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四)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严格的等级制度”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B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推荐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被称为禅让制,排除A项;秦朝地方管理上实行郡县制,排除C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胡,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汇南经济的发展④大运河的开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人们十分渴望和平统一,①正确;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②正确;南方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力北方人南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北融合,有利于全国统一,③正确;大运河是隋炀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二开凿,④错误。因此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排除含④BCD项。故选A项。
3. 下面是某同学在小专题复习时制作的卡片内容。该专题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
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A. 璀璨的科技成就 B. 昌盛的文学艺术
C. 衰落的封建制度 D. 光辉的科技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和“木活字技术”属于科技著作,《资治通鉴》《牡丹亭》属于文化作品,都是光辉的科技文化,D项正确;璀璨的科技成就是其中一方面,概况不全,排除A项;昌盛的文学艺术不包括《伤寒杂病论》和“木活字技术”,排除B项;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与东汉时的《伤寒杂病论》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4.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横线上的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被改变,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不符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BCD,故选择A。
5. 陈独秀认定“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是( )
A. 实业救国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在新文化运动中,他首先提出了民主、科学两大口号,还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他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D项正确;实业救国是张謇的主张,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6.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重走红色革命圣地”的研学旅行,在设计旅行线路时收集到一部分红色圣地资料。其中红色圣地与革命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南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 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古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排除A项;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C项;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B项。
7.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革命乐观,国际主义 B.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C.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片“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结合所学可知,这三位人物均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其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百折不挠”,C项正确;革命乐观、国际主义体现的是抗美援朝精神,排除A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主要是雷锋同志的精神,不包含王进喜和焦裕禄,概况不全面,排除B项;勇于改革、不断进取体现的是改革开放等改革创新的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8.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关于对应①—④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②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C. ③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D项。故选A项。
9. 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上古亚非文明古国包括:古代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欧洲文明,它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上古亚非文明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要知道,古希腊文明不属于亚非文明,古希腊多山靠海,自然环境明显不同于古代东方。古代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为主,古希腊人主要依赖海外贸易。
10. 关注历史教科书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教科书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六单元 ______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 走向近代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三课主要讲述了17、18世纪英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上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B项正确;走向近代指西欧在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经济领域的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掠夺,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和经济物质基础,排除A项;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等内容,排除C项;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主要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一系列改革和革命,排除D项。 故选B项。
11.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欧洲第四位、世界第五位上升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苏联建立之后,斯大林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8——1937 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国。依据材料中时间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可知,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1921年新经济政策之前,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是1921年,排除B项;赫鲁晓夫上台执政是从1954年开始的,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漫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夸张地再现社会现实。下面漫画警示人类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
A. 贫富分化和大众教育 B. 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抬头
C 地区冲突和妇女地位 D. 环境恶化和人口过快增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漫画可以看出,“地球小孩”头上被各种污染源环绕,背负着越来越的人,明显感觉到“地球小孩”的吃力,由此结合所学可知地球环境正在恶化,人口过快增长给地球带来更大负担,D项正确;贫富分化和大众教育在漫画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在漫画中并不能看出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抬头,排除B项;在漫画讽刺的使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地区冲突和妇女地位并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产棉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距今约7000年的______(地点)遗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______(历史人物)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其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图B所示是______(朝代)前期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外国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我国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1) ①. (浙江余姚)河姆渡 ②. 汉高祖(或刘邦) ③. 唐朝(或唐代) ④. 庄园
(2)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兴修水利。(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计策:政府要重视农业;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重视优良作物的引进和种植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根据材料“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和所学可知,①处反映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地点)遗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高祖(或刘邦)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其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③:根据材料“通车示意图”和所学可知,图B所示的是唐朝发明的筒车,提高了灌溉的效率;
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庄园这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
【小问2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产棉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进一步发展;兴修水利;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外国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和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清朝人口的增长。
【小问3详解】
计策: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政府要重视农业;政府出台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研制新型的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重视优良作物的引进和种植等。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5世纪末,有航海家已经到达印度,并继续向亚洲深入;几乎同时,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了所谓的新大陆;……地中海时代在走向终结。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而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国国家名称。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请用地理知识解释其原因。依据航行图,分析新航路的开辟致使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材料二图中的场景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这次会议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②材料三图中生产方式对汽车行业有何影响?依据文字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3)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这一时代主题的实现?
