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安徽专用)(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安徽专用)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押题猜想二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4
押题猜想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8
押题猜想四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12
押题猜想五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17
押题猜想六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21
押题猜想七 战争与和平……………………………………………………………………………………………………25
押题猜想八 跨学科主题学习……………………………………………………………………………………………31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筒车的广泛应用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这部作品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这部作品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押题解读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一个主旋律,也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安徽中考历史每年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点考查,如2022年第16题辨析改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仲景、顾恺之、《资治通鉴》、昆曲);2022年第17题材料题第(1)问第2小问考查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2023年第1题考查商鞅、韩非的共同主张;2023年第19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世界文化遗产等。2024年安徽中考将会继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考查,考生需要构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专门复习。
1.如题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2.该书以人物传记为主,兼具编年、记事诸体之长,开创了以后2000年历代王朝编修“正史”的基本体裁。这里的“书”指的是( )
A.《春秋》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大唐西域记》
3.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中指出:“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症;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这一看法( )
A.蕴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B.推动了传统中医理论的革新
C.提升了汉代民众的防病意识 D.意在论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4.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他的塑像,巴黎发现宫的墙壁顶端写有他求得的圆周率,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他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他是( )
A.贾思勰 B.张仲景 C.祖冲之 D.宋应星
5.他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祖籍江苏无锡,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如图是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洛神赋图》摹本之一。这位画家是( )
A.王羲之 B.吴道子 C.锺繇 D.顾恺之
6.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中国的火药和烟火,14世纪初经蒙古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7.如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所引用书目统计表(节选)。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
书名 被引用篇名 书名 被引用篇名
《诗经》 秦风、大雅、周颂 《史记》 孝武本纪、平准书
《论语》 乡党 《后汉书》 吴祐传、孟尝传
《孟子》 告子下 《本草纲目》 卷八,九,十,十一、……
A.对古代农业进行了总结 B.包含各个领域的内容
C.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D.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
8.明清小说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 )
A.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B.市民阶层开始兴起
C.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时的史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颜氏家庙碑》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农业学著作。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清代的小说成就突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观点一:核心思想“仁” 观点二:“无为而治” 观点三:“兼爱”“非攻” 观点四:“以法治国”
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纸的出现是人类文字载体发展史中的划时代革命。两千多年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材料,纸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观点二、四分别代表的学术流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3)西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合理建议。
押题猜想二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1.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许多中国人创办的企业
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封建统治者一次成功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押题解题
本考点为近代史的高频考点,安徽中考历年都有涉及。考查内容多集中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方面。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 应注意培养识图、辨图及理解图文的能力, 并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图片及材料进行作答。
1.下面是对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属于《马关条约》中的相关条款是( )
A.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B.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航行
C.开设广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后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之利器……第三次反思则是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学习与探索。”“第三次反思”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 )
A.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封建统治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5.中国近代史上,青年学生一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对下面宣传画所述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A.反对的都是南京国民政府 B.运动中心都在上海
C.运动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 D.起因都与日本有关
5.下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1944年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
A.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B.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C.宜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D.号召军民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决战
6.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一文中指出:“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体现出中国人民( )
A.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反对封建专制的努力
C.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D.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割香港岛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B赔款二亿两白银
C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C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D协定关税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19世纪末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即瓜分势力范围与资本输出)。①指出材料二《马关条约》内容中哪两项规定体现了这两大特点?(只填写序号)②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作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单一的局部的经济、军事变革运动。显然,“不能凸显‘国民国家’这个近代化历史课题”是这次运动难以收到实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摘编自刘学照《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材料一中这一“变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的积极作用。
(2)请将材料二中①补充完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探索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
押题猜想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毛泽东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
B.遵义会议只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方式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2.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空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红色政权。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因地制宜进行革命斗争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善于团结各方抗日力量 D.宣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
押题解题
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 https: / / www. / soft / 38514599.html" \t "https: / / www. / docpack / _blank" \o "专题06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 )是中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安徽中考都会涉及。考查内容集中在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抓住事件的时间、内容、意义分析探宄,注重培养识图、辨图及理解图文的能力,并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图片及材料进行作答。
1.某处纪念馆的功绩柱上书写着“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这个功绩柱书写的是(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林祥谦 D.周恩来
2.“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集中体现了( )
A.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 B.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C.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D.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
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除了能直观感知历史事件,还有助于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对下面年代尺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对全党的领导地位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础
4.小华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关键词:“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5.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已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6.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党在我心中》
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对此,你有何认识?
7.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权建设】
材料一: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中国苏区史》等
【团结抗战】
材料二: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抗日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并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抗战时期,中共决定把“在农村中的组织,改名为农民会”。农民会是包括一切农民(除反动分子和汉奸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组织。……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新的选举条例在选举原则、选举资格、选举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符合农民特点的规定。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农民监督政府和干部的工作。——摘编自张俊国《延安时期党的农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初探》
【法制经济】
材料三: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18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表(单位:%)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1 57.4 26.1 16.5
1994 74.5 14.2 11.3
1996 70 17.6 12.4
1998 82.3 9.4 8.3
【人民至上】
材料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的性质。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实践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具体战法。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陕甘宁边区推进民主政权建设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东部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8.党的会议见证百年党史。
时间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1927年 八七会议 ①
1929年 古田会议 ②
1935年 遵义会议 ③
1935年 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④
199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⑤
(1)请补充表格中相关会议所对应的内容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议,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你将怎么做?
