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八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答案)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八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五年高考
考点1 交通与社会变迁
1.(2022海南,2,3分)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2.(2022辽宁,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3.(2022天津,10,3分)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4.(2022辽宁,14,3分)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5.(2021重庆,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
《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
考点2 医疗与公共卫生
1.(2021重庆,6,2分)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2.(2021河北,7,3分)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3.(2021辽宁,15,3分)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4.(“五育”并举·人民政府推广体操)(2023北京,8,3分)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1.(前瞻考·宋代的疫病防治)(2023徐州期末,4)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疫病频发威胁民众的安全
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注重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
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2.(前瞻考·近代中国交通)(2023广东四市四校联考期中,6)有学者指出,“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城市格局变化与交通变迁有关
B.交通改进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交通改善便利物品传递和交流
D.中国近代交通半殖民地化显著
3.(前瞻考·清末交通设施)(2023常州开学考,6)清末上海的租界规定行车不能“雷轰电掣疾流星”,因为“车行太快本违章,竭力奔驰易溜缰”。材料表明(  )
A.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B.沿海城市已经普及汽车
C.交通工具改进加强了沟通
D.规则意识促进近代文明
4.(前瞻考·西医的传播)(2023常州期末,6)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道:“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是人之一身紧要关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5.(前瞻考·中西医结合)(2023如皋期末,10)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  )
A.新中国的医疗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C.西医必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D.中西医团结合作推动医学的进步
6.(前瞻考·新中国农村医疗)(2024届常熟抽测,15)如下宣传画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标语,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乡村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乡村医生的出现 (  )
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
B.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
D.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7.(前瞻考·现代中国医疗保障制度)(2023南京、盐城一模,1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分类表。据此可知(  )
类别 享受对象 资金来源
合作医疗(互助保险制) 主要是农民 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
劳动医疗(企业保险制) 企业单位的工人和职员 企业福利费留成
公费医疗(国家保健服务制)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学生等 国家预算支出
A.国家重视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B.城乡医保体系建设已稳步推进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D.国家治理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
8.(前瞻考·交通进步)(2024届湖南常德一中月考,12)1837年,维克多·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两旁盛开的鲜花变成了一条条红白相间的彩带。单个的形象消失了,一切都融汇成了条纹。成熟了的庄稼宛若无边的金色波浪,苜蓿草像长长的绿带……”雨果的描述可以反映(  )
A.交通运输方式革新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     D.欧洲旅行观念改变
9.(前瞻考·巴拿马运河)(2023南京三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摘编自张鹏等编译《巴拿马简史》等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36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3徐州考前模拟,1)在甲骨卜辞记载中,传染病分为“疾疫”“疾口”“疾蛔”“疾疥”“疟疾”等,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的特点,认为鬼神作祟、气候突变、饮食不洁等易造成传染病,并形成了祭祀疗法、收容隔离、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  )
A.防止了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 B.建立了传染病防治保障体系
C.形成了对传染病的科学认知 D.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
2.(2024届徐州一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联考,5)京杭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在隋朝和元朝都曾大规模翻修过。观察下图,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的变动原因是(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运河路线图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改革
3.(2024届湖北宜荆荆随联考,3)《千金方》是“药王”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医生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医学成就。这部医书 (  )
A.渗透了大量佛教轮回思想
B.包含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C.医德伦理观念的特色突出
D.标志着中医临床理论诞生
4.(2024届盐城期中,10)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图画,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祓除不祥,此乡愚之所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图画的创作寓意是(  )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5.(2023苏锡常镇二模,7)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6.(2024届南通百校开学联考,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坚决贯彻“四个最严”的原则,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该管理法表明我国(  )
