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押第19题 世界史(湖南省卷)(解析版)

押湖南省卷第19题
世界近现代史
2024年湖南省历史考试将采用统一命题形式(长沙卷除外),结合湖南多个地市自主命题的情况,预计今年省卷19题应当是考查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侧重于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大国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是贯穿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的主题之一,因此今年中考很有可能从此切入进行命题。建议考生重点复习英国、美国、日本、俄国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以及衰落的过程和原因,同时也要关注这些大国崛起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例如英国美国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和两极格局,中国俄国和多极化趋势。
2023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其二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阿联酋共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因此今年中考很有可能从此角度切入进行命题。建议考生在备考时重点复习几次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世界各国进行环境治理的措施。
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绝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背景。
材料二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
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确立世界霸权的原因。
材料三 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俄国(苏联),还有其它一些20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俄国(苏联)“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能从西方大国的崛起中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的发展。
(2)荷兰:创立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殖民掠夺。
英国: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重视科技(工业革命);殖民掠夺;三角贸易。
美国: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指导(政府干预的手段);重视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3)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苏联):彼得一世改革;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或农业集体化。
(4)改革完善制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等。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荷兰:根据材料“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得出创立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根据材料“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得出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开始殖民掠夺。
英国:根据材料“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得出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重视科技,成为“世界工厂”;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殖民掠夺以及三角贸易促进英国的发展。
美国:根据材料“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得出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指导(政府干预的手段);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科技;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大发战争财;美国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现代化国家。
俄国(苏联)通过彼得一世改革成为军事强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新经济政策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苏联的工业化或农业集体化等。
(4)经验:从制度、科教和人才着手,如改革完善制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强国等。
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基础设施。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中为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做出贡献的是哪一项?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又是哪一项?东汉时期湖南人蔡伦为四大发明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理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电的发明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的时代”?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什么时代?
【答案】(1)发明:指南针;火药;改进造纸术。
(2)理解: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3)发明: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任举一例,其它发明亦可)新的时代:电气时代。
(4)时代:信息时代。
【解析】(1)发明:据所学可知,为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做出贡献的是指南针,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火药,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蔡伦为四大发明做出了的贡献是改进造纸术。蔡伦利用廉价的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为原料,改进了造纸术,扩大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2)理解:据材料二“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可知,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因此说“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
(3)发明: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有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任举一例,其它发明亦可)
新的时代: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时代:据所学可知,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人了进入了“信息时代”。
3.(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美国建国以来,仅有16年没有打仗,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发动或参与的200多场战争中,对美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主要有:独立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表格。
名称 发生时间 性质
A 1775年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战争 1861年 内战、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 C
越南战争 1961年 侵略战争
(2)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选一个,指出其历史影响。
(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和德国在美国支持或默许下,大力提高军力。对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直接提醒当今美国政府: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4)参与“美国热衷于发动战争原因探讨”活动。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说:美国之所以要在世界的范围内制造各种麻烦,甚至于发动战争,核心原因就是战争能给美国带来收入。
王兵同学说:战争能够助力美国经济发展。
你说: 。
【答案】(1)A.独立战争;B.1914年;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南北战争: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任选其一)
(3)史实:为了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纷纷组建军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日本轰炸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4)美国拥有大量的军工企业,战争能够为这些军工企业带来大量的军事订单,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据题干“1775年、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独立战争。即A为美国独立战争。据题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即B为1914年;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即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据所学可知,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任选其一)
(3)据所学可知,为了摆脱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德国和日本纷纷组建军队,走上了对外扩张的法西斯道路,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日本轰炸了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因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直接提醒当今美国政府: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
(4)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美国拥有大量的军工企业,战争能够为这些军工企业带来大量的军事订单,能够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4.(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战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材料二 你可以把它(战争)比做一场足球赛,我们就好象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该参加进去,做最后一击,决定全局的胜利。
——摘自1941年罗斯福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历时 参战国 卷入人口 死亡人数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1000余万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约20亿 5000余万
——根据百度词条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在战争中最不利的因素是什么?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加进去”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上场”始于什么事件?试举一例
日本法西斯在湖南的暴行。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4)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良知的拷问,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人类避免战争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因素:处在英法和俄国的东西夹击之中。 性质:非正义战争
