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二)历史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一记载反映夏朝实行了(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2.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使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
A. 加强了中外交流 B. 消除了胡汉差异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3. 唐朝时,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与这种现象的出现相关的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郑和下西洋
4. 它是由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而形成的新剧种,被誉为“国粹”,2010年它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 )
A. 宋词 B. 元曲 C. 京剧 D. 昆曲
5. 对下图圆明园遗址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这一场景最早出现鸦片战争期间
B. 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C.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见证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6. 以下是1919年5月4日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官言》中的部分文字。这反映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A. 爱国 B. 进步 C. 民主 D. 科学
7. 小明同学在学习时读到了以下文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他在学习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8.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为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C. 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D. 在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9.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下列属于图中③时期的英雄模范是( )
A. 王进喜 B. 黄继光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10.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
A. 是政治协商会议 B. 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 1979年以来,深圳市的GDP持续增长并最终赶超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
A. 地理位置的优越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的实施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12.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材料中“……”处应该是( )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大学 C. 西欧庄园 D. 新的工商业城市
13.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场改革( )
A. 使大和基本统一日本 B. 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C.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D.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14.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15. 近代以来德国领土经历数次变迁,而推动德国领土从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到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分裂 B.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 C. 美苏冷战 D. 马歇尔计划影响
16. WTO(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联合国”,它所制定的规则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经贸惯例,如果被排斥在WTO之外,将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据此可知,WTO( )
A. 有利于协调世界经济发展 B. 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重要职能
C.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为宗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19、20题各12分,18题16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
——摘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
——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指的是什么现象 这些学术思想中哪一派别的主张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的 指出第一个在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其代表作品。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关系的认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
1689年 《权利法案》发表 1789年 《人权宣言》发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1776年 《独立宣言》的发表 1911年 辛亥革命
1787年 美国宪法发表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具有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历史事件。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意义
(2)从上表中选取至少两个相关事件,围绕“民主与法治”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黑暗的中世纪”中华封建文明“大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请举一例宋代的重大发明说明中国“传统技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技革命”最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3)综上,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20. 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做出“让步”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在“让步”的同时,列宁又是如何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被改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失业率的变化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建设反映了政府当时采取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在农村推行的改革措施。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二)历史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夏传子,家天下。”这是古时的《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这一记载反映夏朝实行了(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传子”、“家天下”等信息可知这说明夏朝实行的是世袭制,B项正确;禅让制不是传子,排除A项;分封制出现于西周,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
2.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使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据此可知,孝文帝的改革( )
A. 加强了中外交流 B. 消除了胡汉差异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D. 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迁都洛阳,使汉语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和所学知识可知,学习汉语和与汉族通婚都有利于民族交融,D项正确;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体现的是民族关系而不是中外交流,排除A项;这些措施有利于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而不是单方面的促使汉族或是少数民族失去它的民族特性,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涉及到的是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
3. 唐朝时,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与这种现象的出现相关的是( )
A. 遣唐使来华 B. 玄奘西行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唐朝时,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如五月初五的‘端午(阳)节’、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等”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传到日本是因为中日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与中日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相关的是遣唐使来华,A项正确;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天竺,无法体现中日交往,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体现的是中国内部的民族交往,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在明朝出现的,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 它是由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而形成的新剧种,被誉为“国粹”,2010年它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 )
A. 宋词 B. 元曲 C. 京剧 D. 昆曲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C项正确;宋词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剧种,排除A项;元曲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是剧种,排除B项;昆曲在明朝万历末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排除D项。故选C项。
5. 对下图圆明园遗址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鸦片战争期间
B. 是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重要史料
C.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见证了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暴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圆明园的遗址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侵略者并没有到达圆明园所在地,排除A项;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排除C项;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有许多的暴行,但是唯独没有火烧圆明园,因为这是圆明园已经被烧毁了,排除D项。故选B项。
6. 以下是1919年5月4日罗家伦起草的《北京学界全体官言》中的部分文字。这反映了“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A. 爱国 B. 进步 C. 民主 D. 科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面对强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是一种强烈爱国主义精神,A项正确;题干所述内容反映的是面对侵略和杀戮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法体现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进步,排除A项;民主就是反对专制,题干并没有体现出民主的内容,排除C项;题干所述内容与科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 小明同学在学习时读到了以下文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他在学习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遵义会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和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D项正确;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的统一战争,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八一南昌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 “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为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据此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 )
A.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C. 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D. 在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起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兵力为186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0余万,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为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最早的,结束最晚的,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B项正确;1931年9月18日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A项;“唯一战场”说法错误,此外还有太平洋战场,排除C项;1941年美英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 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下列属于图中③时期的英雄模范是( )
A. 王进喜 B. 黄继光 C. 焦裕禄 D. 袁隆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我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D项正确;王进喜、焦裕禄是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的英雄模范,排除AC项;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时期(19650-1953年)的英雄模范,排除B项。故选D项
10.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 )
A. 是政治协商会议 B. 加强了与亚非拉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和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面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使会议圆满成功,C项正确;政治协商会议不会出现反共立场的领导人,排除A项;万隆会议的参加者没拉美国家,排除B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非是因为周恩来的作用,因而某次会议并非26届联大,排除D项。故选ABCD项。
11. 1979年以来,深圳市的GDP持续增长并最终赶超香港。这主要得益于( )
A. 地理位置的优越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一国两制”的实施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经济特区的建立促进深圳经济发展,与深圳地理位置的优越无关,排除A项;“一国两制”的实施对象是港澳台地区,排除C项;2008年,海峡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三通”得以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2.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材料中“……”处应该是( )
A. 封君封臣制度 B. 大学 C. 西欧庄园 D. 新的工商业城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是政治层面的制度,题干描述的是经济层面,排除A项;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与题干强调的城市的兴起不符,排除B项;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与题干描述的手工业发展、商人等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这场改革( )