【答案】(1)名称:葡萄牙;西班牙。
原因:由于地圆学说的盛行,哥伦布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变化: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想通过与战败国缔结和约的方式来安排战后世界。
运动:五四(爱国)运动。
标志性事件: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结束——苏联解体。
②影响: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加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做法: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和达伽马四位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都是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因此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西班牙。
原因:根据所学知上可知,因为当时地理知识有所发展,由于地圆学说的盛行,哥伦布认为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
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小问2详解】
选做题: ①历史背景:根据图片二“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开幕”可知,图片体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想通过与战败国缔结和约的方式来安排战后世界,从而召开了分赃会议巴黎和会。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国内爱国青年学生率先发表宣言,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而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结合所学知可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6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②影响:根据图片三所示为流水线生产汽车,通过流水线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表现:根据材料“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可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国际分工不断加强。国际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小问3详解】
时代主题: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从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国际格局可知,要从国际角度出发,构建和平的环境,才能促进世界更好的发展。时代发展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协商,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团结与合作;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15.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百年大党,百年征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红船启航救国路】
材料一 通过多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为什么说材料一图A中这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图B人物所任学校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依据文字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风雨兼程建国路】
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56年1月13日,西安市继北京、沈阳之后,在全国第三个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接着,渭南、宝鸡、咸阳、汉中、铜川等城市和近百个县城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此后,全省私营批发商全部按行业参加了公私合营企业。同时,对集市贸易也开展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当代陕西》特刊《陕西谱写社会主义改造曲》
(2)材料二中提及的这次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陕西等地进行的这次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改革开放富国路】
材料三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343.4 133.6
1990 1510.2 686.3
2000 6255.7 2282.1
2017 36396.2 13432.4
(3)材料三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请用一句话评价图D中人物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 ① 】
材料四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4)请你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百年大党的百年征程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原因:在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历史作用: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作出了突出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理解: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准备:通过了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念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内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作用:使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因果关系:《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用: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巨大成就: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的作用明显增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小标题:不忘初心强国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实际出发(或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以发展为第一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是中共一大会址之一,在红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当时的重要影响,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
历史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黄埔军校培养出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作出了突出贡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理解:根据材料可知,“通过多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因为抗战期间,中共党员数量和人民军队的增加;“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根据地;“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因素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因素是敌后战场成为抗战后期的主战场。
【小问2详解】
准备: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首先决定新中国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通过了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三,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李少奇等为副主席;第四,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念方法;第五,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内涵:根据所学可知,“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作用:根据材料“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可知,这次改造指的是1953年到1956年的“三大改造”,|“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说明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三大改造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顺利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问3详解】
因果关系: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主张实行改革开放,在此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因此,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巨大成就:根据表格可知,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到2017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的作用明显增强;给呢就所学可知,随着对外开放的实行,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同时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就,如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小问4详解】
小标题: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可确立标题是不忘初心强国路。(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即可得分)
启示: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可知,我们应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和一些重要政策的制定可知,应坚持从实际出发(或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要以发展为第一等,言之有理即可。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全真模拟(四)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胡,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
①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大交融
③汇南经济的发展④大运河的开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下面是某同学在小专题复习时制作的卡片内容。该专题的名称最有可能是( )
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A. 璀璨科技成就 B. 昌盛的文学艺术
C. 衰落的封建制度 D. 光辉的科技文化
4.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横线上的战争应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陈独秀认定“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的是( )
A. 实业救国 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6. 某校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重走红色革命圣地”的研学旅行,在设计旅行线路时收集到一部分红色圣地资料。其中红色圣地与革命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 南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 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古田—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D. 吴起镇—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7.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下列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革命乐观,国际主义 B. 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C. 艰苦创业,百折不挠 D.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8.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关于对应①—④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②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
C ③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D. ④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9. 某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 )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巴比伦文明;
③古代印度文明;
④古代希腊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关注历史教科书的目录,可以准确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教科书目录横线处应填( )
第六单元 ______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A. 走向近代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1.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欧洲第四位、世界第五位上升为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
12. 漫画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夸张地再现社会现实。下面漫画警示人类需要关注的问题是( )
A. 贫富分化和大众教育 B. 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抬头
C. 地区冲突和妇女地位 D. 环境恶化和人口过快增长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1661年(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为526万顷;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就突破了明代最高耕地统计数字,达到851万顷;到1725年(雍正三年)达到890万顷。经济作物方面,棉花的种植更加盛行,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等省都是著名的产棉区,东北也成为重要的棉花产地;甘蔗的种植在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也十分普遍;烟叶的种植也已推广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兴修水利,康熙时“淮黄故道,次第修复,而漕运大通。”
(1)材料一图A中①处是距今约7000年的______(地点)遗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______(历史人物)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其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图B所示是______(朝代)前期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乡村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外国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对清朝社会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当今我国农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5世纪末,有航海家已经到达印度,并继续向亚洲深入;几乎同时,哥伦布向西航行,发现了所谓的新大陆;……地中海时代在走向终结。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以欧洲为中心并支配世界的时代终于成为历史的陈迹,取而代之的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代。这个新的两极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确立的雅尔塔体系;而两极格局的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主编《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开辟新航路的两国国家名称。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地是东方,为何偏偏向西航行?请用地理知识解释其原因。依据航行图,分析新航路的开辟致使世界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材料二图中的场景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这次会议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哪次运动?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②材料三图中生产方式对汽车行业有何影响?依据文字材料,概括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3)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这一时代主题的实现?
15.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百年大党,百年征程”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红船启航救国路】
材料一 通过多年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并组建了200万民兵;且拥有了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还在政治、思想理论上成熟起来,抗战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敌后战场逐渐成长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为什么说材料一图A中这艘“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图B人物所任学校在国民革命运动期间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依据文字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风雨兼程建国路】
材料二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956年1月13日,西安市继北京、沈阳之后,在全国第三个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接着,渭南、宝鸡、咸阳、汉中、铜川等城市和近百个县城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合作化。此后,全省私营批发商全部按行业参加了公私合营企业。同时,对集市贸易也开展以扩大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当代陕西》特刊《陕西谱写社会主义改造曲》
(2)材料二中提及的这次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内涵。陕西等地进行的这次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改革开放富国路】
材料三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343.4 133.6
1990 1510.2 686.3
2000 6255.7 2282.1
2017 36396.2 13432.4
(3)材料三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请用一句话评价图D中人物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结合表格及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 ① 】
材料四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4)请你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百年大党百年征程给我们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