押题猜想四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1.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 措施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重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加剧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C.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D.实现了国家的最终统一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成功的改革或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寓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迁都中原后,孝文帝更加积极地观放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例如,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
——摘自李翠《中国民族报》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之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施的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3)表中措施的总体目的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谁的利益 结果如何
(4)谈一谈上述三次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押题解题
本考点是安徽中考的核心考点。其中重大改革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大化改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等。制度创新主要考查官员选拔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等,还有雅典民族政治、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制等。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可能出现。
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继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这次“运动”( )
A.源于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 B.使宋朝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C.仅涉及经济军事这两个领域 D.得到了司马光等宰相的支持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决策和思想路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这次会议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俄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这两项法令都( )
A.成为民主政治确立的法律依据 B.推动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D.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 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简译“书到皆为报”指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相家爵”指的是军功爵的一种)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墓木牍》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横线部分应该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3)材料三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 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以来,一直是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怎样改朝换代,它都在不断地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化,其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本身的公平取士原则一直在起着主导作用。
……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社会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和洋务企业的兴办,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对人才要求多样化的急剧变化,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近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就要求科举制能做出相关调整和变革。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董应龙《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并举一例说明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原因。从科举制的存废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规律性认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材料二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并概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积极作用。
(2)中国近代史上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文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今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启迪。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模范”制度在伯里克利时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3)对比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
9.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英国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世界霸主和最大的帝国,现在的英国给人的感觉是欧洲二流国家,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英帝国了。
——摘编自《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政治制度”指什么。
(2)“新政治制度”在英国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一部什么文献。
(3)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请你说出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什么;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请你说出他上台后的对内对外措施.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曾经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经济因素。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与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发人深思。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部分)
名称 概况
A.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皇政府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B.明治维新
C. 为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等,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D.罗斯福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相关的改革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写出其概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押题猜想五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
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议员抨击国王专权
B.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C.1688年,英国议会迎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社会反响不一。中国外长王毅主张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谈判解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一向标榜“体育、科技、文艺、医疗无国界”的欧美国家却对俄高举制裁大棒,除经济制裁外,连俄罗斯的猫也不能幸免。据此可知( )
A.西方普世价值具有选择性和虚伪性 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
C.国际社会的制裁机制均无法理依据 D.欧美国家的意识形态迥异于俄罗斯
押题解题
伴随着国力的消长、国家间利益的博弈,大国关系也不断变化。本考点为安徽中考的高频考点,往往联系时政热点设置情境材料考查大国兴衰历程、复杂的大国关系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并为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1.《独立宣言》宣扬“人人生而平等”,但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黑人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C.黑人完全拥有公民权 D.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告,“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而1791年宪法则规定,在国内至少需缴纳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直接税的积极公民,才能参加议会。由此可见,当时的法国宪法( )
A.违背了权利平等原则 B.保护神圣的私有财产
C.废除了封建贵族特权 D.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
3.下面是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分集目录的一部分。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 )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9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第7集 ……(日本) 第10集 新国新梦(美国上)第8集 寻道图强(沙俄) 第11集 危局新政(美国下)第9集 风云新途(苏联) 第12集 大道行思(结 篇)
A.走向现代 B.工业先声 C.激情岁月 D.百年维新
4.俄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这两项法令都( )
A.成为民主政治确立的法律依据 B.推动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D.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5.19世纪60年代,为应对时局发展,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这些文件都( )
A.解决了本国内外交困的危机 B.巩固了本国的资产阶级统治
C.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 D.实现了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
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扩展,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下列政府举措符合这一潮流的是( )
A.彼得一世改革——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B.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黑人奴隶制
C.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D.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
7.英、法、美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下列关于这些法律文件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权利法案》颁布于英国“光荣革命”之后
②《独立宣言》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③《人权宣言》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美国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北方军队的被动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图片内容可以用来共同佐证( )
A.社会制度的对抗 B.大国之间的较量
C.多极化下的世界 D.霸权主义的威胁
9.世界近代史同时也是大国博弈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末叶,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日益衰落,英国、荷兰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英国的势力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不如荷兰强大,没有能力和荷兰竞争。从1607年开始,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先后经过几次战争打败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末叶,英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摘编自《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由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选自张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四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死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掠夺并争夺世界殖民霸主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形成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至少写三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10.中美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朝鲜战争)的发生,并不是完全没有精神准备,……因为美国政府当时实行着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原因。对此,中国如何应对?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分析该公报发表的意义。
材料三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表
项目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材料四 目前中美竞合关系已发生质的变化,中美战略博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是否会陷入“新冷战”,抑或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各界谈论的热点话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美两国应当……逐步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王毅国务委员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两国应该如何建立面向未来的新型大国关系?
