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3/4)
七年级历史(BBRJ)
测试范围:1-17课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大题,满分5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3.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
A.分封制 B.科举制 C.宗法制 D.行省制
2.出现“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隋文帝发展经济,统一币制 B.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C.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 D.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重视人才
3.今年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向我们重现了长安城的辉煌。长安城规划井然有序,东、西两市商铺林立;人口百余万;国内外商人、学者云集于此。可见,当时的长安城( )
A.繁荣开放 B.对外交流频繁 C.生活丰富 D.农业技术发达
4.如图是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腊莨苕纹样,波斯的产物连珠,常见的印度舞人,佛教的象征莲花,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多样的装饰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兼容并包
5.《新唐书》载,安史之乱后,“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地万上“妆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一现象体现出的唐代社会危机是( )
A.外戚干政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殖民侵扰
6.据《宋史 兵卫志》记载,宋初设立的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宋太祖这一做法旨在( )
A.分割相权 B.守内虚外 C.重文轻武 D.控制兵权
7.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 )
A.市 B.瓦舍 C.手工作坊 D.坊
8.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从材料中可知这有助于(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C.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D.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
9.在幽云十六州被契丹占领后,中原政权丧失了北方的军事屏障和牧场,战马质量下降,因而军队的机动性比契丹、西夏等周边民族政权差。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强盛的大一统 D.社会经济凋敝
10.“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是描述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
11.张帆在《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中写道:元朝以前的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
A.元朝之前没有统一的王朝 B.元朝之前所有朝代力量薄弱
C.元朝时期中华民族相互交融达到新高度 D.元朝时期各个少数民族已经被汉族同化
12.中国古代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废除于(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13.“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到了明代,有读书人对三纲的解释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明朝(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经济领域的新变化
C.民主启蒙思想萌发 D.思想界对儒学的批判
14.有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国子监宋讷某日独坐生气。第二天上朝时,明太祖问他昨日为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如实说了。明太祖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直接原因是( )
A.设立锦衣卫 B.六部分理朝政 C.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D.大兴文字狱
15.史料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岛,“岛内居民行使中国历代铜钱,而人多喜爱中国青花瓷器则以铜钱买易。”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B.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C.掀起了各国回访中国的热潮 D.有利于中国同所经各国的经济交往
16.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他临危受命,南下江浙抗倭;他统领一支训练有索、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军队。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他”是:( )
A.岳飞 B.戚继光 C.文天祥 D.郑成功
17.他们在巴西、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先后建立了殖民据点与商站,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他们”指( )
A.日本人 B.葡萄牙人 C.西班牙人 D.印度人
18.明代宋应星在编撰《天工开物》时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这样编排( )
A.反映了全国性商帮的形成 B.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水平
C.体现了“以农为本”的观念 D.反映了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
19.明代长城沿线的防御,以不断加固的长城城墙为外,以派人戍守边防为内,内外结合,有力阻止了游牧民族因其机动性、灵活性而对汉民族王朝的伤害。这反映了明长城( )
A.沟通民族往来 B.建筑规模宏大 C.工程质量优异 D.防御体系完备
20.“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伤寒杂病论》 D.《天工开物》
二、非选择题。(21题6分,22题6分,23题6分,24题6分,25题6分,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据估计已超过全国总人口的10%,在有些地区达到20%以上。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摘编自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古代的城市主要是作为政治中心,因而也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对于研究宋朝东京城市商业繁荣,宋代一位画家留下了一个最直观的史料,这个史料是什么 (1分)
(2)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可以摘抄材料)(2分)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东京出现的“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2分)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宋时期除开封以外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1分)
22.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民族交融与科技文化】
材料一:
泥活字版
(1)如图所示的印刷技术发明于哪个朝代 发明者是谁 (2分)
材料二: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摘编)
(2)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1分)
材料三: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2分)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自宋代到元朝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大部分地方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材料三: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迅速灭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注:不旋踵而亡:指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明史纪事本末》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罢相,设五府、六部”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总结古代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分)
4.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如图:郑和航行路线图
材料三: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1)材料一中,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 在他身上展现出哪些优秀品质 (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最早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是哪位皇帝 郑和的航行最远到达哪个洲 (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玄奘的西行与郑和的航行在中外关系史上有何共同的历史地位 (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围绕表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就,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材料 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部分)
朝代 成就
隋朝 李春修建赵州桥
唐朝 雕版印刷术得到发明,并开始普遍使用
宋朝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运
元朝 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
明朝 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宋应星编写《天工开物》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科技史》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卷(3/4)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BBRJ)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5 BCADC 6-10 DBCAC 11-15 CCDAD 16-20 BBCDA
二、非选择题(30分)
21.(6分)(1)《清明上河图》。(1分)
(2)①农业、手工业发展;②生产的专业化;③产品商业化。(任意两点即可,2分)
(3)①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②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③坊市制度的崩溃;④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任意两点即可,2分)
(4)城市:杭州。(1分)
22.(6分)(1)朝代:北宋;发明者:毕异。(2分)
(2)贡献: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选一个作答即可,1分)
(3)政权:辽、西夏。历史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2分)
(4)趋势:从分裂到统一。(1分)
23.(6分)(1)三省六部制。(1分)
(2)制度: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2分)
(4)巩固和维护统治。(1分)
24.(6分)(1)目的:到印度(天竺)取经(求佛法)。品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大无畏的精神等。(2分)
(2)皇帝:明成祖(朱棣)。到达:非洲。(2分)
(3)原因: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无偿馈赠,公平友好。(意思相近也可)地位:他们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
25.
一等(6-5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②史实运用正确;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二等(4-2分)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三等(1-0分) ①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②史实运用不正确;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