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密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文科综合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6.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清政府缺乏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清醒判断。日本为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做了几代人的准备,设计了多种实施方案,派出的情报人员足迹遍及中国各地。这场“侵华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九一八事变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清政府”“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上的交集可以判断出,这场战争指的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止日本,排除B项;九一八事变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此时的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排除C项;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1945年,此时的政府是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A项。
2. 军校有意识地营造向上的革命氛围,以使革命的清新的空气吹拂着每一个有志者。张治中回忆起那时的黄埔:“那种革命的紧张的空气,无处不令人得着深切的感召和鼓舞。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进了黄埔的大门,便为这个革命的紧张的空气所笼罩。”材料中的“军校”成立于(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军校”“革命”“黄埔”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这所军校指的是成立于1924年的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成立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A项正确;抗日战争的时间是1931—194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1927—1937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是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 下图所示军事行动的起因是( )
A. 鸦片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国民党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D.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信息“瑞金、遵义、金沙江、会宁、吴起镇”可知是红军长征行军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长征的出发地是江西瑞金,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B项正确;鸦片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导致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排除A项;国民党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原因之一,排除C项;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导致国共内战,排除D项。故选B项。
4. 在新中国成立后,朝鲜内战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C.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朝鲜内战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因朝鲜内战爆发,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出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最终制定了“一五”计划,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没有提及苏联的工业模式,无法表明“一五”计划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施是因为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内容,B项说法有误,排除B项;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与下面统计图中③段趋势相关的史实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统计图的标题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图”,表明图中折线的走势代表经济发展的走势。③段对应的时期是1958-1961年,经济走势是下行趋势,即经济发展受到了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破坏,C项正确;土地改革在1950-1952年,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推动经济发展,排除A项;三大改造在1953-1956年,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经济发展,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在1966-1976年,严重破坏国民经济,使经济下滑,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 “搞这些沿海城市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发挥那里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据统计,1985年,所批复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工业企业拥有职工809万人,全民所有制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创利税333亿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与迅速发展 B. 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 城市改革释放企业活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沿海城市”“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创利税333亿元”可知,材料明确提到了沿海开放城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并且提供了1985年沿海开放城市的工业总产值、职工数量、固定资产和创利税等具体数据,这些数据显示了对外开放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B项正确;材料虽然提到了沿海开放城市,但并未特指经济特区,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改革相关,而材料讨论的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工业发展情况,两者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虽然材料提到了工业企业的情况,但并未直接提及城市改革如何释放了企业活力,而是强调了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7.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西北欧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材料评述的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资本主义向全球扩散 D. 工业革命下世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西北欧的经济……迅速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信息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相关,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而不是体现文艺复兴的意义,排除A项;资本主义向全球扩散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新航路开辟仅是促进资本主义诞生,而非向全球扩散,排除C项;工业革命下的世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材料体现内容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下面是《国际歌》中的部分歌词,其中“真理”与“旧世界”分别指的是( )
起来,饥水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A. 共产主义 封建社会 B. 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
C. 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D. 民主共和 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惨败,引发法国9月4日革命,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镇压人民.在这种情况下,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后来,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五月流血周”标志着巴黎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 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这首《国际歌》中的“真理”是指共产主义,“旧世界”是指资本主义社会,C项正确;旧世界是指封建社会,说法错误,排除A项;民主共和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权组织形式,与题干“真理”是指共产主义,不符合,排除BD项。故选C项。
