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满分45分)
1.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给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兹者全国革命胜利之际,建国大计,函待商筹, 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1950年1月,南通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市长邹强汇报了1949 年 10-12月的主要工作:支援前线,巩固后方治安;配合沪、锡、扬、泰稳定物价;支援工业生产,并指导工商业活动等。这反映当时我国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3.1951年,《人民画报》发表《历史对战争贩子的警告!》:“今天,美帝国主义正走着希特勒的老路”,“全世界人民是充满着‘和平战胜战争’信心来纪念这一个打垮德寇 (六周年)的胜利日”。这段内容意在( )
A.宣告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B.表明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心
C.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D.宣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全国各阶层人民捐献了可以购买3700多架飞机的款项。全国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开足马力,夜以继日,生产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举措是为了( )
A.彻底赶走日本侵略军 B.支援解放战争前线
C.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 D.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5.“到1952年,平均每人每年可多收入100千克到150千克粮食,改变了以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状况,有时还能吃上白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包产到户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6.“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C.为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D.掀起“大跃进”高潮
7.1954年,农业劳动模范耿长锁和他的选民们告别,班禅额尔德尼从日喀则出发,内蒙古草原牧民欢送自己选出的代表胡赫勒泰等人,他们都奔向北京。这反映了( )
A.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 B.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
C.各族人民欢呼新宪法 D.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8.
英国对华出口贸易额
时间 1952年 1953年 1958年
对华出口额 300万英镑 1030万英镑 2000多万英镑
这一时期中国对英出口也有大幅度增加,中英外贸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我国“一五”计划的推动 B.中英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C.英国与台湾隔绝关系 D.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推动
9.1955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大工业经济和集体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其意在强调( )
A.社会主义发展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迫切性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建立的必要性 D.国民经济农轻重比例的协调性
10.“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到1959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职工人数由190人增加到593人,产值由16万元增加到1251.9万元。”同仁堂“增设” “扩建”“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A.苏联的大力援助 B.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C.实行了公私合营 D.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的建立
11.196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三套人民币,该套人民币主题思想极为鲜明,其正面与背面选取的图案如表所示。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 )
面额 正面图案 背面图案
1元 女拖拉机手 天山放牧
2元 车床工人 石油矿井
5元 炼钢工人 露天煤矿
10元 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 天安门
A.体现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建立 B.讴歌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C.适应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需要 D.展现了多领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2.下图为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作品描绘了一群年轻的藏族修路工人在放工途中边
走边唱的场景,其中的几位藏族青年女工肩扛铁锹,步伐有力。从这幅画作中,我们能够感悟到( )
A.藏族同胞投身经济建设的精神风貌
B.西藏人民追求和平解放的迫切心情
C.党领导人民推进三大改造的坚强意志
D.西藏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坚定决心
13.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调整管理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提出经济管理大权必须集中在中央;重要物资由中央统一管理、分配;所有生产、基本建设等各项任务,都必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这是在实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赎买政策 C.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D.“八字方针”
14.20世纪中期的一首民歌唱到:“高炉是兵人是帅,生产全凭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铁花永远开不败。”这首民歌反映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私合营的高潮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5.1978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与此材料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1950年,太原醋业老字号“益源庆”为私营企业;1956年,该企业归属国营企业,更名为“新星食品酿造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为益源庆醋厂,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共和国历史上,老字号“益源庆”的发展说明了( )
A.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富强 B.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企业做出调整
C.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才能推动企业发展 D.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艰难
17.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指出:“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同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样,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都是光荣的。对于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应与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视同仁。”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着( )
A.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开始改变 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8.1961 年安徽合肥郊区蜀山公社井岗大队南新庄生产队试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大农活包到组、小农活包到人,以产计工,按大小农活的用工比例计算奖赔。蜀山人民这一大胆尝试( )
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B.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精神
19.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深圳 B.厦门 C.福州 D.上海
20.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下列党的精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井冈山精神 ②红船精神 ③西柏坡精神 ④延安精神 ⑤特区精神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②③①④⑤
21.中共十三大被称为“前进的里程碑”。它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据此可知,该会议明确提出了(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2.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内涵的阐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对“现代化”内涵的阐述
1964年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79年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日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2022年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A.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标志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反映建国初期的建设成果 D.“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
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以下属于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举措的是( )
①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布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⑤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5.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浦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推动了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这种研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B.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C.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D.合理引领价值观念
26.据如表内容,可以推知( )
澳门地区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单位:澳门元)
时间 生产总值 人均GDP
1999年 519亿 12万
2011年 2921亿 53.6万
2023年 3500亿 55.9万
A."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 B.社会主义制度有优越性
C.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各民族实现了共同繁荣
27.小佳的爷爷在台湾,多年来亲人相思不相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爷爷回大陆看小佳、小佳赴台湾看爷爷分别最早何时可以实现( )
A.1979年、1987年底 B.1987年底、2008年7月
C.1987年底、1992年 D.1992年、2008年7月
28.观察表所示中国军费数据的变化,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份 军费(人民币) GDP中军费占比
1978 167亿元 4.6%
1985 191亿元 2.1%
1990 290亿元 1.5%
2009 4805亿元 1.4%
2019 11898亿元 1.3%
表(注:GDP 即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一项指标)
A.国家注重国防建设 B.国家经济飞速增长
C.军费投入比例失调 D.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29.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风靡一时。歌曲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资源,如写作、出版、演出等,都大量集中在流行音乐领域。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成效 B.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
