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志鸿⑧
史实是()
A.班超经营西域
B.鉴真东渡日本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模拟试卷
C.玄类西行取经
D.《西游记》成书
6.右图是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展现了
历史
(预测一)
当时店铺林立、生意兴隆、人口稠密的街市景象。此图可用
于研究(
注意事项:
A.古代的中外交往
B.宋代的政治度C.明清的科学技术D商品经济的发展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7.明代北京城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设,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城,皇城包着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中心,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
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北京城的四周布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
的中心”。由此可见北京城〔
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A.格局严谨,凸显皇权
B.人口众多,经济繁华
辣
题号
120
21
22
23
24
总分
等级
C,城防坚固,交通不便
D.设计不当,充满迷信
分数
8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性刚种,流布河南全省及河北、安徽、江苏、黑龙江、甘求、新疆、台
湾等多个省区,深受人们喜爱。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全国共有国有豫剧团300多个,民
批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营豫剧团1300多个,从业人数10万多人。这说明(
】
瞰
A豫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河南文化具有兼容性
得分
评卷人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C.豫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
D.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9.中法战争爆发前,驻法公使曾纪泽指出:“法越之事,虽强邻蓄意已久,然实由吾华示弱太
甚酝酿而成。”一旦法国得手,“各国之垂诞于他处者势将接踵而起”。这一认识(
农
1.右面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的
A.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分析了屈辱外交的危害
主题是(
C捕述了法国的侵华方案
D.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A.股商文化,神稳魅力
10,有学者认为评价五四运动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是作为革命的政治运动的“五四”,一个是
B.中原文明,灿烂辉煌
作为启蒙的思想运动的“五四”。其中“作为革命的政治运动”的评价依据是它(
C,青铜铸造,独步天下
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统治地位
D.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亲警费吉
周始县出土的
漆木有柄装
C.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徐
11.这次军事行动,部队从东南的群山之间到达西北的黄土高原,走了一个大写的“L”,
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材料表明分封制
“向沿途的大约两万万人民宜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
①雪金
④
数
(
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这次军事行动发生在(
1919g112131190101945140→
A.①
B.②
C.③
D.④
螺
A.使周朝取代了商朝B.确立周朝的等级秩序
C,扩大了周朝的版图D.推动了中原文明扩展
12,抗日战争历史纪念馆是抗日战争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承担若唤程民族记忆、弘扬民族
3.右图漫西画描绘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某种局面,这种局面应
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有的作用。下列战争历史纪念馆与“粉碎日车·不可战胜'的神
女
是(
话”相关的是
A.诸侯争霸
B.尊王攘夷
C.平王东迁
D.百家争鸣
4.“丝绸之路…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
煤
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A.台儿生大战纪念馆
B.淮海战役纪念馆C.平型关大捷纪念馆D.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A推动了大一统局面形成
B.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13.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经历过尤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
C.完善了汉代的政治制度
D.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
永远记得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宜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
5.某学者在《中国古代史》中这样描述:“贞观十九年,他由天竺回到长安,带回梵文佛经
地与殖民地奴求的代名词。”材料中的“珍贵的时刻”是指(
657部,此后在长安慈恩寺专心译经,20年中译出佛经75部1335卷。贞观二十年,《大唐
A.辛亥革命
B.抗战胜利
C.开国大典
D.抗美援朝
西域记》12卷编成,成为研究中古时期中亚和印度历史的宝贵资料.”与材料描述相关的
14.据下表的内容,判断其研究的主题是(
WB历史试卷(预测一)第1派博妻戰)
WB历史试卷(预测一)第2燕博痿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历史试卷预测(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