A.医疗法律体系已完善
B.高度重视药品安全
C.药品监管以惩罚为主
D.医疗面貌焕然一新
7.(2023湖北部分学校联考,10)2021年12月,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的用时大大缩短,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2024届如皋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7分)
第十八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医疗与公共卫生
五年高考
考点1 交通与社会变迁
1.(2022海南,2,3分)敦煌悬泉置遗址(驿站)出土的汉简记载,该驿站有官卒徒御37人、传马40匹和传车10多辆。在当时敦煌郡东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类似的机构。简文中有“郡当西域空道,案厩置九所……”的记录。这反映了(  )
A.亭传邮驿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机构
B.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边疆稳定是基层治理的有效成果
D.道路畅通是政令统一的重要基础
答案 D 
2.(2022辽宁,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  )
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
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答案 C 
3.(2022天津,10,3分)下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答案 C 
4.(2022辽宁,14,3分)18世纪下半叶,欧洲国家邮政业务的主要服务对象由政府逐步扩大到民间,各国邮局数量普遍增加,邮政体系进一步完善。如普鲁士地区的信件传递速度在24小时内可达150千米,邮递范围遍及欧洲。据此可知邮政业(  )
A.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成为欧洲各国重点发展行业
C.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促进了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答案 C 
5.(2021重庆,1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
——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
——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
《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 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8分)
答案 (1) 交通状况:交通闭塞;多山地、丘陵,空间阻隔;以长江水路为主的峡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地位:四川峡路交通是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积极作用:积极改善了四川的交通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四川的有效治理;保障了物资的漕运畅通;保障了军事的供应。消极作用:转输成本高,加重百姓负担;事故多发。
(2)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限,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清政府腐败无能,无法为铁路筹办提供实质性支持;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加剧,尤其是甲午战争后的资本输出,对中国筹办铁路形成巨大压力;川汉铁路沿线地形复杂,修筑难度大,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
(3)实现了西南人民对铁路发展的多年愿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新生政权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争取恢复经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是中国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证明;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推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考点2 医疗与公共卫生
1.(2021重庆,6,2分)下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增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答案 C 
2.(2021河北,7,3分)20世纪初,清政府对城市清洁、防疫检疫等公共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个人卫生也提出了要求,疫情期间要求更加严格,居民如患病应积极向医院或主管机构上报。对此,时人多有微词,而有识之士不仅积极支持,更是大力提倡。有识之士旨在(  )
A.推动政府政治改革     B.促进民主思想传播
C.提升居民个体素质     D.唤起民族强健意识
答案 D 
3.(2021辽宁,15,3分)1851年欧洲国家召开第一次国际卫生大会,1907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建立,尔后,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成为疫病防治领域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和实施者。在此过程中,国际卫生防疫体系(  )
A.经历了从区域到全球的转变
B.阻止了流行病在全球传播
C.顺应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D.始终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
答案 A 
4.(“五育”并举·人民政府推广体操)(2023北京,8,3分)1954年,政务院发布通知,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工作时间中各抽出十分钟做工间操”。随后,国家体委也公布并推行了第一套少年广播体操和儿童广播体操,很快成为中小学生每日必做的早操和课间操。这表明(  )
A.政府意在减少劳动和学习时间
B.竞技体育精神深入社会各行业
C.民众逐渐接受了休闲娱乐观念
D.政府高度重视增强民众的体质
答案 D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1.(前瞻考·宋代的疫病防治)(2023徐州期末,4)崇宁元年,宋徽宗下诏在各地建立“安济坊”,“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而且厨舍、汤药、饮食也分别置办。这表明宋代(  )
A.疫病频发威胁民众的安全
B.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预防
C.注重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
D.传统中医学取得突出成就
答案 C 
2.(前瞻考·近代中国交通)(2023广东四市四校联考期中,6)有学者指出,“盖天津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材料意在说明(  )
A.城市格局变化与交通变迁有关
B.交通改进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交通改善便利物品传递和交流
D.中国近代交通半殖民地化显著
答案 A 
3.(前瞻考·清末交通设施)(2023常州开学考,6)清末上海的租界规定行车不能“雷轰电掣疾流星”,因为“车行太快本违章,竭力奔驰易溜缰”。材料表明(  )
A.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
B.沿海城市已经普及汽车
C.交通工具改进加强了沟通
D.规则意识促进近代文明
答案 D 
4.(前瞻考·西医的传播)(2023常州期末,6)晚清《大公报》所刊载的一则西医广告中写道:“世界上的人本是精气血肉长成的,身体不似金石的坚固……牙齿是人之一身紧要关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宣传拓展医疗业务     B.传播西医基础理论
