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是某班在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时搜集到的货币图片,其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审美观念的变化 C.对外贸易的繁荣 D.冶铸工艺的进步
2.下表中关于江南地区的记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记述 出处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西汉《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统治者的重视 D.南北人民共同努力
3.右下图为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884年,清政府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B.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
C.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
D.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5.《申报》从1872年创办,及时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到1949年停刊,见证了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其重要性在于( )
A.保存丰富史事 B.办报时间最早 C.时政分析准确 D.发行数量最多
6.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的年代尺你认为其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全民族的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7.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 )
A.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8.我国对外开放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下列城市和地区按其开放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9.历史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右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古巴比伦王国的发展 B.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D.拜占庭帝国的崛起
10.欧洲14至16世纪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其中,“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和三角贸易 B.启蒙运动和新航路的开辟
C.启蒙运动和三角贸易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11.历史漫画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右图漫画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新经济政策不断推进 B.农民的获益显著提升
C.计划经济的成就显著 D.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12.下图呈现了“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演变进程”。下面对各个阶段表述,正确的是( )
A.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和矛盾不可调和性
B.②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③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称霸世界
D.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在材料一图A中,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其中位于今北京地区的是 国;(1分)秦朝时期推行 (制度),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1分)图B所示朝代统治者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 的治国政策;(1分)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 ”,小的城邦公民甚至不过几百人,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领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1分)
材料二 明初再次实行体制改革,朱元璋借胡惟庸谋反案,首先废除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明朝皇帝专制的权力。其次,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分设左、右都御史,各自率领所属御史,分掌立法、行政与司法监察的大权……明朝沿袭唐代传统,强调德法并举的干部培养方针,特别要求官吏熟读朱熹“理学”内容,用“理学”纲常礼教精神教化百姓。
——摘编自郭成伟《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研究》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初体制改革的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初体制改革的影响。(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认识。(2分)
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于是,铁路开始支配长途运输,它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铁路时代来临。——摘编自张廷茂《英国铁路运输与工业革命进程》
时间 通车里程(英里)
1810年 300
1844年 2235
1852年 7336
1870年 15500
英国铁路建设发展情况
(1)材料一中“铁路时代”来临的标志是什么 (1分)依据材料一表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0—1870年英国铁路建设的成果,(1分)并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格降低了三分之二。这一创新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摘编自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①材料二图A所示交通工具是以什么为动力的 (1分)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特在汽车生产上的“创新”之处,(1分)并指出这一“创新”的积极影响。(2分)
材料三
1870-1903年间,德国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英国仅1.3倍,法国1.6倍。德国工业的起飞,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瓜分市场和殖民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建立幅员辽阔的殖民帝国,从19世纪末起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重心。——摘编自崔连仲《世界通史》
②材料三图B中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最终导致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1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德国工业“起飞”的原因,(1分)并分析其对德国发展的影响。(2分)
(3)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请从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综合上述材料,从当今时代的角度,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 (1分)
15.(15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应对和化解各种危局和困境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创造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累了一系列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浴血奋战 百折不挠】
材料一
起义部队向长沙方向进军,但很快遭到敌人反攻,部队损失严重。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毅然决定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动实现战略“退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向农村战略转移的新起点,是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大本营。——摘编自刘斌、邓姣姣《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图A事件最终导致怎样的结果,(1分)中国共产党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 (1分)从“道路”的角度,指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的历史意义。(2分)
【保家卫国 力挽狂澜】
材料二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2)指出材料二图B所示事件的名称及影响。(2分)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史实。(2分)
【解放思想 锐意进取】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指出材料三图C事件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到的作用。(1分)为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2分)
【奋发有为 勇毅前行】
材料四 过去10年,面对党内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征程上,全面从严治党要更好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把促进全党牢记“三个务必”践行党的宗旨作为根本指向,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
——习近平《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依据材料四,指出我们应如何使全面从严治党更好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2分)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
2024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
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D B A D C A B D C 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10分)
(1)燕;郡县制;重文轻武;小国寡民(一空1分,共4分。答案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2)措施: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强调德法并举,通过“理学”巩固治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推动了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奠定基础;有利于社会治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认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整体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创新对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4.(11分)
(1)标志: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1分)
成果:英国铁路通车里程数大幅增长。(1分)
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2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动力:内燃机。(1分)
创新: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1分)
积极影响: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使汽车得到了普及,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改善了城市和郊区的人口分布,便利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分)
②后果: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分)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分)
影响: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德国走上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2分)
(3)理解:新式武器投入战场,加剧了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性;战争客观上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战争更加残酷;战争使得各个国家加紧开发新技术等)。(2分,意思接近即可)
做法: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用科技造福人类。(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15.(15分)
(1)导致:国民革命(或大革命)失败。(1分)
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1分)
历史意义: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分)
(2)名称:九一八事变。(1分)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分)
史实: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发表声明,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提交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3)作用: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或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分)
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1分)
史实:这次会议在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在政治上,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4)做法:把促进全党牢记“三个务必”践行党的宗旨作为根本指向;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2分)
主题名称:中国共产党在危机中的变革与新生、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危难中奋起。(围绕主题探究,观点正确,语言凝练,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材料解析题评分说明:
1.要求用概括、简述、指出等方法回答的问题(特点、措施、意义、影响),符合历史学科思维方法,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2.要求用说明回答的问题,史论结合,观点正确,符合题意方可得分。
3.要求用归纳、认识、感悟等方法回答的问题(因素和措施),能够用唯物史观认识问题,结合当前国际或国内形势,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