之后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违反了法律规定,故受到
处罚,故选 C。
4. B
5. D 东汉末年人口数出现剧烈下降,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造成民不聊生;
盛唐以后人口数出现剧烈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盛唐(开元盛世)以后,在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大规
模的动乱,即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得出结论,频繁战乱是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剧
烈下降的共同原因。
6. B根据题干中“到了宋朝……商人及其子女被允许参加科举”, (商人地位提升)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一变化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体现了门第观念的淡化,B正确;社会结构、人身依附
关系、政府职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A、C、D。故选 B。
7. C材料“元朝名臣廉希宪”“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结合所学知识元朝设御史台负责监
察事务,可知 C正确。
8. D材料意在说明,雍正时,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
B 与题意无关 ╳
C 厂卫制度设置于明朝 ╳
D 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三 第 78 届联合国大会确定春节为联合国假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B
2. A“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匈奴人的祖先”“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
祖”,可知中华民族同源共祖,A正确。
3. B他的弟子……大都出身贫贱……以贵族身份来求学的,则只有……少数的几位,可知孔子主张
“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正确
4. 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意思是,政权之所以能兴盛,在于顺应民
心;政权之所以废弛,则因为违逆民心。据此可知,管子主张君主治理国家应该要顺应民意。故选
D。
5. A 根据材料中“东汉洛阳城内……采用《易经》中具有吉祥意义的九、六之数……与《礼记》
‘左祖右社’的布局吻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易经》和《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东汉洛阳城的
建设与《易经》《礼记》中的理念相符,这说明洛阳城的规划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故选 A。
6. A
A 根据材料中“北魏”“这种书体带有汉隶笔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魏 √
碑艺术是我国北方民族交融的结晶
B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
C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用来称赞王羲之的书法 ╳
D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 ╳
7. C
8. B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四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
——经济发展与与中外经济交流
1. A
2. A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可知北方气候变化;中原地区的森
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可知北方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可知北方生态环境恶化。
3. A
4. C
5. B由材料中信息“1913 年进口洋货两亿四千四百多万关两,1915年下降至一亿九千八百多万关
两”“中国的出口销售从 1913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都增加 14.8%到 20.5%”可知,1913年后中
国进口减少,出口增加,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族
工业发展的原因:
A 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破产,与题干时间不符 ╳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 √
国民族工业迎来快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 “扫清实业发展障碍”与史实不符 ╳
D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1927年 ╳
6. (1)特点:以海路为主,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贸易规模大,物品种类多,消费群体广;
航海知识丰富、航海技术高;政府重视,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南宋的外贸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有
重要地位。(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历史条件: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与发展。(2分)现实意义:促进了中
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答出一点即可,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五 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科技
1. D
2. B
3. D
4. A根据材料中“1900 年”“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强国,
其航运业大大发展,A符合题意。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 B;英国在第一次工业
革命完成后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 C;蒸汽机的改进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D。
故选 A。
5. B
6. (1)变化:时间观念发生变化,逐渐养成守时的生活习惯;乘坐火车成为人们的出行方式之一;
开始随身带表。(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照抄原文不得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2分)
(2)改变了劳动力结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4分,答出其中任意
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六 第三届“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交
1. B依据题干和图中的关键信息“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的历史壁画”“唐高宗猎豹”
“武则天泛龙舟”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B符合题意。A说法不符合史实;C、D从材
料中得不出,排除。故选 B。
2. A
3. C
4.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
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
符合题意。
5. (1)背景: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东南亚地区,滇缅公路被切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2分,任答一点即可)作用:支援了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
封锁,稳定了亚洲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2分,任答一点即可)
(2)背景:尼克松访华。(2分)说明:《联合公报》的签署使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
态,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
(3)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七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30周年——中国近代的侵略、抗争、探索
1. D根据材料“战争的结局根本没有改变中国一丝一毫”可知,该学者认为军事失败并不是最可怕
的,可怕的是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社会的现状没有改变,战败并未促使中国各阶层以全新的面貌应
对危机,没有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D正确。
2. A分析材料,由“英商运入中国的货物,除缴纳一次 5%的进出口关税外,只需再缴纳 2.5%的子
口税,便可任意输往中国内地,不再负担其他任何税务”可知,条约中的规定便利了英国在华的商
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 中英《天津条约》的这项规定是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的表现之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被破坏”始于中英《南京条约》 ╳
D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
3. C 根据材料中“清政府先后派遣四期共 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观察表格可知,清朝时派去留学
