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考前突破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如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4.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6.“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8.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9.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0.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11.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这是( )
A.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
C.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影响
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1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1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14.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15.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16.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17.17﹣19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推动上述历史进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主导的改革 B.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各国革命相互支援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19.《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20.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考前突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史学界将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由主权独立完整的封建国家逐渐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面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故A正确。
B.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B。
C.1895年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将中国推向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排除C。
D.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如图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物种交换的影响,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据材料“哥伦布航行路线、麦哲伦船队、农作物(玉米、甘薯)、明朝中后期引进”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历史信息,故A正确。
B.郑和下西洋发生于明代,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排除B。
C.材料未涉及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排除C。
D.材料未涉及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的相关内容,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物种交换的影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如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分析】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包括防护器具、盛放粮食器具、盛酒器、切割工具等,体现了青铜器种类的丰富特征,故A正确。
B.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功能多样的特征,排除B。
C.材料体现不出青铜工艺简单的信息,排除C。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皇权统治无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青铜器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4.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这样的评价:“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D.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体现了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意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不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AC;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了列强瓜分世界的历史,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导致“天府”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工程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排除A。
B.郑国渠,于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穿凿兴建,约十年后完工。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B。
C.根据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可知,叙述的是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故C正确。
D.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交流,排除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都江堰工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6.“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出现材料中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
B.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出现新兴工业部门
D.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根据材料“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0000人,到1840年减至123000人,到1856年时只剩下23000人。其中部分工人找到了操作新式动力织布机的工作,但是许多人因不能适应这样的变化而陷入贫困”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数量急剧减少,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的大量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故B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不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产生了抵触情绪、环境恶劣导致从事手工劳动人数减少,排除AD;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7.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农耕生活想象图
D.曲辕犁模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相关依据,注意图片内容的识读。
【解答】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生活在打制石器时代,主要靠采集为生,没有从事原始农业生产,排除A;农耕生活想象图属于想象图,不能作为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排除C;曲辕犁模型反映的是唐朝的农业生产工具,不是原始农业的证据,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的相关依据。
8.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分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林则徐、关天培、定海三总兵、陈化成都是清朝官员,三元里人民属于农民阶级,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故D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不能反映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排除A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鸦片战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排除B。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虎门销烟、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9.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在考古学上,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说明存在尧舜禹时代,体现了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是正确的选项;题目内容没有体现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A;题目内容没有体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B;题目内容没有体现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判断D。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尧舜禹的“禅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 )
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 B.倡导民主与平等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 D.推动罗马法普及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建筑的相关知识,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
【解答】A.根据材料中的“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艺术行为是利用艺术手法从多个方面来美化皇帝,主要是为了显示皇帝在每一个领域都是存在,凸显皇帝在罗马城邦唯一至高无上的权威,正确。
B.题干强调的是对皇帝的塑造,无法体现民主与平等,排除。
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是古希腊神话的特征,排除。
D.题干强调的是罗马皇帝权威,并没有说明罗马法的内容,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考查学生对罗马建筑的认识。
11.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这是( )
A.种植园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产物
C.克里木战争失败的影响
D.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解答】A.美国内战前,南方实行的是种植园经济,美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排除A。
B.材料未涉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相关信息,与史实不符,排除B。
C.沙皇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使得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的威信扫地,从而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也促进了农奴制度的衰败,这与材料中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没有关联,排除C。
D.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内战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美国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结合题干材料“19世纪中期,东西半球的俄国和美国分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劳动力都获得了解放。”可知,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理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司法权是不完整的,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这表明,自治城市(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B.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
C.获得免除赋税特权
D.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受到封建教会严密控制,有时还被看成是充当封臣的一个集体,要为封君服军役并履行封臣的其他义务”可知,中世纪欧洲的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还要履行一定的义务,D项正确;“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出现了教育学术新气象”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B项;“获得免除赋税特权”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自治城市未完全摆脱封建主控制的相关史实。
13.《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属于戊戌变法的影响,排除A。
B.根据材料“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及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B正确。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C。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属于五四运动斗争的内容,排除D。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主旨的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4.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的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
15.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 )
A.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B.向西方学习的意愿
C.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D.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
【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想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资政新篇》反映农民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意愿,排除B;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排除CD。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16.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以及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解答】根据题干“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可知,美国教育家所提及的运动是五四运动;根据“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并使得商人和各界人士感到惭愧而加入他们的运动,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可知,五四运动中青年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故B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的是青年学生,不是《新青年》,排除A;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北洋政府是否镇压、是否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排除CD。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以及特点。
17.17﹣19世纪,英国、美国和法国通过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日本、意大利和德意志等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推动上述历史进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主导的改革 B.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C.各国革命相互支援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题干材料说明,英、法、美、俄、日、意、德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推动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3、14世纪,随着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建立,西欧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希望加快经济发展,但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或外国殖民统治等因素的阻碍,资产阶级领导人民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等方式排除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障碍,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D符合题意;ABC都不是推动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推动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
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文物的历史价值,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题干和选项。
【解答】根据题干文物“河南三门峡出土的彩陶盆”和“江苏邳州出土的彩陶盆”可知,不同地区的彩陶盆,在形制和纹饰上既有明显的不同,又有一些相似之处,体现了先民的一些审美观念,A符合题意;出土的彩陶盆,无法体现国家的政治形态,排除B;汉字的基本结构在彩陶盆上没有体现,排除C;彩陶盆与青铜的冶炼无关,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物的历史价值。
19.《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重点掌握庄园领主与佃户的区别。
【解答】根据材料“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可知,阿布拉黑需要在领主自营上辛勤劳作,向领主交税,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可以监督他、处罚他,可见阿布拉黑的处境很惨,是庄园佃户,A项正确;庄园领主是庄园的统治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在城市里具有自由权,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欧的庄园,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解答】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不触及封建制度,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的层次,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据“‘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洋务运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是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人士的推动下,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与题干信息“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不符,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与题干信息“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与题干“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洋务运动的实质的相关史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精选之考前突破(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