(2)原因:珍珠港事件。事件:九一八事变 暴行:厂窑惨案或常德细菌战
(3)都破坏了世界和平,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都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等。
(4)建立国际组织;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经济一体化等。
【解析】(1)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可知,德国在战争中最不利的因素是处在英法和俄国的东西夹击之中。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2)原因:根据材料二“你可以把它(战争)比做一场足球赛,我们就好象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该参加进去,做最后一击,决定全局的胜利”联系所学可知,美国“参加进去”的原因是珍珠港事件。事件: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上场”指的是中国参加二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例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法西斯在湖南的暴行主要有厂窑惨案或常德细菌战。
(3)根据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比较表”联系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主要是都破坏了世界和平,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都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发展等。
(4)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为了避免战争应该建立国际组织;加强文化交流;推动经济一体化等。
5.(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2)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将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
[关注现实,领悟历史]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带来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展望未来,创造历史]
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
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5)当今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观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杜鲁门主义出台。
(2)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4)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5)表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做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
【解析】(1)盟者:据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美苏同盟正式形成。
仇敌: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影响:据材料二“《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华沙条约》签字仪式”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北约和华约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3)“结局”:据材料一“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结合所学可知,美苏争霸“最终的结局”是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4)影响:根据材料三“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冲击”,可知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由“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可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因此乌克兰危机产生的国际影响有,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严重冲击国际民生;加剧国际紧张局势;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5)表现:根据材料四“……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 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展现大国风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投行;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做法: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有理即可。如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要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才能长久立干不败之地。
材料题答题技巧
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读问题时,要勾画出答题范围,能力项和设问,然后再去答题,切记不能在没有读明白问题时就去答题。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1.根据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 如图
(2)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材料四 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
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人教社2018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上册)》教科书
(3)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1)内涵: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威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肯定人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2)特点:①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②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展开由欧美国家扩展到亚洲国家;③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方式进行;④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改革的成果。
(3)变化趋势: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
关系: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促使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
【解析】(1)内涵:根据材料一“……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的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后扩展至欧洲其他各国;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的神学思想。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威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个性解放,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肯定人权,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2)特点:根据材料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如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议会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由封建国家过渡到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②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展开由欧美国家扩展到亚洲国家;③通过革命或者改革方式进行;④颁布法律文件巩固革命、改革的成果。
(3)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三“图一英国农业、工业比重的变化”,“图二英国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可知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是工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下降;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
关系:根据材料四“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可知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于蒸汽机的发明解决了工业革命发展的动力问题,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机器大生产的出现;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奠定基础;促进交通运输工具革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最终促使工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增加。
2.大国以海洋为舞台推行强权政治,通过对海洋的分割实现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和控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最先有组织地开展大航海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两国的海外拓殖过程中,从欧洲经印度洋到达亚洲的航线、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航线均被开辟出来。之后两国开始了对海权的争夺,矛盾不断激化,在教皇多次干预下,两国签约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而到了17、18世纪西、葡的海上强国地位遭到了英国、荷兰、法国等国的相继挑战,最终在19世纪初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欧洲长达200多年的海洋争霸史。19世纪后期德国企图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挑战英国的霸权,武力夺取“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以英德为主要对手的一战爆发,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双方损失惨重,而一战期间,美国的海上力量迅速增强并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中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之后的二战中,英国和法国力量被削弱,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英国世界海洋霸主的权杖被悄悄转移到美国手中。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海权大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的同时,印度、中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注意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从而在海上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而这种格局的发展,必将对国际秩序的重塑产生重要的影响。
——《海洋大发现与国际秩序的建立》
(1)请说出分别完成开辟“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和“环球航线”的探险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海上秩序 成因
15、16世纪 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
19世纪初
二战后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一超多强”的格局
(3)请通过以上材料提取一个观点。
【答案】(1)哥伦布麦哲伦
(2)
时间 海上秩序 成因
