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02(广东深圳新中考卷)(解析版)

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深圳卷】
历史·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 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 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可得出,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中出现了阶级划分,有高等级出现,同时也有了贫富之分,A项正确;长江中下游不属于中原地区,排除B项;题干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等是属于手工业并不是农业,排除C项;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属于新石器时期,并没有进入奴隶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2.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时间 事件
春秋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敌人逃跑,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
战国 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余万人
A.恪守宗法到礼乐崩坏 B.尊礼重信到文明讨伐
C.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 D.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
【答案】D
【解析】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宋襄公提出了“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敌人逃跑,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的战争原则,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战争规范和礼仪,强调了君子的仁义之道,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礼乐文化,战国时期,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余万人,这表明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争霸和残酷战争,暴露了当时社会的弱肉强食、权谋之风,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从礼乐文化逐渐走向弱肉强食的演变过程,D项正确;宗法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 项;文明讨伐与题干“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余万人”不符,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并非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排除C 项。故选 D项。
3.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下以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南北朝 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这些经验,撰写成《齐民要术》
祖冲之 南北朝 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徐光启 明朝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等,编成《农政全部》
A.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B.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C.科学家勇于创新和钻研精神 D.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而写成《伤寒杂病论》,贾思勰吸取农民生产经验等而撰写成《齐民要术》。祖冲之考察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徐光启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等编成《农政全书》,由此可见古代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A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中国古代科技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的对比,无从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科学家总结实践经验,而不是凸显勇于创新精神,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这些科技著作都由政府统一组织编
写,排除D项。故选A项。
4.“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反映了( )
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 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
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答案】C
【解析】依据“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肺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可见体现了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不仅设有专门的机构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还允许外国人来华学习交流、担任官职等等,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唐朝对外关系而非政治制度,排除A项;题干不仅反映了唐政府允许外国人在华担任官职,而且还允许外国人来华交流学习、接待外国使节和宾客等,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唐朝的对外政策、对外关系,没有凸显唐朝教育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5.“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该言论意在表明( )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
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制和军机处这两个机构只能按皇帝旨意办事,权力受到极大限制,是专制皇权的加强的表现,A项正确;内阁制和军机处是中央结构,不能够体现地方权力的削弱,排除B项;仅废除丞相和设置内阁,无法得出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的结论,排除C项;清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6.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
A.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
C.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 D.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
督,东北三省正式建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疆、台湾和东北地区的行政改革,特别是建立省份和设立总督,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辖,明确了清政府对这些地区的主权归属,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些地方叛乱的具体情况,也没有说明这些改革直接遏制了叛乱势头,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直接说明这些改革使清政府“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排除B项;题干中主要讨论的是清政府在国内的行政改革,没有涉及外交规则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
7.下图所示近代中国企业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近代中国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单位:家)
A.列强资本入侵 B.洋务运动发展
C.民国政府支持 D.企业家的努力
【答案】B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61年我国的军事工业个数增长迅速,1871年中国的民用企业个数增长迅速,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9世纪60—90年代,随着列强侵略战争的侵入,中国人民开始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一些开明的清政府内部的官员开始学习西方,掀起了“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学习西方的经济和器物,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系列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项正确;列强资本入侵是在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2年1与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洋务运动运动,领导这场运动的主要人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因此企业家的努力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黄埔军校校内有两幅著名对联,一幅是:“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另一幅是:“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这两幅对联说明黄埔军校( )
A.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另一幅是:“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和所学可知,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就是它与其它旧式军校的区别之处,校门上的对联集中反映了黄埔军校重视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B项正确;黄埔军校的作用是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与材料对联的信息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黄埔军校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与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无关,排除C项;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比较片面,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朱德曾说:“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相持的斗争……那么敌人就会长驱向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反人民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了。”这一论断可用来证明( )
A.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B.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形势
