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重难题型特训卷
目录
(一)材料论述题特训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一)材料论述题特训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统一后,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如传统的分封思想和地域文化的差别。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229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弱。280年,取代魏国的西晋统一了全国。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与隋唐的繁盛),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4分)
(2)阅读以上材料,请围绕“国家统一”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小切口·科举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自宋代规定三岁一贡以来,直到清末,每历三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集向中央政府一次,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而边区远陬(角落),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活力。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材料二 部分课程中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内容
语文 历史 美术 音乐
《范进中举》里写道:到出榜那日,家里没有早饭米,母亲吩咐范进道:“我有一只生蛋的母鸡,你快拿集上去卖了,买几升米来煮餐粥吃,我已是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范进慌忙抱了鸡,走出门去 康有为认为:八股精通,楷法圆美,即可为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 《举子看榜图》 《儒林外史》《孔乙己》 道情·时文叹[清]徐大椿读书人,最不济;背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便作了欺人技!两句破题,三句承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道情:曲艺的一种)
——摘编自《科举与中国文化》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三岁一贡”对宋代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学习主题,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8分。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临时总统府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下面是部分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引文出处。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没有最后消灭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临时总统府”所在的城市。(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期 口号
19世纪60—90年代 “自强求富”“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20世纪初 “民主与科学”“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打倒列强,除军阀”
20世纪30年代后期 “枪口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0世纪50年代 “劳动最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世纪60年代 “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
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勤劳致富”
——摘编自肖学周《标语口号:时代变迁的话语形态》
(1)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海军是 ;
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 军校的学生,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北伐战争的主力;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下, (军队)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军队)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17世纪和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这些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材料二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建筑(部分)
建筑 说明
英国国会大厦。曾经是王宫,16世纪中叶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英国历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如判处查理一世死刑、通过《权利法案》等
金翅自由神像。位于法国巴士底狱遗址。神像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提一条被砸断的锁链,以显示自由战胜专制暴政,诉说着巴黎人民为推翻国王的专制统治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美国自由女神像。1876年,美国建国100周年时,法国所赠。雕像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了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美国家法律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与这些建筑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其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丝绸之路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等也相互交集共生。—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希腊是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明珠”,雄起的罗马横扫了整个半岛。14世纪土耳其人征服半岛后,将其改名为“科贾巴尔干”,意为“多山”或“大山”。英国历史学家马克·马佐尔说: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土耳其”是最受欢迎的地理称呼。20世纪初,巴尔干被称为“欧洲柔软的下腹部”,进而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是冲突和战乱以及落后的代名词。今天,巴尔干国家正在变成欧洲的“后花园”,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巴尔干国家的历史开启了新篇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和丝绸之路的共同帝国的存在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2)请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选择一个或两个片段,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相关史实予以阐述和说明,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8分。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一度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的一元化主宰全球化的局面……但进入20世纪,这种一元化的局面逐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对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破坏……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世界经济的增长由以欧洲为中心、以少数西方国家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
——摘编自杨丽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材料二
图1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图2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图3 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 图4“一部手机走天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化及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8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主题1 农具革新——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印证
1.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出土地点 铁农具数 耕垦农具数 耕垦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敖汉旗老虎山 35 20 57.1%
山西长治分水岭 21 18 85.7%
河北兴隆寿王坟 52 47 90.4%
辉县固围村 58 54 93.1%
长沙、衡阳61座墓 17 16 94.1%
材料二
河西原本是优良的天然牧场,此地归汉后,汉政府“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开垦这里的绿洲沃土。但因地方僻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不算发达。在曹魏以前,敦煌一带农民的耕作方式粗放,又不晓犁耕技术,收获不丰。曹魏时几位励精图治的地方官员,在此兴修水利,“修理旧渠”,使这里“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摘编自苗子兮《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等 《牛耕图》(嘉峪关新城12号魏晋画像砖,反映了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
材料三
在翻土整地方面,唐朝时期最突出的科技成就是犁的结构的又一次重大改进。江东犁由11个部件构成,犁辕已缩短,并由直辕犁改为曲辕犁,犁重减轻,单牛牵引即可,因而操作灵活,易于转弯,增添了犁坪,可调节入土的深浅。在灌溉提水方面,唐朝出现了筒车、水轮等效率更高的水车。唐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姚崇根据蝗虫夜间赴火的常识,指出“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且瘗(掩埋),除之可尽”的除蝗办法……南方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区,如江浙一带,为了达到深耕,秋收后、秋冬、春二月等时节再三耕、耖、耙,以使土细如面;而为求熟耨,同时重视中耕除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从表格中提取这一时期相关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信息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魏时期河西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农业技术革新的表现。(2分)
主题2 邮驿——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
2.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为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通信需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唐朝的国际交往线有七条,可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六部中的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梦溪笔谈》 鸡鸣驿遗址
记载(译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设立了一种金字牌急递铺,主要用来递转皇帝所下达的紧急军务,据说其传递速度可以达到一天五百里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鸡鸣驿村,始建于元代,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是全国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
材料三 元代对驿道、驿站非常重视,驿站通过驿传来传递消息与文书,以方便政府部门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调度。同时,驿站在元代商业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成为商贾进行交易集散之处。元代驿站对商旅、驿卒等都提供了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帮助。元代驿站一般都设在交通畅通或集市繁荣的地方,以防止不法之徒的侵袭,利于维护驿站中的设施设备。
——摘编自张晓军《驿骑星流:中国驿站新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邮驿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写出两段材料所属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急递铺的功能,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元代驿站的作用。(4分)
主题3 历史人物——助推历史发展
3.沈钧儒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民主人士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阅读欧治渝先生的连环画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主题一 近代探索】
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沈钧儒先生接受了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张,决定通过改良拯救中国。沈钧儒见日本维新后日益富强,遂申请留学日本。1905年他以新科进士的身份被派去日本留学 1908年,沈钧儒从日本归国后,参加国会请愿代表谈话会,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均以失败告终。自此,他看出清廷所谓改良只不过是一场骗局,遂决心转向革命
(1)对比主题一两幅连环画的内容,归纳沈钧儒先生救国主张的变化。分析右图中心区域的两位人物衣着出现差异的时代背景。(4分)
【主题二 抗日救亡】
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寇,沈钧儒鼓励后方支援前方,还亲自到前线视察,使前线部队士气大振 抗日战争期间,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党的领导,创办了《全民》周刊等刊物,宣传抗日道理,还与邹韬奋代表文化界去江西、湖南等地前线慰劳战士
(2)根据主题二两幅连环画的内容,概括沈钧儒先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4分)
【主题三 民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在天安门城楼上,他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为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献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长期以来,沈钧儒都主张通过立宪改变国家的面貌,但旧社会并不具备制定一部有利于全体人民的宪法的土壤,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一切有了希望。195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始起草,这一宪法的制定将从根本上保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终颁布
(3)根据主题三的材料,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条件和意义。(4分)
主题4 茶叶——淡雅清香,厚重历史
4.茶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茶叶的故事】
材料一
图1 18世纪油画《正在喝茶的英国家庭》 图2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 图3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茶叶传入欧洲后最初是作为药品,后来茶叶被作为奢侈品推荐给英国皇室。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即使是贫困百姓也能一天喝两次茶。茶成为英国的国饮 这是迄今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中国是茶的故乡,名茶的品种有数百种。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 画中,繁华的汴京街头随处可见茶肆,这些茶肆成为满足北宋市民阶层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最重要场所之一
材料二
近代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垄断世界市场的茶叶出口。对于中国茶叶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是英国,英国的茶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手里,这让英国迫切希望打破中国人对茶叶的垄断。很快,英国就如愿以偿……首先,英国一直尝试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培育自己的茶叶,如阿萨姆地区生产的红茶,清透鲜亮,耐冲泡,很受英国人的欢迎。其次,英国人拥有先进的技术,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用到茶叶种植、管理、制作、贩运等领域……大大提高了制茶的效率,英国迈向了机械化制茶的现代道路。再次,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总之,到了19世纪80年代,英国茶叶市场成功摆脱了对中国茶叶的依赖。
——摘编自俞鸣《茶史漫话》
(1)指出材料一中能证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图片(填写序号),在三幅图片中任选一张并简要说明其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80年代英国能够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使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度复兴的措施。(4分)
主题5 广告——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5.广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据统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画面上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牌等30余块。如一家卖羊肉的店挂着“孙羊店”招牌,卖香料的店中有一家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楝(liàn)香”招牌等。——摘编自陈培爱《中外广告史新编》 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这件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等 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