15、16世纪 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 西班牙、葡萄牙最先进行新航路的开辟,获得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19世纪初 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英国在早期殖民掠夺中,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等国,海上力量大大增强;最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成为海上霸主奠定经济基础。
二战后 美国成为海上霸主 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经济实力和海上力量迅速增强;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力量,日本成为战败国,改变了各国的海上力量对比,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大的海洋国家。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一超多强”的格局 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海上力量的发展。
(3)战争(先进的政治制度、科技力量)影响海上秩序的变化;综合国力对海上秩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1)探险家: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2)填空:根据“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矛盾不断激化,在教皇多次干预下,两国签约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和所学可知,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建立的原因是西班牙、葡萄牙最先进行新航路的开辟,获得了大量海外殖民地。
根据”最终在19世纪初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欧洲长达200多年的海洋争霸史。“可得出9世纪初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原因:根据所学,可从英国的经济基础强大,政治制度先进,军事实力强调的角度分析,如英国在早期殖民掠夺中,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等国,海上力量大大增强;最早完
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成为海上霸主奠定经济基础。
根据”之后的二战中,英国和法国力量被削弱,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英国世界海洋霸主的权杖被悄悄转移到美国手中。“可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海上霸主。原因:根据所学,可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一战二战对美国的影响角度分析,如美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一战,经济实力和海上力量迅速增强;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二战削弱了欧洲国家的力量,日本成为战败国,改变了各国的海上力量对比,二战后美国成为最强大的海洋国家。
根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海权大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的同时,……而这种格局的发展,必将对国际秩序的重塑产生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一超多强书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极格局瓦解;中国、印度、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海上力量的发展等。
(3)观点:结合材料的信息可知,材料中涉及到了战争及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因此可得出观点为战争(先进的政治制度、科技力量)影响海上秩序的变化;综合国力对海上秩序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发展给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对欧洲及全球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涉及了许多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武装冲突爆发后,战场上的技术和战略手段的进步使得这场战争异常残酷,造成了数百万人的兆亡和伤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纷纷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全面爆发,并于1945年结束。……大战期间,使用了空中轰炸、原子弹等新兴武器,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以及大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被摧毁,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混乱之中。
——摘编自《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中图示人物所带领的船队在“地理大发现”中有何突出贡献 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并概括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战后欧洲各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这次大战对欧洲各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3)列举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联合所建立的组织。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现代史上欧洲发展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突出贡献:麦哲伦及其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相同点: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领导阶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革命任务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生阶段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革命进程都充满了曲折和斗争;过程中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作用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等。
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衣食的种类和文化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交往;有利于改进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等。
(2)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伤亡人数多;新式武器大量使用。
影响:条约对德国过于苛刻,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②直接原因: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特点:规模大、时间长;参与国家多;参与人口多;战争范围广;新式武器使用。
消极影响: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被摧毁,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混乱之中等。(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组织: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成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举出任意一个即可)
启示:制度革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团结联合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抗俱损,联合双赢等。
【解析】(1)突出贡献: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可知,麦哲伦及其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相同点:结合所学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从爆发的背景、领导阶级、革命任务、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革命过程、颁布的法律文献、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领导阶级都是以资产阶级为主;革命任务都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生阶段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革命进程都充满了曲折和斗争;过程中都颁布了相关法律文献;作用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等。
积极影响: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可知,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促进了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丰富了人们衣食的种类和文化生活;便利了人们的交往;有利于改进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等。
(2)①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特点: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可知特点是时间长;根据材料二“涉及了许多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可知特点是范围广;根据材料二“造成了数百万人的兆亡和伤残”可知特点是伤亡人数多;根据材料二“战场上的技术和战略手段的进步使得这场战争异常残酷”可知特点是新式武器大量使用。
影响:根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纷纷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并结合所学《凡尔赛条约》的相关知识可知,条约对德国过于苛刻,导致德国复仇情绪蔓延,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②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可知,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特点: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全面爆发,并于1945年结束。……大战期间,使用了空中轰
炸、原子弹等新兴武器”并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主要有规模大、时间长;参与国家多;参与人口多;战争范围广;新式武器使用。
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二“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以及大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被摧毁,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混乱之中”可知,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被摧毁,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混乱之中等。(任选一个作答即可)
(3)组织:结合所学二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可知,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成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举出任意一个即可)
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并结合所学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从制度革新、科技发展和团结合作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制度革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发展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团结联合是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抗俱损,联合双赢等。
4.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利的分割与制约。——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作品进行简要解读。(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超过100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材料中联邦宪法主要的原则?
