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分)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该遗迹( )
A.为人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B.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能够佐证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D.能够说明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
2.(2分)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 )
A. B. C. D.
3.(2分)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的目录可以了解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如表目录中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4.(2分)清代《耕织图》共计46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和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幅。通过如图可以了解的历史信息是( )
A.农夫用牛来进行耕种 B.农夫用秧马进行插秧
C.农夫用翻车进行灌溉 D.农妇用织机进行纺织
5.(2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社会各界掀起救亡运动。“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材料观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6.(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对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召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论持久战》发表→百团大战
B.《论持久战》发表→中共七大召开→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七大召开→《论持久战》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论持久战》发表→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召开
7.(2分)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8.(2分)中国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如青蒿、天麻、杜仲等。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成功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的药学家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屠呦呦
9.(2分)从公元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46年是( )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5世纪 D.公元7世纪
10.(2分)希腊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以下历史人物,属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是( )
A.汉谟拉比 B.苏格拉底 C.克洛维 D.查士丁尼
11.(2分)麦哲伦自幼喜欢航海冒险,练就了一身航海本领,1519年,他带领船队开启了远航。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是( )
A.葡萄牙→大西洋→非洲
B.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C.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亚洲
D.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12.(2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a是历史解释
B.a指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C.b是历史史实
D.b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3.(1分)宋朝时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放鞭炮,往来拜年等习俗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
14.(1分)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史料属于 史料。
15.(1分)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将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6.(1分)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开始改变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17.(1分)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1分。
18.(11分)司马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设计了主题复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图
史论战争(一战)动摇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基础,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震荡。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根据知识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出现,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2)根据知识结构图中的一战“大致经过”,绘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
(3)综上所述,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全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震荡”。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1年,A 后,钱学森出生在上海。1915年,B 开始,钱学森的父亲常给儿子讲“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道理,这8个字对钱学森影响深远。1923年9月,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他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阅读了《资本论》,与进步青年结为好友,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根据《钱学森生平年表》整理
材料二 钱学森的三次人生选择
1932年21岁 钱学森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他的父亲钱均夫希望钱学森毕业后,做一名铁路工程师
当时日军空袭上海,日本拥有飞机2000架,中国只有270架,日本已经发展完成完整的航空工业,而中国飞机只能进口。面对这种局面,钱学森想为祖国造出自己的飞机与火箭,他决心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学成以报国
1950年39岁 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他的导师冯 卡门希望钱学森留在美国,继续进行力学的理论研究
钱学森提出回归祖国,临行前被美国以莫须有罪名拘留,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培养组织中国自己的科技队伍,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使我国有了实战尖端武器
1983年72岁 国家希望钱学森能够引领科技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钱学森提炼工作经验,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以指导研究工作潜心研究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在科学普及、产业革命、思维科学和教育发展上多有创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钱学森》整理
材料三
2001年路甬祥院士在“钱学森星”命名大会上的发言 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对钱学森的颁奖词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将符合材料一中A、B两处的历史事件放入合适位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钱学森的一次人生选择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
1983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1983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将科技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相结合。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注重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潜心研究,为多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3)综上所述,说出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的理由。
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2分)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该遗迹( )
A.为人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B.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C.能够佐证原始手工业的出现
D.能够说明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表明河姆渡遗址为人类的起源研究提供了新证据,排除A;题干材料与原始手工业无关,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原文化对周边的影响,排除D。
故选:B。
2.(2分)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最原始的造字方法,A项属于甲骨文,A项正确;B项属于篆书字体,排除;C项属于楷书字体,排除C;D项属于行书字体,排除D。
故选:A。
