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2024届河南部分名校11月期中,5)《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2.(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10)《明史·职官志》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司礼监)之批红……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出现了外戚专权和党锢之祸
B.内阁大学士能决策国家大事
C.明中后期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D.明朝中央政府治理效能提高
3.(2024届湖南10月联考,5)从洪武至成化(1368—1487年)的一百余年间,明朝对外交往经历了由锐意开拓到主动收缩的转变。期间,明朝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徕藩属为弊政。这主要是由于( )
A.国家财政日益衰困
B.倭寇的侵扰日益严重
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欧洲殖民者不断侵扰
4.(2023湖北黄冈中学二模,5)晚明时期,坊刻和私刻印了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把这些圈点、批注、评语及正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套印出来,阅读时更为醒目和方便,因此套印本风行一时。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文化传播的普及化
B.得益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受市场需求新变化的影响
D.推动了印刷技术出现革新
5.(2024届天津重点校联考,11)清朝将南海诸岛的海域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年),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清政府的行为( )
A.奠定了施琅收复台湾的坚实基础
B.巩固了东南亚国家与清朝的关系
C.反映了政府大力扶持海上的贸易
D.表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6.(2024届四川绵阳一诊,28)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可忽,大者益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
B.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C.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
7.(2024届重庆实验中学期中,8)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控制、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制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8.(2024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阶段考试一,13)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大学士出现分化,入值军机处的为内中堂,留守内阁的为外中堂。内阁有满汉票签处、批本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除负责军事机密的决策外,还有满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机构。这表明清朝( )
A.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军机处在处理事务时比较灵活
C.中枢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
D.内阁与军机处权力的争夺激烈
9.(2024届安徽合肥六校联考,8)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些做法( )
A.消除了西南地区割据的隐患
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促进了边疆与内地均衡发展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0.(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三,5)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各级地方官及管事喇嘛,都归驻藏大臣管辖;官员之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颁布( )
A.促使政府实行“因俗而治”的方针
B.以法律形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消除了地方官员与宗教领袖的分歧
D.首次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11.(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二,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新的经营方式产生
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12.(2024届湖北部分学校12月联考,5)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外民间贸易仍有所发展
B.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政府统治
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13.(2024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8)下表为明清重要年代人口数统计,这一时期人口发展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纪年 公元年份 人口数/口
明 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年 59 873 305
成祖永乐元年 1403年 66 598 337
清 世祖顺治八年 1651年 10 633 326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年 102 750 000
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208 095 796
宣宗道光十三年 1833年 398 942 036
注:顺治八年为丁口数
A.明清时期疆域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
C.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广
14.(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一,5)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
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15.(2024届重庆名校联盟期中,8)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多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
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成果
D.体现文人的经世致用
16.(2023北京海淀期中,1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
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二、非选择题
17.[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全国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明清时期外国银币大量流入福建。“闽中巨室,皆擅海舶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歧,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据统计,明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5 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外国银币样式优美、携带便捷,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龙溪、泉州、晋江等地,外国银币交易契约比重超过90%,其中墨西哥“鹰洋”、西班牙“双柱”、荷兰“马剑”等银币流传最广。随着银币的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
——摘编自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外国银币流入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银币流入的积极影响。(9分)
18.(2024届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原始部落,步步通过融合、扩张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地缘环境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摘编自赵莎莎《中国地缘
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古代中原王朝“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予以阐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10分)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2024届河南部分名校11月期中,5)《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 ”由此可知,明朝内阁的设置( )
A.使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B.剥夺了都察院的权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强化了皇权专制体制
答案 D
2.(2024届北京海淀期中,10)《明史·职官志》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司礼监)之批红……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出现了外戚专权和党锢之祸
B.内阁大学士能决策国家大事
C.明中后期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D.明朝中央政府治理效能提高
答案 C
3.(2024届湖南10月联考,5)从洪武至成化(1368—1487年)的一百余年间,明朝对外交往经历了由锐意开拓到主动收缩的转变。期间,明朝的朝贡赏赐由慷慨逐步转为计较,一些朝臣更以招徕藩属为弊政。这主要是由于( )
A.国家财政日益衰困
B.倭寇的侵扰日益严重
C.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D.欧洲殖民者不断侵扰
答案 A
4.(2023湖北黄冈中学二模,5)晚明时期,坊刻和私刻印了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把这些圈点、批注、评语及正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套印出来,阅读时更为醒目和方便,因此套印本风行一时。这一做法( )