材料二
序号 材料
① 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一则牙膏广告,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发布的第一个商品广告
②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条商业广告
③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国商品广告
④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
⑤ 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始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央视广告收入由1993年的5.6亿元飙升至1998年的48亿元
⑥ 1997年,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
⑦ 2005年12月10日起,中国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广告公司
⑧ 2008年,两家依托央视媒体资源进行代理服务的广告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⑨ 2012年,我国社交媒体中信息流广告(基于算法的广告植入)开始出现
⑩ 2021年,全国广告业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广告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20%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广告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朝广告兴盛的原因。(4分)
(2)从材料二中归纳一个观点,选用其中至少两则材料进行简要说明。(8分)
主题6 博物馆——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播者
6.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城修建的缪斯宫(Museum)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实际上,它是一座大型研究院,涵盖地理学、医学解剖、天文学、军事科学等研究领域,配有研究室、教室、解剖室、动物园、植物园等设施。随着雅典的衰落,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学者们聚集于此,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都曾在此从事研究并取得成果。
——摘编自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收藏者的目光转向了反映人本身及其周围世界的实物。从内容方面看,收藏最初是从古物开始的,如薄伽丘、彼特拉克收藏的多为古典手稿、钱币等;而后,外域物品(如印第安人的服饰、武器等)成为私家收藏的对象;再晚,自然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显微镜、望远镜、圆规、钟表等,也进入收藏范围;人们对同时代的作品也很重视:梅第奇家族的藏品中,就有不少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巨匠创作的珍品。
——摘编自张文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私家收藏初论》
材料三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廊建立中央美术博物馆,革命的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联合人民向封建势力冲击。变宫廷收藏为公共博物馆收藏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由此也为世界博物馆史开创了新的纪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也是社会日渐民主化的体现。
(1)依据材料一,概括缪斯宫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藏品类型,说明当时收藏者收藏此类藏品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18世纪卢浮宫“开创了新的纪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转型出现的原因。(6分)
主题7 福利制度——为社会撑起“保护伞”
7.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美国1932年工人运动海报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其他津贴 50.05 30.10 0
纳税 0 -7.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2 151.17
——摘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社会福利措施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并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需要扮演哪些角色?(2分)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主题1 中华英雄谱
1.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育人功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岳飞墓位于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千百年来,无数游客
前来参观并吊唁这位抗金英雄。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墓道
两侧除了文官俑和武将俑外,还有石马、石羊、石虎。当地有这样的
传说:原本两侧是马、羊、虎、狗四个动物,分别代表岳飞一生的忠、
孝、节、义,但后来人们把象征 “义”的狗铲掉了,原因是老百姓认为 岳飞墓
岳飞出于“忠君”而班师回朝,是对百姓的“不义”。
材料二 部分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简介
林则徐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被当众销毁
梁启超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6月11日一9月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孙中山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李大钊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毛泽东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开始成为《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有哪些?请任选一个原则,结合材料和具体史实,写下你对岳飞的评价。(4分)
(2)选择上述材料中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释或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主题2 小钱币,大历史
2.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其占契丹境内出土钱币总数的70%左右;目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其占金代出土钱币总数的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挖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1959年为止,在东非发现的中国、罗马等国的古代钱币中,中国钱币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钱币中有91%是宋钱。
——摘编自俄军、杨富学《丝绸之路民族货币研究》
材料二
1816年,英国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实行期间,英国凭借“世界工厂”的经济实力和“日不落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在国际贸易、海运、海上保险和金融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英镑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尤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1931年七八月,英国被迫宣布停止英镑对黄金的兑换,更是在9月21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标志着以英镑代替黄金充当国际本位货币时代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美元取代。
——摘编自杨惠昶《国际金融》等
材料三
货币不仅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元素,也是国家的象征。许多国家会把对本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人物肖像印在货币上。以下货币上的历史人物分别为玻利瓦尔、甘地和曼德拉。
委内瑞拉货币 印度货币 南非货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广泛分布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海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镑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4分)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两个国家的货币,结合史实,说明此货币上的历史人物为本国所作的历史贡献。(6分)
主题3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3.文化交流与人类的产生相伴而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绘有一种特殊图案——三兔共耳(见右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三”有吉祥寓意。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隋朝统一后,人口相对减少,多子多福、生生不息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
该图案在很多国家也有出现。如以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隋唐时期敦煌出现“三兔共耳”图案的原因。(2分)依据示意图,对其传播的路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解释。(4分)
材料二 “西厢瓷”因瓷器取材于元朝杂剧《西厢记》而得名。其最早出现
于晚明,在清初逐渐发展兴盛。其人物刻画受到外籍宫延院画家绘画技法影响,五官和服饰刻画分明,较为写实,有的还添加有异城风情的纹样装饰。
其表现形式有连环画、组合画以及图文结合等多种。明清时期,
“西厢瓷”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而传入欧洲,成为欧洲瓷画模仿的范本。
《西厢记》的故事也随着瓷器的销售在欧洲传播开来。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故事棒槌瓶
——摘编自简圣宇、华雪《瓷器上的戏曲图式——以明清时期西厢题材的外销瓷为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西厢瓷”的特点(2分),分析“西厢瓷”畅销欧洲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十年来,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匈塞铁路等重点线路运营、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实施,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3年3月30日《经济日报》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效果的认识。(3分)
主题4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
4.交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秦汉交通之具体地表现大一统的精神者,甚为普遍。这时的交通,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心。这时的交通建设如道路的开辟和河渠的开凿,也都有一个辐射的焦点。这和先秦时代之富于局部性的交通,大有分别。这是秦汉交通最大的特征之一。至于在交通区域方面,除在国内者外,秦汉人民与“西域”“东夷”和南海上的民族,都开始了往来。这也是秦汉交通比先秦交通所特别发展的一点。而这一点,大体上,也是当时的政府,挟着它大一统的国家力量向前推进而得到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很多乡僻士商,未出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千里指日可到,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1865—1916年,美国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铁路发展。到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总和,铁路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的份额达到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交通相比于先秦交通的变化,并简述其变化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5-1916年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2分)
主题5 在身边发现历史
5.地名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活化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武汉地名卡片
卡片A户部巷:明清时期,户部巷为湖广布政使司存放钱粮的藩库所在地,布政司主管一省钱粮、户籍,与户部职能相似,因而得名。
卡片B三层楼: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1912年,资本家喻兴隆在此修建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开杂货店、茶馆等,生意兴隆,远近闻名,以此得名。
卡片C胜利街: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将6条曾属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街道合为一体,统一命名为胜利街。
卡片D四唯路:四唯即“四维”,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语出春秋时期《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摘编自《长江日报》
材料二 1900年后,天津出现了杜总领事路、樊主教路、维多利亚中街等。上海宝昌路更名为霞飞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辛亥革命后,北京一些地名中的“皇”字被改为“黄”字;河南新建立了博爱县、民权县;武汉命名了黄兴路和蔡锷路。
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解放路、八一路、英雄街、英雄山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明朝时被赐名为“归化城”,1954年更名为蒙语的音译名呼和浩特(意即“青色的城”)。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设立经济开发区、新区,如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984年)、滨海新区(1994年)。
——摘编自徐兆奎、韩光辉《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三 地铁车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座车站的命名都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并注重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由此,命名车站很大限度地采用了许多老地名,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如“公主坟”“褡裢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稻田”“大瓦窑”等,它们是历史,也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记,是老北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摘编自户力平《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片中地名的命名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地名”命名寓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4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研究和利用地名文化的认识。(4分)
主题6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
6.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作了《八一起义》《红军胜利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作品。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红色音乐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
1937—1945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东方红》《白毛女》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
——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材料二 1950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
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10月开始公演的中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出了钢琴协奏曲《黄河》,该曲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泛发行。
——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根据地时期的异同,并进行简要说明。(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4分)
主题7 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将中华典籍的文化形态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现代研究则分为文、史、哲三个大类,其中,哲学典籍主要包括“十三经”及其他有关诸子论道的典籍等,史学典籍包括“二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等,文学典籍包括楚辞、文选、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此外,还有其他关于医学、农学、科学、军事等内容的典籍。
材料二 东汉造纸术改进以后,撰著编纂书籍越来越方便……郦道元生于南北朝对峙、战乱频仍的时代……他深知地理形势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所以《水经注》中记载了历史上的大量战争和许多相关的军事地理内容。郦道元认为,前代地理文献对于山川地理记载粗疏漏缺,且历史变迁和地貌地形变化,导致史志舆图记载与实际出入很大。为此,他还以非凡的毅力,尽其所能进行实地考察勘验。郦道元限于当时南北分立而不能足履南方。因此,他记述南方地理时,经常认真地核验各种文献,校考相关记载。
