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五年高考
考点1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统治和军事
1.(2023山东,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2.(2023重庆,4,3分)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3.(2022天津,4,3分)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4.(2022辽宁,4,3分)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
5.(2022海南,4,3分)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6.(2021海南,5,2分)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7.(2023福建,4,3分)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考点2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江苏卷题组
1.(史学素养·理学家的史学研究)(2023江苏,4,3分)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其他卷题组
2.(史学素养·以诗证史)(2022辽宁,5,3分)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3.(2021湖南,5,3分)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4.(2022山东,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5.(2022全国甲,26,4分)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6.(2022福建,3,3分)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
A.纸币供应不足    B.佛教日益兴盛
C.财政问题严重    D.中外贸易受阻
7.(2023全国乙,26,4分)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8.(2023辽宁,4,3分)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9.(2022重庆,6,3分)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10.(2021广东,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11.(2023浙江6月选考,16,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12.(2022湖北,4,3分)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13.(2022重庆,4,3分)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14.(2021全国乙,26,4分)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15.(2022天津,3,3分)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16.(2021全国甲,26,4分)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17.(2022重庆,5,3分)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18.(2022湖南,4,3分)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19.(2021河北,4,3分)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20.(2021天津,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两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新风向·宋代社会变化)(2023如皋一调,3)宋仁宗时期规定:佃户“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南宋时,法令规定:“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些规定表明宋代(  )
A.土地买卖成为普遍现象
B.城市自由雇佣劳动力得到保证
C.政府适当放松社会控制
D.农民遭受剥削的境况得以改变
2.(新风向·宋元经济发展)(2023南通一模,3)南宋绍兴初年,小麦一时成为紧销货,麦一斛至万二千钱。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出现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稻麦复种制尚未出现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绍兴和议的负担沉重
3.(新风向·宋代儒学的复兴)(2024届如皋期中,6)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这些举措(  )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考法2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前瞻考·金朝政权建设)(2023镇江一中月考,4)大定十一年,金世宗创设以女真字为程文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少数民族科举制的首创。章宗时“诏许诸人试策论进士举”,即向汉族和女真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士子开放,并规定“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扬》《老子》内出题,皆命于题下注其本传”。这些措施(  )
A.体现金朝二元化的政治体制
B.为金朝选拔了最优秀的人才
C.反映金朝政治制度的开放性
D.推动形成交融同风的新气象
5.(前瞻考·元朝的大一统)(2023如皋三模,4)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42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4届扬州中学月考,4)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馀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宋代(  )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的袭扰
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2.(2023南京、盐城二模,4)宋太祖将兵书列为禁书,不许校勘,不许刊行。仁宗时,朝廷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编校。神宗诏令国子监校定前代《孙子》等7部兵书,将其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反映出宋朝(  )
A.边防压力逐渐增大    B.学术氛围不断放松
C.官僚队伍日益膨胀    D.科举选拔功能转变
3.(2024届常州联盟学校9月月考,5)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贴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多受官方推崇
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D.崇文抑武政治局面的基本形成
4.[2023湖北七市(州)调研,4]以下表格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其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皆分命番汉人为之 《宋史· 夏国传》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 百官志》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金史· 选举志》
A.宋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少数民族科技文化领先
C.少数民族照搬宋代制度    
D.宋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5.(2024届苏州期中,5)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