A. 使大和基本统一日本 B. 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政权
C.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D.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通过大化改新日本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而不是政教合一的政权,排除B项;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不是大化改新,排除D项。故选C项。
14.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500年”“大西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第一个发现了美洲。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非洲、美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B项正确;1487年—1488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领三艘轻便帆船抵达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后将其命名为好望角,排除A项;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C项;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旅行,排除D项。故选B项。
15. 近代以来德国领土经历数次变迁,而推动德国领土从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到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德国分裂 B. 雅尔塔会议的决定 C. 美苏冷战 D. 马歇尔计划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行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马歇尔计划使得受援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美国,可能对其主权产生影响。部分国家对美国援助背后的政治动机产生了质疑,甚至认为这是美国进行文化和政治渗透的手段;在东欧国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剧了欧洲的分裂。苏联及其附属的东欧国家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导致东西欧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也是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选项德国分裂,与题干“而推动德国领土从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到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主要原因”自相矛盾,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决定,德国投降后,美苏英三国将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进行民主改造,并不是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美苏冷战是分裂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6. WTO(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联合国”,它所制定的规则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经贸惯例,如果被排斥在WTO之外,将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据此可知,WTO( )
A. 有利于协调世界经济的发展 B. 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重要职能
C.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D. 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为宗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如果被排斥在WTO之外,将难以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重要职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而不是说明其影响,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不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排除C项;联合国是以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为宗旨,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19、20题各12分,18题16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达,则在春秋战国之世。……亦因时势艰难,仁人君子都想有所建明,以救时之弊。而其时社会阶级,渐次动摇,人民能从事于学问的亦渐多。于是一个大师往往聚徒至于千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
——摘自吕思勉《中国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寻求中华民族复兴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与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五四运动的洗礼,破除了对西学的迷信。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感召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武器。
——摘编自袁银传、兰国汝《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指的是什么现象 这些学术思想中哪一派别的主张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如何“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的 指出第一个在中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及其代表作品。
(3)综上,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关系的认识。
【答案】(1)现象:百家争鸣。
学派:儒家。 (2)做法:新文化运动评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人物及作品: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等。
(3)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社会进步可以推动思想解放。
【解析】
【小问1详解】
现象:根据材料一“然其大为发达,......而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了”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可知,“学术之兴遂如风起云涌”是指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学派: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小问2详解】
做法: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破除了对儒学的迷信”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可知,新文化运动评击了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人物及作品: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的主要活动可知,第一个在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然是李大钊,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等作品,宣传马克思主义。
【小问3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百家争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文化运动评击了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等,可知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社会进步可以推动思想解放。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89年 法国大革命开始
1689年 《权利法案》发表 1789年 《人权宣言》发表
1775年 美国独立战争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1776年 《独立宣言》的发表 1911年 辛亥革命
1787年 美国宪法发表 1912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编制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具有民族解放斗争性质的历史事件。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何意义
(2)从上表中选取至少两个相关事件,围绕“民主与法治”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答案】(1)美国独立战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推动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
论述: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互制衡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延续了这一原则,成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
综上所述,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各项法律文献或宪法的制定,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小问2详解】
小论文:本题为论述题,需要选取与“民主与法治”相关的历史事件,如《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献,同时结合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提炼观点:法律文献的制定推动近代民主制度的确立。论述时需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如: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权力之间相互制衡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法国大革命通过的《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成为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拿破仑法典》延续了这一原则,成为后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立法典范。最后进行总结提升:综上所述,早期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各项法律文献或宪法的制定,以民主代替专制,以法治取代人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黑暗的中世纪”中华封建文明“大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请举一例宋代的重大发明说明中国“传统技术”对世界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科技革命”最先从哪个行业开始 “工厂里机器在轰鸣说明“科技革命”带来了哪些重大变化
(3)综上,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答案】(1)原因: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
贡献: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及广泛运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广泛运用于战争,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2)行业:棉纺织业
生产方式变化: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变化: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分析可知在“黑暗的中世纪”中华封建文明“大踏步前进”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
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的科技发明主要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广泛应用。毕异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及广泛运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广泛运用于战争,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小问2详解】
行业:结合所学知识,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因此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变化:根据材料“工厂里机器在轰鸣”和结合所学知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小问3详解】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可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0. 经济改革是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从而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摘自刘秀红《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做出“让步”的集中表现是什么 在“让步”的同时,列宁又是如何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被改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及失业率的变化与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建设反映了政府当时采取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在农村推行的改革措施。中国改革开放与“列宁的思想”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1)表现: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
做法: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等制高点。
(2)事件:罗斯福新政。
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3)改革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之处:都是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以农村问题的解决作为突破口;都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都从本国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政权。(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表现:根据材料一“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新经济的相关知识可知,“让步”的集中表现是允许局部恢复资本主义。
做法:根据材料一“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并结合所学新经济的特点可知,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等制高点,以此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被改变。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二“1933—193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及失业率/%”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可知,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失业率的降低与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相关。
措施:根据材料二“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可知,是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措施。
【小问3详解】
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商品经济”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点,可知在农村的改革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一“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和材料三“小平沿着列宁的思想,首先在农村推行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结合所学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从面临的问题、突破口、计划与市场、影响和目的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都是在面临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都以农村问题的解决作为突破口;都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都从本国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都巩固了政权。(任答一点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仿真试卷(二)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