9. 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民族卷入现代国际政治生活,加快了东方的觉醒.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疲于相互厮杀,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民族卷入现代国际政治生活,加快了东方的觉醒.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完全独立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华夫脱党,得到埃及人民的广泛支持,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B项正确;万隆会议召开是在二战后,1955年,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排除A项;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是在二战后,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在二战后,1949年,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19年7月12日,英国政府公布一份新的“脱欧”方案,称英国将向欧盟建议在“脱欧”后设立“英国一欧盟货物自由贸易区”。英国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软脱欧”。这份新“脱欧”方案提出,英国将退出欧盟关税同盟与欧洲共同市场,并将因此获得与世界其他地区商签贸易协议的灵活性。据此分析,影响英国“软脱欧”的关键因素是( )
A. 历史传统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利益 D. 国际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软脱欧’方案将使英国获得与世界其他地区商签贸易协议的灵活性”可知,英国“软脱欧”可以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影响英国“软脱欧”的关键因素为“经济利益”,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英国加入欧盟前后的发展历史,没有体现历史传统,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脱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国际格局的变化,没有体现国际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 2020年6月,特斯拉以1867亿美元的总市值超越了多年位列世界第一的丰田汽车,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它的造车思路不同寻常,不再依附于传统汽车工业体系,而是依靠IT信息化优势,降低全球供应链管理成本,以全新电动车产品突破新能源汽车创新瓶颈,营造出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特斯拉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B.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消费性群体的扩大 D. 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它的造车思路不同寻常,不再依附于传统汽车工业体系,而是依靠IT信息化优势,降低全球供应链管理成本,以全新电动车产品突破新能源汽车创新瓶颈,营造出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中可知,特斯拉超越丰田汽车主要是依靠“IT信息化优势”,而IT信息化依托的是互联网和信息技术,B项正确;电力的发明与应用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消费群体有哪些人,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明显,材料无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恢复和联合离不开美国的援助一样,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依赖美国的支持。在布鲁塞尔缔约谈判的那一天,法国外长皮杜尔就致函马歇尔说,“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则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否则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
材料二 集团的中心目标之一是扶植起一个重新武装的德国,使之在该组织中发挥作用,这关系到欧洲防御战略的全局。杜鲁门说:“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东方。”正因为这样,美国一直在加紧分裂德国的步骤,为把联邦德国拉近侵略集团创造条件。而一些联邦德国政界人士,如曾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一个复兴的独立的德国,只有通过同美国的密切合作,才能得到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依赖美国的支持”相关的是哪一组织。
(2)据材料二,概括导致德国走向分裂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所述史实对当时的欧洲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北约出于对欧洲安全的考虑,壮大与社会主义力量(苏联)对抗的力量;美国的推动;德国部分政界人士的支持。
(3)加速了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组织:根据材料“西欧在军事上合作也依赖美国的支持。在布鲁塞尔缔约谈判的那一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该组织上北美与欧洲国家合作的国际军事团组织。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这关系到欧洲防御战略的全局”可知,北约出于对欧洲安全的考虑;根据“有了德国,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东方。”正因为这样,美国一直在加紧分裂德国的步骤,为把联邦德国拉近侵略集团创造条件。而一些联邦德国政界人士,如曾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一个复兴的独立的德国,只有通过同美国的密切合作,才能得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壮大与社会主义力量(苏联)对抗的力量;美国的推动;德国部分政界人士的支持。 加速了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等都是德国分裂的原因。
【小问3详解】
共同影响:根据材料一体现的是北约和马歇尔计划等内容,材料二体现地是德国分裂,这个材料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冷战的信息,因此其共同作用是:加速了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摘编自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新时期,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作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的探索。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方式。
【答案】(1)探索: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全方位、系统性地推动。
(3)主要方式:改革。
【解析】
【小问1详解】
探索:根据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一阶段的探索,使我们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可知,改革开放后,我们总结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阶段的探索,使中国现代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小问2详解】
特征:根据材料“在新时期,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特征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推动;根据材料“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可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特征是全方位、系统性地推动。
【小问3详解】
主要方式:根据材料“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改革开放新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方式改革。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楷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总能在民族危难时刻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为国家、为人民呕心沥血。
材料
民族脊梁一 李大钊(1889-1927)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民族脊梁二 黄继光(1931-1952)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在上甘冷战役中,他挺身而出、身负重伤,用胸腔堵住向我军扫射的敌机枪射口,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被追投“特级英雄”称号。
民族脊梁三 邓稼先(1924-1986)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1)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的“民族脊梁”分别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哪些重大史实中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三位民族脊梁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1)重大史实:李大钊:新文化运动(或五四运动;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邓稼先:原子弹的研发。
贡献:李大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黄继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捍卫了中国和邻国朝鲜的领土和主权);邓稼先:为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2)爱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宣传者芷怡,也是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黄继光(1931-1952)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可知,黄继光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根据材料“邓稼先(1924-1986)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参与了原子弹的研发。
贡献:根据材料“李大钊(1889-1927)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可知,李大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继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捍卫了中国和邻国朝鲜的领土和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为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小问2详解】
