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教科书 书 名: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一、选择题 1.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围棋选手柯洁和机器人AlphaGo三次对弈,均告失败。机器战胜人类,依靠的是( ) A.核能等新能源技术 B.航空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2.京东生鲜已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达成战略合作。从“跑步鸡”到波士顿大龙虾,京东生鲜通过海外直采模式,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由此可知,互联网( ) A.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B.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 C.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D.颠覆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C.政治多极化的需要 D.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4.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主要从事自动化作业管理的“灰领”工人,以及主要从事电脑程序编制等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灰领”“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的出现 B.社会阶级的分化 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D.现代科技的发展 5.对下面三次科技革命进程图主旨的解读准确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 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6.二战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这说明,新科技革命( ) A.体现了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 B.反映了工业地位的逐渐减弱 C.反映了劳作条件的巨大变革 D.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 7.当前,人类社会的劳作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推动这一变革的技术主要是( ) A.人工智能技术B.航空航天技术 C.深海探测技术D.交通通信技术 8.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被美国人看成“技术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以此为契机,调整科研发展战略,研究重点由原子能转向空间技术。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这反映了( ) A.美国对苏联科技全面超越 B.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劲 C.国家间科技竞争被政治化 D.科技领域是美苏争霸焦点 9.图中③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 A.蒸汽动力的应用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信息技术的应用 D.网络技术的应用 10.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人工智能的应用,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这表明信息技术( ) 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 B.避免了工伤事故的发生 C.给从事单纯重复工作的劳动者带来失业风险 D.提升了人类的智力水平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思维拓展——研究性学习 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请同学们发挥你的奇思妙想,未来会有什么样的科技来改变我们的生活呢? (成果以文字说明为主,适当配以图片和图示。成果应简洁明了,注意控制字数,高中 5000 字以内。)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表现,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故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东利用互联网“把全世界的美味通过互联网摆上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说明互联网革新了传统的商业模式,故C项正确;A项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反映出互联网对时代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和信息“科学园”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导致题干现象的出现,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第三产业兴起,“灰领”“白领”等新阶层兴起,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出现,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出现了“灰领”工人和“白领”工人,未体现阶级分化,故B项错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是“灰领”工人和“白领”工人出现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根据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图可以看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生,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了科技革命的开展,故D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等部门属于重工业领域,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出现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故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故排除C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受新科技革命影响,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传统产业发展较慢,电子、核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这说明新科技革命促进了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工智能技术适应了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得自动化代替了一些劳动岗位,进一步促进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使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故A项正确。 8.答案:C 解析:1957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苏联空间技术的发展刺激了美国加快发展空间技术,是美苏争霸的体现,反映了两国间科技竞争具有政治色彩,C项正确;“全面”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B项夸大了材料之意,故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9.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③对应的历史时期应为20世纪中期及以后,这一时期社会产力发展迅速是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现代科技进步的代表性成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蒸汽动力的应用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错误;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图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依据“让机器代替人类进行单纯重复的工作或危险和劳动条件恶劣的工作,既能减轻劳动强度,又能避免工伤事故”并结合所学可知,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故A项正确;B项“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信息技术能辅助人类劳动,但提高人类的智力水平这一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示例一 论题: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 阐述: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其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快,它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在网络世界里,可以方便地找到在现实世界中不易觅得的好友,可以与众多千里之遥的知音畅谈,互联网增加了更多人之间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 示例二 论题: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阐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沉浸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与他人的亲密交往。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变淡。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出现虚假购物、网络欺骗、不良信息泛滥等现象,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增加了孤独、抑郁等负面因素,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解析:结合材料,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可提炼出两个论题:一是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二是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结合史实阐述时必须从多角度着手,史实必须准确。 三、思维拓展——研究性学习 开放性试题,答案略。 研究性学习的学生活动成果参评的材料应如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学习或实践方式(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 服务、职业体验、场馆学习、团队活动等)取得的成果和真实体验,内容丰富,思路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