押题猜想六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美国史学家杰克·戈德斯通认为,直到公元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公元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 “真正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2.在这个科技不断变革和升级的时代,塑料不再是简单的玩具和袋子材料。从塑料袋、脸盆等通用塑料,到汽车、电器配件等工程塑料,其融入了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这种材料( )
A.诞生于赛璐珞制造技术的发明 B.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C.是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而发明 D.阻碍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押题解题
本考点为三次科技革命,一直是近年来安徽中考的热点。对三次科技革命的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点上,更要注重进行比较,突出每次革命的不同特点及对世界历史的推动和影响。科技革命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也是考查的一个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中考中也有涉及,复习时要注意梳理线索,形成清晰的知识链条。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涌现,思考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影响。
1.从1815至1850年,横越大西洋的大部分货物,海运费用直线下降,每磅的运费下降了80%,1870至1900年又下降了70%,累计共下降了将近95%。这反映出( )
A.思想解放鼓励了冒险精神 B.地理大发现缩短各洲距离
C.奴隶贸易降低了运输成本 D.工业革命带来动力的变革
2.下图为英国煤产量增长示意图。引起煤产量数据变化的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 ②铁路等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
③飞机运输提高了效率 ④政府加大了对煤矿业的扶持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3.科技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在19世纪末出现的新职业有( )
A.机器维修工、火车司机 B.汽车司机、电话接线员
C.飞机驾驶员、电力工人 D.航天员、网络工程师
4.有学者研究指出,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只是对1841年至1878年白炽灯泡的改进;同样,在莱特兄弟载人飞机发明前,已有德国人奥托·利林塔尔的载人无动力滑翔机和美国人塞缪尔·兰利的不载人动力飞机。学者的研究旨在说明( )
A.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科技具有传承性特征
C.科学技术没有国界 D.传统的错误得到纠正
5.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时,接收了1851年和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当时该馆收藏的展品可能包括( )
①德国人奥托制造的煤气内燃机 ②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③美国人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 ④英国人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面是同学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内容。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1.蒸汽火车试验成功2.电灯带来光明3.飞机给人类插上超肠4.网络畅游世界
A.科技改变生活 B.绿色低碳出行
C.思想照亮未来 D.进入“信息时代”
7.伴随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型产业的出现,劳动者从生产流程的束缚中获得了解放,社会生产过程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这表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 )
A.助推劳动者劳作方式的转变 B.可以实现劳动者的全面解放
C.使工厂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D.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8.2024年4月9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举行会谈。双方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经济发展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表明( )
A.国际新秩序得到建立 B.欧洲一体化稳步前进
C.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D.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9.市场准入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四大原则之一、它以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据此可知,世界贸易组织( )
A.有助于世界多极化 B.维护了世界和平
C.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推动了科技发展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置容量统计表(单位:千马力)
年代 1760年 1800年 1830年 1870年
蒸汽机 5 35 160 2060
水车 70 120 160 230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蒸汽动力却逐渐暴露出它的缺陷:效率很低,结构笨重、传动操纵系统不灵便,使用不够安全、蒸汽动力不能做远距离输送等。生产的继续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动力形式。于是,在电磁理论指导下,19世纪中叶以后,发电机和电动机分别问世,并逐渐完善应用于工业生产。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又有不少人致力于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实验,逐步使高压流输电得以实现。电力便从仅仅应用于照明扩大到为电冶、电解等工业用途提供能源。到20世纪初,电力已代替了蒸汽动力的统治地位,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优势。
——陈雄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固定式动力源装置容量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电力取代蒸汽动力的原因及电力广泛运用的意义。
11.从18世纪后期至今,人类社会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世界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煤产业示意图
材料二 《历史上最具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面两位科学家(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三
材料四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历史教师用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根据第二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请分别写出A、B两个时代的名称。随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什么的普及标志人类步入信息时代。
(4)你知道经济全球化最早开始于哪一事件 列举两例当今我国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押题猜想七 战争与和平
1.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关于它们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帝国主义争夺殖民霸权的非正义战争 ②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③中国都是战胜国 ④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关于下列两次战役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莫斯科保卫战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
A.都属于二战时期的转折性战役 B.都得到反法西斯同盟援助
C.都粉碎了敌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都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押题解题
本考点为安徽中考的必考点。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是时代主题,但受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宗教纷争、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另今年是一战爆发110周年,因此今年中考非常有可能从全球军费上涨、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切入,考查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相关知识点,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及启示,理解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时代意义。
1.如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它反映了( )
A.北约与华约的冷战对峙 B.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战争
C.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D.欧洲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与争霸
2.历史地图是历史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资料,具有直观性。读下图,判断其所反映的时空区间最准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C.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3.如图《纸牌游戏结束》为1941年6月25日发表的漫画。漫画所示,苏德两国“纸牌游戏结束”,玩起了真刀真枪。该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 )
A.揭开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C.反映了世界大战的规模扩大 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协作合作,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史事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②九一八事变
③德国闪击波兰 ④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5.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开罗会议规划了战后的世界格局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下列表格所列历史史实与其历史解释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① 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的导火索
② 《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二战的转折点
③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两极格局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力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曾这样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雅尔塔会议中与会各方对于战后建立一个拟称作联合国的国际组织取得了一致意见,大家都为此感到满意。在罗斯福看来,能够说服苏联人接受国际组织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他深信,在联合国的框架之内,只要几个大国实行合作,起到国际警察的作用,便能够维护日后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诺曼底登陆加快二战结束的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这一共识能落实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两次世界中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
8.某校九年级围绕“国际关系”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请你按要求参与。
项目一 资料整合
项目二 史料分析
史料1 欧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自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和对世界的支配地位受到了真正的挑战和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构建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体系, 是第一个涵盖全球主要大国的多极体系。——《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史料2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与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 并扩散到其他地区, 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国际形势黄皮书》
项目三 家国情怀
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请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其中体现侵略与对抗的事件有哪些 (均只写序号)
(2)什么事件使史料1中“欧洲不再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 战胜国构建了哪一“维持战后和平的体系” 据史料2指出,“过渡期”出现了怎样的权力转移和变化
(3)据项目三,概括“中国……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对策。并结合中国现代外交史,举一史实说明中国力量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9.改变世界格局的两次世界大战
材料一 下面是(英)尹恩·克肖著顾剑译《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的部分目录。
第一章 伦敦,1940年春英国决意独自抗战
第二章 柏林,1940年夏秋,希特勒决定进攻苏联
……
第五章 华盛顿特区,1940年夏到1941年春罗斯福决定伸出援手
……
第八章 东京,1941年秋日本决定向美国开战
……
材料二 下面是不同时期的三幅欧洲地图(局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导火线 ① 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
性质 非正义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②
影响 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实力。 二战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也是一场空前的浩劫;战争打败了法西斯;彻底结束了列强殖民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书籍的目录中选择一章,用相关史实说明它在二战中的影响。
(2)结合所学按时间前后顺序正确排列三幅地图。并分析上述地图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写正确内容。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选择一次大战,说一说此战对中国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10.2023年10月7日,俄乌冲突没有停止,巴以冲突再度爆发,停火协商,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仅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摘编自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三:
失去亲人的加沙儿童 2023年12月4日,以色列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继续对加沙地带的袭击,已致15523人死亡,41316人受伤,死伤人员中70%为妇女和儿童。巴勒斯坦中央统计局表示,加沙地带70%的医院已经停止服务。——央广网北京12月4日消息
(1)根据材料一,图示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争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国家角度分析,怎样才能使材料三图片反映的现象不再发生?
