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与其他地区同时期农业文明不同的是,虽然古代两河流域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商人阶层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社会上有着非常浓厚的重商氛围。这表明,古代两河流域( )
A.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B.文明形态呈现出独特性
C.经济结构相对均衡 D.文明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2.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以波斯人为核心组建军队,各级军官均由波斯贵族充任。他自任军队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若干军区,军区下辖若干行省,各行省驻军不受行省总督节制,由军区的军事长官统一指挥。大流士一世的这些举措旨在( )
A.维护贵族利益 B.打击地方势力 C.完善行省制度 D.强化专制统治
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中古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
A.王权的强化 B.雅典民主制 C.城市的自治 D.封君封臣制
4.14世纪,英国学者约翰·威克里夫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对此,一位英格兰修道院院长谴责道:“他把《圣经》变成了普通的物品。相比以前只对博学的神职人员开放,现在它对平信徒和妇女开放……教士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这表明,威克里夫的行为( )
A.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 B.旨在推动文化教育普及
C.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D.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
5.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发明的玻璃镜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
A.理性主义的兴起 B.实用主义的流行C.人文主义的精神 D.禁欲观念的消亡
6.据统计,1515—1542年,仅尼加拉瓜就有20多万印第安人被迫为殖民者服劳役。16世纪末,每年至少有14000多名印第安人被强征到波托西银矿。由于疾病、虐杀和劳役,印第安人人口锐减,他们在很多地方几乎灭绝。这一现象可以用于解释( )
A.黑奴贸易的发生 B.世界市场的建立C.价格革命的爆发 D.殖民体系的形成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可指挥各州服役的军队,任命各级军官等。但总统关于军事问题的设想、计划、预算以及对各级军事官员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和同意方可实行。这一规定体现了(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人民主权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
8.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大不列颠10岁以上人口1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总人数的34.3%。而其中纺织业更是妇女的天下,据统计,棉纺织业占56.4%,毛纺织占69.5%,丝织和麻织业占70.5%。这说明( )
A.资产阶级民主强调了男女平等的权利 B.英国丝织业和麻织业水平高于棉织业
C.第一国际推动了英国女权运动的兴起 D.机械化生产推动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9.巴黎公社废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官僚机构,对所有公职人员实行全面的普选制和撤换制。公社将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协作社接管,由工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此外,公社还将土地归还农民,免除农民的战争负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意在构建工农联合政府 B.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C.属于新型无产阶级政权 D.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原则
10.拉丁美洲曾经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1804年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此后,独立运动的浪潮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拉美人民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B.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道路
C.英美等国助力拉美各国独立 D.拉美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
11.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和生活必需品的日益缺乏,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诸多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与此同时,占苏俄总人口80%的农民,也因新的经济困难逐渐失去了对扩大生产的兴趣。为此苏维埃政府(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C.掀起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D.开展了“一五”计划
12.1950—1953年期间,苏联的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食总产量的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以及60%的肉和奶,而所得的钱还不够用来支付把产品运往收购站的运输费。农庄庄员的劳动日报酬很低,平均不到一个卢布。这反映了( )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成就大 B.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C.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D.苏联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13.甘地每到一处,都会深入群众,鼓动人们坚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斗争,就如尼赫鲁曾说,“甘地用他丰富的辩才和说服力要求人们采用非暴力的方法……他的话朴素简明……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并开动了我们的脑筋”。据此可知,甘地的宣传( )
A.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 B.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C.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D.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14.下面是《联合国家宣言》的部分内容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停止一切内战。
据此( )
A.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成立了国际联盟
C.英法俄等组成协约国集团 D.美苏建立联合国
15.图3“车夫”背心上的英文为“国联”,他奋力挥鞭,驱赶着背上负有“和平”使命的马儿向结束战争的方向行进。但“国际事务”这辆大车分明是在冲向战争,“和平”马儿虽然竭尽全力,却寸步难行。二战后吸取这一历史教训所采取的最有力举措是( )
图3
A.成立了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 B.赋予安理会制裁侵略的强大权力
C.明确促进国际合作与和平的宗旨 D.确立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
16.1947年3月12日,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该思想( )
A.实际上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 B.有助于西欧的经济恢复
C.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18.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90年代,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图6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中,除一部分国家走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还有相当数量的新独立国家也曾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宣布自己是某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国家”,表示要与西方资本主义分道扬镳,从而形成了“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在不同程度上从事过这种实践的国家约有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总体上看,“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虽然在独立初期曾表现出有利于清除殖民统治的痕迹、巩固民族国家政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长期发展进程中,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低效益的经济机制使这些国家发展缓慢。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程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选择“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原因,并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的挑战。(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我们把自由和专制的两个组当作一条坐标,把革命和改革的两个组当作另一条坐标,那么,让这两条坐标形成垂直交叉的横轴和纵轴,就能划分出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是一个象限(见下图)。