——摘编自鲍远航《郦道元撰著<水经注>动因探析》
材料三
典籍 内容(节选)
①《周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②《逸周书》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渔网)罟,以成鱼鳖之长
③《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⑤《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水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⑥《左传》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⑦《群书治要》 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也。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莫救也
⑧《船山遗书》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籍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水经注》成书的因素。(4分)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两项内容,参照示例,对其体现的共同观点进行阐释。(4分,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①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善”等美德,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对于个人修养提升与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特训
1.(1)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推行郡县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实行“焚书坑儒”。(4分)
(2)【示例一】
观点:从分裂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分)
论述:战国时期,连年的兼并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秦国,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三国时期,纷争不断,统一是当时的社会政治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实力增强,在纷争中处于优势,灭掉了蜀国,取魏而代之的西晋最终顺应这种天下大势,统一了全国。北魏孝文帝顺应统一与民族交融潮流,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之后取北周而代之的隋朝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结束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6分)
结论:每当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总会有政权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顺应思定的人心,适应天下大势,结束分裂,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1分)
【示例二】
观点:成功的改革为国家统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1分)
论述: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国时期,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实力增强,在纷争中处于优势,灭掉了蜀国,这为后来取魏而代之的西晋最终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为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北魏孝文帝顺势改革,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并为隋朝统一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6分)
结论:成功的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并最终为国家的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1分)
2.(1)影响:政治上增添向心力;文化上增添协调力;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
(2)主题: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论述: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为起点,直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而终结。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各级官僚,为统治者分担治理压力,次要目的是打破传统选官的僵化模式,促进王朝的良性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材料中的时文指的是八股文,“两句破题,三句承题”指的是八股文的格式,讽刺了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康有为认为八股导致清末士子分不清唐宗宋祖,不利于实用人才的选拔,史学知识的匮乏则成了科举制度下士子群体知识世界的一大特征。《范进中举》揭露了明清封建科举礼教在现实中对人性的残害;《孔乙已》对孔乙己的迂腐懒惰的习性作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给予一定的同情,有力地揭露和控诉腐朽的科举制度所造成的罪恶。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8分)
3.(1)城市:南京。(2分)
(2)观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取代专制,但其仍然是一次不彻底的民主革命。(2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表明民主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70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6分)
结论: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民主革命,中国还需探寻适合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2分)
4. (1)北洋水师(1分)黄埔(1分)中国军队(1分)中国人民志愿军(1分)
(2)【示例】论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口号反映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分)
阐释: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西方的侵略,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的思潮。(3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思潮推动更多先进中国人投身实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分)
总之,时代特征深刻影响了流行口号,口号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1分)
5.【示例】
历史事件1:清朝设置台湾府。(1分)
历史事件2:美国内战结束。(1分)
观点: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论述:①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②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分)③美国内战的结束,维护了美国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分)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捍卫国家统一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其他观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对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等等。
6. (1)功能:通过立法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任答两点即可,4分)
(2)观点: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1分)
论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这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6分)
结论: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分)
7.(1)共同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加强东西方的贸易往来。(2分)看法:靠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才是历史的主流。(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主题:巴尔干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是大国争霸的牺牲品。(2分)
阐述: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列强必争之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势紧张,英德之间矛盾激化,其他欧洲强国也磨刀霍霍:德、俄在土耳其地区矛盾尖锐,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而冲突不断;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寻求民族独立的诉求,德国则支持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利益。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局部战争频发,成了“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沦为战争焦土!(6分)
8.(1)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或从一元化到多元化)。(1分)原因: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1分)影响: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冲击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示例一】
所选图片:图1、图2和图3。(1分)
论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分)
论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协商解决,大国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如二十国集团召开领导人杭州峰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下,世界需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同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只有和平、发展、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共同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5分)
综上所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分)
【示例二】
所选图片:图4。(1分)
论题: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1分)
论述: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方式。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加丰富多彩。(5分)
综上所述,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科技正在使现代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1分)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1.(1)信息:铁农具广泛应用。(2分)
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或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或冶铁业有所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被破坏,诸侯兼并战事频繁。(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原因:河西地区有适合农业生产的绿洲沃土;西汉政府迁徙人口到河西地区进行开垦;中原地区先进耕作技术(铁犁牛耕)的使用;曹魏官员兴修水利;汉魏政府的持续经营。(任答两点即可,4分)
(3)表现:农具改进;采用新的除蝗虫办法;耕作技术进步。(任答两点即可,2分)
2. (1)表现: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唐朝的国际交往线有七条,可通往朝鲜、中亚,唐朝邮驿事业发达。(2分)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府设立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任答两点即可,2分)
(2)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2分)功能:专门服务于军事。(2分)背景:北宋与西夏、辽等战事不断,为满足传达军令需求,政府设立急递铺。(2分)
(3)作用:方便政府部门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调度;为商旅、驿卒等提供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帮助;维护驿路的安全。(任答两点即可,4分)
3. (1)变化:由主张改良转向主张革命。(2分)时代背景:(文化角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经济角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角度)近代以来人们思想和个性得到解放;等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
(2)贡献:鼓励后方支援前方,亲自到前线视察,使前线部队士气大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创办报刊,宣传抗日;去前线慰劳战士。(4分)
(3)条件:(新中国角度)新中国的成立为宪法颁布提供前提条件;(国家角度)党和国家的支持;(个人角度)沈钧儒等人的贡献。(答出两点即可,2分)意义: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分)
4.(1)图2、图3。(2分)选择图3,内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都城东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2分)
(2)原因:英国一直尝试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培育自己的茶叶;英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4分)
(3)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树立自己的品牌;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原创和革新;坚持扩大开放,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取主动权。(任答两点,4分)
5. (1)形式:招牌广告;商标广告;叫卖广告(沿街叫卖)等。(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原因:宋朝商业贸易繁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答出一点得2分)
(2)【示例】
观点:计算机网络拓宽了广告传播的途径。(1分)
材料:⑥⑨。(1分)
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997年,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反映了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产生。2012年,我国社交媒体中信息流广告出现,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广告传播的途径。(6分)
6. (1)地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分)影响:传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1分)
(2)古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崇尚古典文物。
外域物品:15世纪起,欧洲人开始不断探寻新航路,他们到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掠夺当地的原料、珍稀物品等,表现出对欧洲之外世界的兴趣。
自然科学研究的仪器、工具: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同时代艺术珍品:这一时期出现很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和科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任选两种进行回答即可,6分)
(3)表现:卢浮宫博物馆由君主专制的象征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基地,从而体现社会民主化;从封建君主的私有财产转变为社会公共文化中心。(2分)
原因: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4分)
7.(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加剧贫困、失业问题,造成社会危机;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工人阶级进行斗争。(4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儿童权利。(任答两点即可,2分)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上存在不满情绪;降低劳动者积极性,助长懒惰情绪。(任答两点即可,4分)
(3)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措施的组织者。(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1.(1)原则:评价历史人物需辩证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看其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推动社会进步;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示例: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抗金英雄,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且他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深受民众爱戴;但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岳飞奉命班师回朝,错失抗金的大好形势,使百姓北还中原无望,是为“不义”。(从正反两方面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示例 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时代使命。(1分)阐释: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进行抗英斗争时,就主持翻译了许多西方书刊,如《四洲志》,他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其好友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分)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上的变革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通过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方式宣传变法的思想,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后掀起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分)