C.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D.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相持的斗争......那么敌人就会长驱向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反人民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了”可知,朱德强调敌后战场的重要性,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有效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对维持中国持久抗战的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排除A项;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形势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敌后抗战、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连枪都有可能拉不开,手雷也可能拉不了环的情况下,志愿军重创了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在阻击阵地前一个连的志愿军士兵们被冻成冰雕。材料反映了志愿军将士( )
A.爱国爱民,革命乐观 B.意志坚定,不惧牺牲
C.团结群众,严守纪律 D.勤劳勇敢,爱好和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连枪都有可能拉不开,手雷也可能拉不了环的情况下,志愿军重创了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在阻击阵地前一个连的志愿军士兵们被冻成冰雕”和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中志愿军将士意志坚定、不惧牺牲,重创了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B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爱国爱民,革命乐观,排除A项;长征时期显示出红军团结群众,严守纪律,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体现出勤劳勇敢,爱好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11.标语口号可以体现时代特色。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旧墙上看到“公私合营”“社会
主义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因此,“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事件是文化大革命,B项正确;三大改造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是建立合作社和实行公私合营,排除A项;改革开放时期的口号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排除C项;“大跃进”运动时期的标语口号有“社会主义总路线”“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排除D项。故选B项。
12.下表为新中国前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年份。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伴随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D.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遭到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召开了一届,但是在1978年—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常召开,可见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恢复、完善,D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而新中国成立是在1949年10月,因此并非同时确立,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毕竟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因此不能说被废除,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不能说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3.下表是1970-197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1970 23.3 22.6 45.9
1978 108.9 97.5 206.4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外交打开新局面
C.“一国两制”实施 D.国际的局势趋紧
【答案】B
【解析】据题干“1970-197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中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同时,中国与欧洲多国以及亚非拉等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建立或恢复了外交关系,外交新局面的打开,拓展了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增进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B项正确;中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题干时间是 1970-1978 年,前期并不完全是因为对外开放政策,排除A项;“一国两制”主要是针对祖国统一问题,与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项;国际局势趋紧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表格中对外贸易总额增长的情况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4.梳理历史脉络和趋势有助于构建历史学习框架。图3是九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论证( )
A.古代亚非文明的特征 B.古代欧洲文明的特征
C.文明具有多源的特性 D.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欧洲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流,体现了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D项正确;“古代亚非文明的特征、古代欧洲文明的特征”都未全面概括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排除AB项;文明具有多源的特性不能体现图片中“文明间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5.某部制定于220年前的法律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共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是有于民"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
的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这部法律最有可能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拿破仑法典》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答案】C
【解析】由材料“220年前的法律”“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和所学知识知,材料中的内容出自1804年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肯定了资产阶级对封建阶级的胜利,宣布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承认土地制度变革的既成事实,确保农民的土地所有权,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形成于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于1862年,与材料中“220年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美国独立后,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输入;而工业革命后,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刺激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为了扩大棉花出口,换取英国廉价工业品,南方反对提高关税。由此可见,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为自身利益暗中挑唆 B.美国南北方的经济利益
C.美英外交关系处理不得当 D.南北方对英国的忠诚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美国独立后,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为了扩大棉花出口,换取英国廉价工业品,南方反对提高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南方因为英国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而获利,北方因发展资本主义而成功,双方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B项正确;英国为自身利益暗中挑唆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美国和英国的外交关系属于国际事务,南北战争是内战,外交关系的处理也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C项;材料中南方也是为了经济利益同英国有来往,但不涉及对英国的忠诚度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7.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评论的是( )
A.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B.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穿过英伦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纳粹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A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至1943年间,是苏联红军在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附近对纳粹德国军队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排除B项;柏林战役发生在1945年,是苏联红军对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在欧洲战场的失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结束,排除C项;雅尔塔会议是在1945年2月由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在苏联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
18.(18分)唱红歌.学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站,抵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朝,建设高朝。
——摘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波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
材料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希望的田野上》歌词
1978-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年份 我国粮食产量
1978年 6095亿斤
1987年 8248.2亿斤
1996年 10090亿斤
2008年 10570亿斤
2014年 12142亿斤
2023年 139082亿斤
材料三 有一个梦,追了百年。从美好,奔向着明天。不忘的初心,牢记着使命,担当扛双肩,任重而道远,千秋功业,携手创辉煌,向前,向前,向前,梦圆!
