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七年级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示意图。这些仓库大多修建在渠道附近,其直接目的是( )
A.加速运河顺利贯通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D.节约粮食运输成本
2.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这表明唐太宗( )
A.重视发展生产 B.注重虚心纳谏 C.加强边疆管理 D.强调以民为本
3.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材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 )
A.加强了对吐蕃地区管辖 B.缓解了汉藏之间矛盾 C.推动吐蕃社会经济发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4.下表是某一历史时期全国人口统计。影响这一时期人口变化的原因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八王之乱 D.北宋灭亡
5.诗人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冕旅。”诗人元稹《法曲》道:“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二者都反映出唐代( )
A.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B.民族关系和睦 C.对外交流频繁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6.据学者统计,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呈现出如下变化:东晋时期为4%,隋朝为17.2%,唐朝为24.5%,至宋朝则为46.1%。由此可知( )
A.官员人数不断增加 B.统治基础逐渐扩大 C.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D.门第观念彻底扭转
7.下表中的文物是宋元时期契丹族使用的鸡冠壶,其形制的变化反映了( )
早期的鸡冠壶。壶体扁圆,壶上的孔可交叉捆扎将壶体牢牢地固定在马身后侧。 后期的鸡冠壶。壶体为圆体,穿孔式逐渐转变为提梁式,方便农耕时使用。
A.制瓷工艺水平地提升 B.中外交流频繁 C.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D.澶渊之盟签订
8.阅读下面地图,我们可以了解( )
A.金灭北宋 B.岳飞抗金 C.宋辽和议 D.金灭辽
9.“1172年,仅泉州、广州两市舶司的净收入就达二百万缗,约占当时南宋年度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材料表明南宋时期( )
A.造船业很发达 B.政府财政充裕 C.海外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繁华
10.据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某朝“万里车书新一统”,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这个游牧民族是( )
A.党项族 B.契丹族 C.鲜卑族 D.蒙古族
11.以下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
A.经略边疆方式多样 B.地方治理不断完善
C.监察制度不断改进 D.中枢机关权力削弱
12.《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13.北宋时期,阻碍商品交换和限制生活自由的坊墙纷纷被推倒或拆除,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逐渐被打破,城市格局由封闭开始走向开放。这主要是由于宋代( )
A.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C.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昌盛 D.纸币与铜钱并存发展
14.“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材料旨在说明火药的发明( )
A.改变了作战方式 B.加剧了战争的破坏性 C.维护了封建统治 D.推动了欧洲社会进步
15.建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下面两处建筑共同反映了( )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三宝庙
A.隋唐文化,影响深远 B.民族交融,和谐顺睦 C.中外交流,和平绵延 D.北人南渡,重心南移
二、辨析改错(12分)
1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隋文帝时期确立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形成。
(2)1234年,蒙古灭西夏,形成了南宋与蒙古直接对峙的政治局面。
(3)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元朝设立的北庭都元帅府。
(4)北宋时期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乐舞的舞姿,多靠四肢和躯干排列组合形成倾斜、稳定却又饱含流动的态势之美,舞姿架势很大,空间感十足,同时辅以柔美的身姿,可谓是刚柔并济,真正符合中国大唐盛世的气场。当时,从西域传来的胡旋舞、胡腾舞、龟兹乐舞,从印度传来的印度舞等也被人们广泛学习用以娱乐。经常用来宴乐的宫廷舞蹈,吸收了这些外来舞蹈的动作和技巧,更是增加了舞蹈的观赏性。
——摘编自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乐舞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背景。(6分)
材料二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元代的大都,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商业兴隆,人物繁阜,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宋元时期的戏剧观众已由宋前以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大量涌现的观众,以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促使戏剧演出的商业性竞争,推动我国戏剧的发展与繁荣。
——摘编自吴晟《简析宋元民间戏剧观众的主要构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元时期戏剧观众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一时期戏剧发展与繁荣的原因。(6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娱乐方式发展的认识。(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使自己避免成为五代以后又一短命王朝。换言之,即消除唐后期以来地方权重、武将跋扈、纪纲不立等现象,保证新王朝的长治久安。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北宋王朝是如何解决“地方权重”“武将跋扈”现象的?(8分)
材料二 据统计,洪武17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391事。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张显清《明代政治史》
(2)为何洪武皇帝“无辅臣”?根据材料二,说说“无辅臣”有何弊端?(4分)
(3)谈谈你对上述举措的认识。(2分)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阅读图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1 南宋海外贸易图 图2 元朝交通路线图
(1)阅读图1,A是______;B是______。(填写港口名称)图1中“市舶司”的设置反映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是什么?(6分)
(2)阅读上面两幅地图,比较从宋朝到元朝对外交通路线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通过以上探究活动,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3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D C A D B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D C
二、辨析改错(12分)
16.(1)×;(1分)将“隋文帝”改为“隋炀帝”。(2分)
(2)×;(1分)将“西夏”改为“金”。(2分)
(3)×;(1分)将“北庭都元帅府”改为“澎湖巡检司”。(2分)
(4)√。(3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7.(1)特点:舞姿优美,刚柔并济,体现盛唐气象;吸收并融合异域舞蹈优点,增加舞蹈的观赏性。(4分)背景:盛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和谐;唐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任意二点,2分)
(2)变化趋势:戏剧观众由上层社会为主要对象走向全民化、平民化。(2分)
原因: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市民审美趣味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等。(任意二点,4分)
(3)舞蹈、戏剧等艺术反映了人类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与价值观等。(2分;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18.(1)避免成为短命王朝,保证王朝的长治久安。(2分)“解决地方权重”:派文臣到地方担任知州;设置通判;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等。(任意二点,4分;其它符合题意亦可)“解决武将跋扈”:实行重文轻武政策。(2分)
(2)原因:废除了丞相制度。(2分)弊端:皇帝直接处理的政务多;工作效率低等。(任意一点,2分;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3)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统一等。(2分;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四、活动与探究(15分)
19.(1)A:广州;(2分)B:泉州。(2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
(2)变化:从海路到陆海并进,交往范围变广。(2分)
原因:元朝国家统一;元朝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等。(任意二点,4分)
(3)坚持开放,开放使国家繁荣;积极和别国互通有无,互相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等。(任意一点,3分;其它符合题意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