押题猜想八 跨学科主题学习
1.(跨学科·数学)造成下图数据中自1921年以后五年苏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2.(跨学科·语文)“……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特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吹角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他们抗击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金 B.辽 C.西夏 D.蒙古
押题解题
2022年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以进一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综合探究的能力,这一新理念在中考命题中必然会体现。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将会与语文、数学、地理、美术、科学、道德法治、体育等各学科进行结合命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跨学科·物理)某同学为了更好地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相关知识。绘制了一幅示意图(见右下图),该示意图体现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A.国共合作 B.正面战场的抵抗
C.敌后战场的抵抗 D.国际援助
2.(跨学科·化学)1825年,歇夫列里提出了黑色火药的最佳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可知,最佳火药配方的硝硫碳配比应为74.84%、11.84%、11.32%。战前,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火药配方仍是8:1:1,也无法像英国一样在工厂中生产高纯度硝和硫,使原本就落后的枪、炮实战效能更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闭关锁国政策 B.鸦片战争战败
C.洋务运动失败 D.清朝军队腐败
3.(跨学科·地理)如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动文艺复兴的产生 B.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美洲思想文化的繁荣 D.使世界开始连为了一个整体
4.(跨学科·体育)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益智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明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
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
5.(跨学科·语文)唐朝杜甫的诗作“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与诗中描写的社会状况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安史之乱 C.开元盛世 D.开凿大运河
6.(跨学科·语文)纪实文学《最长的一天》中写道“‘霸王’行动,盟军攻入欧洲,是从1944年6月6日0点15分开始的——就在将永远被称为‘D日’的那一天的第一个小时里”这场行动(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成为苏德战场的重要转折点
C.导致德军陷入东西战场夹击 D.致使二战的规模达到最大化
7.(跨学科·数学)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光荣革命 B.工业革命 C.宪章运动 D.价格革命
8.(跨学科·数学)观察下图,由此判断1937年的苏联( )
A.成为了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B.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C.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化强国 D.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
9.(跨学科·美术)下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漫画,上方的字是“立宪”,下方的字是“专制”。下图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戊戌变法( )
A.推行的背景 B.实行的措施
C.失败的原因 D.带来的影响
10.(跨学科·美术)下图所示漫画想像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解放的是( )
A.自由劳动力 B.科学技术
C.资金与市场 D.民族独立
11.(跨学科·综合)某学校开展“看电影 学历史”活动。同学们观看下列影片后,撰写的影评题目是( )
A.无产阶级革命中的伟大领袖 B.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代表人物
C.民族解放运动中的杰出人物 D.社会主义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12.(跨学科·综合)张艺谋的电影中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应发生在( )
A.三大改造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3.(跨学科·综合)“肯德基”“麦当劳”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而“蜜雪冰城”不仅风靡中国,甚至把连锁店开到了美国。这一现象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文明多元化的影响 D.信息网络化的发展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安徽专用)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押题猜想二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7
押题猜想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14
押题猜想四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23
押题猜想五 大国崛起与大国关系……………………………………………………………………………………34
押题猜想六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40
押题猜想七 战争与和平……………………………………………………………………………………………………48
押题猜想八 跨学科主题学习……………………………………………………………………………………………59
押题猜想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有学者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筒车的广泛应用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传统的科学技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并结合课本所学,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唐朝时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一些重要生产工具如曲辕型和筒车,①不合题意,排除有①的ABD项。故选C项。
2.这部作品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这部作品是(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部作品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通过几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清代曹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社会现实,也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A项正确;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排除B项;《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著的小说,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施耐庵的《水浒传》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
押题解读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中国古代史学习的一个主旋律,也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理念。所以安徽中考历史每年都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点考查,如2022年第16题辨析改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仲景、顾恺之、《资治通鉴》、昆曲);2022年第17题材料题第(1)问第2小问考查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2023年第1题考查商鞅、韩非的共同主张;2023年第19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世界文化遗产等。2024年安徽中考将会继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考查,考生需要构建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进行专门复习。
1.如题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答案】C
【详解】据题干“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主张施行‘仁政’”“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观点各异,有批判仁与礼的,有主张仁政的,还有主张法治的,这正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只有《韩非子》一家强调法治,不能说明法治理念在战国时期盛行,排除A项;“仁”成为主流思想:虽然《孟子》强调仁政,但《庄子》与《韩非子》都对“仁”持批判态度,因此不能断定“仁”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教育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该书以人物传记为主,兼具编年、记事诸体之长,开创了以后2000年历代王朝编修“正史”的基本体裁。这里的“书”指的是( )
A.《春秋》 B.《史记》 C.《资治通鉴》 D.《大唐西域记》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该书以人物传记为主,兼具编年、记事诸体之长,开创了以后2000年历代王朝编修‘正史’的基本体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书”是指《史记》。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后世编写史书的范例,B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鲁国的重要史实,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排除A项;《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所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排除C项;《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排除D项。故选B项。
3.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伤寒例第三》中指出:“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症;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这一看法( )
A.蕴含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B.推动了传统中医理论的革新
C.提升了汉代民众的防病意识 D.意在论证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答案】A
【详解】依据材料“是以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症;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必然之道,可不审明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认为病症都由不同季节相应的气候原因引发,带有朴素唯物辩证思想,A项正确;材料观点并未谈到此前中医理论有何弊端因而需要革新传统中医理论,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民众防病意识因此得以提高,排除C项。材料与药学的科学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他的塑像,巴黎发现宫的墙壁顶端写有他求得的圆周率,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他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他是( )
A.贾思勰 B.张仲景 C.祖冲之 D.宋应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莫斯科大学礼堂的走廊上镶嵌有他的塑像,巴黎发现宫的墙壁顶端写有他求得的圆周率,国际数学联合会为纪念他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祖冲之,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C项正确;贾思勰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排除B项;宋应星是明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著《天工开物》,排除D项。故选C项。
5.他是东晋最著名的画家,祖籍江苏无锡,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如图是他流传下来的作品《洛神赋图》摹本之一。这位画家是( )
A.王羲之 B.吴道子 C.锺繇 D.顾恺之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有较大的发展,著名画家很多,以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顾恺之出生在东晋时期,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D项正确;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排除A项;吴道子是唐朝画家,排除B项;钟繇是书法家,独创楷书,排除C项。故选D项。
6.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关于四大发明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北宋的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D.中国的火药和烟火,14世纪初经蒙古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B项正确;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并非西汉,排除A项;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并非南宋末年,排除C项;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并非蒙古人,排除D项。故选B项。
7.如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天工开物》所引用书目统计表(节选)。据此可知,《天工开物》( )
书名 被引用篇名 书名 被引用篇名
《诗经》 秦风、大雅、周颂 《史记》 孝武本纪、平准书
《论语》 乡党 《后汉书》 吴祐传、孟尝传
《孟子》 告子下 《本草纲目》 卷八,九,十,十一、……
A.对古代农业进行了总结 B.包含各个领域的内容
C.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D.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天工开物》所引用的书目包括儒家经典、史书、药物学著作等,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C项正确;题干没有农业相关的信息,无法体现《天工开物》对古代农业进行了总结,排除A项;只能说其所引书目广泛,并不代表其包含各领域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天工开物》的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C选项。