3.(2分)通过阅读历史教科书的目录可以了解历史阶段特征把握内容主旨。如表目录中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继起的唐朝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成为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表格目录中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故C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
故选:C。
4.(2分)清代《耕织图》共计46幅,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和蚕桑生产的具体操作过程,如图是其中的一幅。通过如图可以了解的历史信息是( )
A.农夫用牛来进行耕种 B.农夫用秧马进行插秧
C.农夫用翻车进行灌溉 D.农妇用织机进行纺织
【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看出,农夫用牛来进行耕种。故A符合题意;秧马是拔秧和插秧工具,排除B;翻车是灌溉工具,排除A;图片反映的是农民耕作,排除D。
故选:A。
5.(2分)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不断侵略,中国社会各界掀起救亡运动。“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材料观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题干“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不可也”可知,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但不能变革社会制度,这是洋务派的主张,洋务派领导发动了洋务运动。故C符合题意;虎门销烟抗击外来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反帝爱国运动,都与学习西方的技术无关,排除ABD。
故选:C。
6.(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主题对相关史实进行梳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中共七大召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论持久战》发表→百团大战
B.《论持久战》发表→中共七大召开→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百团大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共七大召开→《论持久战》发表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论持久战》发表→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召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论持久战》发表、百团大战、中共七大召开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在1936年,《论持久战》发表是在1938年,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中共七大召开是在1945年。D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排除排序错误的ABC项。
故选:D。
7.(2分)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材料说明当时人民期盼新生政权,希望早日买到国旗,以便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时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故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土地改革完成、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都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排除BCD。
故选:A。
8.(2分)中国贵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繁殖,如青蒿、天麻、杜仲等。领导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成功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的药学家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屠呦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屠呦呦的贡献的相关史实。
【解答】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成功从中草药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用于疟疾治疗的药学家”是屠呦呦,D符合题意;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排除A项;张仲景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排除B项;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成的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排除C。
故选:D。
9.(2分)从公元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646年是( )
A.公元6世纪 B.公元8世纪 C.公元5世纪 D.公元7世纪
【分析】本题考查年代换算,知道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去掉后两位数字,余下的数字加1。
【解答】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去掉后两位数字,余下的数字加1。故646年是公元7世纪。
故选:D。
10.(2分)希腊古典文化丰富多彩,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以下历史人物,属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的是( )
A.汉谟拉比 B.苏格拉底 C.克洛维 D.查士丁尼
【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苏格拉底的思考转向人类社会,他终生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苏格拉底指出,求得知识的最好办法是有系统的问和答;他还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这对认识人的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的国王,不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排除A;克洛维是法兰克国王,排除C;查士丁尼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排除D。
故选:B。
11.(2分)麦哲伦自幼喜欢航海冒险,练就了一身航海本领,1519年,他带领船队开启了远航。麦哲伦船队的航海路线是( )
A.葡萄牙→大西洋→非洲
B.西班牙→大西洋→美洲
C.葡萄牙→大西洋→印度洋→亚洲
D.西班牙→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最终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D正确;麦哲伦受西班牙王室支持,排除AC;麦哲伦从欧洲出发,最终船队到达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排除B。
故选:D。
12.(2分)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A.a是历史解释
B.a指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C.b是历史史实
D.b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结束了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或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这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积极作用,D项正确;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a是历史史实,b是历史解释,排除AC项;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不是背景,排除B项。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3.(1分)宋朝时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阖家围炉而坐,放鞭炮,往来拜年等习俗反映的传统节日是 春节 。
【分析】根据材料,结合宋代的社会生活的相关知识推断出答案。
【解答】根据材料“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我们今天春节的很多习俗与宋代相似,如祭祖、挂年画、贴桃符、全家围炉而坐、拜年、燃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所以材料中反映的节日是春节。
故答案为:
春节。
14.(1分)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如图所示史料属于 图像 史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史料主要包括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图像史料是指当时留下的照片、影像资料等,“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合影”属于图像史料。
故答案为:
图像。
15.(1分)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将 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五大的知识。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答】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故答案为:
邓小平理论。
16.(1分)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 资本主义化 ,开始改变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晚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发展的影响,重点掌握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
【解答】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在农业方面出现了租地农场,在手工业方面出现了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故答案为:
资本主义化。
17.(1分) 冷战 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故答案为:
冷战。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1分。
18.(11分)司马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主题,设计了主题复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结构图