A.实现了文化传播的普及化
B.得益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C.受市场需求新变化的影响
D.推动了印刷技术出现革新
答案 C
5.(2024届天津重点校联考,11)清朝将南海诸岛的海域列入水师的巡查范围。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一年(1710—1712年),广东水师副将吴升率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清政府的行为( )
A.奠定了施琅收复台湾的坚实基础
B.巩固了东南亚国家与清朝的关系
C.反映了政府大力扶持海上的贸易
D.表明了中国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答案 D
6.(2024届四川绵阳一诊,28)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康熙帝在谈到海防时曾说,“天下事未有不由小而至大。小者犹不可忽,大者益宜留心……即如海防,乃今日之要务,朕时加访问”,预言:“通海口子甚多,此时无碍,若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害矣。”这表明康熙帝( )
A.初具近代海权意识
B.认识到学习西方文化的迫切性
C.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D.感受到西方殖民者东来的压力
答案 D
7.(2024届重庆实验中学期中,8)有学者说:“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闽粤江浙四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所以,清朝制定以控制、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制就成为必然。”该学者意在强调清朝( )
A.重农抑商政策与海禁政策的一致性
B.抑商政策因时局变迁而调整
C.限制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
D.商人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答案 C
8.(2024届广东省实验中学阶段考试一,13)雍正设立军机处后,内阁大学士出现分化,入值军机处的为内中堂,留守内阁的为外中堂。内阁有满汉票签处、批本处、诰敕房等机构;军机处除负责军事机密的决策外,还有满汉屋、内翻书房、方略馆等机构。这表明清朝( )
A.专制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军机处在处理事务时比较灵活
C.中枢机构的职责分工明确
D.内阁与军机处权力的争夺激烈
答案 A
9.(2024届安徽合肥六校联考,8)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这些做法( )
A.消除了西南地区割据的隐患
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C.促进了边疆与内地均衡发展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答案 D
10.(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三,5)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各级地方官及管事喇嘛,都归驻藏大臣管辖;官员之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颁布( )
A.促使政府实行“因俗而治”的方针
B.以法律形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消除了地方官员与宗教领袖的分歧
D.首次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
答案 B
11.(2024届海南全真模拟二,7)清代前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北京是“八方兼四方,无处不来行”“万方货物列纵横”,佛山是“天下商贾皆聚焉”,苏州是“万商之所必走”的市场中心,汉口是“九州百货备集之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新的经营方式产生
C.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 A
12.(2024届湖北部分学校12月联考,5)19世纪初,洋钱在中国普遍用于缴纳赋税、日常开支、书画金石交易、金融流通等领域。1822年,朝廷饬令广东督抚与海关监督严行查禁白银出洋。这一消息传到江南,演变为官方禁用洋钱的谣言,洋钱价格随之大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中外民间贸易仍有所发展
B.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商品市场
C.民间贸易冲击清政府统治
D.闭关自守政策已被朝廷放弃
答案 A
13.(2024届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一,8)下表为明清重要年代人口数统计,这一时期人口发展趋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纪年 公元年份 人口数/口
明 太祖洪武十四年 1381年 59 873 305
成祖永乐元年 1403年 66 598 337
清 世祖顺治八年 1651年 10 633 326
高宗乾隆十八年 1753年 102 750 000
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1766年 208 095 796
宣宗道光十三年 1833年 398 942 036
注:顺治八年为丁口数
A.明清时期疆域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的突破
C.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D.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广
答案 D
14.(2024届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一,5)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道”。这一学说( )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
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
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答案 C
15.(2024届重庆名校联盟期中,8)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多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 )
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
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
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成果
D.体现文人的经世致用
答案 A
16.(2023北京海淀期中,1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
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7.[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全国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明清时期外国银币大量流入福建。“闽中巨室,皆擅海舶之利,西至欧罗巴,东至日本之吕宋、长歧,每一舶至,则钱货充牣。”据统计,明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5 152.26万两,清代输入福建白银数额934.74万两。外国银币样式优美、携带便捷,改变了福建地区的货币结构,官民贸易多以外国银币结算,龙溪、泉州、晋江等地,外国银币交易契约比重超过90%,其中墨西哥“鹰洋”、西班牙“双柱”、荷兰“马剑”等银币流传最广。随着银币的大量流入,民间资本日益活跃,农副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漳州府市镇由11个增长为69个。
——摘编自公一兵《试论清代福建的白银货币结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外国银币流入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国银币流入的积极影响。(9分)
答案 (1)外国银币来源广泛(种类繁多);银币流入规模(数额)大;使用范围广泛。
(2)推动白银货币化进程,改变了福建地区货币体系;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有利于工商业市镇的繁荣;扩大了中外贸易规模。
18.(2024届湖南长沙一中月考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原始部落,步步通过融合、扩张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中华帝国,地缘环境在国家生存、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摘编自赵莎莎《中国地缘
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材料二 康熙帝圣谕: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 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服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对古代中原王朝“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予以阐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熙帝的“守国之道”。(10分)
答案 (1)北防: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防采取修筑长城、移民戍边、屯田防御等战略。(2分)
南融:随着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南迁,注重南方的文化融合、经济开发、民族交融。(2分)
西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发展,西通主要指经贸往来(陆上丝路、西南丝路)、派遣使者开展政治交往活动、设置机构管理(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2分)这一战略从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按北防、南融、西通三个方面结合具体史实作答,每点给2分;或概括性指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措施,每点给2分。小结2分)
(2)康熙帝认为守国之道在于修德,不在于修长城(修长城不能阻止边患,修德安民、民族团结可以实现国家安定)。(2分)其思想一方面是对长城御边历史的经验之谈,另一方面受到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3分)这一治国理念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清朝疆域的扩展,为现代中国疆域奠基;但是不能否定历史上长城的价值。(3分)综上,康熙帝的守国之道注重修德安民,德治安民是康熙盛世之本,长城对外防御的功能也不可忽视。治国之道首要重民,内修文德,外治武备。(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