(3)材料三中“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什么重大变化?综上,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答案】(1)《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潮;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随着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兴起的;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或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君主立宪制;分权制衡的原则。(答“三权分立”也可)
(3)生产方式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大生产;(或生产组织形式变化:由工场到工厂。)
认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
【解析】(1)解读:结合所学知识,《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列奥纳多 达 芬奇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作中,女性模特的神秘微笑和微妙的表情变化吸引了无数观众。该画作展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表达了对人和人性的生动刻画,展示了对人性的歌颂和赞美,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情怀,表达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是随着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兴起的;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2)政治制度:根据材料“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及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原则:根据材料“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利的分割与制约”可知,联邦宪法的主要原则是分权与制衡。
(3)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
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创新驱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不断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家庭大多使用煤炭为燃料,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则通过烟囱排到室外,造成空气污染。日益增多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大大降低了河水的质量。遭到污染的河水被人们饮用后,必然会诱发疾病,造成各种流行病的孳生。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后,只是采取限制燃料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时间等限制措施。
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第三阶段 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污染的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发展。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摘编自刘芃岩、郭玉凤等主编《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理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1)具体表现:空气污染严重;河流水质下降;传染病频发。(3点都回答)
(2)变化:各国采取措施限制污染到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再到联合国层面提出“全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因: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任答两点)
【解析】(1)具体表现:根据“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则通过烟囱排到室外,造成空气污染。”得出空气污染严重;根据“日益增多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大大降低了河水的质量。”得出河流水质下降;根据“遭到污染的河水被人们饮用后,必然会诱发疾病,造成各种流行病的孳生。”得出传染病频发。
(2)变化:根据“20世纪50年代前后,只是采取限制燃料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时间等限制措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等内容及阶段划分,可得出理念由各国采取措施限制污染到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再到联合国层面提出“全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因:根据所学,主要与环境问题严重、民众意识增强等方面有关,可得出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进入19世纪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落后的手工劳动……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大部分可耕地多半都属于地主和国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是农奴。农奴对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任意离开土地。因此,妨碍着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虽然一部分交代役租的农民可以独立经营工商业或到工厂去做工,但是他们对地主仍有人身义务。在农活繁忙的季节,地主可以随时把他们抽回去,这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厂主雇佣
这种工人还须拨给农奴主一部分利润,从而也就影响了工业企业的资本积累。
——摘编自邱兆祥《经济金融理论探索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二 面对异彩纷呈的西方文明,闭关锁国近300年的日本表现出大规模输入的热情……在经济方面,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大力发展作为工业生产基础的煤铁工业和利于国家资本积累的纺织工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力求实现经济独立。在政体建设方面,仿效德国宪法,确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君主制。在教育方面,1871年设立文部省,1872年发布《学制令》,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移植西方学制和近代科技知识,广派留学生,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实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摘编自甘丽娟《东方文化与文学专题》
(2)材料二中的各项措施属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其对日本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以上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当时世界怎样的时代潮流?
