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次月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0分
一、选择题(含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对联是人们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下面对联意在强调
A.中华传统文化应大力弘扬
B.“一国两制”得到广泛的认可
C.祖国彻底统一是大势所趋
D.中华民族家国一体同祖同宗
2.在某论文中出现如下小标题,该论文论述的最可能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A.主要内容 B.制度特色 C.国际影响 D.实行原因
3.下表反映了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有利于民族团结互助 B.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C.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 D.适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4.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像样的公路,更没有像样的工业企业。在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支持下,首先修通了兰新铁路,其次是勘探开发了克拉玛依大油田,再是兴修了水利灌溉设施,加强了新疆地区农业基础建设。这体现了
A.西部大开发产生了重大影响
B.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C.政府积极进行民主改革活动
D.政府维护少数民族平等权利
5.下列工程的政策背景是
西气东输三线走向示意图
(注:西气东输有力地促进了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B.西部大开发进行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 D.各民族一律平等
6.有学者用以下品质来描述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某政治制度:能坚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落实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和平和谐的价值观。该学者评价的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能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是个有力量的国家“。试想,如果今天的中国仍旧贫穷落后,香港的回归会这样顺利吗?这表明香港回归的根本原因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邓小平的高瞻远嘱
C.英国的日渐衰落 D.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8. 如下新闻采访稿充分表明
A.和平统一是重要原则 B.我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C.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D.民间交往推动祖国统一
9.“快闪”是一种短暂的行为艺术,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指定的地点,出人意料地做出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他行为,然后迅速离开。澳门某大学社团在网络上发起歌唱祖国统一的“快闪”行动,你认为他们投票选择的歌曲会是
A.《赞歌》: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
B.《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C.《七子之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D.《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
10.某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可用如下示意
图表示:母子离散·序曲→母盼子归·谈判→子归母迎·迎接。母子情深,历经百年,终得圆满。由此可看出该事件的影响是
A.促使港澳特别行政区最终成立
B.中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一步
C.直接推动了港澳地区经济发展
D.极大地削弱了英葡两国的实力
11.下图是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统计表(1979-2014),该表体现了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C.“一国两制”被两岸人民认可
D.两岸开始实现“三通”
12.“两岸关系:敌对--缓和(1979年)--打破隔绝(1987年)--达成共识(1992年)。“对此处”共识“的内涵解读最准确的是海峡两岸
A.坚持八项主张引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致反对分裂势力 D.推进经济文化交流
13.正因为有了“九二共识”,两岸才能在隔绝40多年后举行汪辜会谈,国共两党领导人才能在2005年4月举行历史性会谈,两岸才能形成今天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交流态势。这表明“九二共识”
A.具备法律效力 B.应运而生
C.内容十分全面 D.影响深远
14.“一国两制”构想提出后,党和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首先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航、通商、通邮”,随后又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并欢迎和鼓励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旅游、考察和经商。这反映了
A.海峡两岸的经济交往不断密切
B.民间交往推动政府间交往发展
C.国家为推动祖国统一不断努力
D.“一国两制”在祖国各地得到实践
15.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围绕某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搜集到如下诗歌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A.对台基本方针的演变 B.两岸关系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深远影响 D.文学创作的繁荣
16.与下面诗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7.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中美关系史》一书。判断下面横线处填入内容最合适的是
A.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B.邓小平会见美国总统卡特
C.台湾问题的分歧
D.走向正常化的历史性访问
18.东亚地区一直被看作是世界上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随着中日友好关系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这个新兴市场的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经济力量的角逐场。美国的“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就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此可知推动中日建交
A.推动了两国合作往来 B.有助于亚洲地位的提升
C.突破了美国包围封锁 D.打开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19.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有不同的特色,下面横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时间 特点 外交重点
1949-1955年 “一边倒” 社会主义国家
1955-1970年 “一大片” 发展中国家
时间 特点 外交重点
1970-1978年 外交突破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至今 所有的国家
A.与亚非国家建交 B.独立自主
C.全方位外交 D.区域外交
20.“两弹一星”工程任务一开始,高原地区牧民举家搬迁,到后来厂房的建设,再到中科院、国防科研机构、各工业部门通力合作进行研究,更有数不清的小型研究所中的多种外援力量等等。这里体现的“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涵是
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C.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D.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1.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走向太空”开展项目化学习并收集资料,下列诗句可用于其学习主题的是
A.长征火箭力拔山,神舟载人把梦圆
B.寰球屋脊现青龙,坑垂通途向藏冲
C.杂交水稻惠黎民,袁老攻关捷报频
D.青蒿本是平凡草,抗疟原虫特效佳
22. 下面是屠呦呦在诺贝尔获奖感言中提到的内容,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否定传统,自我创新 D.借鉴吸纳,实践创新
23.“十年一日腰身弯,当初梦想已实现…一生功名非己愿,唯念再无饥谨艰。今虽身去志不残,昂首迈向禾下乘凉天。“该颁奖词描述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邓稼先
24.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意见之间难以形成自由大胆的讨论,这就使得许多真知灼见也只能胎死腹中。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这是“双百方针“
A.产生的影响 B.提出的背景
C.产生的过程 D.受阻的原因
25.时代热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看出一个时代的发展特征,下面是张雪同学整理的近几年的热词和相应图片,由此可以看出(
A.互联网推动经济形式发展
B.传统经济受到严重挫折
C.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发展
D.现代青年生活方式转变