A.缓和了君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6.(2024届江苏百校联考,4)下表为宋代出版的各种农书的数量统计。这折射出宋代(  )
分类 数量(种)
耕作、工具、水利 2
粮食作物 2
经济作物 24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A.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农民的职业更换相对自由
C.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美洲的高产作物推广种植
7.(2023福建百校联考,9)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朝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朝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  )
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
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
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8.(2023盐城三模,4)宋朝虽积极采取鼓励贸易的政策,但仍设置诸般禁防,“自来有市舶处,不许私发番船”。凡船出海贸易,皆须申请公凭,经市舶司检验,对于出港不经检验而无公凭者,“许诸色人告捉,舡物并没官”。此举意在(  )
A.拓展商品海外市场    B.防止政府税收流失
C.加强东南沿海防务    D.改善边疆民族关系
9.(2024届海安期中,4)下表展示了唐宋文学作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出宋代(  )
唐 多以豪门贵族、文人士子、侠客为主角 多写士子落难,女子相助,士子得志负心的故事
宋 多以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为主角 多写青年男女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爱慕,但是受到干涉后酿成悲剧的故事
A.理学束缚人性    B.市民阶层壮大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度完善
10.(2024届如皋期中,7)1991年,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出土,其印刷行距宽窄不一,出现墨色深浅有差的“隔行印痕”,这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造成的。另外,有的字形笔锋、形态不一,标示页码的“二”“四”等字倒置。这一发现表明(  )
A.我国古代印刷术领先于世界
B.活字印刷术得到传播
C.少数民族重视发展特色文化
D.宋与西夏文化的互鉴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1.(2024届海安实验中学月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以前,天子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世家大族衰落,君权不断强化。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6分)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五年高考
考点1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统治和军事
1.(2023山东,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答案 A 
2.(2023重庆,4,3分)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答案 D 
3.(2022天津,4,3分)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答案 A 
4.(2022辽宁,4,3分)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 D 
5.(2022海南,4,3分)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答案 C 
6.(2021海南,5,2分)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 B 
7.(2023福建,4,3分)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答案 A 
考点2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江苏卷题组
1.(史学素养·理学家的史学研究)(2023江苏,4,3分)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答案 A 
其他卷题组
2.(史学素养·以诗证史)(2022辽宁,5,3分)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答案 A 
3.(2021湖南,5,3分)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 D 
4.(2022山东,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答案 B 
5.(2022全国甲,26,4分)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 D 
6.(2022福建,3,3分)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
A.纸币供应不足    B.佛教日益兴盛
C.财政问题严重    D.中外贸易受阻
答案 C 
7.(2023全国乙,26,4分)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 D 
8.(2023辽宁,4,3分)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9.(2022重庆,6,3分)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答案 D 
10.(2021广东,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 B 
11.(2023浙江6月选考,16,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答案 C 
12.(2022湖北,4,3分)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答案 D 
13.(2022重庆,4,3分)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答案 A 
14.(2021全国乙,26,4分)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 C 
15.(2022天津,3,3分)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答案 B 
16.(2021全国甲,26,4分)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答案 B 
17.(2022重庆,5,3分)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答案 D 
18.(2022湖南,4,3分)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答案 D 
19.(2021河北,4,3分)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答案 A 
20.(2021天津,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期,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随着精耕细作力度的加大,亩产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原的平均人口密度远高于丘陵与山区。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两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新风向·宋代社会变化)(2023如皋一调,3)宋仁宗时期规定:佃户“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南宋时,法令规定:“凡典卖田宅,听其离业,毋就租以充客户。”这些规定表明宋代(  )
A.土地买卖成为普遍现象
B.城市自由雇佣劳动力得到保证
C.政府适当放松社会控制
D.农民遭受剥削的境况得以改变
答案 C 
2.(新风向·宋元经济发展)(2023南通一模,3)南宋绍兴初年,小麦一时成为紧销货,麦一斛至万二千钱。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出现种麦之后“农获其利,倍于种稻”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稻麦复种制尚未出现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绍兴和议的负担沉重