C.导致了文艺方针的调整 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
3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部分节假日变化一览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B.国民收入大幅提高
C.政府关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D.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
二、综合题
3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教社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四: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人民日报: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2024年1月24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根本社会条件”指的是什么。(2分)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1953—1956年底我们党为奠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12分)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创新突破。(4分)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启示?(4分)
32.五千年的生死不离,五千年的唇齿相依,五十六个民族共造锦绣中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部团结。
——摘编自《再观“边疆中国”:近年国内边疆研究的前沿述评》
根据材料一,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影响(7分)
材料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对于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保持民族地区稳定和巩固祖国边防,也就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摘自江泽民主持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央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而实施的战略部署,并列出一项具体措施(4分)
材料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摘自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4分)
33.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寻找道路、奔向梦想,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共一大会址处于法租界新辟区域的边缘地带,会场南面不远处便是农田;中共二大会址正好处于公共租界与法租界交界线上……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利用上海租界产生的管理缝隙进行各种革命斗争,与工农红军利用相关省份交界地区所形成的管理薄弱地带,建立各种红色政权,其事殊而其理同。
——摘编自熊月之《上海城市的国际性与中共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
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其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的时间里,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摘编自刘山鹰《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
材料四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到福建舰,中国海军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速度”,新时代的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
——根据央视新闻整理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和农村开展革命斗争策略上的共同点。(2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决议和意见的态度转变。(4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部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制定该部宪法的有利条件。(8分)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人民海军迈入“三航母时代”的重要意义。(4分)
八年级历史下册参考答案
1.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A项正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不符,排除B项;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与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不符,排除C项;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与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B【详解】根据题干“市长邹强汇报了1949年10-12月的主要工作:支援前线,巩固后方治安;配合沪、锡、扬、泰稳定物价;支援工业生产,并指导工商业活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政权,B项正确;开展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在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B【详解】根据材料“1951年”、“今天,美帝国主义正走着希特勒的老路”,结合所学知识,这指的是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根据材料“全世界人民是充满着‘和平战胜战争’信心来纪念这一个打垮德寇 (六周年)的胜利日”可以得出,中国人民决定进行抗美援朝,而且具有必胜决心,综上,这段内容意在表明抗美援朝必胜的信心,B项正确;宣告中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美国在二战时也属于反法西斯国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4.C【详解】根据题干“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全国各阶层人民捐献了可以购买3700多架飞机的款项。全国工人提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开足马力,夜以继日,生产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10月,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这些行动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C项正确;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赶走了日本侵略军,排除A项;解放战争发生在1946--194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题干中全国人民的这些举措是为了保障抗美援朝的胜利,而不是为了实现全中国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5.A【详解】根据题干“到1952年,平均每人每年可多收入100千克到150千克粮食,改变了以往‘吃了
上顿没下顿’的状况,有时还能吃上白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土地改革。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A项正确;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实行包产到户是1978年,排除C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53年,完成时间是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C【详解】根据材料“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排除B项;“大跃进”高潮体现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排除D项。故选C项。
7.A【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描述了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模范和代表们(耿长锁、班禅额尔德尼、胡赫勒泰等)都前往北京,这确实体现了当时人大代表来源的广泛性,涵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区,A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确实标志着人民开始实现当家做主,排除B项;1954年确实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年份,但题目中并没有提及任何与新宪法相关的内容或庆祝活动,排除C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8.A【详解】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52—1958年”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正在开展“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A项正确;1972年,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建交后,中英关系历经波折,总体上朝着积极稳定的方向发展,排除B项;英国与台湾隔绝关系是中英建交的前提条件之一,与材料中两国贸易额的增长无关,排除C项;中英贸易的增长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推动没有关系,且50年代末,中苏关系正在恶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C【详解】根据材料“社会主义不能建立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而只能建立在大工业经济和集体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可知,李富春认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大工业和集体大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这就要对原有的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所以他是强调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C项正确; 李富春不仅仅强调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还包括要对农业领域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排除A项;李富春不仅仅强调在工业领域进行变革,还包括农业,排除B项; 李富春没有强调轻工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0.C【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同仁堂获得巨大发展。北京同仁堂原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激发了生产积极性,出现了题干所描述
的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的局面,C项正确;苏联的大力援助主要是在工业等领域,与同仁堂关系不大,排除A项;1959年是公私合营之后,不能说企业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1.D【详解】根据表格可知,女拖拉机手和天山放牧体现了我国农牧业生产发展,车床工人、石油矿井、炼钢工人、露天煤矿体现的是我国的工业建设,人民代表走出大会堂、天安门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建设。因此,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展现了多领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D项正确;图片涉及农业、工业、民主政治建设多个领域,且工业建设领域体现不出我国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图片涉及农业、工业、民主政治建设多个领域,体现不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针对的是经济建设中出现的严重经济困难,该套人民币主题的设计不是为了适应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需要,排除C项。故选D项。
