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A
合阳县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 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能够代表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的是( )
A.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磨制石器和彩陶
C. 铁制农具和小篆 D. 造纸术和道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晚商至西周我国青铜技术走向鼎盛,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因此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青铜器和甲骨文,A项正确;半坡人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制作彩陶,排除B项;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排除C项;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排除D项。故选A项。
2.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 )
A. 都市文化生活 B. 商业发展规模 C. 海外贸易状况 D. 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图片可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形态各异,有吹口哨的、有吹笛子的、有击节板的、有跳舞的,反映了都市文化生活的多余性,A项正确;题干陶俑无法说明商业发展规模,排除B项;海外贸易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从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
3.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和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人物 事迹和作用
A 李 冰 推行变法,推动“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
B 张 骞 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唐太宗 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D 戚继光 领导抗倭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此后,戚继光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因此,D项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和作用搭配正确,符合题意,D项正确;推行变法的是商鞅,排除A项;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期),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而张骞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排除B项;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排除C项。故选D项。
4. “仰瞻沙角古炮台,悲壮千秋普世怀。烧缴鸦片驱夷辱,虎门威武御狼豺。”诗中“沙角古炮台”见证的历史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沙角古炮台、烧缴鸦片、虎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的110万千克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1840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出动20多艘战船、2000多人偷袭沙角和大角,大角失守后,部分将士突围到沙角炮台抵抗,浴血奋战,因寡众悬殊,弹尽无援,三江协副将陈连升父子与绝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沙角炮台也遭英军破坏。因此,题干诗中“沙角古炮台”见证的历史是鸦片战争,A项正确;由此可知,沙角炮台是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革命歌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社会斗争、意识形态变革的象征。与下图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国民革命歌
A. 洋务运动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淮海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其中第四军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结合“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及所学知识可知,与此歌曲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北伐战争,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除军阀”无关,排除A项;红军长征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淮海战役属于解放战争,都与“打倒列强”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6.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初真实社会活动的文献史料价值。以下两张照片共同反映了中国( )
A. 取得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B. 军事实力的增强
C. 积极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D. 国际地位的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是指抗日战争,右图是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战场,在抗击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地位才得到了显著提高。抗美援朝战争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因此,题干两张照片共同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项正确;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排除A项;二场战争中,我国在军事实力上均处于劣势,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身份,排除C项。故选D项。
7. 以下示意图①处应为( )
A.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B. 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设立经济特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A项正确;材料整条时间轴体现的是农业方面的内容,因而考查农业发展变迁,与推行国有企业改革无关,排除B项;设立经济特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本题研究农业发展专题无关,排除C项;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的时间是建党百年,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排除D项。故选A项。
8. 有学者形容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为: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跨洋握手,冰释前嫌”对应的外交事件是
A. 毛泽东访问苏联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尼克松访华 D.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跨洋握手,冰释前嫌”,反映的是中国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结合课本所学,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政策化。美国与中国之间隔着太平洋。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第第一年里,中国与苏联等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应的“艰难复常,扬眉吐气”,排除B项;中国与日本是一海相隔,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是跨海握手,排除D项;故选C。
9. 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下列图片能代表古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A. 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遗址 C. 大竞技场遗址外景 D. 摩亨佐·达罗遗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竞技场是古罗马的建筑,C项正确;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排除A项;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排除B项;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印度早期文明的遗址,排除D项。故选C项。
10.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体现的思想理论是( )
A. 人文主义思想 B. “自由放任”理论
C. 民主共和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D项正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为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自由放任”理论是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民主共和思想是启蒙运动时期宣传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现象,美国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左图人物身上广告牌的内容为:我会三项技能,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了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A. 实施《紧急银行法案》 B. 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实施《农业调整法》 D. 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会三项技能,说三国语言,......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后,大量人员失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罗斯福新政实施了“以工代赈”的措施,D项正确;《紧急银行法案》,是整顿金融的措施,与题干强调的就业不符,排除A项;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属于工业方面的举措,与题干强调的就业不符,排除B项;《农业调整法》,属于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干强调的就业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某同学以“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主题展开研究,以下属于该主题内容的有( )
①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②妇女地位的提高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④生态与人口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分析笔记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①正确,同时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行业中,都活跃着女性的身影,②正确,但同时人类还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如生态与人口问题,这些课题都属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下的内容,④正确,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比如说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主题不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基本稳定延续两千年。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使得政令在全国畅通无阻。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秦汉以后中央权力持续扩大,中间虽有曲折,但到宋以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地方权力日渐式微。