8.明清小说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是( )
A.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B.市民阶层开始兴起
C.百姓学识逐渐提高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清小说将叙事文学推向了极致,其所表现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丰硕的底层人物形态和丰富的社会政治理想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和戏剧备受人们的欢迎,A项正确;市民阶层开始兴起与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是分不开的,与明清小说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不符,排除B项;百姓学识逐渐提高,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题材高雅不落俗套,与明清小说的内容不符,明清小说反映的题材不一定是高雅的,排除D项。故选A项。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时的史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其代表作《颜氏家庙碑》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农业学著作。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清代的小说成就突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分)“汉景帝”改为“汉武帝”;(1分)
(2)【×】(1分)“颜氏家庙碑”改为“兰亭集序”;(1分)
(4)【×】(1分)“农业学”改为“药物学”;(1分)
(4)【√】(2分)。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汉景帝”改为“汉武帝”。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颜氏家庙碑”改为“兰亭集序”。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著作。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农业学”改为“药物学”。
(4)根据所学可知,清代小说成就突出,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的确就是曹雪芹的《红楼梦》。故题干说法正确。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观点一:核心思想“仁” 观点二:“无为而治” 观点三:“兼爱”“非攻” 观点四:“以法治国”
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纸的出现是人类文字载体发展史中的划时代革命。两千多年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材料,纸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观点二、四分别代表的学术流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
(3)西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谁改进了造纸术?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4)作为一名中学生,请你为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合理建议。
【答案】
(1)道家、法家。
(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对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为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要加大力度,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地继承,不断创新等。
【详解】
(1)学术流派:观点二;根据材料“无为而治”,结合所学知识,这是老子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观点四:根据材料“以法治国“,这体现了法律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这属于法家的观点。
(2)措施:根据材料“(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建议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所以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的措施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根据材料“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可以得出:还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3)人物: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影响:根据材料三“两千多年作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材料,纸在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可以得出:造纸术的发明对保存和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传播到各个国家,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4)建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加大力度,宣传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地继承,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押题猜想二 列强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1.某同学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项目式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一组邮票。据此可知,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进行了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军进攻虎门,关天培率兵坚守炮台,昼夜督战,终因寡不敌众,以身殉职,关天培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冯子材是晚清时期抗法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是清末海军将领,在黄海大战中壮烈牺牲,是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由此可知,这些图片反映的学习主题是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等事件,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2.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出现了许多中国人创办的企业
②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是封建统治者一次成功的自救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洋务运动中出现了中国人创办的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并不是一次成功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都包含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押题解题
本考点为近代史的高频考点,安徽中考历年都有涉及。考查内容多集中在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方面。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 应注意培养识图、辨图及理解图文的能力, 并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图片及材料进行作答。
1.下面是对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农民阶级的救亡图存运动”“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等信息可判断出该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以后,洪秀全把基督教教义同中国的儒家大同思想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的目的,B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进行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自强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与图片中“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不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与图片中“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标”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属于《马关条约》中的相关条款是( )
A.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B.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航行
C.开设广州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据《马关条约》中的此条款,日本获得的权益是“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即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资本输出的要求,D项正确;赔款日本白银2亿两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允许外国商船在长江口岸航行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B项;开设广州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后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之利器……第三次反思则是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学习与探索。”“第三次反思”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详解】由“第三次反思则是对西方文化思想的学习与探索”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提倡民主、科学,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洋务运动属于第一次反思,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制度,属于第二次反思,排除B项;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 )
A.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B.推翻封建统治
C.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D.终结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D
【详解】据题干“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中“改用阳历”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帝制,并非封建统治,封建统治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排除B项;辛亥革命本身就是革命高潮的体现,推动革命高潮到来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中国近代史上,青年学生一直是革命的先锋力量。对下面宣传画所述历史事件认识正确的是( )
五四运动 一二·九运动
A.反对的都是南京国民政府 B.运动中心都在上海
C.运动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 D.起因都与日本有关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的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因此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起因都与日本有关,D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还未成立,所以五四运动不是反对南京国民政府,排除A项;五四运动的运动中心前期是在北京,后期是在上海,一二·九运动的中心在北平,排除B项;五四运动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国新高潮,最后都成功了,排除C项。故选D项。
5.下图是革命艺术家彦涵1944年创作的新门神年画,生动反映了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该作品重在( )
A.激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B.动员根据地民兵参加八路军抗战
C.宜传民众拥护国共合作抗日 D.号召军民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决战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1944年”“八路军和民兵的英雄气概,受到抗日根据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在即,抗战已经到了决战时刻,该年画意在号召军民积蓄力量准备战略决战,D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体现鼓励军民效法古人保家卫国,排除A项;题干中民兵和八路军通力合作,不是民兵参加八路军,排除B项;依据题干年画上"抗战胜利””军民合作”等信息可知该作品宣传军民合作抗日,没有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排除C项。故选D项。
6.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一文中指出:“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这体现出中国人民( )
A.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反对封建专制的努力
C.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 D.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都是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努力和奋斗过程,体现了追梦历程的艰辛探索,D项正确;材料中“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都是中国内部的政治力量,没体现出反抗外来侵略,不能反映出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排除A项;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没有反对封建专制,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努力和奋斗过程,不能体现出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上,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A割香港岛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B赔款2100万银元 B赔款二亿两白银