12.A【详解】由题干“1964年的油画《我们走在大路上》”并结合所学可知,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题干材料反映了藏族同胞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精神风貌,A项正确;1951年,西藏已经获得和平解放,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已经完成,排除C项;新发展理念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3.D【详解】根据题干“1961年1月”结合所学可知,为克服三年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从1961年初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D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1957年,排除A项;赎买政策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创举,排除B项;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4.C【详解】据题干“20世纪中期的一首民歌唱到:“高炉是兵人是帅,生产全凭人安排。英雄立下凌云志,铁花永远开不败。”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题干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全民大炼钢铁,C项正确;“一五计划”1957完成,发展的是重工业,全民大炼钢铁是1958年开始,排除A项;公私合营的高潮是三大改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化,吃大锅饭,与全民大炼钢铁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5.D【详解】根据题干“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D项正确;中共七大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6.B【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太原醋业老字号‘益源庆’为私营企业;1956年,该企业归属国营企业,更名为‘新星食品酿造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为益源庆醋厂,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可得出信息:材料说明了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企业做出调整,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益源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的发展,不能体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使中国富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企业随着社会发展发生的变化,不能说明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才能推动企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没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艰难,排除D项。故选B项。
17.A【详解】根据材料“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同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样,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都是光荣的。对于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应与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视同仁。”结合所学可知,提升个体劳动者的地位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经济结构从计划经济向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结构转变的开始,A项正确;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排除B项;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C项;1992,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8.D【详解】根据材料“1961 年安徽合肥郊区蜀山公社井岗大队南新庄生产队试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加奖励”,大农活包到组、小农活包到人,以产计工,按大小农活的用工比例计算奖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大小农活用工比例计算奖赔,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基本精神,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排除A项;1978年安徽小岗村之后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19.A【详解】由题干材料“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深圳,昔日的深圳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主动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A项正确;厦门是经济特区,但昔日的厦门并不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排除B项;福州不是经济特区,排除C项;上海既不是边陲小镇,也不是经济特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0.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红船精神与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有关,井冈山精神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延安精神与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有关,西柏坡精神与解放战争时期有关,特区精神诞生于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兴建特区之后,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④③⑤,C项正确;ABD项顺序排列不符合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项正确;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排除C项;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共十三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2.D【详解】由题干表格“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小康之家”“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可知,“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D项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B项;题干“1964年”“1979年”“2022年”反映的不是建国初期的建设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
23.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①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了全面部署,与题干信息不符,④不符合题意,据此排除含④的ABD项。故选C项。
2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①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⑤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方针,不适合民族团结共同发展,排除含有⑤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D【详解】据题干“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浦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20世纪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这种研究”非常重要,推动了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可知,“这种研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合理引领价值观念,D项正确;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与题干重点体现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不符,排除A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不是题干反映的信息,题干重点反映通过大量研究,推动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排除B项;提升历史解释能力不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信息,题干反映的是通过大量研究,推动澳门人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
26.A【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99年至2023年期间,澳门地区社会经济生产总值和人均GDP都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门回归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A项正确;澳门地区推行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排除B项;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但材料内容没有祖国统一的必然趋势,排除C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共同愿望,“实现了”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27.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标志着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所以爷爷回大陆看小佳
最早是在1987年;小佳赴台湾看爷爷最早是在2008年。B项正确;1979年当时台湾还在实行三不政策,排除A项;1992年大陆还不能去台湾,排除CD项。故选B项。
28.D【详解】据表格看出,从1978年到2019年,我国的军费迅速增长,但在GDP中的占比却逐渐下降,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现了我国富国与强军的统一。D项正确;国家注重国防建设、国家经济飞速增长说法片面,排除AB项;军费投入比例失调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29.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音乐在中国异军突起”并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代初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决策的影响,人们思想解放,流行音乐迅速发展起来,A项正确;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才提出的,排除B项;文艺方针的调整是流行音乐发展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C项;1995年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与“流行音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0.C【详解】材料反映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体现政府关注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C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排除AB项;表格没有强调人们注重和享受多种休闲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3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2分)
(2)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4分)
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4分)
(3)理论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错字漏字均不能得分。答:中国梦宏伟蓝图;“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分)
实践突破: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或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答具体措施亦可,如“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自贸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2分)
(4)启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4分)
32.(1)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分)
影响: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4分)
(2)战略部署:西部大开发。(2分)
具体措施:建成青藏铁路。(2分)
(3)意义: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推动中国繁荣发展。(4分)
33.(1)共同点:利用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差异性进行革命斗争(利用管理缝隙或薄弱地带进行革命斗争)。(2分)
(2)会议:遵义会议(2分);
态度转变:从照搬照抄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自己内部事务。(2分)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权建设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和法律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得到恢复和根本好转,为宪法的制定奠定了物质基础;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定宪法积累了经验。(6分)
(4)意义:对于建设强大海军和维护海上安全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4分,任意两点符合题意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统编版)(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