C.普及公共卫生知识     D.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答案 A 
5.(前瞻考·中西医结合)(2023如皋期末,10)1960年,卫生部在《关于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经验交流座谈会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不少疑难病症如晚期血吸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聋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有显著的效果,其中有一些的治疗效果已高于国际先进水平”。这表明(  )
A.新中国的医疗技术领先世界
B.我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C.西医必须学习中医才能发展
D.中西医团结合作推动医学的进步
答案 D 
6.(前瞻考·新中国农村医疗)(2024届常熟抽测,15)如下宣传画展示了一所农村医疗室,墙上张贴着“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标语,一名康复的工人同志向女乡村医生敬礼表示感谢。这说明乡村医生的出现 (  )
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
B.解决了中国农村的医疗难题
C.体现了中国医患关系的和谐
D.弥补了农村医疗能力的不足
答案 D 
7.(前瞻考·现代中国医疗保障制度)(2023南京、盐城一模,11)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分类表。据此可知(  )
类别 享受对象 资金来源
合作医疗(互助保险制) 主要是农民 集体和个人共同筹集
劳动医疗(企业保险制) 企业单位的工人和职员 企业福利费留成
公费医疗(国家保健服务制)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革命残废军人,高校学生等 国家预算支出
A.国家重视全民卫生健康意识 B.城乡医保体系建设已稳步推进
C.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 D.国家治理市场化机制初步形成
答案 B 
8.(前瞻考·交通进步)(2024届湖南常德一中月考,12)1837年,维克多·雨果在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的旅途过程:“路两旁盛开的鲜花变成了一条条红白相间的彩带。单个的形象消失了,一切都融汇成了条纹。成熟了的庄稼宛若无边的金色波浪,苜蓿草像长长的绿带……”雨果的描述可以反映(  )
A.交通运输方式革新     B.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C.工业加重化工污染     D.欧洲旅行观念改变
答案 A 
9.(前瞻考·巴拿马运河)(2023南京三模,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2分)
材料 巴拿马运河简史
——摘编自张鹏等编译《巴拿马简史》等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自拟一个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示例
论题:巴拿马运河的发展史充斥着殖民主义色彩。
阐释: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西班牙建立美洲殖民地,查理五世试图开凿运河,但未能实施。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西方殖民者加紧争夺在美洲的利益;法国和美国先后开凿巴拿马运河,最终,美国控制了运河的航运权,垄断了殖民利益。20世纪中后期,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由此可见,巴拿马运河是环球交通网络的重要部分,其发展深受西方殖民者影响。
限时拔高练
时间:25分钟 分值:36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23徐州考前模拟,1)在甲骨卜辞记载中,传染病分为“疾疫”“疾口”“疾蛔”“疾疥”“疟疾”等,人们认识到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季节性的特点,认为鬼神作祟、气候突变、饮食不洁等易造成传染病,并形成了祭祀疗法、收容隔离、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这些(  )
A.防止了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 B.建立了传染病防治保障体系
C.形成了对传染病的科学认知 D.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
答案 D 
2.(2024届徐州一中、淮阴中学、姜堰中学联考,5)京杭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在隋朝和元朝都曾大规模翻修过。观察下图,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的变动原因是(  )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元朝运河路线图
A.政治中心的转移    B.经济中心的转移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赋税制度的改革
答案 A 
3.(2024届湖北宜荆荆随联考,3)《千金方》是“药王”孙思邈所作的综合性临床医著,他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医生首先要确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医学成就。这部医书 (  )
A.渗透了大量佛教轮回思想
B.包含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C.医德伦理观念的特色突出
D.标志着中医临床理论诞生
答案 C 
4.(2024届盐城期中,10)下图是1906年《时事画报》登载的题为《何不讲求卫生》的图画,图中按语为:“迎神舞狮,祓除不祥,此乡愚之所为,为有识者所哂。西人谓时疫由于地方不洁、华人不讲究卫生所致,殆近理哉。”该图画的创作寓意是(  )
A.唤醒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B.提高群众公共卫生水平
C.弘扬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D.破除迷信提倡文明新风
答案 D 
5.(2023苏锡常镇二模,7)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缺医少药,边区政府号召“中医科学化,西医大众化”,成立防疫总委员会,成立中西医药研究会,组建八路军卫生材料厂,组织中西医疗队下乡诊治活动。“我军使用的中药制剂,自制的竟占了全部用药的三分之一”。这说明 (  )
A.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B.陕甘宁边区的疫情日益严重
C.边区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扩大
答案 C 
6.(2024届南通百校开学联考,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坚决贯彻“四个最严”的原则,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该管理法表明我国(  )
A.医疗法律体系已完善
B.高度重视药品安全
C.药品监管以惩罚为主
D.医疗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 B 
7.(2023湖北部分学校联考,10)2021年12月,鲁南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的用时大大缩短,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8.(2024届如皋一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7分)
答案 (1)原因:官方进行全面疫病防治的能力不足;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弥补了国家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官员粉饰太平,缺乏对民众生命的真正关怀;信息传递不畅通。
(2)意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利于社会稳定、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江苏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十八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医疗与公共卫生(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