史论战争(一战)动摇了欧洲的政治经济基础,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震荡。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1)根据知识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出现,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 √
(2)根据知识结构图中的一战“大致经过”,绘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
(3)综上所述,从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等角度,全面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的“巨大震荡”。
【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影响、一战的经过绘制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知识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了三国协约的形成,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的表述正确;“同盟国”与“协约国”的出现,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的表述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争霸的结果的表述正确。
(2)根据知识结构图中的一战“大致经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一战爆发;1916年爆发凡尔登战役,1917年美国参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1918年德国投降一战结束,绘制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时间轴即可。
(3)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力量此消彼长,建立了“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民族解放运动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西方殖民势力、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一战结束前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又潜藏着战争的危机;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又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故答案为:
(1)√;×;√。
(2)
(3)资本主义发展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力量此消彼长,建立了“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国际新秩序,这一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 盾,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民族解放运动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西方殖民势力、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一战结束前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相对稳定的国际局势,又潜藏着战争的危机;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又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第18小题,共10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11年,A 辛亥革命 后,钱学森出生在上海。1915年,B 新文化运动 开始,钱学森的父亲常给儿子讲“学习知识,贡献社会”的道理,这8个字对钱学森影响深远。1923年9月,他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1929年9月,他抱着科学救国和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在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阅读了《资本论》,与进步青年结为好友,深入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根据《钱学森生平年表》整理
材料二 钱学森的三次人生选择
1932年21岁 钱学森当时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他的父亲钱均夫希望钱学森毕业后,做一名铁路工程师
当时日军空袭上海,日本拥有飞机2000架,中国只有270架,日本已经发展完成完整的航空工业,而中国飞机只能进口。面对这种局面,钱学森想为祖国造出自己的飞机与火箭,他决心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学成以报国
1950年39岁 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授,他的导师冯 卡门希望钱学森留在美国,继续进行力学的理论研究
钱学森提出回归祖国,临行前被美国以莫须有罪名拘留,遭受无理羁留达5年之久。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回国后,钱学森培养组织中国自己的科技队伍,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使我国有了实战尖端武器
1983年72岁 国家希望钱学森能够引领科技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钱学森提炼工作经验,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用以指导研究工作潜心研究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理论。在科学普及、产业革命、思维科学和教育发展上多有创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钱学森》整理
材料三
2001年路甬祥院士在“钱学森星”命名大会上的发言 2007年感动中国组委会对钱学森的颁奖词
钱学森院士作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将符合材料一中A、B两处的历史事件放入合适位置。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任选钱学森的一次人生选择加以说明。(示例除外)
示例:
1983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1983年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将科技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相结合。钱学森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注重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潜心研究,为多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3)综上所述,说出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的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两弹一星、社会主义建设英模人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1932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1932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局部抗战时期,中国飞机制造的整体水平非常落后,难以支撑祖国抵御外敌的迫切需要。钱学森放弃了做一名铁路工程师的职业选择,他想为祖国造出自己的飞机与火箭,并决心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他想学成以报效 祖国,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或选择1950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1950年正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迫切需要 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钱学森放弃了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物理研究的机会,冲破重重 阻力回到自己心爱的祖国,培养科技人才,参与组织领导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两弹一星”的成功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3)综上所述可知,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的理由是他秉承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树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并一生坚守理想,矢志不渝(有理想);他成绩优异,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绩,领导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工作,在多个科学领域均有巨大建树(有本领);他在人生的每一次 关键选择,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奉献(有担当)。
故答案为:
(1)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2)1932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1932年中华民族正处于局部抗战时期,中国飞机制造的整体水平非常落后,难以支撑祖国抵御外敌的迫切需要。钱学森放弃了做一名铁路工程师的职业选择,他想为祖国造出自己的飞机与火箭,并决心远赴美国学习飞机设计,他想学成以报效 祖国,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1950年时钱学森的人生选择:1950年正逢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中国迫切需要 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钱学森放弃了留在美国继续从事物理研究的机会,冲破重重 阻力回到自己心爱的祖国,培养科技人才,参与组织领导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两弹一星”的成功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3)理由:他秉承着良好的家风家训,树立了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并一生坚守理想,矢志不渝(有理想);他成绩优异,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绩,领导了中国的“两弹一星”工作,在多个科学领域均有巨大建树(有本领);他在人生的每一次 关键选择,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奉献(有担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精品:2024年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