综上,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直至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分)
2.(1)原因: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战后签订盟约,付给岁币;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海外贸易发达;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任答两点即可,2分)
(2)变化: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断下降,后被美元取代。(2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英国的实力,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跨越式发展,并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实力增强,美元成为世界上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分)
(3)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领导了南美洲的独立运动,促进了南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印度货币: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南非货币:曼德拉领导了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促进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任意选择两个回答即可,6分)
3.(1)原因:隋朝统一后,人口减少,三兔共耳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是中西文明交汇的中心;隋唐时期文化繁荣。(任答两点即可,2分)
解释:依据示意图中文物出土的时间猜测其可能沿丝绸之路传播,由东向西方向,传播的时间比较长,且涉及的区域范围广,涉及亚洲、非洲、欧洲。(4分)
(2)特点:受外来绘画技巧影响;表现形式多样。(2分)影响: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4分)
(3)认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沿线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彰显了中国的新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2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1)变化:由局部向全国变化,全国有统一的交通中心;交通区域范围扩大,与域外开始往来。(2分)原因:秦汉均为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推动了交通的变化。(1分)
(2)主要特点: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并举;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支持。(任答两点即可,4分)
(4)因素:国家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5.(1)特征:受到所在地区功能的影响;与当地社会历史发展有关;受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4分)
(2)相同:崇尚民主平等;弘扬革命传统;纪念先贤、英雄。(任答两点即可,2分)不同:近代一些“新地名”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现代“新地名”体现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认识:地名的命名和演变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研究地名文化可了解时代变迁;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有利于发扬民族传统道德,弘扬家国情怀;促进革命文化教育。(任答两点即可,4分)
6. (1)同:艺术性与政治性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分)
异:反映的主题不同,前一时期服务于土地革命,后一时期服务于抗日战争;表达的形式不同,前一时期主要借助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歌调,后一时期主要是进行自主创作和彰显民族特色。(4分)
(2)意义: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历史结论:发展红歌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红色歌曲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传唱红色歌曲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人民军队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答两点即可,共4分)
7.(1)特点:类别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具有连续性。(4分)
(2)个人因素:郦道元毅力非凡,严肃审慎的态度;注重实地考察,注重搜集、运用各种文献。(2分)
社会因素:造纸术的改进;前人著作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也需要完善。
(3)阐释:③⑧提出了“学思并重”等学习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方法指导,对于提高个人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44 页)
"()
" ()
2024 年中考重难题型特训卷
目录
(一)材料论述题特训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21 世纪教育网()
(一)材料论述题特训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秦统一后,秦政权的内部和外部都普遍而客观地存在着潜在的分裂因素,如传统的分封思想和
地域文化的差别。
——摘编自魏明枢《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229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
国日益衰弱。280年,取代魏国的西晋统一了全国。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
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与隋唐的繁盛),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
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政权消除“分裂因素”的主要措施。(4分)
(2)阅读以上材料,请围绕“国家统一”的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
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1 世纪教育网()
2.[小切口·科举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自宋代规定三岁一贡以来,直到清末,每历三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集向中
央政府一次,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
域,东北至西南,西北至东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
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而边区远陬(角落),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
活力。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上之考试制度》
材料二 部分课程中关于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内容
语文 历史 美术 音乐
《范进中举》里写 康有为认为:八 道情·时文叹
道:到出榜那 股精通,楷法圆 [清]徐大椿
日,家里没有早 美,即可为巍科 读书人,最不济;背时
饭米,母亲吩咐 进士、翰苑清 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
范进道:“我有 才;而竟有不知 《举子看榜图》 才计,谁知道便作了欺人
一只生蛋的母 司马迁、范仲淹 技!两句破题,三句承
鸡,你快拿集上 为何代人,汉 题,摇头摆尾,便道是圣
去卖了,买几升 祖、唐宗为何朝 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
米来煮餐粥吃, 帝者。若问以亚 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
《儒林外史》
我已是饿的两眼 非之舆地、欧美 宗是哪一朝皇帝?……就
都看不见了。” 之政学,张口瞪 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
范进慌忙抱了 目,不知何语矣 朝廷的晦气!
鸡,走出门去 (道情:曲艺的一种)
《孔乙己》
——摘编自《科举与中国文化》等
(1)据材料一,概括“三岁一贡”对宋代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学习主题,并对其进行简要论述。(8分。要求:主题明
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孙中山在临时总统府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下面是部分人物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及其引文出处。
人物 观点 引文出处
陈旭麓 辛亥革命……为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
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毛泽东 辛亥革命有它的胜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赖帝国主义的清 《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朝皇帝。但后来失败了,没有巩固它的胜利,封建势力
代替了革命,袁世凯代替了孙中山
章开沅 中华民族的三次腾飞中,辛亥革命算第一次腾飞,辛亥 《辛亥革命需探索上下三百年》
革命的影响不是短期能够突出的,总要经过一些事件。
它当时的任务就是解决帝制,建立共和。虽然三纲五常
没有最后消灭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临时总统府”所在的城市。(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 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近代以来部分历史时期的口号
时期 口号
19世纪 60—90年代 “自强求富”“维新图强”“实业救国”
20世纪初 “民主与科学”“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打倒列强,除军阀”
20世纪 30年代后期 “枪口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20世纪 50年代 “劳动最光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0世纪 60年代 “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
20世纪 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勤劳致富”
——摘编自肖学周《标语口号:时代变迁的话语形态》
(1)在“自强求富”口号下,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海军是 ;
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 军校的学生,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北伐战争的主力;
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号召下, (军队)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军队)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与口号”关系的角度,对中国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口号
进行分析,自拟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阐释。(8分。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表述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
明确,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历史事件,再结合所学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 17 世纪和 18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等欧美国家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
过程中,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宪法。这些宪法被称为近代宪法。资
产阶级国家强调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政府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必须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其次是以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并且依法约束和控制国家权力的行使。
——摘编自许兵《试论近代宪法的基本功能》
材料二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建筑(部分)
建筑 说明
英国国会大厦。曾经是王宫,16世纪中叶成为英国议会所在地。英国历史上
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如判处查理一世死刑、通过《权利法案》等
金翅自由神像。位于法国巴士底狱遗址。神像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提一条被砸
断的锁链,以显示自由战胜专制暴政,诉说着巴黎人民为推翻国王的专制统治
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美国自由女神像。1876年,美国建国 100周年时,法国所赠。雕像右手高举
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了的手铐、脚镣和锁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美国家法律的主要功能。(4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与这些建筑相关的历史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 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 丝绸之路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
帝国。其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促进了东 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
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之间的贸易往来。 佛文化等也相互交集共生。
—摘编自部编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三
希腊是巴尔干半岛南端的“明珠”,雄起的罗马横扫了整个半岛。14世纪土耳其人征服半岛
后,将其改名为“科贾巴尔干”,意为“多山”或“大山”。英国历史学家马克·马佐尔说:在整
个 18世纪和 19世纪,“欧洲的土耳其”是最受欢迎的地理称呼。20世纪初,巴尔干被称为“欧洲
柔软的下腹部”,进而成为“欧洲的火药桶”,是冲突和战乱以及落后的代名词。今天,巴尔干国
家正在变成欧洲的“后花园”,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巴尔干国家的历史开启了新篇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东征和丝绸之路的共同帝国的存在却是昙花一现。结合所学
知识,谈谈你的看法。(4分)
(2)请围绕巴尔干地区的历史,选择一个或两个片段,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相关史实
予以阐述和说明,写一篇 80—120字的小短文。(8分。要求:题目自拟,主题明确;史实正确,条
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1 世纪教育网()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早期阶段,一度形成了由资本主义的一元化主宰全球化的局面……但进入 20世
纪,这种一元化的局面逐步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对现行的资
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破坏……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
本和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世界经济的增长由以欧洲为中心、以少数西方
国家为中心,逐渐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
——摘编自杨丽红《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版图的变迁》
材料二
图 1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会场 图 2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举行
图 3 世界贸易组织的徽标 图 4“一部手机走天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变化及其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变化产生
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提取以上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8分。要求:主题明确,
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主题 1 农具革新——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印证
1.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农业工具的产
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出土地点 铁农具数 耕垦农具数 耕垦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敖汉旗老虎山 35 20 57.1%
山西长治分水岭 21 18 85.7%
河北兴隆寿王坟 52 47 90.4%