——摘编自徐贲《与时俱进的启蒙》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8分)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C A. B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A B C
1.【答案】B【解析】古代两河流域地区商业氛围浓厚,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态存在着明显不同,这表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形态呈现出独特性,故选B项;自然条件优越是农业文明发展的原因,与商业发展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信息,而是强调两河流域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排除C项;仅根据古代两河流域地区重商氛围浓厚,不能断定其文明程度高于其他地区,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组建军队...统一指挥”可知,这一系列举措的目的是强化专制统治,加强权力集中,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化专制统治,并未体现维护贵族利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打击地方势力,排除B项; 材料未体现完善行省制度,排除C项 。
3.【答案】D【解析】由“我……效忠我的主人”、“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等可知,这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体现了“我的主人”和“我”即封君与封臣之间有契约关系,相互都有权利和义务,故选D项;题干中的封君不一定是国王,所以也就不涉及到王权的强化,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是一种直接民主,与题干信息和题目主旨不符,排除B项;城市的自治涉及到的是城市与庄园主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题干中“我”和“我的主人”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
4.【答案】D【解析】据材料“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英文……教土的神职变成了平信徒的游戏”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学者将《圣经》翻译成英文,普通人也有可能读《圣经》,而不需经过教会的神职人员,这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权威,故选D项;近代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促进了理性主义精神传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促进理性主义精神传播”的结论,排除A项;威克里夫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减少教会的控制,对推动文化教育普及作用不大,排除B项;其行为仍是在传播宗教,不会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排除C项。
5.【答案】C【解析】玻璃镜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体现出注重人的价值和地位,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故选C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潮,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题干信息强调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与实用主义不是同一范畴,排除B项;由于天主教的权威和势力强大,禁欲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并未消亡,且这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D项。
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16世纪美洲地区因疾病、虐杀和劳役等原因导致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通过黑奴贸易来增加增加劳动力,故选A项;工业革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建立,排除B项;价格革命主要是指欧洲殖民者从美洲大量掠夺金银后造成欧洲物价上涨的现象,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C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据材料“总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但……经过国会……方可实行”,可以看出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体现了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故选B项;结合所学,联邦制原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人民主权原则突出国家主权归全体人民所有,政府应由人民产生并服从人民的意志,而材料强调的是总统与国会的权力制衡,排除C项;结合所学,议会至上原则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由“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总人数的34.3%”、“纺织业更是妇女的天下……丝织和麻织业占70.5%”可得,工业革命使得女性就业人数和占比大幅增加,说明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故选D项;题干所述是工业革命使得妇女更多参与就业,与资产阶级民主不属于同一范畴,且1851年前后英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并未实现男女平等,排除A项;题干表达的是丝织业和麻织业中的女性就业者和比重比棉织业要高,而不是强调丝织业和麻织业技术水平高于棉织业,排除B项;第一国际建立于186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对所有公职人员实行全面的普选制……由工人直接参加企业管理”可知,巴黎公社它是普遍民主制的无产阶级自治形式,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故选C项;巴黎公社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排除A项;开辟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排除B项;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排除D项。
10.【答案】A【解析】启蒙思想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运动中起到了引导作用,许多拉美人民深受其影响,故选A项;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并未完全实现独立自主,排除B项;虽然英美等国与拉美国家有贸易往来,但在拉美独立运动中并未提供明显的援助,排除C项;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的是印度,排除D项。
11.【答案】B【解析】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经济形势的逐渐恶化”“爆发了诸多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此苏维埃政府在1921年3月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故选B项;材料中的现象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苏维埃政府后来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从1927年开始,“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均与材料“20世纪20年代初”不符,排除C、D两项。
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集体农庄交给国家的粮食比重较高,农民得到的太少,上交与获得不成正比,说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故选B项;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是在20世纪30年代,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行于20世纪20年代,排除C项;材料强调苏联农民的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并不等于农业发展水平较低,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并开动了我们的脑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提倡用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他通过宣传民族独立,反抗殖民统治,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号召发动“食盐进军”,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材料未体现出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排除A项;甘地的宣传并未直接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排除B项;材料所问的是“甘地的宣传”,甘地的宣传无法体现其领导能力,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据材料“《联合国家宣言》......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合约”可知,体现了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的要求,这与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主张一致,故选A项;据材料“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合约”可知,说明宣言发表时依然处于战争状态,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是一战后暂时和平的时期,排除B项;据材料“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可知,此时结成的军事集团为同盟国而非协约国,排除C项;据材料“每一个政府......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可知,该宣言中国家的联合包括经济的和军事的,而联合国的性质是全球性的政治组织,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联”“冲向战争,‘和平’……寸步难行”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幅漫画揭示了国际联盟虽然标榜和平,但无法为和平作出真正的贡献,无法阻挡战争的爆发,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故选B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因此不是吸取国联教训而采取的有力措施,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国联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但是依然无法制止侵略,排除C项;“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属于国联, 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实行“大国一致”原则,排除D项。
