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武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武城县2024年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曲辕犁模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主要因为(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广泛使用
C. 大型水利工程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3.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些举措( )
A. 旨在统一语言文字 B. 利于岭南地区开发 C. 便于强化君主专制 D. 使分封制彻底瓦解
4. “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坐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将都城定在( )
A. 咸阳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5. 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如图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这一时期( )
A. 社会安定和经济富足 B. 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C. 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 D. 造成了民族间的隔阂
6.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 )
A. 分科考试 B. 以文治国 C. 学而优则仕 D. 公平竞争
7. 下图是某位同学学生小论文获奖证书。据此判断他的文章写的是( )
A. 贾思勰 B. 李时珍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8. 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 ②定都天京,颁布《资政新篇》
C. ③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 ④攻破北京,清朝灭亡
9.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B.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君主专制
C. 复辟帝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D. 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10. 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国民革命军出师誓师大会
A. 北伐推翻清政府 B. 发动反蒋起义 C. 第一次国共合作 D. 辛亥革命
11. 下图是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他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发行后大受解放区老百姓欢迎。这组年画( )
A. 印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 B. 彰显着正面战场的战绩
C. 反映人们渴望神灵保佑 D. 鼓舞了军民抗战信心
12. 给如图的新闻配诗词,最恰当的是( )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3. 第一届全国政协600多名代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很少没有发言的,也很少有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紧要且能够办到的建议,都被采纳。这表明,《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 )
A. 保障了各民族权利平等 B. 确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C. 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 D.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4. 方寸间铭记历史,下列邮票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5. 2024年3月5日,济南市天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暨“3·5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在名泉广场举办。最适合出现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宣传语是( )
A. 大庆石油“铁人”精神 B. 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
C. 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D. 助人为乐“解放军好战士”
16. 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 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 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 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 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17. 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中日建交 C. 万隆会议召开 D. 中美建交
18. 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时说:“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这样,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 成功发现青蒿素 D.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19. 英国著名数学家约翰·泰勒,在研究金字塔时计算发现:若用塔基周长除以塔的高度的2倍,即可得到3.1414,这个数字与圆周率几乎相等。这个发现可以说明( )
A. 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 B. 古埃及人民的高超智慧
C. 古埃及法老至高无上 D. 金字塔是埃及王权象征
20. 年代尺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处应是( )
A. 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B.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 屋大维成为终身独裁官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这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 )
A. 传播了启蒙思想 B. 破坏了司法制度
C. 展现了群众力量 D. 动摇了专制王权
22. 1870年,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发展到20多个,并建立了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后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核心,在巴黎公社64名委员中,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成员占37名。由此可知,第一国际为巴黎公社( )
A. 准备了指导思想 B. 奠定了组织基础
C. 指明了正确方向 D. 提供了工人政党
23.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判断,他们最可能为本国现代化提供的共同条件是( )
A. 民族独立 B. 科学技术 C. 自由劳动力 D. 资金与市场
24. 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赫鲁晓夫的改革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5. 下图能够用来研究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欧洲、北非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 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50分)
26.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演绎出统一多民族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像汉武帝像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扎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著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所学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阐述其建立或拓展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举措。(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唐民族政策及有关史实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中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并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7.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时刻心系国家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安全】
材料一: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国土安全】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新政安全】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经济安全】
材料五: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委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时代安全】
材料六: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①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觉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中的“中国战败”指哪场战争?“自强”与“改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旧体制“己拆卸”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分别指出三幅图片对应的三场战争。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图片是哪一事件?请列举一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了发展新中国经济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答出两点)请选择一个说说其意义,
(5)材料五反映了中共中央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引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6)根据材料六内容请将摘要一中序号应填写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28.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某班同学以“变”为主题探究东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设计了以下问题。
【思想之变】
图一:但丁 图二:伏尔泰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度之变】
材料一:“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科技之变】
事件 序号 时代
工业革命 ①、⑧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 C D
【格局之变】
北约永远不满足的目标,是所有这些冲突的根源和癌细胞。美国与北约的行为加剧了局部冲突,破坏了世界和平。 ——《人民日报》2022.4
(1)图中两位人物分别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宣扬了怎样的时代思潮?材料中提到“两个德国人”宣告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
(2)对比两则材料,分析17-19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方式有何不同?材料一欧美通过革命确立的“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实现了社会转型?
