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1分)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的协商座谈会上微笑地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划上中国特点,因此划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我们这个五星红旗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次会议( )
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
D.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1分)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这28年是指( )
A.1840﹣1868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
3.(1分)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基于此,党中央最终做出的决策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B.进军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4.(1分)“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5.(1分)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判刘青山、张子善死刑”“最可爱的人”等内容。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6.(1分)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代表齐白石老人、年龄最小的代表青年女工郝建秀等汇聚一堂,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 )
A.筹建新中国
B.审议“一五”计划
C.讨论通过新中国首部宪法
D.建立人民公社
7.(1分)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8.(1分)1956年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
A.资本家放弃改造的所有所得
B.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C.资本家的投资获得丰厚利润
D.党的改造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9.(1分)大会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10.(1分)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最有可能盛行于(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2012年
11.(1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大跃进和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起构成所谓“三面红旗”。“三面红旗”( )
A.利于工农业建康发展 B.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
C.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12.(1分)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13.(1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
A.雷锋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王进喜
14.(1分)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冲破了思想僵化、计划经济和固步自封的樊篱。冲破“思想僵化”的樊篱要归功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1分)如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16.(1分)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2001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有关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7.(1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主张出现的相关史实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九二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18.(1分)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推动世界潮流
C.取得建设成就 D.实现民族独立
19.(1分)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穷问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基本建设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成为发达国家
20.(1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21.(10分)小日记折射大时代。品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日记摘录
司马文森(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表) “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手来表决自己的宪章!以国家主人的身份,来处理自己的命运!那是我们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标志……”
袁雪芬(中国越剧演员) “我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广场人群一片欢腾。我似乎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杆,这划时代的一刻永驻我的心中。”
万慧芬(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我要)坚持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多开动脑筋,站稳立场,帮助贫雇农彻底翻身,一定要胜利完成土改。”
周克玉(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干事) “停战了!这显示出我们的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们也随时准备给敢于破坏停战协议的好战分子以致命的打击,争取朝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
—据《中国政协文史馆》《中国青年报》《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战地日记》
(1)写出司马文森日记中的“宪章”名称,指出其参加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制度建设的贡献。
(2)谈谈你对岳雪芬日记中所述“这划时代的一刻”的理解。
(3)概述万慧芬一定要胜利完成的“土改”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周克玉日记内容结合所学,概述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
22.(10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前后,印度的人口当时是3.5亿人,中国是5.4亿人。印度的产量在钢、生铁、糖、水泥、硫酸、原油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的1倍、2倍、3倍、4倍、5倍一直到8倍之多;纱、布、发电量也比中国高。中国产量超过印度的产品只有原盐、烧碱、卷烟、纯碱,然而平均到每个人,即使在这几方面,印度与中国也差不了太多。
——据王绍光《国企与工业化,1949﹣2019》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材料三: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据人民资讯《百个瞬间说百年》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列举其中一项成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措施,简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两例这一时期不同领域的建设成就,概述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3.(10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局部及部分内容。
——据《人民日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四: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及其历史地位。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概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及其建立的意义。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特区是个窗口”的理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1分)毛泽东曾在一次会议的协商座谈会上微笑地说:“过去我们脑子老想在国旗上划上中国特点,因此划上一条,以代表黄河。其实……我们这个五星红旗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这次会议( )
A.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标志着新中国的正式成立
D.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新中国成立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确定国旗、国歌等象征国家的标志。毛泽东提到的关于国旗的讨论和协商,更符合这个会议的性质;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处理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务,包括制定宪法等,而不是确定国旗;
C.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毛泽东的这次讲话是在国旗确定的过程中,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的内容不符;
D.这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成就,与毛泽东关于国旗的讲话没有直接关联。
故选:A。
2.(1分)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这28年是指( )
A.1840﹣1868年 B.1911﹣1939年
C.1919﹣1947年 D.1921﹣1949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28年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奋斗了整整28年,故D符合题意;ABC时间搭配错误,排除。
故选:D。
3.(1分)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警告美国:“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基于此,党中央最终做出的决策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B.进军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分析】本试题考查抗美援朝,结合抗美援朝的背景回答。
【解答】根据材料“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警告美国”和“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可知这是抗美援朝,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选项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各个民主党派,选项A排除;进军西藏没有涉及中国的邻国,选项B排除;依据材料“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可知,中国决定武力反击,选项D排除。