【答案】(1)问题: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解决:俄国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影响: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时代潮流: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解析】(1)问题:由题干材料“18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大部分可耕地多半都属于地主和国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是农奴。农奴对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任意离开土地。”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俄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解决:结合所学可知,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或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改革:由题干材料“在经济方面,……确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君主制。”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各项措施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影响:结合所学可知,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时代潮流: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经过南北战争、俄国通过1861年改革、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以革命或改革的方式分别扫除了发展中的障碍,美国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日、俄则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成员,因此说以上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当时的世界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扩
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7.人类历史发展中总是面临重重危机,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进。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①处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进行“政策调整”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在近代史上,欧洲多次发生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也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所以欧洲很早就有建立欧洲联邦的呼声。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力大减,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
——摘编自刘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4)综上所述,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抉择,汲取历史的智慧,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国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答案】(1)政策:罗斯福新政;
影响: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2)因素:明治维新,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持国家独立。
(3)原因:吸取战争的教训,摆脱美国苏联的控制,走联合自强道路
(4)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此,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解析】(1)政策: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进行“政策调整”采取的政策是:罗斯福新政。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
(2)因素:根据所学可知,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明治政府还致力于废除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因此,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主观因素有:明治维新,废除不平等条约,保持国家独立。
(3)原因:根据材料三“ 在近代史上,欧洲多次发生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也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所以欧洲很早就有建立欧洲联邦的呼声。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力大减,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可以得出,“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的主要原因有:吸取战争的教训,摆脱美国苏联的控制,走联合自强道路。
(4)中国方案:根据所学可知,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抉择,汲取历史的智慧,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国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为此,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1939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与破坏。这场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千千万万个家庭家破人亡,许多城镇乡村成为废墟,……战争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各国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什么?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因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政治原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2)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的摧毁了法西斯主义,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平进步力量壮大。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
界的面貌,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美苏冷战。
原因: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
(4)启示:战争是残酷的,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冷战和热战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可知,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是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政治原因:根据材料一表格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政治因素是199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2)意义:根据材料二“争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各国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的摧毁了法西斯主义,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平进步力量壮大。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3)根据材料三“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抗指的是美苏冷战。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战争是残酷的,世界人民应该更加珍惜和平:世界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敌人才能胜利:冷战和热战都不利于世界和平。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直至最后胜利,绝不和敌国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二:在过去25年里,世贸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机构、职能和规则等不断完善,成员共识日益大于分歧,包括一致同意对世贸组织规则实行重大改革,以完善全球贸易流动。迄今,世贸组织成员已增至
164个,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对此,世贸组织总干事表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深受成员信任,成员认为这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公平、高效机制。
——《风雨兼程期待改革——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
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宣言签署建立的组织的名称。为什么说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其建立体现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现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一谈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答案】(1)名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原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2)作用: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解决贸易壁垒;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3)共同问题:环境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霸权主义等。
(4)做法: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反对战争;建立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人类共同体等。
【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美、苏、中等26国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成立。
原因:根据材料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壮大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因此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2)作用:根据材料二“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可知作用是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二“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可知作用是有利于解决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解决贸易壁垒;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者世界和平与发展。
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3)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和“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的共同问题是:环境问题、地区冲突、民族矛盾、霸权主义等。
(4)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国际关系、建立新秩序、发展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反对战争;建立新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出现的问题奠定物质基础;构建人类共同体等。
10.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前斗争从战场转移到案(谈判案)前,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卷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转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并分析“导致它的崩溃”的因素。
(2)材料二中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经济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答案】(1)“新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因素:国际形势,自身存在矛盾激化
(2)标志性事件: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措施:马歇尔计划
(3)趋势:多极化趋势
(4)努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解析】(1)“新体系”:根据材料“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因素:根据材料“然而随卷图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崩溃主要是由于国际形势,自身存在矛盾激化等因素。
(2)标志性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从二战时期的同盟关系转变为冷战,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经济上与苏联竞争,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来巩固欧洲资本主义,控制欧洲。
(3)趋势:根据材料“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吹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还是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也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呈现多极化趋势。
(4)努力:根据所需知识可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倡导各国和地区合作共赢,发展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中国为全球治理提出的中国智慧,主张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押湖南省卷第19题
世界近现代史
2024年湖南省历史考试将采用统一命题形式(长沙卷除外),结合湖南多个地市自主命题的情况,预计今年省卷19题应当是考查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侧重于考察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能力,难度较大。
大国崛起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是贯穿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的主题之一,因此今年中考很有可能从此切入进行命题。建议考生重点复习英国、美国、日本、俄国这些世界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以及衰落的过程和原因,同时也要关注这些大国崛起的过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例如英国美国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和两极格局,中国俄国和多极化趋势。
2023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日本排放核污水,其二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达成“阿联酋共识”。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这需要全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因此今年中考很有可能从此角度切入进行命题。建议考生在备考时重点复习几次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世界各国进行环境治理的措施。
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绝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国崛起的背景。
材料二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
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学者们还认为,英美两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障。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确立世界霸权的原因。
材料三 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像德国、日本、俄国(苏联),还有其它一些20世纪的国家那样,可以说是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点。因为这些国家大都是刚刚经历了国家重建,相对于社会力量,国家的力量比较强大。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俄国(苏联)“由国家来推动经济建设”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能从西方大国的崛起中借鉴哪些经验和教训?
