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卷
1.全卷共7页,有三大题,33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石制农具 B. 青铜礼器 C. 宫殿遗址 D. 家畜遗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考古出土的文物最能够佐证历史史实,偃师二里头发掘的宫殿遗址,能够推断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C项正确;石制农具能够佐证农业的发展,不能够推断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排除A项;青铜礼器主要反映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排除B项;家畜遗骨能够佐证农业的发展,不能够推断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排除D项。故选C项。
2.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以上现象说明( )
A. 解读历史应有唯一正确的结论
B. 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加合理
C. 历史解释因视角不同存在差异
D. 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分析可知不同学者对于同一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解读,究其原因是解读视角的不同,C项正确;解读历史应有唯一正确的结论,表述绝对,排除A项;秦朝灭亡根源在于暴政,后期学者的解读都是从某一角度解读,并没有比传统观点更加合理,排除B项;历史研究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
A.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 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D.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魏晋时期汉族学习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体现民族交融不断发展,B项正确;民族交融不断发展属于政治层面,南方经济得到发展属于经济方面,排除A项;材料反映汉族学习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不是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排除C项;材料反映贵族的饮食发生变化,不能代表全体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B项。
4. 从下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A. 吸收了外来文化 B. 走在了世界前列
C. 影响了周边国家 D. 促进了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分析可知赵州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发明,体现了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了世界前列,B项正确;材料反映赵州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发明,没有与外来文化之间的比较,无法得出吸收了外来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赵州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发明,没有出现对其他国家之间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赵州桥、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唐本草》分别属于科技层面,与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城市发展,商业繁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经商时间也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所以北宋都城市民是可以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的,B项正确;玉米在明朝时期传入中国,排除A项;“银元”是清末中国自铸银币的通称,排除C项;宋仁宗之时规定不准一般人身着黄色为底色和配图花样,排除D项。故选B项。
6. 据考证,元青花瓷世界上现存大约300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以上材料可以佐证元朝( )
A. 海陆贸易比较发达 B. 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C. 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 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往返,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伊朗德黑兰等地才会出现元朝的青花瓷,A项正确;材料反映元朝的海外贸易属于经济层面,统治疆域较为辽阔属于政治层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元朝的海外贸易属于经济层面,对外关系缓慢转型属于对外关系,排除C项;材料反映元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没有与其他国家对比,无法得出制瓷技术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
7. 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它应该选址在( )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生产煤炭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19世纪末可知,此时已经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因此工厂要提高产量必须以最先进的动力电力作为动力来源,D项正确;纺织厂劳动密集型产业要考虑租金,商业繁荣地区不适合,排除A项;19世纪末已经入电气时代,蒸汽动力已经过时,排除B项;因为题意要提高产量,临河与提升产量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8. 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创作的油画,图中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农民代表访问列宁》
A. 俄国十月革命 B. 农业集体化
C. 苏联卫国战争 D. 余粮收集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和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村执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遭到农民们的抵制,社会矛盾激化,油画反映了列宁在了解农民面临的困难情况,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D项正确;这幅画的情境更侧重于农民的问题,而非革命本身,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在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时期推行的政策,与列宁听取农民倾诉的情境不符,排除B项;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早已经逝世,排除C项。故选D项。
9.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者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他们宣称“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优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史事可以证明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美国的独立 C. “光荣革命” D. “非洲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者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开始风起云涌,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这反映出二战后西方殖民者的削弱,D项正确;“三角贸易”的西方殖民者血腥的殖民扩张活动,排除A项;美国的独立发生在18世纪后期,“光荣革命”发生在17世纪后期,均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三、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其中第29、30小题各10分, 第31小题12分,第32、33小题各10分,共52分。)
10. 回眸历史时空,解读清政府处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三卷(两宋至中华民国)》
(1)读图,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分布的区域。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清政府的处境。(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对外交往等多方面对比分析,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200字)
【答案】(1)西欧和北美。
(2)示例: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上,清朝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庞大的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持续发展;而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美传播,促使了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文化上,清朝推行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交往上,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而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纷纷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并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总之,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区域:根据图片信息和图例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北美。
【小问2详解】