精神:根据材料“李大钊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黄继光挺身而出,在战斗最紧要的关头,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部队铺平冲锋道路而壮烈牺牲。”“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可知,三位英雄楷模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爱国的精神。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密卷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文科综合开卷考试,考生须独立作答,不得讨论,不得传抄。
6.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清政府缺乏对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清醒判断。日本为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做了几代人的准备,设计了多种实施方案,派出的情报人员足迹遍及中国各地。这场“侵华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九一八事变 D. 抗日战争
2. 军校有意识地营造向上的革命氛围,以使革命的清新的空气吹拂着每一个有志者。张治中回忆起那时的黄埔:“那种革命的紧张的空气,无处不令人得着深切的感召和鼓舞。无论你是什么人,只要你进了黄埔的大门,便为这个革命的紧张的空气所笼罩。”材料中的“军校”成立于( )
A. 国民大革命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3. 下图所示军事行动的起因是( )
A. 鸦片战争战败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国民党围剿红军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D.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4. 在新中国成立后,朝鲜内战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于是,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有了“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可见,“一五”计划的实施( )
A. 是受苏联工业模式影响的产物 B.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需求的必然选择
C. 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D. 是出于对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考量
5. 与下面统计图中③段趋势相关的史实是( )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文化大革命”
6. “搞这些沿海城市基本目的是为了发挥那里的自然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进一步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和吸收外汇的能力,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据统计,1985年,所批复的沿海开放城市,工业总产值达2015.85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1.8%。工业企业拥有职工809万人,全民所有制工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5亿元,创利税333亿元。上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与迅速发展 B. 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 D. 城市改革释放企业活力
7.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随之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英国所取代。西北欧的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材料评述的是( )
A. 文艺复兴运动的意义 B.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C. 资本主义向全球扩散 D. 工业革命下的世界
8. 下面是《国际歌》中的部分歌词,其中“真理”与“旧世界”分别指的是( )
起来,饥水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A. 共产主义 封建社会 B. 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
C. 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D. 民主共和 资本主义社会
9. 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东方各民族卷入现代国际政治生活,加快了东方的觉醒.推动了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的发展、大战期间、列强疲于相互厮杀,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下列史实中,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C.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 2019年7月12日,英国政府公布一份新的“脱欧”方案,称英国将向欧盟建议在“脱欧”后设立“英国一欧盟货物自由贸易区”。英国舆论普遍将其解读为“软脱欧”。这份新“脱欧”方案提出,英国将退出欧盟关税同盟与欧洲共同市场,并将因此获得与世界其他地区商签贸易协议的灵活性。据此分析,影响英国“软脱欧”的关键因素是( )
A. 历史传统 B. 政治因素 C. 经济利益 D. 国际关系
11. 2020年6月,特斯拉以1867亿美元的总市值超越了多年位列世界第一的丰田汽车,成为当时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就科技发展的角度而言,特斯拉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它的造车思路不同寻常,不再依附于传统汽车工业体系,而是依靠IT信息化优势,降低全球供应链管理成本,以全新电动车产品突破新能源汽车创新瓶颈,营造出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特斯拉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 电力的发明与应用 B.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消费性群体的扩大 D. 经济全球化时代到来
二、非选择题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恢复和联合离不开美国的援助一样,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依赖美国的支持。在布鲁塞尔缔约谈判的那一天,法国外长皮杜尔就致函马歇尔说,“只有美国的帮助才能有效地解决欧洲国家抵御侵略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则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否则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
材料二 集团的中心目标之一是扶植起一个重新武装的德国,使之在该组织中发挥作用,这关系到欧洲防御战略的全局。杜鲁门说:“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就能够有一个纵深的防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付东方。”正因为这样,美国一直在加紧分裂德国的步骤,为把联邦德国拉近侵略集团创造条件。而一些联邦德国政界人士,如曾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阿登纳就“有一个明确的看法:一个复兴的独立的德国,只有通过同美国的密切合作,才能得到发展”。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西欧在军事上的合作也依赖美国的支持”相关的是哪一组织。
(2)据材料二,概括导致德国走向分裂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所述史实对当时的欧洲产生的共同影响。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化道路在探索中延伸,在曲折中发展,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科学回答和积极探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摘编自马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材料二 在新时期,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作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和西方社会转型显著的不同点》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探索。
(2)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分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方式。
14.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中华民族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楷模,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总能在民族危难时刻勇挑重担、不辱使命,为国家、为人民呕心沥血。
材料
民族脊梁一 李大钊(1889-1927)同志一生的奋斗历程、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紧密相连,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紧密相连。
民族脊梁二 黄继光(1931-1952)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战斗英雄。在上甘冷战役中,他挺身而出、身负重伤,用胸腔堵住向我军扫射的敌机枪射口,以生命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被追投“特级英雄”称号。
民族脊梁三 邓稼先(1924-1986)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对中国核科学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是新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1)据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民族脊梁”分别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哪些重大史实中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三位民族脊梁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