辉县固围村 58 54 93.1%
长沙、衡阳 61座墓 17 16 94.1%
材料二
河西原本是优良的天然牧场,此地归汉后,汉政府
“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开垦这里的绿洲沃土。但因
地方僻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不算发达。在曹魏以
前,敦煌一带农民的耕作方式粗放,又不晓犁耕技术,收
获不丰。曹魏时几位励精图治的地方官员,在此兴修水 《牛耕图》
利,“修理旧渠”,使这里“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嘉峪关新城 12号魏晋画像砖,反映了
——摘编自苗子兮《观我生:壁画上的中国史》等 中原先进耕作技术的推广)
材料三
在翻土整地方面,唐朝时期最突出的科技成就是犁的结构的又一次重大改进。江东犁由 11个部
件构成,犁辕已缩短,并由直辕犁改为曲辕犁,犁重减轻,单牛牵引即可,因而操作灵活,易于转
弯,增添了犁坪,可调节入土的深浅。在灌溉提水方面,唐朝出现了筒车、水轮等效率更高的水
车。唐开元四年(716年),宰相姚崇根据蝗虫夜间赴火的常识,指出“夜中设火,火边掘坑,且焚
且瘗(掩埋),除之可尽”的除蝗办法……南方一些先进的农业生产区,如江浙一带,为了达到深
耕,秋收后、秋冬、春二月等时节再三耕、耖、耙,以使土细如面;而为求熟耨,同时重视中耕除
草。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21 世纪教育网()
(1)依据材料一,从表格中提取这一时期相关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分析这一信息对当时社会产生的
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魏时期河西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朝时期农业技术革新的表现。(2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2 邮驿——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重要通道
2.中国古代邮驿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进和优化的过程,为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通信需
求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朝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地。唐朝的国际交往
线有七条,可通往朝鲜、日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六部中的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
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
——摘编自臧嵘《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
材料二
《梦溪笔谈》 鸡鸣驿遗址
记载(译文):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设立了 鸡鸣驿城,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鸡鸣驿村,始建
一种金字牌急递铺,主要用来递转皇帝所下达的 于元代,是中国邮传、军驿的宝贵遗存,是全国
紧急军务,据说其传递速度可以达到一天五百里 现存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驿站
材料三 元代对驿道、驿站非常重视,驿站通过驿传来传递消息与文书,以方便政府部门在政治、
军事等方面的调度。同时,驿站在元代商业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成为商贾进行交易集散之
处。元代驿站对商旅、驿卒等都提供了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帮助。元代驿站一般都设在交通畅通或集
市繁荣的地方,以防止不法之徒的侵袭,利于维护驿站中的设施设备。
——摘编自张晓军《驿骑星流:中国驿站新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邮驿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写出两段材料所属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急递铺的功能,并分析
其产生的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元代驿站的作用。(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3 历史人物——助推历史发展
3.沈钧儒先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民主人士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
样”。阅读欧治渝先生的连环画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主题一 近代探索】
戊戌维新运动前后,沈钧儒先生接受了康有为、 1908年,沈钧儒从日本归国后,参加国会请愿代
梁启超的改良主张,决定通过改良拯救中国。沈 表谈话会,三次进京请愿速开国会,均以失败告
钧儒见日本维新后日益富强,遂申请留学日本。 终。自此,他看出清廷所谓改良只不过是一场骗
1905年他以新科进士的身份被派去日本留学 局,遂决心转向革命
(1)对比主题一两幅连环画的内容,归纳沈钧儒先生救国主张的变化。分析右图中心区域的两位人
物衣着出现差异的时代背景。(4分)
【主题二 抗日救亡】
抗日战争期间,沈钧儒领导的救国会拥护中国共
1932年,日军制造“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 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党的领导,创办了《全民》
英勇抗击日寇,沈钧儒鼓励后方支援前方,还亲 周刊等刊物,宣传抗日道理,还与邹韬奋代表文
自到前线视察,使前线部队士气大振 化界去江西、湖南等地前线慰劳战士
(2)根据主题二两幅连环画的内容,概括沈钧儒先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三 民主建设】
长期以来,沈钧儒都主张通过立宪改变国
家的面貌,但旧社会并不具备制定一部有利于
全体人民的宪法的土壤,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一
切有了希望。1954年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在天安门城楼
宪法》开始起草,这一宪法的制定将从根本上
上,他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保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和政府的支持
了!”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为制定《中国人民
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终颁布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献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3)根据主题三的材料,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条件和意义。(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4 茶叶——淡雅清香,厚重历史
4.茶叶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茶叶的故事】
材料一
图 1 18世纪油画《正在喝茶 图 2 田螺山遗址出土的距今约 图 3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的英国家庭》 6000年的人工种植茶树根 图》(局部)
茶叶传入欧洲后最初是作为 这是迄今我国境内考古发现最早
药品,后来茶叶被作为奢侈 的人工种植茶树的遗存。中国是 画中,繁华的汴京街头随处可
品推荐给英国皇室。从 18世 茶的故乡,名茶的品种有数百 见茶肆,这些茶肆成为满足北
纪中后期开始,即使是贫困 种。由古至今,茶叶一直是中国 宋市民阶层物质和精神需求的
百姓也能一天喝两次茶。茶 重要的对外贸易商品之一 最重要场所之一
成为英国的国饮
材料二
近代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垄断世界市场的茶叶出口。对于中国茶叶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是英国,
英国的茶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手里,这让英国迫切希望打破中国人对茶叶的垄断。很快,英国就
如愿以偿……首先,英国一直尝试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培育自己的茶叶,如阿萨姆地区生产的红
茶,清透鲜亮,耐冲泡,很受英国人的欢迎。其次,英国人拥有先进的技术,将工业革命的成果运
用到茶叶种植、管理、制作、贩运等领域……大大提高了制茶的效率,英国迈向了机械化制茶的现
代道路。再次,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总之,到了 19世纪 80年代,英国茶叶市场成功摆脱了对中国茶
叶的依赖。
——摘编自俞鸣《茶史漫话》
(1)指出材料一中能证明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图片(填写序号),在三幅图片中任选一张并简要
说明其内容。(4分)
21 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归纳 19世纪 80年代英国能够摆脱对中国茶叶的依赖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使中国茶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再度复兴的措施。(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5 广告——社会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5.广告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能够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尚和文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据统计,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画面上仅汴州城东门外附近的十
字街口,就有各家商店设置的招 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
牌等 30余块。如一家卖羊肉的店 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
挂着“孙羊店”招牌,卖香料的 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 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
店中有一家挂着“刘家上色沉檀 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 ——[南宋]吴自牧《梦梁
楝(liàn)香”招牌等。 告。这件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 录》(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
——摘编自陈培爱《中外广告史 以白兔为商品标识,还特别说明是 市风貌的著作)
新编》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等
材料二
序号 材料
① 1979年 1月 4日,《天津日报》刊登一则牙膏广告,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发布的第一个
商品广告
② 1979年 1月 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条商业广告
③ 1979年 3月,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国商品广告
④ 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建台以来第一条商业广告
⑤ 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始黄金段位广告招标。央视广告收入由1993年的5.6亿元飙升至 1998
年的 48亿元
⑥ 1997年,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
⑦ 2005年 12月 10日起,中国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广告公司
⑧ 2008年,两家依托央视媒体资源进行代理服务的广告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
⑨ 2012年,我国社交媒体中信息流广告(基于算法的广告植入)开始出现
⑩ 2021年,全国广告业事业单位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广告业务收入首次突破 1万亿元,同比增长
20%
21 世纪教育网()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广告的形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宋朝广告兴盛的原因。(4分)
(2)从材料二中归纳一个观点,选用其中至少两则材料进行简要说明。(8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6 博物馆——历史的见证者与文化的传播者
6.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
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公元前 3世纪,亚历山大城修建的缪斯宫(Museum)一般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
馆。实际上,它是一座大型研究院,涵盖地理学、医学解剖、天文学、军事科学等研究领域,配有
研究室、教室、解剖室、动物园、植物园等设施。随着雅典的衰落,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
大城接了过来。学者们聚集于此,欧几里得、阿基米德都曾在此从事研究并取得成果。
——摘编自胡翌霖《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收藏者的目光转向了反映人本身及其周围世界的实物。从内容方面看,收
藏最初是从古物开始的,如薄伽丘、彼特拉克收藏的多为古典手稿、钱币等;而后,外域物品(如印
第安人的服饰、武器等)成为私家收藏的对象;再晚,自然科学研究中使用的一些仪器和工具如显微
镜、望远镜、圆规、钟表等,也进入收藏范围;人们对同时代的作品也很重视:梅第奇家族的藏品
中,就有不少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巨匠创作的珍品。
——摘编自张文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私家收藏初论》
材料三 1793年 1月 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断头台。法国革命政府下令在卢浮宫的大画
廊建立中央美术博物馆,革命的资产阶级高呼“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联合人民向封建势力
冲击。变宫廷收藏为公共博物馆收藏便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巨大成果之一。由此也为世界博物馆史开
创了新的纪元。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
志,也是社会日渐民主化的体现。
(1)依据材料一,概括缪斯宫的历史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藏品类型,说明当时收藏者收藏此类藏品的原因。(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 18世纪卢浮宫“开创了新的纪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一转型出现的
原因。(6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7 福利制度——为社会撑起“保护伞”
7.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
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
本市已经有 100万人失业了,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
纽约来找工作。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美国 1932年工人运动海报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其他津贴 50.05 30.10 0
纳税 0 -7.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2 151.17
——摘编自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
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
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 1970年到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
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社会福利措施的背景。(4分)
21 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并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需要扮演哪些角色?(2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主题 1 中华英雄谱
1.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是历史课程的重要育人功能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岳飞墓位于浙江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千百年来,无数游客
前来参观并吊唁这位抗金英雄。墓的周围古柏森森,有石栏围护,墓道
两侧除了文官俑和武将俑外,还有石马、石羊、石虎。当地有这样的
传说:原本两侧是马、羊、虎、狗四个动物,分别代表岳飞一生的忠、
孝、节、义,但后来人们把象征 “义”的狗铲掉了,原因是老百姓认为 岳飞墓
岳飞出于“忠君”而班师回朝,是对百姓的“不义”。
材料二 部分历史人物简介
人物 简介
林则徐 为官正直清廉,被百姓称为“林青天”。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汉口、长沙等地禁烟取得明
显成效。1838年底,被道光帝派去广东查禁鸦片。在其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
收缴的鸦片在虎门被当众销毁
梁启超 18岁入万木草堂。“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
宣传变法思想。1898 年 6月 11日一 9月 21日,清政府宣布变法,史称“百日维新”
孙中山 14岁时赴美国檀香山求学,18岁以后回国。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开始行医。西
方的教育背景及多年在香港的生活、学习经验,使他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学
说。通过行医实践,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从此走上革新政治、反清革命的
道路。1905年,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李大钊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
科学习。留学期间就开始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
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
义的旗帜
毛泽东 1902年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1910年在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
影响。1911年在中学读书,拥护孙中山及其革命纲领。1915年开始成为《青年杂志》的热
心读者。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27年,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9年,庄严宣告“中国人
从此站立起来了!”