分析:本题属于论述题,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对外交往等多方面对比分析中西发展历程,提炼观点: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语言通畅。参考示例:
示例: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政治上,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等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清朝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同时庞大的人口带来的社会问题,影响经济持续发展;而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向欧美传播,促使了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变,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清朝推行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交往上,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而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纷纷对外殖民扩张,建立殖民统治,并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总之,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鸦片战争前的清政府固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11. 家书是一种独特的载体,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思想昂扬向上、感情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展现 家书原件
父亲大人: 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你的来信,于本月二十四日我收到了,信内一切敬悉……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年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1)阅读家书,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工业交通建设成就。
(2)请以李振华的身份,参照示例①将书信中②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和时代背景;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字)
示例①: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3)2021年,李振华的家书入选央视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说明其入选理由。
【答案】(1)成就:成都至宝鸡铁路。
(2)示例:②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我们要克服保守和狭隘思想,积极入社。
(3)理由:该家书真实反映了新中国初期时代风貌,具有历史价值;家书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与支持;家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负责任的榜样形象;家书体现了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家书蕴含的精神对于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等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等成都至宝鸡铁路在一、二年通了车”和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工业交通建设成就是建成成都至宝鸡铁路。
【小问2详解】
补充内容:根据材料“又谈到土地入了社啦”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因此,②处可填: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我们要克服保守和狭隘思想,积极入社。
【小问3详解】
理由: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家书的价值角度作答,如:该家书真实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时代风貌,具有历史价值;家书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与支持;家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负责任的榜样形象;家书体现了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家书蕴含的精神对于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等等。乐清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卷
1.全卷共7页,有三大题,33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二、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城。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
A. 石制农具 B. 青铜礼器 C. 宫殿遗址 D. 家畜遗骨
2. 关于秦亡原因,传统观点多认为是“酷刑”“暴政”所致。后来,有学者认为秦亡于过急、过广的推行郡县制;有学者认为秦亡于北击匈奴;有学者认为秦亡于文化政策。以上现象说明( )
A. 解读历史应有唯一正确的结论
B. 后期研究比传统观点更加合理
C. 历史解释因视角不同存在差异
D. 随着研究的深入先前观点被抛弃
3. 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说明当时( )
A.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B. 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C. 游牧民族借鉴中原习俗 D. 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4. 从下表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科技( )
名称 地位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本草》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药典
A. 吸收了外来文化 B. 走在了世界前列
C. 影响了周边国家 D. 促进了农业发展
5. 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 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 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 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 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6. 据考证,元青花瓷世界上现存大约300多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物馆就有80件,伊朗德黑兰考古博物馆陈列37件,土耳其托布卡博物馆和伊朗阿迪比尔宫也收藏了数十件。以上材料可以佐证元朝( )
A. 海陆贸易比较发达 B. 统治疆域较为辽阔
C. 对外关系缓慢转型 D. 制瓷技术领先世界
7. 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它应该选址在( )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生产煤炭的地方
C. 临近河流的地方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8. 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创作的油画,图中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农民代表访问列宁》
A 俄国十月革命 B. 农业集体化
C. 苏联卫国战争 D. 余粮收集制
9.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殖民者遭到前所未有的削弱,他们宣称“我们在这里,是因为我们优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史事可以证明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三角贸易” B. 美国的独立 C. “光荣革命” D. “非洲年”
三、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其中第29、30小题各10分, 第31小题12分,第32、33小题各10分,共52分。)
10. 回眸历史时空,解读清政府处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三卷(两宋至中华民国)》
(1)读图,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主要工业国家分布的区域。
(2)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17-18世纪清政府的处境。(要求: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对外交往等多方面对比分析,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200字)
11. 家书是一种独特载体,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思想昂扬向上、感情真挚动人的红色家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内容展现 家书原件
父亲大人: 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你的来信,于本月二十四日我收到了,信内一切敬悉……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年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1)阅读家书,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工业交通建设成就。
(2)请以李振华的身份,参照示例①将书信中②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和时代背景;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字)
示例①: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我们应该大力支持。
(3)2021年,李振华的家书入选央视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请说明其入选理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永嘉乐清苍南四县区中考二模社会与道法试卷 -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