C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C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D协定关税 D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材料三 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端王充军新疆;毓贤即行正法。在各省,从判处死刑直到仅仅加以谴责的官员共有119名。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材料一中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2)19世纪末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即瓜分势力范围与资本输出)。①指出材料二《马关条约》内容中哪两项规定体现了这两大特点?(只填写序号)②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八国联军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这一时期(1840—1901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答案】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AD②列强侵略加深,由沿海向内地,加大了经济掠夺,从对中国的影响看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战争: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上,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世界接触”,结合所学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内容:①根据题干表格,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其中割占辽东半岛,引发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体现了瓜分势力范围;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从此,帝国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的权力,剥削廉价劳动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挠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内容中AD两项规定体现了这两大特点。
说明:②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开放的港口在东南沿海,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在长江流域,表明列强侵略加深,由沿海向内地,加大了经济掠夺,从对中国的影响看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3)变化和条约:根据材料“八国联军最初要求清政府定支持义和团运动的十二名官员死罪,最后解决的办法是赐令庄王自裁”表明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趋势:这一时期从《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现的趋势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作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单一的局部的经济、军事变革运动。显然,“不能凸显‘国民国家’这个近代化历史课题”是这次运动难以收到实效的一个根本原因。
——摘编自刘学照《洋务思潮与近代中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1)材料一中这一“变革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运动的积极作用。
(2)请将材料二中①补充完整。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探索共同体现的时代主题。
【答案】
(1)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等等。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3)新文化运动。
(4)救亡图存。
【详解】
(1)根本目的:根据材料一“为了解除内忧外患,作为中国早期近代化运动,它充其量只是一种单一的局部的经济、军事变革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旨在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补充:根据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达到高潮,该变法变法历时103天,9月21日结束,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3)事件:根据材料三“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时代主题: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材料二戊戌变法、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可知,这些探索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因此,时代主题可拟定为:救亡图存。(意思相近即可)
押题猜想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1.“过去我们就是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毛泽东这段话意在强调( )
A.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
B.遵义会议只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方式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
D.中国的革命与建设应排除所有外来因素的影响
【答案】C
【详解】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牺牲,也没能打败敌人的围剿。反而陷入及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因此题干强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由之路,C项正确; 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中共革命过程中的失误共产国际有一定的责任,但不能说明共产国际应该对红军被迫战略转移负主要责任,排除A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开始独自领导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题干材料不体现排除外来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2.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空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红色政权。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因地制宜进行革命斗争 B.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善于团结各方抗日力量 D.宣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共产党利用上海因租界而产生的管理空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红色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善于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革命斗争,A项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题干涉及的事件都发生在全民族抗战以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斗争和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因此“善于团结各方抗日力量”说法错误,排除C项;共产党领导的早期革命斗争和“工农武装割据”虽然都实践了马克思主义,但不符合题干主旨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进行革命斗争,排除D项。故选A项。
押题解题
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 ( https: / / www. / soft / 38514599.html" \t "https: / / www. / docpack / _blank" \o "专题06 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程-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课件 )是中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安徽中考都会涉及。考查内容集中在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抓住事件的时间、内容、意义分析探宄,注重培养识图、辨图及理解图文的能力,并联系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图片及材料进行作答。
1.某处纪念馆的功绩柱上书写着“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这个功绩柱书写的是( )
A.毛泽东 B.李大钊 C.林祥谦 D.周恩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首传马列播真理”“领导五四导航向”“创建中国共产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也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中共一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局书记,B项正确;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但与题干信息“首传马列播真理”“领导五四导航向”不符,排除A项;林祥谦是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在京汉铁路罢工中英勇就义,与题干信息“首传马列播真理”“领导五四导航向”“创建中国共产党”不符,排除C项;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与题干信息“首传马列播真理”“领导五四导航向”“创建中国共产党”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集中体现了( )
A.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 B.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C.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D.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等,它们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C项正确;这些红色精神,并非都是由知识分子创造的,所以不能集中体现“分子的探索精神”,排除A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除了能直观感知历史事件,还有助于总结历史阶段特征。对下面年代尺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对全党的领导地位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础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放,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据此可知,图示反映的事件,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础,D项正确;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图示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对全党的领导地位,图示没有体现,排除B项;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图示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小华同学在进行探究学习时,收集到以下关键词:“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由此可知,小华同学探究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项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无法涵盖三个关键词的内容,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5.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的指引下.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已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健全”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重视民生建设,关注民生,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D项正确;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在2049年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还未实现,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了中国民生事业的发展,与建成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年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党在我心中》
材料二: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和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
(1)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变化: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详解】
(1)标志:根据材料一信息“诞生于南湖游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根据材料一信息“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变化:根据设问要求“从‘南昌’到‘井冈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暴动;起义受挫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中国革命重心的变化是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3)认识:根据设问信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可得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党;根据材料二信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权建设】
材料一: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中国苏区史》等
【团结抗战】
材料二: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抗日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并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抗战时期,中共决定把“在农村中的组织,改名为农民会”。农民会是包括一切农民(除反动分子和汉奸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组织。……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新的选举条例在选举原则、选举资格、选举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符合农民特点的规定。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农民监督政府和干部的工作。——摘编自张俊国《延安时期党的农民民主政权建设工作初探》
【法制经济】
材料三: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17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18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表(单位:%)
年份 东部 中部 西部
1991 57.4 26.1 16.5
1994 74.5 14.2 11.3
1996 70 17.6 12.4
1998 82.3 9.4 8.3
【人民至上】
材料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就是说:我们依靠人民打下江山,我们的江山就是人民;拥有人民就拥有江山,拥有了江山就要为了人民;我们以人民为江山,人民就是我们的靠山!