16.【答案】C【解析】据题干“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可知该思想是杜鲁门主义,它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选C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有助于西欧的经济恢复,而不是“杜鲁门主义”,排除B项;1955年5月,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
(1)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4分)
贡献: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2分)
(2)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2分)
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2分)
(3)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2分,任2点)
【解析】
(1)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可得重视人才;据材料一“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可得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整合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贡献,据材料一“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将印度的数字(阿拉伯数字)和中国的造纸术等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2)据材料二“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被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可得形式上: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据材料二“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可得在内容上: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文明交流和开放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得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发展;闭关锁国导致落后挨打;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
18.【答案】(16分)
(1)特点: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地域上看,由北向南发展。(4分)
(2)原因:民族主义高涨;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痕迹的需求;两极格局的影响;借鉴苏联式社会主义迅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4分)
挑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低效益的经济机制;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自身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腐等问题;局部地区动荡不安、粮食问题等。(8分)
【解析】
(1)据材料一“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可知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据材料一“1950年前独立”“1950—1969”“1970年及其后”可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据材料一“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可知从地域上看,由北向南发展。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曾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可知民族主义高涨;据材料“有利于清除殖民统治的痕迹”可知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痕迹的需求;结合二战后冷战的史实可知两极格局的影响;据材料二“除一部分国家走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借鉴苏联式社会主义迅速工业化的发展战略。第二小问挑战,结合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的史实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分析,从外部来看,经济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政治上,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从内部看,政治上,自身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腐等问题与局部地区动荡不安、粮食问题等;经济上,畸形的经济结构和低效益的经济机制。
19.【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17—18世纪的英国通过渐进的改革确立了自由民主政治。(2分)
阐述:17纪的英国,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发起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此后英国历经共和制度的实验,君主专制的复辟,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并未实现。直到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与人权。18世纪,英国逐步通过政治改革,确立责任内阁制,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保障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10分)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论题,如“18世纪的美国通过革命建构了自由民主制度”、“18世纪的德国通过改革保存了君主专制”等言之有理的也可)
【解析】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反映的是西方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的改革,由此可选择一个方向拟定论题,现将论题拟定为“17—18世纪的英国通过渐进的改革确立了自由民主政治”,并展开论述:17世纪,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严重限制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于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发起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此后英国历经共和制度的实验,君主专制的复辟,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并未实现。直到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保障资产阶级的自由与人权。1721年,英国逐步建立起责任内阁制度,英国逐步通过政治改革,确立责任内阁制,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英国君主立宪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英国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也逐渐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保障了资产阶级的自由权利。综上所述,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为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答案】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国内存在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小农经济占据优势;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积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特点: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分,言之成理即可)
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注重调动民众的积极性;注重稳中求进;合理运用市场和行政等调节方式。(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据材料一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造成农民严重不满、工人成为“背口袋的人”,说明苏维埃政权继续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于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积极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第一小问特点,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看,无论是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新经济政策是运用商品、货币的作用发展社会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二小问原则,通过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可知,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要保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稳中求进,并结合实践进行理论的突破和探索,合理运用市场和行政等调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