21 世纪教育网()
(1)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有哪些?请任选一个原则,结合材料和具体史实,写下你对岳飞的
评价。(4分)
(2)选择上述材料中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释
或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2 小钱币,大历史
2.货币是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考古发掘显示,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其占契丹境内出土钱币总数的 70%左右;目
前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以北宋铜钱品种最多,其占金代出土钱币总数的 9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
藏和考古挖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在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
等地,均有大量的宋币出土。到 1959年为止,在东非发现的中国、罗马等国的古代钱币中,中国钱
币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钱币中有 91%是宋钱。
——摘编自俄军、杨富学《丝绸之路民族货币研究》
材料二
1816年,英国率先推行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实行期间,英国凭借“世界工厂”的经济实力和
“日不落帝国”庞大的殖民体系,在国际贸易、海运、海上保险和金融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英镑
成为国际经济交往尤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1931年七八月,英国被迫宣布
停止英镑对黄金的兑换,更是在 9月 21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标志着以英镑代替黄金充当国际本
位货币时代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被美元取代。
——摘编自杨惠昶《国际金融》等
材料三
货币不仅是经济生活的基本元素,也是国家的象征。许多国家会把对本国历史有突出贡献的人
物肖像印在货币上。以下货币上的历史人物分别为玻利瓦尔、甘地和曼德拉。
委内瑞拉货币 印度货币 南非货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钱广泛分布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与海外的原因。(4分)
21 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镑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地位变化的原因。(4分)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两个国家的货币,结合史实,说明此货币上的历史人物为本国所作的历史贡
献。(6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3 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
3.文化交流与人类的产生相伴而生,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绘有一种特殊图案——三兔共耳(见右
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是多子多福的象征,“三”有吉祥寓意。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战乱,隋朝统一后,人口相对减少,多子多福、生生不息
成为普通民众朴素的期盼。
该图案在很多国家也有出现。如以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隋唐时期敦煌出现“三兔共耳”图案的原因。(2分)依据
示意图,对其传播的路线和特点进行合理的解释。(4分)
21 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西厢瓷”因瓷器取材于元朝杂剧《西厢记》而得名。其最早出现
于晚明,在清初逐渐发展兴盛。其人物刻画受到外籍宫延院画家绘画技法影
响,五官和服饰刻画分明,较为写实,有的还添加有异城风情的纹样装饰。
其表现形式有连环画、组合画以及图文结合等多种。明清时期,
“西厢瓷”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而传入欧洲,成为欧洲瓷画模仿的范本。
《西厢记》的故事也随着瓷器的销售在欧洲传播开来。 清康熙青花《西厢记》故事棒槌瓶
——摘编自简圣宇、华雪《瓷器上的戏曲图式——以明清时期西厢题材的外销瓷为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清“西厢瓷”的特点(2分),分析“西厢瓷”畅销欧洲的影响。
(4分)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
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十年来,该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规模投资,形成 3000多个
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 42万个工作岗位,使将近 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老铁路、匈塞铁
路等重点线路运营、建设进展顺利,一批农业、医疗、减贫等民生项目相继实施,给沿线国家民众
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23年 3月 30日《经济日报》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一带一路”实施效果的认识。(3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4 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
4.交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程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分)
材料一 秦汉交通之具体地表现大一统的精神者,甚为普遍。这时的交通,有一个全国最大的中
心。这时的交通建设如道路的开辟和河渠的开凿,也都有一个辐射的焦点。这和先秦时代之富于局
部性的交通,大有分别。这是秦汉交通最大的特征之一。至于在交通区域方面,除在国内者外,秦
汉人民与“西域”“东夷”和南海上的民族,都开始了往来。这也是秦汉交通比先秦交通所特别发
展的一点。而这一点,大体上,也是当时的政府,挟着它大一统的国家力量向前推进而得到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后,内河小轮船发展,铁路火车出现,内地交通也日渐进步。很多乡僻士商,未出
门之前对西学新说不明所以,因而思想保守,眼界封闭,后来由于出门远行,坐了轮船、火车,见
了城市景象,头脑开始开通,思想由此趋新。自从有了轮船,往返于通商城市的商人们乘坐轮船数
千里指日可到,再也不必像以往那样一去三年不得回家而使家人忍受久盼不归之苦了。如上海轮船
通航后,有竹枝词题咏商人妇与夫暂作别离的感受:“生小家临黄浦滨,行年老小嫁商人。妾身惯
设风波险,郎欲趁船大火轮。”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生活的影响》
材料三 1865—1916年,美国铁路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战争之后,美国迅速从一个农业国向
工业国转变。产业结构的变化,凸显了铁路运输的巨大优势,同时,政府通过赠予土地等优惠政策
鼓励铁路发展。到 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25.4万英里,超过当时世界其他各国铁路里程的
总和,铁路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1916年,美国铁路货运周转量占整个交通运输周转量
的份额达到 77%,而客运周转量则达到 98%。
——摘编自孟祥春《美国铁路的历史沿革与管制变迁》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交通相比于先秦交通的变化,并简述其变化的原因。(3分)
21 世纪教育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865-1916年美国铁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分)
(4)综上所述,归纳推动交通事业发展的因素。(2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5 在身边发现历史
5.地名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温度的“活化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武汉地名卡片
卡片 A
户部巷:明清时期,户部巷为湖广布政使司存放钱粮的藩库所在地,
布政司主管一省钱粮、户籍,与户部职能相似,因而得名。
卡片 B
三层楼:这一带原是一片水塘荒地,1912年,资本家喻兴隆在此修建
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开杂货店、茶馆等,生意兴隆,远近闻
名,以此得名。
卡片 C
胜利街:1946年元旦,国民政府在收回全部租界后,为庆祝抗日战争
胜利,将 6条曾属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的街道合为一体,统
一命名为胜利街。
卡片 D
四唯路:四唯即“四维”,是指治国的纲纪准则,语出春秋时期《管
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
曰耻。”
——摘编自《长江日报》
材料二 1900年后,天津出现了杜总领事路、樊主教路、维多利亚中街等。上海宝昌路更名为霞飞
路,以法国名将霞飞命名。辛亥革命后,北京一些地名中的“皇”字被改为“黄”字;河南新建立
了博爱县、民权县;武汉命名了黄兴路和蔡锷路。
新中国成立后,新地名随之大批出现,如和平路、人民路、建设路、解放路、八一路、英雄
街、英雄山等。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明朝时被赐名为“归化城”,1954年更名为蒙语的音译名呼和
浩特(意即“青色的城”)。20世纪 80年代以来,各地纷纷设立经济开发区、新区,如天津市经济
技术开发区(1984年)、滨海新区(1994年)。
——摘编自徐兆奎、韩光辉《中国地名史话》
21 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地铁车站的命名可以说是北京地名文化的延续,是地铁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每一座车站
的命名都遵从“符合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命名原则,并注重突出北京的地域
特色。由此,命名车站很大限度地采用了许多老地名,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如“公主坟”“褡
裢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稻田”“大瓦窑”等,它们是历史,也
是文化,既通俗,又易记,是老北京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历史符号。
——摘编自户力平《北京地铁站名掌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片中地名的命名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新地名”命名寓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4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研究和利用地名文化的认识。(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6 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
6.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极具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
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
众化传播,创作了《八一起义》《红军胜利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
作品。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红色音乐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
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
1937—1945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
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东方红》《白毛女》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
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
——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材料二 1950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
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
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 10月开始公演的中国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
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出了钢
琴协奏曲《黄河》,该曲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泛发行。
——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根据地时期的异同,并进行简要说明。(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4分)
21 世纪教育网()
主题 7 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
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古代将中华典籍的文化形态划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别,现代研究则分为文、史、哲
三个大类,其中,哲学典籍主要包括“十三经”及其他有关诸子论道的典籍等,史学典籍包括“二
十四史”及《资治通鉴》《史通》《文史通义》等,文学典籍包括楚辞、文选、唐诗、宋词、元曲、
四大名著等,此外,还有其他关于医学、农学、科学、军事等内容的典籍。
材料二 东汉造纸术改进以后,撰著编纂书籍越来越方便……郦道元生于南北朝对峙、战乱频仍的
时代……他深知地理形势对于战争胜负的重要作用,所以《水经注》中记载了历史上的大量战争和许
多相关的军事地理内容。郦道元认为,前代地理文献对于山川地理记载粗疏漏缺,且历史变迁和地
貌地形变化,导致史志舆图记载与实际出入很大。为此,他还以非凡的毅力,尽其所能进行实地考
察勘验。郦道元限于当时南北分立而不能足履南方。因此,他记述南方地理时,经常认真地核验各
种文献,校考相关记载。
——摘编自鲍远航《郦道元撰著<水经注>动因探析》
材料三
典籍 内容(节选)
①《周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②《逸周书》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渔网)罟,以成鱼鳖
之长
③《论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⑤《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水塘),鱼鳖不可胜食也