——摘编自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等
(1)材料一图 A 所示时期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755年爆发的 ,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公元前27年,图B人物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罗马共和国演变为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列举两例宋太祖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代中国国家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分封制;推恩令;安史之乱;罗马帝国。
评分标准:答案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2)意义:有利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安定;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措施: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启示:坚持通过制度创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国家治理应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变革创新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图A“周、镐京、燕、齐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图 A 所示时期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建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持续八年之久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名称:根据图B“屋大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小问2详解】
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使得政令在全国畅通无阻”可以得出,有利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根据材料二“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可以得出,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民生的安定;根据材料二“秦汉以后中央权力持续扩大,中间虽有曲折,但到宋以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地方权力日渐式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措施: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即可。如,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小问3详解】
启示:开放性试题,从措施和作用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措施主要有:制度创新(不同朝代的创新)、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因此,坚持通过制度创新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注重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国家治理应随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断变革创新等。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示意图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对欧洲和非洲产生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随着美国与英法贸易的不断增长,美德关系的阴影迅速地扩大了……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姚海《俄国革命》等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指出“这场战争”的世界性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有利条件,指出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动之间的关系。
【答案】(1)影响:对欧洲而言,客观上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非洲而言,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使非洲丧失了大量人口,导致贫穷落后。
特征:推崇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观念;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重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原因: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强;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影响: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有利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人民得到武装;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的正确领导。
理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3)原因: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关系: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影响:结合所学三角贸易影响可知,对欧洲而言,客观上有助于欧洲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非洲而言,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使非洲丧失了大量人口,导致贫穷落后。
特征:根据材料一“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可知特征是推崇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的观念;根据材料一“因为当时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可知特征是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再结合所学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知,特征是重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小问2详解】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①原因:根据材料二“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随着美国与英法贸易的不断增长”可得出原因是美国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加强;根据材料二“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可知原因是美国希望参与争霸,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再结合所学一战前美德关系和一战期间德国发起的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的影响可知,原因是战争爆发前,美德关系紧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影响: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世界性影响可知,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②有利条件:根据材料二“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可得出条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根据材料二“战争武装了人民”可得出有利条件是人民得到武装;根据材料二“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可得出有利条件是沙皇政权土崩瓦解;根据材料二“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可得出有利条件是列宁的正确领导。
理由:结合所学十月革命的影响进行回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范式。
【小问3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美苏冷战的相关知识可知,冷战开始后,德国问题便成为冷战的焦点;美、英、法、苏等国在各自的占领区内推行有利于本国的政策,德国逐渐分裂为两个不同的经济、政治实体;德国分裂是英、美、法、苏等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德国人民头上的结果,是冷战的产物。
关系: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三角贸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等相关知识可知,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15. “思想先行”为社会变革奠定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依据。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启蒙 革命风潮】
材料一:
【高举主义 指明方向】
材料二:
【解放思想 开放发展】
材料三:
【_①_】
材料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摘编自《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哪一新理论指导了辛亥革命?简析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命题的背景。中共七大确立了哪一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图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何影响?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何举措?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感悟。
【答案】(1)观点:变法图强。
新理论:三民主义。
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思想:毛泽东思想。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影响:解放了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主张: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
举措: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小标题:思想引领 走向复兴。
感悟:思想解放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和精神内驱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方向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观点:根据材料一《国闻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是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新理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理由:简析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理由,结合所学,作答辛亥革命的影响即可。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小问2详解】