——摘编自李兴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有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的性质。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实践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具体战法。根据材料二文字,概括陕甘宁边区推进民主政权建设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文字,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东部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性质: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在全国创建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得到发展;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2)战法: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
举措:倡导成立农民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
(3)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外开放的深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4)目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理解: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详解】
(1)性质:根据材料一“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历史条件:根据所学可知,其建立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共产党人在全国创建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得到发展;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
(2)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实践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具体战法有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
举措::根据材料二文字“抗战时期,中共决定把‘在农村中的组织,改名为农民会’。农民会是包括一切农民(除反动分子和汉奸外)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群众组织。……通过了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新的选举条例在选举原则、选举资格、选举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比较符合农民特点的规定。中共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还积极鼓励农民监督政府和干部的工作”可知,陕甘宁边区推进民主政权建设的举措包括倡导成立农民会等群众性组织;制定新的选举条例,完善选举制度;鼓励农民监督边区政府和干部。
(3)地位:根据材料三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重要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原因:根据材料三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主要流向东部的原因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对外开放的深入,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激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提高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4)目的:根据材料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可知,中国共产党“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理解: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得出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句话的理解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得以释放;国家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等。
8.党的会议见证百年党史。
时间 会议 内容
1921年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1927年 八七会议 ①
1929年 古田会议 ②
1935年 遵义会议 ③
1935年 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45年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8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④
199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2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⑤
(1)请补充表格中相关会议所对应的内容
(2)选择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议,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作为一名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梦你将怎么做?
【答案】
(1)①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②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③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④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⑤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示例:史实: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自我革命的政党。
论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随后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等。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1927年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1929年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1935年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信息主要涉及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可以根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来进行论述,以坚持自我革命为例,选取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等会议着重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的自我革命过程。参考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自我革命的政党。
论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随后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着眼于中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的努力,可以从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等角度作答。
押题猜想四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1.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 措施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重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加剧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C.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D.实现了国家的最终统一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的变法内容主要是取消了贵族特权,因功行赏,贵族子弟没有军功没收爵禄,这些措施使贵族制向官僚制转变,推动了社会转型,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B项正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在春秋,排除A项;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逐渐瓦解,贵族衰落,排除C项;秦灭六国,才实现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不少成功的改革或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寓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摘自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迁都中原后,孝文帝更加积极地观放中原先进文化和制度。例如,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
——摘自李翠《中国民族报》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举例
领域 措施 内容
经济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之法”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施的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措施,并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
(3)表中措施的总体目的是什么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谁的利益 结果如何
(4)谈一谈上述三次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对今天的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历史启示
【答案】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措施:尊崇孔子,学习汉律,制定礼乐刑罚;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恢复发展;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3)目的:富国强兵
利益:封建贵族和官僚的利益
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因受到反对而几乎全部被废除。
(4)启示: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时做出变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效的执行;学习商鞅、孝文帝和王安石永不停息的进步精神,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精神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如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因此,“商歉之法”的历史背景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化;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措施:根据材料二“尊孔子”“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革的措施是:尊崇孔子,学习汉律,制定礼乐刑罚;把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影响是:促进了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方恢复发展;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3)目的:根据材料三“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可知,变法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闲练兵”可知,变法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概括起来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
利益: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封建贵族和官僚的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抵制。
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因反对而几乎全部被废除。
(4)启示:根据材料中的三个改革和所学知识,从改革的目的、内容、结果、统治者的支持、改革家的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即可。例如,好的改革可以使国家国富民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本国国情,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适时做出变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要求,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改革需要好的顶层设计,更需要有效的执行;学习商鞅、孝文帝和王安石永不停息的进步精神,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凝聚精神力量。(言之有理即可)
押题解题
本考点是安徽中考的核心考点。其中重大改革主要考查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大化改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等。制度创新主要考查官员选拔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等,还有雅典民族政治、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三权分立联邦制等。考查形式多样,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可能出现。
1.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继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这次“运动”( )
A.源于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 B.使宋朝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C.仅涉及经济军事这两个领域 D.得到了司马光等宰相的支持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当时积贫积弱,存在内忧外患,王安石希望通过变法,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A项正确;使宋朝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排除C项;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并不是支持的,排除D项。故选A项。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战略决策和思想路线,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这次会议确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C.加入世贸组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确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体现不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排除B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C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会议上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3.俄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这两项法令都( )
A.成为民主政治确立的法律依据 B.推动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D.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诸州的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这两项法令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D项正确;美国1787年宪法为美国确立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依据,排除A项;美国独立战争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排除B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美国南北战争有关,但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C.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苏俄新经济政策是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在维护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为应对经济大危机而实施的,在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题干这两次改革都是在本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从国情出发,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避免经济危机,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