⑥《左传》 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⑦《群书治要》 昔夏、殷、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
下同其忧也。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莫救也
⑧《船山遗书》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籍的特点。(4分)
21 世纪教育网()
(2)依据材料二,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析《水经注》成书的因素。(4分)
(3)从材料三中选择两项内容,参照示例,对其体现的共同观点进行阐释。(4分,示例组合除外)
示例:①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孝”“善”等美德,为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对
于个人修养提升与社会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21 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特训
1.(1)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推行郡县制;思想文化上,统一
文字,实行“焚书坑儒”。(4分)
(2)【示例一】
观点:从分裂走向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分)
论述:战国时期,连年的兼并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
的生活。经过商鞅变法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秦国,顺应统一的历史潮流,先后灭掉了东方六
国,统一了全国。三国时期,纷争不断,统一是当时的社会政治要求,符合人民的愿望。魏国重视
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实力增强,在纷争中处于优势,灭掉了蜀国,取魏而代之的西晋最终顺
应这种天下大势,统一了全国。北魏孝文帝顺应统一与民族交融潮流,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
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之后取北周而代之的隋朝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
势,结束南北朝的对峙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6分)
结论:每当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总会有政权采取适当的改革措施,顺应思定的人心,适应天
下大势,结束分裂,重新实现国家的统一。(1分)
【示例二】
观点:成功的改革为国家统一创造了必备的条件。(1分)
论述: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商鞅变法成效最
大,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国时期,魏国重视农业生
产,大力兴修水利,实力增强,在纷争中处于优势,灭掉了蜀国,这为后来取魏而代之的西晋最终
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为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北魏孝文帝顺势改革,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
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进一步
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并为隋朝统一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
基础。(6分)
结论:成功的改革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并最终为国家的统一奠定坚实的基础。(1
分)
2.(1)影响:政治上增添向心力;文化上增添协调力;促进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
分)
(2)主题: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论述: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为起点,直到清朝末年废除科举制而终结。统治者
实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各级官僚,为统治者分担治理压力,次要目的是打破
21 世纪教育网()
传统选官的僵化模式,促进王朝的良性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材料中的时文指
的是八股文,“两句破题,三句承题”指的是八股文的格式,讽刺了明清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使读书人脱离现实,国家也无法真正选拔人才。康有为认为八股导致清末士子分不清唐宗宋
祖,不利于实用人才的选拔,史学知识的匮乏则成了科举制度下士子群体知识世界的一大特征。《范
进中举》揭露了明清封建科举礼教在现实中对人性的残害;《孔乙已》对孔乙己的迂腐懒惰的习性作
了深刻的批判和讽刺,对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给予一定的同情,有力地揭露和控诉腐朽的科举制度所
造成的罪恶。因此,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不利于人才的选拔。(8分)
3.(1)城市:南京。(2分)
(2)观点:辛亥革命使民主取代专制,但其仍然是一次不彻底的民主革命。(2分)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
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
的闸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表明民主
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1912年 2月 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
270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其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后
来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资产阶级领导的后续革命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6分)
结论: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民主革命,中国还需探寻适合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2分)
4. (1)北洋水师(1分)黄埔(1分)中国军队(1分)中国人民志愿军(1分)
(2)【示例】论题:“维新图强”“实业救国”口号反映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1分)
阐释: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西方的侵略,民族意识逐渐觉醒。《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
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挽救民族危机,掀起了维新变法的思潮。(3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起来,以张謇为代表
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实业救国思潮,这一思潮推动更
多先进中国人投身实业,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3分)
总之,时代特征深刻影响了流行口号,口号反映了特定的时代特征。(1分)
5.【示例】
历史事件 1:清朝设置台湾府。(1分)
历史事件 2:美国内战结束。(1分)
观点: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
论述:①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
21 世纪教育网()
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多民族国家政治、经
济、社会的发展。(2分)②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巩
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分)③美国内战的结束,维护了
美国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
件。(2分)结论:综上所述,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捍卫国家统一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2
分)
其他观点: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对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等等。
6. (1)功能:通过立法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限制政府的权力;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任答
两点即可,4分)
(2)观点:法律的颁布实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1分)
论述: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这为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条
件。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
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鼓舞了北美人民的革命斗志,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6分)
结论: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分)
7.(1)共同作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加强东西方的贸易往来。(2分)看法:靠武力征服建
立起来的帝国不会长久;和平交往才是历史的主流。(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主题:巴尔干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是大国争霸的牺牲品。(2分)
阐述: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战略位置重要,自古为列强必争之地。19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形势紧张,英德之间矛盾激化,其他欧洲强国也磨刀霍霍:德、俄在土耳其地区矛盾
尖锐,奥匈帝国与俄国为争夺巴尔干地区而冲突不断;俄国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寻求民族独立的诉
求,德国则支持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利益。巴尔干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局部战争频发,成了
“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巴尔干沦为战争焦土!(6分)
8.(1)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中心的多元化(或从一元化到多元化)。(1分)原因:社会主义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加入全球化。(1分)影响: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
增长;冲击现行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为冲击和限制从根本上有利于西方资本和发
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奠定了力量基础。(任答两点即可,2分)
(2)【示例一】
所选图片:图 1、图 2和图 3。(1分)
论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分)
论述: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
21 世纪教育网()
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成为
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波
折,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协商解决,大国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更加紧密,如
二十国集团召开领导人杭州峰会,共同应对国际经济问题。随着世界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也逐渐成
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表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
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下,世界需要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同时,
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这需要各国携手解决,只有和平、发展、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共同促进
全球的和平与发展。(5分)
综上所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1分)
【示例二】
所选图片:图 4。(1分)
论题: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1分)
论述: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对现代社会产生前所未有的
影响。20世纪 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社
会进入“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
经济等,“一部手机走天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方式。互联网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
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社会也因互联网的存在而更
加丰富多彩。(5分)
综上所述,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进入 21世纪,科技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科技正在
使现代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1分)
21 世纪教育网()
(二)小切口主题特训
1.(1)信息:铁农具广泛应用。(2分)