(3)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不同时期的科技成果,请你帮他进行分类,填写ABCD处相应内容
(4)图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议”两大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新秩序?《人民日报》中提到的“北约”这一组织是哪一世界格局的产物?
(5)综合以上探究,谈一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变局中谋发展。武城县2024年第二次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
九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指定题号里,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50分)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曲辕犁模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原始农业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距今7000年的稻谷遗存,反映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A项图片反映的是北京使用的石器,北京人会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采用各种不同的打制方法,排除A项;想象图不能作为证据,排除C项;曲辕犁反映的是唐朝农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主要因为(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广泛使用
C. 大型水利工程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尚未重视肥料的使用,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中的青铜器逐渐被铁农具取代,排除B项;兴修水利工程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3.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这些举措( )
A. 旨在统一语言文字 B. 利于岭南地区开发 C. 便于强化君主专制 D. 使分封制彻底瓦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守边部队留驻岭南”“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可知,这些举措在秦朝征服岭南地区后,通过戍边和迁移人口以有利于岭南地区开发,B项正确;戍守岭南地区有利于岭南地区的开发,与语言文字的统一无关,排除A项;便于强化君主专制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使分封制彻底瓦解的是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B项。
4. “人生不是一锤子买卖。”屡败屡战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坐兮云飞扬……”衣锦还乡。刘邦建立的朝代将都城定在( )
A. 咸阳 B. 长安 C. 洛阳 D. 建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B项正确;秦朝的都城在咸阳,排除A项;曹魏等政权的都城在洛阳,排除C项;宋、齐、梁、陈,这些王朝的都城都在建康,排除D项。故选B项。
5. 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如图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这一时期( )
A. 社会安定和经济富足 B. 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C. 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 D. 造成了民族间的隔阂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魏蜀吴三国鼎立。三国时期,国家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是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相比,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社会安定和经济富足,与图片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造成了民族间的隔阂,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6.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下列属于“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的是( )
A. 分科考试 B. 以文治国 C. 学而优则仕 D. 公平竞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 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考试自由报考,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选拔,这体现了公平竞争,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D项正确; 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分科考试是考试的方式之一,无法体现“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排除A项; 以文治国是治国的方式之一,科举考试是人才选拔制度,排除B项; 学而优则仕是指通过学习获得优秀成绩进而进入官场或仕官阶层,是一种通过努力和奋斗实现自我提升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无法体现“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图是某位同学学生小论文获奖证书。据此判断他的文章写的是( )
A. 贾思勰 B. 李时珍 C. 徐光启 D. 宋应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论文题目“笔耕本草,泽被后世”可知,该同学写的是李时珍。结合所学知识,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B项正确;贾思勰是北朝的著名农学家,写作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写作了《齐民要术》,排除A项;明朝徐光启写作了《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C项;明朝宋应星创作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排除D项。故选B项。
8. 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下列关于图中序号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金田起义,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 ②定都天京,颁布《资政新篇》
C. ③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 ④攻破北京,清朝灭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C项正确;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排除A项;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排除B项;太平天国没有攻破北京,排除D项。故选C项。
9.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其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民国建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B.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君主专制
C. 复辟帝制是不可抗拒的潮流 D. 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不得人心,D项正确;中华民国建立得到人民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排除B项;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国民革命军出师的誓师大会
A. 北伐推翻清政府 B. 发动反蒋起义 C. 第一次国共合作 D. 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中“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国民革命军出师前誓师大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之后进行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据此可知,三幅图片均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关,C项正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而非清政府,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反对蒋介石的相关内容,强调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B项;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统治,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下图是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他借鉴中国传统“门神”的创作技法,发行后大受解放区老百姓欢迎。这组年画( )
A. 印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 B. 彰显着正面战场的战绩
C. 反映人们渴望神灵保佑 D. 鼓舞了军民抗战的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4年彦涵创作的年画《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正值抗战即将胜利之际,通过年画这一传统民俗宣传抗战,是为了鼓舞军民抗战的信心,D项正确;材料用八路军、民兵战士取代传统的门神形象,无法印证国共两党团结抗日,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军民合作抗战,没有体现正面战场的战绩,排除B项;材料用八路军、民兵战士取代传统的门神形象,是为了鼓舞军民抗战,并不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排除C项。故选D项。
12. 给如图的新闻配诗词,最恰当的是( )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军解放南京”可知是指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毛泽东写《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其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出自该诗词,D项正确;“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体现的是秋收起义,排除A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和“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体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重大事件,排除BC项。故选D项。