故选:C。
4.(1分)“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相关史实。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答】“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一律作废。”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其力。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故选:C。
5.(1分)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判刘青山、张子善死刑”“最可爱的人”等内容。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分析】本试题考查抗美援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结合抗美援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回答。
【解答】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宣判刘青山,张子善死刑”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反腐斗争,“最可爱的人”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们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综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反腐败斗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以巩固新生的政权,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道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之后,排除B项;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指的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材料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排除D项。
故选:C。
6.(1分)1954年9月15日,在中南海怀仁堂,工业战线的劳模王崇伦、农业战线的劳模李顺达、年龄最大的代表齐白石老人、年龄最小的代表青年女工郝建秀等汇聚一堂,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任务是( )
A.筹建新中国
B.审议“一五”计划
C.讨论通过新中国首部宪法
D.建立人民公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1954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谈论筹建新中国;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建立人民公社是1958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1分)数据分析是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据图片看出,到1956年,私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比例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图片所示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194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排除B项;“八字方针”的提出是1960年,排除D。
故选:C。
8.(1分)1956年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
A.资本家放弃改造的所有所得
B.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C.资本家的投资获得丰厚利润
D.党的改造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资本家放弃改造的所有所得”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A。
B.材料并不是强调一五计划的成就,排除B。
C.材料未涉及资本家的投资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C。
D.根据材料:“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及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三大改造政策得到人民群众积极支持的态度,D项正确。
故选:D。
9.(1分)大会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的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会议与中共八大相关,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A项符合题意;1992年,在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十七大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排除D项。
故选:A。
10.(1分)如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最有可能盛行于( )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2012年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从材料“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B项中的时间阶段符合材料特征,正确;
ACD选项中的时间阶段都不符合材料的特点,排除。
故选:B。
11.(1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铁、粮食卫星上天”为标志的大跃进和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一起构成所谓“三面红旗”。“三面红旗”( )
A.利于工农业建康发展 B.积累了经济建设经验
C.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D.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据所学可知,“三面红旗”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不利于工农业健康发展,排除。
B.“三面红旗”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灾难,排除。
C.“三面红旗”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灾难,符合题意。
D.“三面红旗”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灾难,排除。
故选:C。
12.(1分)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要搞清楚60年代初的八字方针的内容。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八字方针指的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特别注意这里的“调整”是指调整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选:C。
13.(1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石油战线的代表人物是( )
A.雷锋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王进喜
【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他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被称为“铁人”。
故选:D。
14.(1分)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冲破了思想僵化、计划经济和固步自封的樊篱。冲破“思想僵化”的樊篱要归功于(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文革”后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针对这种“个人崇拜”,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项正确;
从所学知识可知,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是在19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是在1976年,排除C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1992年以后,排除D项。
故选:A。
15.(1分)如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C.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D.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宗旨。
【解答】根据题干“人民、工作、和平”“人民、生产、社会主义”“人民、发展、改革”“人民、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所学可知,这四个不同时期均有“人民”,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民,不在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发展外交事业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ACD三项。
故选:B。
16.(1分)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2001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有关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史实。“2001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与题干2001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有关的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选项B符合题意。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1985年的国企改革逐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1990年我国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排除ACD项。
故选:B。
17.(1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些主张出现的相关史实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九二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
【分析】本题考查了邓小平理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提出了“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B是正确的选项;ACD题目没有体现。
故选:B。
18.(1分)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推动世界潮流
C.取得建设成就 D.实现民族独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中国建设之路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的共同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都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分别开创了我国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A项正确;BCD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都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19.(1分)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穷问题,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基本建设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成为发达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解答】“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1分)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