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摘自何成刚主编《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材料二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它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起点,是从工场手工业生产向以工厂制为基础的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重大飞跃。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电的发明和应用,打开了解放生产力的大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截然不同,第二次技术革命完全是在近代科学理论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基础设施。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大发明中为世界连为一个整体做出贡献的是哪一项?对欧洲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欧洲社会变革的又是哪一项?东汉时期湖南人蔡伦为四大发明做出了什么贡献?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的理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应用方面的发明。“电的发明和应用”开辟了一个怎样的“新的时代”?
(4)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什么时代?
3.(2023·湖南邵阳·中考真题)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美国建国以来,仅有16年没有打仗,是“世界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美国发动或参与的200多场战争中,对美国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主要有:独立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美国发动或参与的战争表格。
名称 发生时间 性质
A 1775年 民族解放战争、资产阶级革命
南北战争 1861年 内战、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全面爆发) C
越南战争 1961年 侵略战争
(2)在“南北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选一个,指出其历史影响。
(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日本和德国在美国支持或默许下,大力提高军力。对此,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经直接提醒当今美国政府:德国和日本都在重建军队,这对美国来说不是好事。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4)参与“美国热衷于发动战争原因探讨”活动。
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说:美国之所以要在世界的范围内制造各种麻烦,甚至于发动战争,核心原因就是战争能给美国带来收入。
王兵同学说:战争能够助力美国经济发展。
你说: 。
4.(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战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材料二 你可以把它(战争)比做一场足球赛,我们就好象是预备队,闲坐在一旁的长凳上瞧人家的。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该参加进去,做最后一击,决定全局的胜利。
——摘自1941年罗斯福的一次演讲
材料三 两次世界大战基本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历时 参战国 卷入人口 死亡人数
一战 4年多 30多个 约15亿 1000余万
二战 6年多 60多个 约20亿 5000余万
——根据百度词条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在战争中最不利的因素是什么?一战的性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参加进去”的原因是什么?“中国上场”始于什么事件?试举一例日本法西斯在湖南的暴行。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影响。
(4)对战争的反思,是一种良知的拷问,也是一种人生态度的重建。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人类避免战争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5.(2023·湖南衡阳·中考真题)大国关系是影响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关注大国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把握世界局势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解读材料,走进历史]
材料一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美洲的古巴、亚洲的阿富汗都留下他们争霸的痕迹。也许在《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的漫画中,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美国如愿以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只不可轻视的力量。军事实力的强大,仍使俄罗斯成为牵制美国的重要力量。
(1)“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写出他们成为“盟者”和开始成为“仇敌”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北大西洋公约》签字仪式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
(2)图中两大军事组织的建立对世界将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一中提到“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就已经暗示了最终的结局”,请问“最终的结局”是指什么?