13. 第一届全国政协600多名代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很少没有发言的,也很少有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紧要且能够办到的建议,都被采纳。这表明,《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 )
A. 保障了各民族权利平等 B. 确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C. 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 D.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第一届全国政协600多名代表讨论《共同纲领(草案)》时,很少没有发言的,也很少有发言不被重视的;凡是紧要且能够办到的建议,都被采纳”等信息可知,《共同纲领》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少数民族参与情况,与各民族权利平等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而确定国家政权性质是其具体内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和临时宪法作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4. 方寸间铭记历史,下列邮票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
《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 《开国大典》 《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起到的共同作用是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加快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步伐,邮票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A项正确;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B项;从1956年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发展,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5. 2024年3月5日,济南市天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暨“3·5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在名泉广场举办。最适合出现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宣传语是( )
A. 大庆石油“铁人”精神 B. 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
C. 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D. 助人为乐“解放军好战士”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3·5学雷锋纪念日”并结合所学可知,雷锋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D项正确;大庆石油“铁人”精神与王进喜有关,排除A项;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指的是焦裕禄,排除B项;鞠躬尽瘁“两弹元勋”指的是邓稼先,排除C项。故选D项。
16. 人民币右上角用五种不同文字注明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货币(图)。五种文字为:汉语拼音、蒙文、藏文、维文、壮文。这一设计( )
A. 体现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差异 B. 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
C. 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 D. 中国政府重视保护民族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人民币上标注五种不同文字,代表不同的民族,表明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且各民族间的关系平等和睦,彰显中国境内各民族大团结,C项正确;文字体现不出各民族发展的差异,排除A项;注明五种文字并无突出五个民族悠久文化传统之意,其从文字也体现不出五个民族的悠久文化传统,排除B项;重视保护民族文化的举措包括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文字,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整理少数民族文献古籍和出版等,不包括在人民币上注明不同民族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17. 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下图),推动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中日建交 C. 万隆会议召开 D. 中美建交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图中所示可知,从1969年至197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正常化,推动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D项正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排除A项;1972年,中日建交,排除B项;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排除C项。故选D项。
18. 邓小平会见利比里亚国家元首多伊时说:“我们向第三世界朋友介绍的首要经验就是自力更生……这样,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原子弹爆炸成功 B.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C. 成功发现青蒿素 D.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和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成就,D项正确;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排除A项; 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9. 英国著名数学家约翰·泰勒,在研究金字塔时计算发现:若用塔基的周长除以塔的高度的2倍,即可得到3.1414,这个数字与圆周率几乎相等。这个发现可以说明( )
A. 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 B. 古埃及人民的高超智慧
C. 古埃及法老至高无上 D. 金字塔是埃及王权象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若用塔基的周长除以塔的高度的2倍,即可得到3.1414,这个数字与圆周率几乎相等”可知,金字塔中体现了精密的数学思想,由此反映了古埃及人民高超的智慧,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建造金字塔的埃及人民的高超智慧,并不能说明古埃及文明历史悠久、法老至高无上,排除AC项;材料并不能说明金字塔是埃及王权的象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0. 年代尺是帮助学生掌握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图“?”处应是( )
A. 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B.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C. 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D. 屋大维成为终身独裁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中所示“2世纪”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C项正确;4-5世纪,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排除A项;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排除B项;凯撒于公元前44年宣布成为终身独裁官,排除D项。故选C项。
2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这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 )
A. 传播了启蒙思想 B. 破坏了司法制度
C. 展现了群众力量 D. 动摇了专制王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789年7月14日群众蜂拥攻入巴黎的巴士底狱。这一事件的实际意义只是去解放关在狱中的一些人,但它却标志着巴黎群众第一次主导了革命的进程”可知,题干意在强调攻打巴士底狱展现了群众力量,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C项正确;传播了启蒙思想,比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司法制度是指国家体系中司法机关及其他的司法性组织的性质、任务、组织体系、组织与活动的原则以及工作制度等方面规范的总称,材料没有涉及司法制度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动摇了专制王权夸大了攻打巴士底狱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22. 1870年,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发展到20多个,并建立了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后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核心,在巴黎公社64名委员中,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成员占37名。由此可知,第一国际为巴黎公社( )
A. 准备了指导思想 B. 奠定了组织基础
