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二检模拟
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博物馆是同学们了解历史、感受悠久文化、开阔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如下图)。这件文物可能出土于(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2.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推行行省制 ②确立郡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鼓励耕织 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 发生在如图阶段④经济现象是( )
A. 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C.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全国商业网络的形成
4. 文献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加强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孔子的治国主张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朝初年创立科举选官制度
C.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史记》
D.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抗倭
5. 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据此可以了解( )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
A. 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 B. 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
C.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6.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属于对红军长征进行历史评价的一项是( )
A. 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
B. 红军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C.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7. 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命运 B.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C.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8. 小说《大江大河》中说到:“吉恩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实行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 改革开放以后,中同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
C. 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10. 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阿拉伯文字
11. 12世纪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12. 如图中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的开展
C. 推行了余粮收集制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3. 下面是某同学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可以加入其中的内容有( )
因素
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第14小题6分,第15小题11分,第16小题7分、共24分。)
14. 史料实证
图一:“齐铁官印”封泥(西汉初年齐国经营铁业、自设铁官的证据) 图二:北宋“神卫(禁军)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尽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文物,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从史料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属于史料形式中的哪一类?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15.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图一《齐民要术》书影 图二《农政全书》书影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科技改变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典籍是我国古代哪一领域的科技巨著。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生产经验?你如何评价《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①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②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年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依据材料二的①,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②中“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形成了哪一政治格局?依据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要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领域里取得突破性发展,其中5G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的重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二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16. 绘制示意图是把握历史脉络的有效方法。阅读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示意图中的A、B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择示意图①②③中的任一方向,提炼恰当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沛县第五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二检模拟
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 博物馆是同学们了解历史、感受悠久文化、开阔知识视野的重要场所。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如下图)。这件文物可能出土于( )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小明同学在线浏览了陕西某博物馆数字展厅,观赏到一件用来储存粟的陶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种植粟,会烧制陶器,D项正确;北京人遗址在北京,他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A项;山顶洞人遗址在北京,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B项;河姆渡遗址在浙江余姚,种植水稻,排除C项。故选D项。
2.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推行行省制 ②确立郡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鼓励耕织 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因此,③④⑤符合题意,D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商鞅变法没有确立郡县制,排序②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 发生在如图阶段④的经济现象是( )
A. 开始出现铁犁牛耕 B. 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C.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D. 全国商业网络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907年至1368年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在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项正确;春秋后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排除A项;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是在唐朝时期,排除B项;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集市、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排除D项;故选C项。
4. 文献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 加强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孔子的治国主张
B.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朝初年创立科举选官制度
C.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史记》
D.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戚继光抗倭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中期,戚继光奉命抗倭,组建“戚家军”,“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前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D项正确;加强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是韩非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科举选官制度是隋朝时期隋炀帝创立,唐朝得到进一步完善,排除B项;《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历史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据此可以了解( )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
A. 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 B. 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
C.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一平马路真如砥,信步行来趣更奢。眼底耳根两清净,从今不见破骡车”可知,材料说明20世纪初期人们出行方式、服饰、思想观念的变化,可以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D项正确;社会普遍接受平等观念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排除B项;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1914年到191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6. 著名作家魏巍在《地球的红飘带》一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下列属于对红军长征进行历史评价的一项是( )
A. 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
B. 红军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C. 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瑞金城外”和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瑞金和黄土高原,体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南方转移到北方,这是红军长征的作用,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这是对长征的历史评价,C项正确;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开始长征,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红军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7. 下面漫画创作于1949年,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 B.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C. 中国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9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因此题干漫画体现了这时期中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和奴役的命运,A项正确;中国工人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通过1919年的五四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抗美援朝胜利是在1953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是在1956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D项。故选A项。
8. 小说《大江大河》中说到:“吉恩顾虑的国外投资能否被允许进入等问题,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普遍实行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能因企业自主权的扩大而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涉及的事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是对外开放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
9. 改革开放以后,中同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