——摘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追梦百年》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的反映歌词内容的三个历史事件。(8分)
(2)根据如表,概括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二的歌词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歌词中“圆梦”的含义。在红歌的传唱的过程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4分)
【答案】(1)事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6分)
(2)趋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2分)
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6分)
(3)含义: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2分)
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2分)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根据材料“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站”可知抗美援朝;根据材料“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朝,建设高朝”可知一五计划。
(2)趋势:根据材料表格中1978-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由6095亿斤到139082亿斤可知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原因:结合所学改革开放时期农村的变化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辛勤劳动。
(3)含义:根据材料“有一个梦,追了百年。从美好,奔向着明天。不忘的初心,牢记着使命,担当扛双肩,任重而道远”可知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认识:结合材料中红歌内容的变化与中国共产党的贡献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与时俱进。
19.(18分)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4世纪中叶 一种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的思潮在意大利流行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87年 美国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21年春 苏维埃政府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933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此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
20世纪九十年代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整理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根据如表,概括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写出两项即可)(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选择如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4分)
【答案】(1)因素:思想解放;科技进步。(一点2分,4分)
(2)观点:改革能促进国家发展。(2分)
论述: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机,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一个强国。随着时局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苏俄的发展,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社会矛盾重重,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得到缓慢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10分)
由此可见,改革能促进国家发展,政策要随着国家的变化进行改变,与时俱进。 (2分)
【解析】(1)因素:根据材料“一种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的思潮在意大利流行”可知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可知科技进步。
(2)观点:根据材料中的日本明治维新、苏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和罗斯福新政可知改革能促进国
家发展。
论述:结合日本明治维新、苏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和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论述,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机,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逐渐成为一个强国。随着时局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合苏俄的发展,1921年,苏俄在列宁的领导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社会矛盾重重,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的经济得到缓慢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最后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改革能促进国家发展,政策要随着国家的变化进行改变,与时俱进。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02【深圳卷】
历史·全解全析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是中华文明早期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代表。其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生活区、高等级墓葬区、公共活动区规划有序。在高等级墓葬中,随葬了极其罕见、数量稀少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以及大量象征权力和财富的玉钺、石钺等。这些发现( )
A.说明当时已产生贫富和阶级分化 B.印证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
C.显示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快速发展 D.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2.历史解释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发生的各类情况,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发展。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
时间 事件
春秋 宋襄公说: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敌人逃跑,追击不能超过一百步
战国 晋国韩赵魏三家瓜分智氏的土地;白起攻打赵国,坑杀赵国四十余万人
A.恪守宗法到礼乐崩坏 B.尊礼重信到文明讨伐
C.王室内讧到华夏一统 D.争霸从礼到弱肉强食
3.某历史学习小组制作了下以知识简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南北朝 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生产经验,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这些经验,撰写成《齐民要术》
祖冲之 南北朝 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徐光启 明朝 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自己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等,编成《农政全部》
A.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B.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C.科学家勇于创新和钻研精神 D.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4.“唐政府在中央设有鸿胪寺,负责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唐朝政府机构中也有不少的外国人供职。”这反映了( )
A.唐朝完善合理的政治制度 B.唐政府大力招揽外国人才
C.唐朝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D.唐政府十分注重教育发展
5.“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该言论意在表明( )