C. 指明了正确方向 D. 提供了工人政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国际在1864年成立于伦敦,是第一个具有真正国际性的共产主义工人组织。第一国际在欧美各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水平和组织程度;结合题干材料“1870年,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发展到20多个,并建立了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后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核心,在巴黎公社64名委员中,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成员占37名。”可知,第一国际为巴黎公社奠定了组织基础,B项正确;ACD项均与题干信息“第一国际巴黎支部发展到20多个,并建立了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后成为巴黎公社的领导核心”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3.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此判断,他们最可能为本国现代化提供的共同条件是( )
A. 民族独立 B. 科学技术 C. 自由劳动力 D. 资金与市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解放者”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奴,获得了大量自由劳动力;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获得了大量自由劳动力,C项正确;美国已经在独立战争时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科学技术的解决,依靠的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与政治的关联不那么强,排除B项;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排除D项。故选C项。
24. 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赫鲁晓夫改革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允许商品买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是19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是6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25. 下图能够用来研究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扩军备战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 欧洲、北非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 D.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德国的分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故选D;A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排除;二战的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主要是指德日两国法西斯统治的确立,B错误;C在图片上没有表现,并且德国被分区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C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50分)
26.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演绎出统一多民族发展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像汉武帝像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扎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著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摘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所学在材料一中任选一位人物,阐述其建立或拓展巩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举措。(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阐述唐民族政策及有关史实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清中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并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1)论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
阐述:他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综上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论点: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综上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2)民族政策及史实: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为中华民族输入新鲜的血液,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3)论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阐述:清朝入关后,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巩固统治,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在西南地区,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西北地区,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综上可知,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一中涉及的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从他们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提炼出观点,进行解读,史实准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例如论点: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阐述:他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伐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综上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论点: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是西汉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民族关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政治上,重用人才,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治理黄河,免除水害;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解除匈奴对北方的威胁;民族关系或对外交往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了基础,综上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小问2详解】
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史实:可从民族交融、官员设置等角度分析,如,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为中华民族输入新鲜的血液,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小问3详解】
论点:根据材料三“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可提炼论点: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然后围绕观点,结合清朝统治措施进行解读。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即可,如,阐述:清朝入关后,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为巩固统治,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巩固了祖国东南海防;在西南地区,清朝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在西北地区,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综上可知,清朝是统一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27.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等领域。近代以来,仁人志士时刻心系国家安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安全】
材料一: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大清帝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而统治阶级则试图通过一种有别于“自强”的“改制”以挽救传统的国家与文化。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国土安全】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图三
【新政安全】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付出了艰辛努力。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经济安全】
材料五: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须委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模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时代安全】
材料六: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①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觉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中的“中国战败”指哪场战争?“自强”与“改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中旧体制“己拆卸”是指什么?新旧体制之间不能衔接导致中国当时出现什么社会现象?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分别指出三幅图片对应的三场战争。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图片是哪一事件?请列举一例新中国巩固新政权的措施,为了发展新中国经济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探索?(至少答出两点)请选择一个说说其意义,
(5)材料五反映了中共中央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在这一决策指引下,农村实行了怎样的改革?