5.改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桓公任用 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 睡虎地秦简记载“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简译“书到皆为报”指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相家爵”指的是军功爵的一种)
——摘编自《现存最早的家书之——睡虎地4号墓木牍》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司马光《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横线部分应该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3)材料三反映了哪次改革的内容 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1)管仲。
(2)奖励军功。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等。
【详解】
(1)人物: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所以材料一中横线部分应该是管仲。
(2)措施:根据材料三“‘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翻译:家书到了后请都要回复,回信时要告诉我,官府颁发的授爵通知到没到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措施中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改革:根据材料三“魏主(孝文帝)下诏”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所以“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回答。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举制是在以德取人、以能取人基础上突出以文取人的一种全新的选官制度,是一种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以来,一直是历代政府最基本的选官制度,富有极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怎样改朝换代,它都在不断地逐步完善和日益强化,其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本身的公平取士原则一直在起着主导作用。
……
但是,到了近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社会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和洋务企业的兴办,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对人才要求多样化的急剧变化,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近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这就要求科举制能做出相关调整和变革。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董应龙《晚清科举制度变革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并举一例说明科举制度“逐步完善”。
(2)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原因。从科举制的存废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规律性认识
【答案】
(1)隋朝设立进士科。唐朝武则天时期设立殿试制度。
(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
认识: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制度建设需符合时代发展,当制度阻碍社会发展时,就需要变革。(任答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标志: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举例: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原因:根据材料“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中国,逐渐破坏了中国的农业社会结构。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设厂和洋务企业的兴办,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对人才要求多样化的急剧变化,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近代所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可概括出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代化社会需要等;
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科举制的存废中能可得出这样的规律性认识:改革与革命推动历史发展;制度建设需符合时代发展,当制度阻碍社会发展时,就需要变革。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历经了确立到发展再到强化的过程。但是明清两朝与以前历朝相比,领域更广而深,措施更细而严,两朝乃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时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摘编自于旭峰《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材料二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并概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积极作用。
(2)中国近代史上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文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古今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启迪。
【答案】
(1)具体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积极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
(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历史启迪:我们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详解】
(1)具体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所以,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具体表现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可知,概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积极作用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维护封建统治。
(2)文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所以,中国近代史上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新中国初期确立了三项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民族区域自制度。
(3)历史启迪: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材料一明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简析古今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历史启迪为我们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该“模范”制度在伯里克利时期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3)对比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
(1)表现: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设立津贴制度等。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本质区别:雅典民主政治是奴隶制民主政治,维护的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维护人民的利益。
【详解】
(1)表现:本题可以从扩大公民权利、轮流执政、公民大会、津贴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该“模范”制度在伯里克利时期的表现为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设立津贴制度等。
(2)根本政治制度及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本质区别: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雅典的民主制度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实质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为雅典民主制度是奴隶制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成年男性公民当家做主,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维护人民的利益。
9.17—18世纪,英、法、美等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纷纷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这一天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成为法国的国庆日。
材料三 英国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世界霸主和最大的帝国,现在的英国给人的感觉是欧洲二流国家,不再是威风凛凛的英帝国了。
——摘编自《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1)材料一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政治制度”指什么。
(2)“新政治制度”在英国表现为什么形式;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一部什么文献。
(3)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请你说出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什么;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请你说出他上台后的对内对外措施.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曾经成为“世界霸主”的政治、经济因素。
【答案】
(1)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2)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3)罗伯斯庇尔等掌握政权(或雅各宾派专政);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乘胜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4)因素:政治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详解】
(1)旧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可知,材料一中所指“旧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
新政治制度: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相关知识可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形式: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可知,“新政治制度”在英国表现为君主立宪制;
文献: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知,英国为确立“新政治制度”颁布了《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3)高潮:根据所学法国大革命相关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的高潮是罗伯斯庇尔掌握政权期间;
措施: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中拿破仑的举措可知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他上台后的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乘胜控制欧洲许多地方。
(4)因素:根据材料“英国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世界霸主和最大的帝国”并结合所学英国政治和经济的近代化成果可知政治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与之相依相伴,每一次改革都发人深思。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部分)
名称 概况
A.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皇政府推行改革。通过改革,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使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B.明治维新
C. 为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等,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D.罗斯福新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相关的改革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写出其概况。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
(1)A:俄国1861年改革;C:新经济政策。
(2)B: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革新,总体思路在于以西方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军事革新以及实行文化和教育制度改革。 明治维新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革新,总体思路在于以西方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军事革新以及实行文化和教育制度改革。
D: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这次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大力推行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新政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当时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此外,新政中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3)认识:改革要迎合世界发展潮流,要符合本国实际,要积极创新发展等。
【详解】
(1)A:根据材料“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7世纪末18世纪初,沙皇政府推行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俄国1861年改革改革的目的,因此,A是俄国1861年改革;C:根据材料“为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改革”,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21年列宁主持的新经济政策,因此,C是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可知,可从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结果、影响等角度阐述即可,如,B: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革新,总体思路在于以西方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军事革新以及实行文化和教育制度改革。 明治维新在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革新,总体思路在于以西方为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现代化军事革新以及实行文化和教育制度改革。 D:罗斯福新政发生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这次危机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上升,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总统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及其严重后果,大力推行新政。 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新政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 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及当时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基本克服了30年代经济危机,还曾造成战后美国经济长期上升的总趋势。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此外,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押题猜想(安徽专用)(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