二、非选择题(含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民族关系在国家发展中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把经济搞好,那个自治就是空的。少数民族是想在区域自治里面得到些好处,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不解决,就会出乱子。
--摘编自邓小平《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
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
--摘编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面临的首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党和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目的,请结合中国历史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中国的民族宜合不宜分”。(5分)
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民族团结关系?(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摘编自李大光《新中国60年军队武器装备的历史发展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一定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01年10月,教育部和总政治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的通知》。2003年,我军创办了具有指挥管理特色的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一批熟悉信息化知识,智能、技能、体能合一的知识型士兵已经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崭露头角。
一摘编自许三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和军事建设的创新发展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存在怎样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我国军队武器装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队建设有哪些创新发展?有何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有何好的建议?(2分)
28.中国共产党切实维护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6月26日,美国派遣其驻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6月2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面临什么问题以及党和政府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的立场。(2分)
(3)(2022年版课标精神·加大开放性)邓小平曾提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并阐述你的理由。(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除现在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这就要求进一步改革开放,把经济特区的政策推向整个沿海地区,发挥沿海大中港口城市优势,开创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以加速沿海省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摘编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但是,少数民族人口少,劳动资源缺乏,经济技术落后,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有限,这又是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和劣势…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除了地区自身努力外,还必须有国家的大力帮助和扶持,按照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制定本地区的经济方针,防止“一刀切“的工作方法。
--摘编自田金明《浅论毛泽东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要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试举一例体现国家对民族地区“大力帮助和扶持”的政策。(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设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确定政策时体现出什么智慧?(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有一半处于瘫痰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1953年起,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
-- 摘编自《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运用了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技术,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18年10月建成通车后,粵港澳三地人流、车流和物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湾区内的要素流动更为便利。
--摘编自人民日报《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谱写“湾区新篇”》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交通建设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建成的原因,并分析港珠澳大桥建成有何积极意义?(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未来中国交通发展的建议。(2分)
答 案
1-5 DADBB
6-10 ADCCB
11-15 BBDCB
16-20 BDBCB
21-25 ADCBA
26.(1)首要问题: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分)措施:“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青藏、川藏和新藏公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进行西部大开发等。(2分,任答一例即可)
(2)主要目的: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1分)论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互助是适合中国的历史情况和社会环境的。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和亲、册封等手段推动民族交流交融,并大大促进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各族人民辛勤建设祖国,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文化成就,推动祖国走向繁荣昌盛。(4分,史实准确、论述合理、逻辑清晰即可)
(3)做法: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采取适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问题:主要是战争时期缴获的战利品,品种繁杂;重型武器少,且比较落后。(2分)变化:国防尖端武器产生;从依靠引进仿制,到独立自主研发。(2分)
(2)创新发展:创办了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重视军事人才培养;注重培养综合性的知识型士兵。(2分)影响:有利于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2分)
(3)建议:坚持科技强军,大力发展国防尖端科技;重视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坚持人才强
28.(1)问题: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我国领土主权面临威胁。(2分)态度:坚决表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领土;为解放台湾、维护祖国统一奋斗到底。(2分)
(2)立场:和平统一;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尊重台湾的现状和现行制度。(2分)
(3)看法:这个观点非常正确。(1分)理由:领土主权完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主权国家不能被触碰的底线,在关乎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妥协和商量。(3分,言之有理即可)
29.(1)特点:由点到线。(2分)原因:沿海港口城市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沿海地区华侨多,可以吸引大量华侨投资。
(2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自然资源丰富;人少地多;基础条件落后。
(2分,任答两点即可)政策:西部大开发。(2分)
智慧:结合客观实际,灵活制定政策。(2分,意思相近即可)
30.(1)变化:从交通面貌落后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提高;开辟了新的水路及空中航线。 (2分)原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或者国家政策的倾斜)。(2分)
(2)原因: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拼搏与创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2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成为内地与港澳联系的纽带;是工程技术发展的一大见证;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体现。(2分,任答两点即可)
(3)建议:重视技术创造和研发;培养交通建设人才,使未来的交通建设朝着更智能化、多元化方向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八年级下册历史月考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