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二)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二)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判刘青山、张子善死刑”“最可爱的人”等内容。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2.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敌视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反动势力意图颠覆新生的中国,为此我国进行保卫新生政权的斗争,下列事件中,起到了巩固新生政权的作用的是(  )
①抗美援朝
②土地改革
③三大改造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3.1951年底,_____和平解放标志着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
A.新疆 B.澳门 C.香港 D.西藏
4.“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这一战是(  )
A.抗日战争 B.抗美援朝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5.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工作,有文件这样记载,“领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走互助合作、共同上升、大家富裕的道路……在互助合作过程中就为将来集体化准备了条件。”材料认为“互助合作”有助于(  )
A.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让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D.实现农民共同致富
7.实行公私合营是对下列哪一行业改造的方式(  )
A.农业 B.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 D.国有企业
8.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但我国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依旧不畏艰难、坚持工作取得了大批重要科技成果。这一时期的成果包括(  )
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第一颗氢弹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籼型杂交水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10.邓小平在视察深圳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建议是正确的。”下列属于与深圳同批开放,也可论证此结论的城市是(  )
A.厦门 B.上海 C.福州 D.武汉
11.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大讨论的实质是(  )
A.平反“文革”的冤假错案
B.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C.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12.如表反映了我国197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年) 1978 1990 2000 2017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18872.9 100280.1 827121.7
A.市场经济的完善 B.改革开放的深入
C.民主建设的推进 D.“一带一路”的实施
13.历史图片承载着历史记忆,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如图可用于研究(  )
A.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B.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对外开放的推进步骤
14.《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和势所决定的。这里的“时和势”包含(  )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能充分保障台湾同胞一切利益
③按照“一国两制”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将使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④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此基础上,推进同台湾各党派、各界别、各阶层人士就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开展广泛深入协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材料中的“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如图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对如图解读合理的是(  )
A.促进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B.保护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
C.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D.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
17.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对中国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进行梳理,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B.民族工作的有效开展
C.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 D.外交领域的显著成就
18.如图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A.科技强国 B.和平外交
C.“两弹一星” D.钢铁长城
19.如表是某学生听讲座时记的笔记(部分)。该讲座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20世纪50年代 “一边倒”政策:联苏抗美
20世纪60年代 “两面开弓”政策:“反(美)帝反(苏)修”
20世纪70年代 “一条线”战略:联美抗苏
A.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B.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逐渐意识到对华政策的失败。同时,在当时的争霸斗争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也为中美关系改善提供了契机。材料表述的是中美关系改善的(  )
A.背景 B.目的 C.经过 D.意义
21.1955年,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进行了精彩发言,强调“求同”而不是“立异”,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求同和团结。这次会议(  )
A.促使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C.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22.1955年,周恩来在某个国际会议上表示: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据此判断,该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信峰会
23.2024年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网络调查,广纳民情民意,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投票结果显示“依法治国”“就业”“乡村振兴”“医疗”“高质量发展”“养老”“教育强国”“社区治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入选十大热词。这主要反映出(  )
A.中国农民经济上翻身成为土地主人
B.民生问题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
C.“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D.依法治国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24.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盛赞一位科学家:“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位科学家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二、综合题
25.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国后的形势】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缩减,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谈判代表是谁?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战场上的较量】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什么?简述“激战”胜利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土地上的改革】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依据材料四,指出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26.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前后,印度的人口当时是3.5亿人,中国是5.4亿人。印度的产量在钢、生铁、糖、水泥、硫酸、原油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的1倍、2倍、3倍、4倍、5倍一直到8倍之多;纱、布、发电量也比中国高。中国产量超过印度的产品只有原盐、烧碱、卷烟、纯碱,然而平均到每个人,即使在这几方面,印度与中国也差不了太多。
——据王绍光《国企与工业化,1949﹣2019》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材料三: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据人民资讯《百个瞬间说百年》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列举其中一项成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措施,简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两例这一时期不同领域的建设成就,概述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决定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重点,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从1979年开始,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步入改革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了,在农村普遍推行……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了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我国在农村逐渐推行的政策,并简述该政策的推行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克松任总统时期,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从根本上讲也是不成功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
——摘编自《外交季刊》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愿景。可以说,中美关系的未来已不再是美国一家主导,更不由某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好恶来决定,而是由中美两国的利益取向与战略需要决定。美国一些政治家认为,必须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更多话语权。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什么要“重视并给予中国在中美关系发展中更多话语权”。
(3)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1-10 CBDBB DCACA
11-20 CBABC CADCA
21-24 BCBB
25.(1)内外形势:国内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外有帝国主义的孤立和封锁。
(2)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原因: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共同作用:巩固了新政权,为恢复经济与建设铺平了道路。
26.(1)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实行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3)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投产;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7.(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际上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人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内容: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8.(1)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对解决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等的需要;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其潜力是无穷的等。
(2)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舞台发挥重大作用;中美两国利益取向和战略需要。
(3)国家利益的需要;国家实力的变化;国内政局的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二)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