A.专制皇权的加强 B.地方权力的削弱
C.政治上的成熟与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6.清政府1884年在新疆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1907年,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裁撤吉林、黑龙江将军……东北三省正式建立。这反映出清政府( )
A.遏制了地方叛乱势头 B.平稳度过了边疆危机
C.明确了边疆主权归属 D.接受了近代外交规则
7.下图所示近代中国企业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近代中国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单位:家)
A.列强资本入侵 B.洋务运动发展
C.民国政府支持 D.企业家的努力
8.黄埔军校校内有两幅著名对联,一幅是:“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另一幅是:“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这两幅对联说明黄埔军校( )
A.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9.朱德曾说:“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相持的斗争……那么敌人就会长驱向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反人民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了。”这一论断可用来证明( )
A.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B.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形势
C.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D.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
10.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连枪都有可能拉不开,手雷也可能拉不了环的情况下,志愿军重创了美军的王牌部队陆战第一师……在阻击阵地前一个连的志愿军士兵们被冻成冰雕。材料反映了志愿军将士( )
A.爱国爱民,革命乐观 B.意志坚定,不惧牺牲
C.团结群众,严守纪律 D.勤劳勇敢,爱好和平
11.标语口号可以体现时代特色。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旧墙上看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事件是( )
A.三大改造 B.文化大革命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12.下表为新中国前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年份。据此表格的信息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伴随新中国成立同时确立 B.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废除
C.保障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D.在改革开放时期得到完善
13.下表是1970-1978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
1970 23.3 22.6 45.9
1978 108.9 97.5 206.4
A.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外交打开新局面
C.“一国两制”实施 D.国际的局势趋紧
14.梳理历史脉络和趋势有助于构建历史学习框架。图3是九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论证( )
A.古代亚非文明的特征 B.古代欧洲文明的特征
C.文明具有多源的特性 D.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
15.某部制定于220年前的法律总共分为三大部分,共2281条法律条文:第一部分是人法,是有于民"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这部法律最有可能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拿破仑法典》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6.美国独立后,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输入;而工业革命后,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刺激了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为了扩大棉花出口,换取英国廉价工业品,南方反对提高关税。由此可见,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为自身利益暗中挑唆 B.美国南北方的经济利益
C.美英外交关系处理不得当 D.南北方对英国的忠诚度
17.1944年某天的《新华日报》评论指出,“穿过英伦海峡,像一道闪电——第二战场开辟了,像一声破裂地球的巨雷,告诉全世界: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们过去良久苦思冥索的第二战场,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
夏,今天,终于开辟了,终于拿事实表现了出来!”材料评论的是( )
A.美英盟军登陆诺曼底 B.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C.苏联红军攻进柏林 D.三巨头齐聚雅尔塔
第Ⅱ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
18.(18分)唱红歌.学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站,抵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朝,建设高朝。
——摘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波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
材料二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摘自20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希望的田野上》歌词
1978-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
年份 我国粮食产量
1978年 6095亿斤
1987年 8248.2亿斤
1996年 10090亿斤
2008年 10570亿斤
2014年 12142亿斤
2023年 139082亿斤
材料三 有一个梦,追了百年。从美好,奔向着明天。不忘的初心,牢记着使命,担当扛双肩,任重而道远,千秋功业,携手创辉煌,向前,向前,向前,梦圆!
——摘自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追梦百年》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50年代的反映歌词内容的三个历史事件。(8分)
(2)根据如表,概括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结合材料二的歌词及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走上“希望的田野”的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歌词中“圆梦”的含义。在红歌的传唱的过程中,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哪些新的认识。(4分)
19.(18分)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事件
14世纪中叶 一种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实生活的思潮在意大利流行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87年 美国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868年 明治政府开始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21年春 苏维埃政府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1933年 富兰克林·罗斯福此任美国总统,开始实施“新政”
20世纪九十年代 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整理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九年级上下册
(1)根据如表,概括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写出两项即可)(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社会发展”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选择如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4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临考押题02(广东深圳新中考卷)(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