的留学生就业于外交、海军、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这有利于这些领域的近代化。故选 C。
4. D
5. A
A “1898 年末,一些在华的西方报刊极力呼吁西方国家出面干涉,保护维新党人及其 √
改革成果”可知,当时在华的一些外国人支持戊戌变法运动
B 材料并未涉及列强欲扩大在华利益的信息 ╳
C 从材料中得不出 ╳
D 材料无法得出慈禧太后的外交手段的作用 ╳
6. B由题干中关键信息“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
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可知,《辛丑条约》这一规定维护了帝国主义侵华利益。故选 B。
7. C
A 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拥有立法职能,行使立法权,并非处于领导地位 ╳
B 题干无法体现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
C 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部长人选,遭到临时参议院否决,人选调整后,最终获得 √
通过,这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体现了民主政治理念
D 题干无法体现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且表述不符合史实 ╳
21 世纪教育网()

8. A
A 根据材料中“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 √
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可知,材料反
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激发了民族国家意识
B 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
C 国家意识并不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才有的 ╳
D 材料未提及,且不符合史实 ╳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八 古田会议召开 95周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9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周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
1. D 由题干中“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
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并回归教材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逐渐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偏
僻的农村,于 1927年 10月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 D。
2. B
3. B根据材料中“美国军官卡尔逊……中国国家力量的源泉来自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强调的是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
4. B 根据材料中“上半部分描绘的是国民党士兵役使、掳掠百姓;下半部分描绘的是解放军战士帮
助农民挑担、收割、扛背稻谷”可知,漫画反映出解放军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利益。由此可知,
解放战争胜利是因为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B正确。
5. C 材料反映的是 1953年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后,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巨大成
果。由材料中时间信息“1953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
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 1953年开始执行。故选 C。
6. 【示例一】
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分)
说明: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7年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在向
大城市进军的途中遭受重大损失,毛泽东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 10月,毛泽
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 28年的艰苦奋斗,取得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
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
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6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2分)
说明:1921年 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夺取
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
国家的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
21 世纪教育网()

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
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6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九 《拿破仑法典》颁布 220周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 C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688 年革命”“它的效果在于解决那些使先前好几代人扰攘不安的争端问
题”“建立起一种平衡,使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年“光荣革
命”后,英国议会于 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
宪制。从此,分歧可以在议会中协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故选 C。
2. A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法兰西人民的代表们”“呈现人类自然的、不可让渡的与神圣的权利”可
知,该宣言是法国的《人权宣言》,它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
原则。A符合题意。
3. A
4. B根据材料“1860 年,北方拥有 11万个制造业设施,而南方只有 1.8万个”等数据,
分析备选项:
A 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
B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南北制造业发展程度不同,北方更加发达 √
C 南方种植园劳动力主要是黑人奴隶 ╳
D 材料并未反映北方工业原料是否来自南方 ╳
5. (1)18世纪: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
崛起提供了条件;面对美国独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的现实,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最终制定了
1787年美国宪法,宪法根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体制。(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击败南方,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仅维护了国家的统
一,而且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一系列新的
发明创造以及流水线等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20世纪:一战后,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上签署的《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
户开放”等目的,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国地位上升;二战期
间,美国参与并主导了雅尔塔会议,战后美国成为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地位,与苏联进行冷战对峙,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唯一的
超级大国。(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2)7世纪,面对内部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日本积极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进行大化改新,采取
了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等措施,推动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19世
纪,面对幕府统治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日本发动倒幕运动,其后进行了明治维新,采取“殖产兴
业”“文明开化”等措施,推动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
21 世纪教育网()

事化、民主化改革,日本充分利用美国的扶持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措施;顺势进行革命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以及科技
创新;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政策;建立健全法律体系。(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大国关系与世界格局