背景:根据材料二“武汉会战后,国民党顽固派及其支持者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提出在对外民族战争形势下,取消边区,取消八路军、新四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同时,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于是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由此可知,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命题的背景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三图片“1978年,思想理念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念界展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主张:根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就是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可以概括出,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是:对外开放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
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当年的10月份,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目标。
【小问4详解】
小标题:参照其他材料的小标题格式,根据材料四“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可拟定小标题为“思想引领 走向复兴”。
感悟:开放性试题,可从思想解放的推动者和作用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离不开先进人物的推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引领先进思想的发展方向。思想解放能促进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等。因此,可得感悟是:思想解放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思想解放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先导和精神内驱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方向等。试卷类型:A
合阳县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 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 道小题,每小题2分,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能够代表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成果的是( )
A. 青铜器和甲骨文 B. 磨制石器和彩陶
C. 铁制农具和小篆 D. 造纸术和道教
2.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反映了( )
A. 都市文化生活 B. 商业发展规模 C. 海外贸易状况 D. 经济重心南移
3.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和作用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人物 事迹和作用
A 李 冰 推行变法,推动“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
B 张 骞 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唐太宗 虚心纳谏,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
D 戚继光 领导抗倭战争,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A. A B. B C. C D. D
4. “仰瞻沙角古炮台,悲壮千秋普世怀。烧缴鸦片驱夷辱,虎门威武御狼豺。”诗中“沙角古炮台”见证的历史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革命歌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社会斗争、意识形态变革的象征。与下图歌曲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国民革命歌
A. 洋务运动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淮海战役
6.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反映当初真实社会活动的文献史料价值。以下两张照片共同反映了中国( )
A. 取得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 B. 军事实力的增强
C. 积极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D. 国际地位的提高
7. 以下示意图①处应为( )
A. 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B. 推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 设立经济特区,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8. 有学者形容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为:艰难复常,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跨洋握手,冰释前嫌”对应的外交事件是
A. 毛泽东访问苏联 B.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尼克松访华 D. 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9.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异彩纷呈,建筑风格也别具特色。下列图片能代表古罗马建筑艺术风格的是( )
A. 金字塔 B. 帕特农神庙遗址 C. 大竞技场遗址外景 D. 摩亨佐·达罗遗址
10. “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材料体现的思想理论是( )
A. 人文主义思想 B. “自由放任”理论
C. 民主共和思想 D. 马克思主义理论
11. 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现象,美国政府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左图人物身上广告牌的内容为:我会三项技能,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了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A. 实施《紧急银行法案》 B. 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实施《农业调整法》 D. 推行“以工代赈”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某同学以“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主题展开研究,以下属于该主题内容的有( )
①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②妇女地位的提高
③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④生态与人口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
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以中央集权为主导,以皇权为最高象征,自秦朝始基本稳定延续两千年。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下,各行政区划的主要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命,直到县一级,使得政令在全国畅通无阻。中央集权的政治功能,其根本在于保障国家的版图统一,而国家的统一对百姓而言是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否则分裂必然导致内战,内战则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秦汉以后中央权力持续扩大,中间虽有曲折,但到宋以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地方权力日渐式微。
——摘编自曹锦清等《郡县国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传统及其当代挑战》等
(1)材料一图 A 所示时期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755年爆发的 ,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公元前27年,图B人物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罗马共和国演变为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列举两例宋太祖削弱“地方权力”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古代中国国家治理中得到的启示。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角贸易”示意图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对欧洲和非洲产生影响。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作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的特征。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1917年,美国的参战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变数。如果这场战争基本上是一起欧洲争端,那么许多美国人都会认为与美国无关,美国人理应继续享受和平。可是……到19世纪末,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西欧和北美变得越来越像对方。随着美国与英法贸易的不断增长,美德关系的阴影迅速地扩大了……早在1915年威尔逊就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咨文,建议增加陆军,扩大舰队和增加海军人员。美国人看出,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
残酷的战争激化了俄国战前就已表面化的矛盾,战争武装了人民,沙皇政权土崩瓦解。列宁敏锐地意识到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的绝好时机来了。列宁从理论上和政治策略上促使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使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并在1918年退出大战,然后解决国内发展问题。……孙中山曾言:“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从此,资本主义不再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选择。
——摘编自(美)费尔南德斯·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姚海《俄国革命》等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再“继续享受和平”,介入“这场战争”的原因。指出“这场战争”的世界性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产阶级能够在“‘十月’首先夺取政权”有利条件,指出俄国革命给“世界人类”带来“大希望”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德国的分裂是冷战的产物?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动之间的关系。
15. “思想先行”为社会变革奠定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依据。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启蒙 革命风潮】
材料一:
【高举主义 指明方向】
材料二:
【解放思想 开放发展】
材料三:
【_①_】
材料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摘编自《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报刊主要宣传的观点。哪一新理论指导了辛亥革命?简析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个命题的背景。中共七大确立了哪一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材料三图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何影响?概括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有何举措?
(4)请为材料四①处拟定一个小标题。(主题鲜明,语言凝练)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九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