A.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解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 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A符合题意。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21.(10分)小日记折射大时代。品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 日记摘录
司马文森(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代表) “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手来表决自己的宪章!以国家主人的身份,来处理自己的命运!那是我们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标志……”
袁雪芬(中国越剧演员) “我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广场人群一片欢腾。我似乎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杆,这划时代的一刻永驻我的心中。”
万慧芬(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之一) “(我要)坚持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多开动脑筋,站稳立场,帮助贫雇农彻底翻身,一定要胜利完成土改。”
周克玉(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干事) “停战了!这显示出我们的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我们也随时准备给敢于破坏停战协议的好战分子以致命的打击,争取朝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
—据《中国政协文史馆》《中国青年报》《一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战地日记》
(1)写出司马文森日记中的“宪章”名称,指出其参加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制度建设的贡献。
(2)谈谈你对岳雪芬日记中所述“这划时代的一刻”的理解。
(3)概述万慧芬一定要胜利完成的“土改”对中国农村社会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
(4)根据周克玉日记内容结合所学,概述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解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宪章”:根据材料“五千年来的第一次,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手来表决自己的宪章”并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用自己的手来表决自己的宪章。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新政协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2)理解:根据材料“我们……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广场人群一片欢腾。我似乎情不自禁地挺直了腰杆,这划时代的一刻永驻我的心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重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影响:根据材料“坚持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多开动脑筋,站稳立场,帮助贫雇农彻底翻身”可知,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或贫雇农获得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大解放。
(4)意义:根据材料“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争取朝鲜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故答案为:
(1)“宪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2)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重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影响: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或贫雇农获得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得到大大解放。
(4)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22.(10分)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前后,印度的人口当时是3.5亿人,中国是5.4亿人。印度的产量在钢、生铁、糖、水泥、硫酸、原油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的1倍、2倍、3倍、4倍、5倍一直到8倍之多;纱、布、发电量也比中国高。中国产量超过印度的产品只有原盐、烧碱、卷烟、纯碱,然而平均到每个人,即使在这几方面,印度与中国也差不了太多。
——据王绍光《国企与工业化,1949﹣2019》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一月二十五日)
材料三: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
——据人民资讯《百个瞬间说百年》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指出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列举其中一项成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措施,简述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两例这一时期不同领域的建设成就,概述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1953年前后,印度的人口当时是3.5亿人,中国是5.4亿人。印度的产量在钢、生铁、糖、水泥、硫酸、原油这些方面都是中国的1倍、2倍、3倍、4倍、5倍一直到8倍之多;纱、布、发电量也比中国高。中国产量超过印度的产品只有原盐、烧碱、卷烟、纯碱,然而平均到每个人,即使在这几方面,印度与中国也差不了太多”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是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实行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据材料二“目前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中。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的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措施分别是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其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的影响是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3)据材料三“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那个年代开始布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建设成就有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投产;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
(1)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实行一五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公私合营。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
(3)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投产;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3.(10分)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局部及部分内容。
——据《人民日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二: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2017年 109331.7 13432.4
2021年 147013.4 18930.9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99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四: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据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及其历史地位。
(2)概述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概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及其建立的意义。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特区是个窗口”的理解。
【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表格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历史意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以及意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及其建立的意义、对“特区是个窗口”的理解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局部及部分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表中农业总产值(亿元)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的数字都有大幅度的提高;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其出现的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据材料三“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结合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
(4)根据材料四“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区是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是我国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窗口。
故答案为:
(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历史现象: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言之有理即可)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特色: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意思相近即可)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助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任意一点即可)
(4)“特区是个窗口”:特区是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窗口;是我国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窗口。(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