(6)根据材料六内容请将摘要一中序号应填写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1)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自强”:洋务运动;“改制”:戊戌变法。
(2)旧体制“已拆卸”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社会现象:军阀割据;事件:五四运动。
(3)图一:北伐战争;图二:淞沪会战;图三:百团大战。
(4)事件:开国大典;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探索: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意义: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5)伟大决策:改革开放;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战争:根据材料“中国战败后国门大开。外国势力开始‘瓜分中国’”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自强”:结合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起了洋务运动;“改制”: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发起了戊戌变法。
【小问2详解】
旧体制“已拆卸”是指:根据材料“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结合所学可知, 旧体制就是封建体制,即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结合所学得出军阀割据;事件: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因此,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小问3详解】
图一:根据图示“吴佩孚”、“汀泗桥”,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图二:根据图示时间“1937年”,地点“上海”,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淞沪会战;图三:根据图示“彭德怀在前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彭德怀在百团大战时期的情形,因此图示反映的是百团大战。
【小问4详解】
事件:根据图示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讲话的图示,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开国大典;措施: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内、对外措施等角度分析,如,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有:和平解放西藏,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追歼国民党的残余军队等;探索:可从经济改革入手分析,如,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国家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还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意义:可从经济取得成就对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影响分析,如,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问5详解】
伟大决策: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决策;改革:结合所学可知,对内改革,在农村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问6详解】
①②:结合所学可知,十八大召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起,中国共产觉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8.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都力求在变局中谋发展,某班同学以“变”为主题探究东西方大国崛起的因素,设计了以下问题。
【思想之变】
图一:但丁 图二:伏尔泰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制度之变】
材料一:“在欧洲,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北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确立了新的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趋势,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展露在世界的前面。”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科技之变】
事件 序号 时代
工业革命 ①、⑧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电气时代
第三次工业革命 C D
【格局之变】
北约永远不满足的目标,是所有这些冲突的根源和癌细胞。美国与北约的行为加剧了局部冲突,破坏了世界和平。 ——《人民日报》2022.4
(1)图中两位人物分别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图一人物为代表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宣扬了怎样的时代思潮?材料中提到“两个德国人”宣告的“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请用一例具体史实来证明。
(2)对比两则材料,分析17-19世纪,东西方主要国家社会转型的方式有何不同?材料一欧美通过革命确立的“新的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中日本通过哪一事件实现了社会转型?
(3)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不同时期的科技成果,请你帮他进行分类,填写ABCD处相应内容
(4)图中“三国同盟和三国协议”两大集团的对抗最终引发了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新秩序?《人民日报》中提到的“北约”这一组织是哪一世界格局的产物?
(5)综合以上探究,谈一谈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变局中谋发展。
【答案】(1)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代思潮:人文主义;史实: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方式:一种是革命,一种是改革;“新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事件:明治维新。
(3)A:蒸汽时代;B:②③④⑦;C:⑤⑥;D:信息时代。
(4)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5)如何谋发展:思想解放、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思想解放运动:根据图示“但丁”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根据图示“伏尔泰”结合所学可知,伏尔泰说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时代思潮: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即时代思潮人文主义;史实:根据材料“两个德国人”指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可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其他的无产阶级运动还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小问2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它们都通过革命颁布了法律文献”得出一种是革命,根据材料“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得出一种是改革;“新的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通过独立战争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事件:根据材料“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结合所学可知,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发展成为亚洲的强国。
【小问3详解】
A:根据材料“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汽车、电灯、电话、飞机等发明,即②③④⑦;C:根据材料“第三次科技革命”结合所学可知,原子弹和电脑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即⑤⑥;D: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小问4详解】
战争:结合所学可知,为争夺世界霸权,形成了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它们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新秩序:结合所学可知,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世界格局:结合所学可知,北约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由美国牵头主导,西方国家加入的军事同盟组织。因此是两极格局的产物。
【小问5详解】
如何谋发展:根据上述材料,可从思想、科技、制度、经济和国际合作等角度回答,如思想解放、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地区与国际合作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武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