[关注现实,领悟历史]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带来冲
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4)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展望未来,创造历史]
材料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反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5)当今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历史奇迹,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怎样在世界舞台上展观大国风范的?你认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如何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材料题答题技巧
总的而言可从三步入手:
一读:解题的基础
材料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问题部分。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读问题时,要勾画出答题范围,能力项和设问,然后再去答题,切记不能在没有读明白问题时就去答题。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走完了“读”和“想”这两步,答题的思路有了,只剩最后一步组织答案了。
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
1、问什么答什么
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对号作答,坚持“问什么答什么”,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材料解析题对回答的要求是贵精不贵多。注意设问的分值,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
1.根据下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
材料二 如图
(2)阅读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过程的特点。
材料三
材料四 瓦特蒸汽机很快在英国广泛应用,除用在纱厂外,还应用到冶金厂、面粉厂,并在后来应用到运输业中,导致了运输工具的改进。有了蒸汽机作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有些工厂甚至雇用1000多人。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人教社2018年版初中《世界历史(上册)》教科书
(3)指出材料三中图一、图二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蒸汽机的发明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
2.大国以海洋为舞台推行强权政治,通过对海洋的分割实现对国际秩序的影响和控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最先有组织地开展大航海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两国的海外拓殖过程中,从欧洲经印度洋到达亚洲的航线、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以及环球航线均被开辟出来。之后两国开始了对海权的争夺,矛盾不断激化,在教皇多次干预下,两国签约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而到了17、18世纪西、葡的海上强国地位遭到了英国、荷兰、法国等国的相继挑战,最终在19世纪初英国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欧洲长达200多年的海洋争霸史。19世纪后期德国企图大力发展海上力量,挑战英国的霸权,武力夺取“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以英德为主要对手的一战爆发,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中,英德双方损失惨重,而一战期间,美国的海上力量迅速增强并在战后的国际会议中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之后的二战中,英国和法国力量被削弱,德国和日本成为战败国,英国世界海洋霸主的权杖被悄悄转移到美国手中。1991年,苏联解体后,在海权大国大力发展海上力量的同时,
印度、中国、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注意发展自己的海上力量,从而在海上也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而这种格局的发展,必将对国际秩序的重塑产生重要的影响。
——《海洋大发现与国际秩序的建立》
(1)请说出分别完成开辟“从欧洲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航线”和“环球航线”的探险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海上秩序 成因
15、16世纪 西葡并立的海洋秩序
19世纪初
二战后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一超多强”的格局
(3)请通过以上材料提取一个观点。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通过地理大发现和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相继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强国,在随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中,西欧进一步确立了在欧洲经济、文化中的领先地位……19世纪欧洲的经济、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已遥遥领先,几个欧洲列强的殖民地遍布各大洲。
——摘编自《近代欧洲的发展给中国的影响》
材料二: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对欧洲及全球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持续了四年,涉及了许多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武装冲突爆发
后,战场上的技术和战略手段的进步使得这场战争异常残酷,造成了数百万人的兆亡和伤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纷纷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1939年全面爆发,并于1945年结束。……大战期间,使用了空中轰炸、原子弹等新兴武器,造成了数千万人的死亡,以及大量的城市和基础设施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各国的经济被摧毁,人们生活在贫困和混乱之中。
——摘编自《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1)材料一中图示人物所带领的船队在“地理大发现”中有何突出贡献 依据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并概括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的积极影响。
(2)选做题: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战后欧洲各国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影响。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大战的特点。并指出这次大战对欧洲各国产生的消极影响。
(3)列举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走向联合所建立的组织。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现代史上欧洲发展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4.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蒙娜丽莎》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使英国第一个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开始了从农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宪法格外注重权利的分割与制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约。——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作品进行简要解读。(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超过100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指出材料中联邦宪法主要的原则?
