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含答案

江苏省张家港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的时间达8个月之久。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都有米饭吃。以上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农民得到了土地,翻身做主人,生活大大改善
D.巩固了人民政权
2.据调查,土地改革后平均每户农民占有耕地不到15亩,牲畜不到1头,犁不到1部。这种分散而落后的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  )
A.大力发展公私合营的经济
B.引导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
C.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D.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朝鲜战场上涌现出的英雄有(  )
A.杨靖宇 B.张自忠 C.左权 D.邱少云
4.“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这件“大事”完成的标志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5.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受到西藏各界的热烈欢迎,粉碎了分裂分子企图将西藏从祖国大陆分离出去的阴谋。据此可知西藏和平解放(  )
A.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B.实现了各民族大团结
C.维护了祖国大陆统一 D.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6.某同学在开展“图说历史”活动时,收集到了1951年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图片,该图片应归入下列哪一主题学习(  )
A.开天辟地人民主权 B.土地归农生产变革
C.大陆统一民族团结 D.国防建设外交成就
7.如图名为“学习苏联先迸经浆难设我们的祖国”的宣传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农民渴望土改的迫切心情
B.反映了人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态度
C.充分借助外援开展工业化建设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运输业
8.如表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涉及的行业和改造方式,其中①处应为(  )
行业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方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①
A.强制没收 B.互助合作 C.自主经营 D.公私合营
9.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
A.经济困难严峻形势的出现
B.“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中共八大的胜利召开
10.观察如图,导致曲线②至③发生转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从实际出发调整国民经济
D.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1.引起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增幅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阶段 进出口年增长率(%) 出口年增长率(%) 进口年增长率(%)
1979﹣2011 17.7 18.1 17.7
1979﹣1990 16.2 17.3 15.8
1991﹣2001 14.8 14.6 15.3
2002﹣2011 22.6 22.7 22.6
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经济特区的建立与发展
D.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2.曾经的深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这一状况开始改变始于深圳被设立为(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沿海城市 D.自由贸易区
13.1987年同1978年相比,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由77.6%下降到59.%;集体经济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14.根据统计,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这4年的年均增幅为7.8%,远远超过1978年及之前的水平。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使农业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15.1980年之前,深圳科技资源几乎为零,没有一家科研院所。1999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5%,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值的46.76%。深圳技术进步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农村改革的成功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浦东开发区建立 D.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如图所示的是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这一状况发生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一五”计划初期 D.改革开放初期
17.这一构想为社会主义国家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是中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祖国和平统一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也是和平共处原则在解决一国内政问题上的运用和发展。材料评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
18.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香港问题,英国撒切尔夫人抛出了“三脚凳理论”,即要求香港作为单独一方参加中英谈判。为此邓小平公开表示:“香港问题我们会和英国解决,这里只有“两脚凳”,没有什么“三脚凳”,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是(  )
A.英国企图占据香港主权
B.邓小平坚决维护中国主权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D.一国两制能推动香港繁荣
19.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对中国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进行梳理,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B.民族工作的有效开展
C.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D.外交领域的显著成就
20.“三月三节”是壮族、黎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根据“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的决定,海南、广西等地方政府相继发布了放假通知。该决定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1.《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指出:“‘和而不同’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既能容纳不同的文明存在,又能保留自己的优秀文明传统……”与材料主题相一致的是(  )
A.“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D.锻炼身体,保家卫国
22.某教师让同学们以“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尼克松访华”为核心内容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可以拟定为(  )
A.重视科技研究成果领先世界
B.新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
C.文化事业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D.强国防力量铸钢铁长城
23.2023年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至此,我国同182个国家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关系。这体现了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谋求全球伙伴关系 B.“求同存异”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24.2024年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网络调查,广纳民情民意,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投票结果显示“依法治国”“就业”“乡村振兴”“医疗”“高质量发展”“养老”“教育强国”“社区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入选十大热词。这主要反映出(  )
A.中国农民经济上翻身成为土地主人
B.民生问题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
C.“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依法治国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材料三: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整整走过了109年,才迈出了赢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步。在这一百余年的前80年间,中国人民始终在黑暗中探索。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奋斗,才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给材料二这幅画取一个名字。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中国从黑暗引向了光明”?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57年底,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企业,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的建立,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建,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编自《中共党史简明读本(2016年版)》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 1961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着重讨论工业问题,做出了《关于当前工作问题的指示》。会后,国家计委对八届九中全会所确定的1961年的计划做了较大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由167亿元降为87亿元,钢产量由1900万吨降为850万吨,粮食产量由4100亿斤降为2700亿斤。
——摘编自郭大均《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积极作用。列举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52年到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比例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大改造的完成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背景。概括经济调整政策的主要内容。
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材料二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会议”实现了党和国家怎样的工作中心转移?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说明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8.2024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 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门兴起于16世纪中叶,并非偶然。澳门开埠是明朝政策的产物,是明朝制度变迁的结果。明朝为什么会考虑开放澳门作为广州外港、对外贸易特区?明代澳门的兴起固然有多种因素,但白银贸易是首屈一指的因素。
——万明《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葡萄牙在逐步实现对澳门的管理过程中,还试图将其变成一个类似香港的自由港,以此来吸引进退船只,活跃澳门的贸易,提升澳门港口的国际地位……作为对港英当局此项政策的回应,葡萄牙女王于1845年11月20日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允许各国商船自由进入澳门贸易
——张廷茂《晚清澳门海上贸易研究》
材料三 广大澳门同胞发自内心拥护“一国两制”,认同“一国两制”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践行“一国两制”过程中,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澳门“兴起于16世纪中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逐步实现对澳门的管理过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成为“自由港”对澳门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中“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者。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还用于解决哪两个地区的历史遗留问题?
(4)综合上述材料,从澳门一城的历史角度,谈谈你对中国历史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0 CBDBC CCDAC
11-20 AACDB DDBAB
21-24 ABCB
25.(1)分别指: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
(2)名称:开国大典。
历史意义: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组织了一条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战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
26.(1)作用: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初步改善了中国工业的布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
(2)变化:由私有制经济占优势到以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影响: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背景: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内容:降低工业投资额;降低经济计划;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7.(1)内容: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必要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3)成就:从1978年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
28.(1)原因:明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白银贸易的刺激;新航路开辟的推动。
(2)历史背景: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影响: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3)提出者:邓小平;地区:香港、澳门。
(4)认识:澳门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潮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