1. C第一步,审题干,20世纪 2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
第二步,分析漫画内容,一战时期美国向欧洲国家提供战争贷款,一战后美国请求欧洲归还,但欧洲
国家没钱还,美国拒绝再向欧洲提供贷款
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
A:与漫画内容无关,排除。
B:美国制定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是在二战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C:漫画反映了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符合题意。
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格局转变是在二战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2. D根据题干中“被迫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以示不屈”可知,材料反映出德国人对《凡尔
赛条约》的签订表示不满和愤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凡尔赛条约》未能彻底解决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D符合题意。
3. C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时英、美两国主动放弃侵华利益;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日本法西斯侵略,中
国人民积极抗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巨大贡献和民族牺牲,因此赢得美、英尊重,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正确。
4. A 根据材料中“先后制定了《跨大西洋新纲要》《亚洲战略新构想》和欧洲安全事务构想”“加
强了与美国的竞争力度”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故选 A。
5. D
6. (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激发了德国人民的复仇情绪,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和纳
粹党的煽动下,德国走上了法西斯侵略扩张道路;《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
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激起了日本的不满,埋下了战争祸根。(2分)
(2)特征:由美国独霸到美国、日本和西欧三足鼎立。(1分)原因:战后美国适时调整经济政策,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20世纪 50年
代以后,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加强经济合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0世纪 50
年代以后,日本抓住机遇,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增
强了自身实力。(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3)民族关系;国家利益;经济实力;国家战略;国际形势。(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一 改革开放 45周年——改革
1. D由剧本大纲中关键信息“秦孝公”“奖军耕,削特权”并回归教材可知,公元前 356 年,秦孝
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规定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贵族的世袭
特权。A发生在商朝末年(公元前 1046年);B发生在春秋时期;C发生在战国初年。由此可以排除
A、B、C三项。故选 D。
2.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比较野蛮的征服者”“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
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并回归教材可知,北魏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而鲜卑
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北魏孝文帝即位
后,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选 D。
3. A第一步,分析材料。
分析表格可知,1949—1952年,中国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业产品产量都大幅提升。
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答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 年,我国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得到了土地,激发了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A正确。
4. B根据题干中“1992 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
关。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 B。
5. A
6. C“大久保利通”日本“经济现代化”可知日本明治维新;“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政府应
‘予之以贷款,予之以扶植’”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可知是殖产兴业。
7. D由题干中关键信息“1921 年 4月”“列宁”“在我国给予资本主义活动的范围,是相当狭小而
‘适度’的”,回归教材可知,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市
场调节机制,发展社会主义,D符合题意。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
重工业;苏联“农业集体化”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初,由此可以排除 A、B、C。故选 D。
8. B由题干中“罗斯福”“新政”“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日益严
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是美
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据此可知,这
里的“新应用”指的是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缓和危机。故选 B。
21 世纪教育网()

考向十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10周年——战争、和平与安全
1. B根据材料信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
问题”可看出,德国、英国参加一战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故选 B。
2. A审题干关键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关键信息:“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备选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一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
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正是在此背景下,库登霍夫一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排除。美苏的崛起引起欧洲的警惕是在二战后,排除 C。D与题干无关,排除。
得出答案 A正确。
3. A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1937 年至 1940年”“犹太难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
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
政。在纳粹统治下,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被迫流亡国外。故选 A。
4. D 注意图片中文字信息“英国”“美英盟军”“法国”“诺曼底”“德国”“苏军”。依据所学
可知,1944年 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
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 D。
5. C材料根据题干中“1949 年”“他终于上道了”和漫画中“欧洲”“自立”“美国纳税人”可
知,美国扶持欧洲;
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
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20世纪 40年代末 50年代初,西欧各
国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可知马歇尔计划扶持欧洲复兴。
6. (1)德国没有挑起世界战争。(1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严苛惩罚,导致德国社会的不满
情绪高涨;德国政府的错误宣传。(答出一点得 2分,共 4分)
(2)变化:巴黎和会上苏俄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成为主导国。(2分)主要原
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
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
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分阶段各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热点考向特训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