(3)材料三中“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什么重大变化?综上,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时期,英国家庭大多使用煤炭为燃料,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则通过烟囱排到室外,造成空气污染。日益增多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大大降低了河水的质量。遭到污染的河水被人们饮用后,必然会诱发疾病,造成各种流行病的孳生。
——摘编自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化时期英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前后,只是采取限制燃料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时间等限制措施。
第二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各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第三阶段 1972年,联合国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污染的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和“综合治理”发展。
第四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思维和价值观念,认识到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摘编自刘芃岩、郭玉凤等主编《环境保护概论》(第二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理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俄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进入19世纪后,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许多工业部门中,机器生产逐渐代替落后的手工劳动……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大部分可耕地多半都属于地主和国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都是农奴。农奴对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不能任意离开土地。因此,妨碍着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虽然一部分交代役租的农民可以独立经营工商业或到工厂去做工,但是他们对地主仍有
人身义务。在农活繁忙的季节,地主可以随时把他们抽回去,这就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厂主雇佣这种工人还须拨给农奴主一部分利润,从而也就影响了工业企业的资本积累。
——摘编自邱兆祥《经济金融理论探索集》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材料二 面对异彩纷呈的西方文明,闭关锁国近300年的日本表现出大规模输入的热情……在经济方面,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大力发展作为工业生产基础的煤铁工业和利于国家资本积累的纺织工业,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力求实现经济独立。在政体建设方面,仿效德国宪法,确立起以天皇为核心的立宪君主制。在教育方面,1871年设立文部省,1872年发布《学制令》,改革旧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内容,移植西方学制和近代科技知识,广派留学生,普及初等教育,重视实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摘编自甘丽娟《东方文化与文学专题》
(2)材料二中的各项措施属于日本历史上哪一次重大改革?其对日本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以上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当时世界怎样的时代潮流?
7.人类历史发展中总是面临重重危机,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前进。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中①处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进行“政策调整”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世界史·近代史稿》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强国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在近代史上,欧洲多次发生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也以欧洲为主要战场,所以欧洲很早就有建立欧洲联邦的呼声。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实力大减,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难以恢复昔日的辉煌,面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之抗衡,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
——摘编自刘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走上了区域合作的道路”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
(4)综上所述,面对危机各国做出的不同抉择,汲取历史的智慧,面对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国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4—1939年部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14年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
1929年 美国股市崩溃,经济危机爆发
1933年 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1939年9月 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与破坏。这场大战夺去了几千万人的生命,千千万万个家庭家破人亡,许多城镇乡村成为废墟,……战争的胜利彻底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使各国人民深刻反思,追求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国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形成了苏联为首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客观上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深深的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冲突,使它们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加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对抗”指什么?美苏“从战时盟友转变为战后的对手”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发表,主要内容是集中各国全部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共同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直至最后胜利,绝不和敌国单独媾和。《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彻底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战争的主动权从轴心国阵营转移到同盟国阵营,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强大的战略准备和军事力量基础。
——据《<联合国家宣言〉:世界从孤立走向联合》
材料二:在过去25年里,世贸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机构、职能和规则等不断完善,成员共识日益大于分歧,包括一致同意对世贸组织规则实行重大改革,以完善全球贸易流动。迄今,世贸组织成员已增至164个,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98%以上。2015年,世贸组织成立20周年时,恰逢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受理第500个贸易争端案件。对此,世贸组织总干事表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深受成员信任,成员认为这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公平、高效机制。
——《风雨兼程期待改革——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5周年》
材料三:全球生态问题。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宣言签署建立的组织的名称。为什么说宣言的签署,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面貌大为改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及其建立体现出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现在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
(4)根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一谈如何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10.走和平发展道路,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使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前斗争从战场转移到案(谈判案)前,战胜国召开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体系,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国际事务中发生的进个重大事件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这一体系相关联。然而随卷国际形势的发展,该体系自身存在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导致它的崩溃。
——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曾经的伙伴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不断地放弃合作。两年之后,因为共同的危险而诞生的同盟关系让位给两个主要敌对国之间的冷战。冷战的最初体现是欧洲大陆被分成了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竞争的集团一方依赖美国,一方追随苏联。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转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材料四 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在此形势下,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层次的国际治理组织,在这些组织中,都有中国的积极参与。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体系”的名称,并分析“导致它的崩溃”的因素。
(2)材料二中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二战后美国为加强与苏联在经济上的“竞争”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说世界政治格局进入“碎片化”时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4)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作出了哪些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押第19题 世界史(湖南省卷)(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