C. 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符合上述观点,D项正确;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 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甲骨文 D. 阿拉伯文字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A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排除B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排除C项;阿拉伯文字是世界上第二大广泛使用的书写系统,也是继拉丁文字和汉字之后使用人数第三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 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 如图中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开展
C. 推行了余粮收集制 D.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数据可知,表格反映了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不断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由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8年至1921年,排除A项;1921年起苏俄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方面由余粮收集制改为粮食税,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24年斯大林任职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13. 下面是某同学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分析。可以加入其中的内容有( )
因素
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②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③“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④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后,欧共体的成立,使欧洲的实力增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势力都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D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AB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4小题6分,第15小题11分,第16小题7分、共24分。)
14. 史料实证
图一:“齐铁官印”封泥(西汉初年齐国经营铁业、自设铁官的证据) 图二:北宋“神卫(禁军)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
图一:汉初,诸侯王拥兵自重,对中央造成严重威胁。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颁布“推尽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进行巡视监察。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收回齐国等诸侯国的私铸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图二: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1)上述两幅图片中的文物,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从史料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属于史料形式中的哪一类?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有关政策(措施)方面的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3)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史料分类: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
(2)历史信息:强化中央集权的朝代名称;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具体措施或内容;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3)历史结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解析】
【小问1详解】
史料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上述两幅图片中文物属于与当事人直接相关的实物史料,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分析,属于第一手资料。从史料表现形式的角度分析,属于实物史料。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及文字介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可获取相关的朝代名称;依据“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内容;依据“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获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等。
【小问3详解】
历史结论:根据材料图文内容可知,从西汉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到北宋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可得出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
15.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科技改善民生】
材料一
图一《齐民要术》书影 图二《农政全书》书影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齐民要术·种谷》
【科技改变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和图二典籍是我国古代哪一领域的科技巨著。材料一中的文献史料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生产经验?你如何评价《齐民要术》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①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②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年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日本大力发展重化工业,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70年代以后,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2)依据材料二的①,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的②中“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形成了哪一政治格局?依据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规划。……经过不懈努力,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2015年,我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指出未来要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10个领域里取得突破性发展,其中5G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的重点。
(3)根据材料三、列举我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二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答案】(1)领域:农业。
生产经验:《齐民要术》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历史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社会变化:促进交通运输进步,推动城市化发展;大众教育推广/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原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3)成就: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③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④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途径:①坚持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②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④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解析】
【小问1详解】
领域:根据材料一两本农书《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本书都与农业有关,都体现了以农为本。
生产经验:根据材料一“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强调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小问2详解】
社会变化:根据材料二“ 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进步;根据材料二“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根据材料二“。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可知,工业革命使大众教育推广/文化教育水平提高。
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年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可知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他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美国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冷战,进而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原因:根据材料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把培养中级技术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以购买专利为主来引进新兴技术;”“政府又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同时以引进尖端技术为主。”由此得出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小问3详解】
成就: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是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成就,如: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③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④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
途径: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①坚持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加强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④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16. 绘制示意图是把握历史脉络的有效方法。阅读下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示意图中的A、B处内容补充完整。
(2)选择示意图①②③中的任一方向,提炼恰当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A:俄国十月革命。B:三国协约。
(2)示例一:
观点: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使战争更残酷。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战争中,战争双方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发明新的武器,将飞机、坦克、远程大炮、毒气等用于战争,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在促进战争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战争异常惨烈。
示例二:
观点:一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在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在经济方面,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6分,答出示例中的一个即可,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参照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故A为十月革命。
B:根据所知识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故B为三国协约。
小问2详解】
观点:根据题干“战斗机、坦克、毒气、无线电导航”“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知观点为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使战争更残酷。
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一战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新式武器的出现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接着用具体是历史史实进行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军事集团为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在战争中,战争双方都尽最大的努力来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发明新的武器,将飞机、坦克、远程大炮、毒气等用于战争,造成了空前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综上所述,新技术、新武器的使用在促进战争现代化的同时,也使战争异常惨烈。
观点:根据“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可知一战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接着用具体是历史史实进行阐述,由于在政治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迅速发展。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中国开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在经济方面,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随着战争的结束,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