影响: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或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或冶铁业有所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
有化程度加深;分封制被破坏,诸侯兼并战事频繁。(任答两点即可,4分)
(2)原因:河西地区有适合农业生产的绿洲沃土;西汉政府迁徙人口到河西地区进行开垦;中原地
区先进耕作技术(铁犁牛耕)的使用;曹魏官员兴修水利;汉魏政府的持续经营。(任答两点即可,
4分)
(3)表现:农具改进;采用新的除蝗虫办法;耕作技术进步。(任答两点即可,2分)
2. (1)表现: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唐朝的国际交往线有七条,可通往
朝鲜、中亚,唐朝邮驿事业发达。(2分)原因: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府设立驾部郎中专管
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保证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任答
两点即可,2分)
(2)史料类型:文献史料,实物史料。(2分)功能:专门服务于军事。(2分)背景:北宋与西夏、
辽等战事不断,为满足传达军令需求,政府设立急递铺。(2分)
(3)作用:方便政府部门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调度;为商旅、驿卒等提供交通和住宿方面的帮
助;维护驿路的安全。(任答两点即可,4分)
3. (1)变化:由主张改良转向主张革命。(2分)时代背景:(文化角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经济角度)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思想角度)近代以来人们思想和个性得到解放;等等。(答
出两点即可,2分)
(2)贡献:鼓励后方支援前方,亲自到前线视察,使前线部队士气大振;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创办报刊,宣传抗日;去前线慰劳战士。(4分)
(3)条件:(新中国角度)新中国的成立为宪法颁布提供前提条件;(国家角度)党和国家的支持;
(个人角度)沈钧儒等人的贡献。(答出两点即可,2分)意义:从根本上保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
益。(2分)
4.(1)图 2、图 3。(2分)选择图 3,内容: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描绘了北宋都
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都城东京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
经济情况的写照。(2分)
(2)原因:英国一直尝试在其殖民地印度和锡兰培育自己的茶叶;英国拥有先进的技术;没有中间
商赚差价。(4分)
(3)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树立自己的品牌;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原创和革新;坚持扩大开放,在
全球贸易竞争中获取主动权。(任答两点,4分)
21 世纪教育网()
5. (1)形式:招牌广告;商标广告;叫卖广告(沿街叫卖)等。(写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原因:
宋朝商业贸易繁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答出一点得 2分)
(2)【示例】
观点:计算机网络拓宽了广告传播的途径。(1分)
材料:⑥⑨。(1分)
说明:20世纪 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1997年,商业性的网络广告出现,反映了
新的广告传播方式产生。2012 年,我国社交媒体中信息流广告出现,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广告
传播方式更加丰富。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广告传播的途径。(6分)
6. (1)地位: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分)影响:传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1分)
(2)古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重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崇尚古典文物。
外域物品:15世纪起,欧洲人开始不断探寻新航路,他们到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掠夺当
地的原料、珍稀物品等,表现出对欧洲之外世界的兴趣。
自然科学研究的仪器、工具: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
利,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同时代艺术珍品:这一时期出现很多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和科学巨匠,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很
大的艺术价值,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影响。(任选两种进行回答即可,6分)
(3)表现:卢浮宫博物馆由君主专制的象征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基地,从而体现社会民主化;从封建
君主的私有财产转变为社会公共文化中心。(2分)
原因: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
4分)
7.(1)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加剧贫困、失业问题,造成社会危机;工人运动不
断发展,工人阶级进行斗争。(4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儿童权利。(任答两点即可,
2分)原因: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上存在不满情
绪;降低劳动者积极性,助长懒惰情绪。(任答两点即可,4分)
(3)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福利措施的组织者。(2
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1 世纪教育网()
(三)跨学科主题特训
1.(1)原则:评价历史人物需辩证地、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
看其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推动社会进步;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示例: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抗金英雄,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且他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深受民众爱戴;但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岳飞奉命班师回朝,错失
抗金的大好形势,使百姓北还中原无望,是为“不义”。(从正反两方面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
分)
(2)示例 观点: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时代使命。(1分)阐释:林则徐在广东查禁鸦片和
进行抗英斗争时,就主持翻译了许多西方书刊,如《四洲志》,他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
一人”。其好友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3
分)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
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上的变革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通过组织学
会、创办报刊等方式宣传变法的思想,推动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后掀起戊戌变法。变法虽然
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 分)
综上,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意识不断觉醒,激发了中国
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中国人民不断进行反抗斗争,直至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1分)
2.(1)原因:两宋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战后签订盟约,付给岁币;在边境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促进
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分)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置市舶司;海外贸易发达;造船和航海技术
进步;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任答两点即可,2分)
(2)变化:英镑的国际货币地位不断下降,后被美元取代。(2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
了英国的实力,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跨越式发展,并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实力增强,
美元成为世界上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2分)
(3)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领导了南美洲的独立运动,促进了南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印度货币:甘地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
自尊心和自信心。
南非货币:曼德拉领导了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促进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任意选
择两个回答即可,6分)
3.(1)原因:隋朝统一后,人口减少,三兔共耳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是
中西文明交汇的中心;隋唐时期文化繁荣。(任答两点即可,2分)
21 世纪教育网()
解释:依据示意图中文物出土的时间猜测其可能沿丝绸之路传播,由东向西方向,传播的时间比较
长,且涉及的区域范围广,涉及亚洲、非洲、欧洲。(4分)
(2)特点:受外来绘画技巧影响;表现形式多样。(2分)影响:促进了欧洲制瓷业的发展;促进
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4分)
(3)认识: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就业岗位,推动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沿线国家人民的
生活水平,彰显了中国的新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新机遇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2 分,本题为开
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4.(1)变化:由局部向全国变化,全国有统一的交通中心;交通区域范围扩大,与域外开始往来。
(2分)原因:秦汉均为大一统王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推动了交通的变化。(1分)
(2)主要特点: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近代交通工具主要从西方引进;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
扩展;水路和陆路交通建设并举;近代交通建设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南北战争的推动;国家政策的支持。(任答两点即可,4分)
(4)因素:国家的统一;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安定;人民群众
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5.(1)特征:受到所在地区功能的影响;与当地社会历史发展有关;受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
(任答两点即可,4分)
(2)相同:崇尚民主平等;弘扬革命传统;纪念先贤、英雄。(任答两点即可,2分)不同:近代
一些“新地名”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现代“新地名”体现 20世纪 80年代后改革开放的时代性。
(任答一点即可,2分)
(3)认识:地名的命名和演变承载着历史变革的信息;研究地名文化可了解时代变迁;促进历史文
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有利于发扬民族传统道德,弘扬家国情怀;促进革命文化教育。(任答两点即
可,4分)
6. (1)同:艺术性与政治性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分)
异:反映的主题不同,前一时期服务于土地革命,后一时期服务于抗日战争;表达的形式不同,前
一时期主要借助传统音乐和国外音乐的歌调,后一时期主要是进行自主创作和彰显民族特色。(4分)
(2)意义: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发展;有利于革命精神的传承;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扩大了新中国的影响力。(任答两点即可,4分)
(3)历史结论:发展红歌文化是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红色歌曲是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
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传唱红色歌曲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中
国革命与建设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人民军队的
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任答两点即可,共 4分)
21 世纪教育网()
7.(1)特点:类别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用性,具有连续性。(4分)
(2)个人因素:郦道元毅力非凡,严肃审慎的态度;注重实地考察,注重搜集、运用各种文献。(2
分)
社会因素:造纸术的改进;前人著作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也需要完善。
(3)阐释:③⑧提出了“学思并重”等学习方法,为学习者提供了方法指导,对于提高个人学习能
力有重要意义。(4分)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重难题型特训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