答案 C 
3.(新风向·宋代儒学的复兴)(2024届如皋期中,6)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这些举措(  )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答案 C 
考法2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前瞻考·金朝政权建设)(2023镇江一中月考,4)大定十一年,金世宗创设以女真字为程文的女真进士科,这是少数民族科举制的首创。章宗时“诏许诸人试策论进士举”,即向汉族和女真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士子开放,并规定“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扬》《老子》内出题,皆命于题下注其本传”。这些措施(  )
A.体现金朝二元化的政治体制
B.为金朝选拔了最优秀的人才
C.反映金朝政治制度的开放性
D.推动形成交融同风的新气象
答案 D 
5.(前瞻考·元朝的大一统)(2023如皋三模,4)元朝时,在政治上虽有“内北国而外中国,内北人而外南人”的区分,但文化上北人南往,或南人北上,蔚然成风。北方士人往往以江南一游为荣。南方士人大多以“游孔林”“历燕赵”“谒京师”作为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表明(  )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B.文人的尊儒信仰驱动北人南往
C.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D.统治政策成为南北交流指向标
答案 A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42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2024届扬州中学月考,4)北宋时,苏轼在徐州担任知州时,发现其治下利国监“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常为盗贼所窥”。他感叹道:“兵卫寡弱,有同儿戏……使剧贼致死者十馀人,白昼入市,则守者皆弃而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宋代(  )
A.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B.政治权力结构性弊端
C.周边民族政权的袭扰
D.城市经济的发展繁荣
答案 B 
2.(2023南京、盐城二模,4)宋太祖将兵书列为禁书,不许校勘,不许刊行。仁宗时,朝廷准许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编校。神宗诏令国子监校定前代《孙子》等7部兵书,将其定为军事学校和考选武举的基本教材。这反映出宋朝(  )
A.边防压力逐渐增大    B.学术氛围不断放松
C.官僚队伍日益膨胀    D.科举选拔功能转变
答案 A 
3.(2024届常州联盟学校9月月考,5)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贴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程朱理学多受官方推崇
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D.崇文抑武政治局面的基本形成
答案 B 
4.[2023湖北七市(州)调研,4]以下表格是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记述,其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皆分命番汉人为之 《宋史· 夏国传》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辽史· 百官志》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金史· 选举志》
A.宋代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少数民族科技文化领先
C.少数民族照搬宋代制度    
D.宋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答案 D 
5.(2024届苏州期中,5)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
A.缓和了君权与相权间的矛盾
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答案 C 
6.(2024届江苏百校联考,4)下表为宋代出版的各种农书的数量统计。这折射出宋代(  )
分类 数量(种)
耕作、工具、水利 2
粮食作物 2
经济作物 24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A.农耕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农民的职业更换相对自由
C.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美洲的高产作物推广种植
答案 C 
7.(2023福建百校联考,9)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国主元昊正式称帝,宋朝廷“诏削夺官爵、互市”。元昊虽屡战屡胜,但困于财力,于庆历四年(1044年)上誓表臣服,宋朝廷随即复其官爵,“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据此可知,当时(  )
A.榷场贸易推动统一进程
B.边疆与中原经济联系密切
C.经济重心发生重大转移
D.西夏制度基本上模仿北宋
答案 B 
8.(2023盐城三模,4)宋朝虽积极采取鼓励贸易的政策,但仍设置诸般禁防,“自来有市舶处,不许私发番船”。凡船出海贸易,皆须申请公凭,经市舶司检验,对于出港不经检验而无公凭者,“许诸色人告捉,舡物并没官”。此举意在(  )
A.拓展商品海外市场    B.防止政府税收流失
C.加强东南沿海防务    D.改善边疆民族关系
答案 B 
9.(2024届海安期中,4)下表展示了唐宋文学作品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反映出宋代(  )
唐 多以豪门贵族、文人士子、侠客为主角 多写士子落难,女子相助,士子得志负心的故事
宋 多以手工业者、小户人家的女子、商店老板为主角 多写青年男女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爱慕,但是受到干涉后酿成悲剧的故事
A.理学束缚人性    B.市民阶层壮大
C.门第观念淡化    D.科举制度完善
答案 B 
10.(2024届如皋期中,7)1991年,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出土,其印刷行距宽窄不一,出现墨色深浅有差的“隔行印痕”,这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造成的。另外,有的字形笔锋、形态不一,标示页码的“二”“四”等字倒置。这一发现表明(  )
A.我国古代印刷术领先于世界
B.活字印刷术得到传播
C.少数民族重视发展特色文化
D.宋与西夏文化的互鉴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12分)
11.(2024届海安实验中学月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唐宋之际,部曲制解体,部曲奴婢转化成农民,靠租佃为生。部曲奴婢等贱民身份的大量改变,使得良贱身份制度也无以为继。唐代以前,天子和世家大族分享权力,君权势弱,世家大族甚至可以罢黜天子。而宋代,世家大族衰落,君权不断强化。唐代乐于接受外来文化,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以后,佛、道、儒等诸家思想趋于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理学的产生。宋以后的文化精神及动态趋向单纯与收敛,渐显保守。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6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唐宋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6分)
答案 (1)表现: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强大;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变为保守)。
(2)原因:封建经济的繁荣;赋税制度的改革;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制度的发展;理学的产生;市民阶层的兴起;士族的衰弱(庶族的崛起)。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答案)--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