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郑州市荥阳九年级历史二模模拟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材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青铜器出土于同一时代,由此可以推断( )
A. 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B. 各地文明的独立发展
C. 各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D. 青铜文明的辉煌璀璨
2.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出土的蚌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把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推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材料表明考古发现( )
A. 是了解历史的首要方式 B. 可以替代史书文献资料
C. 是佐证历史的重要途径 D. 可以完整还原历史全貌
3. 《商君书》载:“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这表明商鞅主张( )
A. 重农抑商 B. 废除贵族特权
C. 奖励军功 D. 允许土地买卖
4. 下面表格中采取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铸造五铢钱
A 开启了边疆治理 B. 开创了皇帝制度
C. 抑制了经济发展 D. 巩固大一统王朝
5. 据史料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某夜“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余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
A. 海陆交通便捷多样 B. 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 商业繁荣店铺林立
6. 魏晋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南稻,且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魏晋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B. 宋朝时水稻产量比粟产量高
C. 生产工具改进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宋朝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7. 元朝时期,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钱粮赋税,其中大部分需解运京师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这些做法( )
A.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 D. 强化了皇权专制
8. 小刚在历史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目录。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应为( )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清朝时,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A. 民族交融 B. 经济交流 C. 边疆治理 D. 对外交往
9. 魏源《海国图志》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这些地图比清代官方的地图更为准确和详细,让中国人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 )
A. 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B. 逐渐具有国际视野
C. 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D. 普遍认可中体西用
10. 陈独秀认为: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 )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广大民众的思想
C. 新文学革命开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11. 1921年3月,李大钊应邀到郑州铁路工人夜校,为铁路工人讲课。他生动深刻地强调工人的前途远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五四运动扩大至上海
C.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2.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歌曲,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这表明该作品( )
A. 鼓舞了民众抗日的决心 B. 适应了大众审美的需求
C. 标志着战略反攻到来 D. 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13. 1955年9月17日,《洛阳日报》推出重磅消息——“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动工兴建”。与这一报道相关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14. 从2015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阐述“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我国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
A. 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B. 打破了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C. 使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 D. 构建了世界发展的全新格局
15. 在大会召开期间,所有公民集于一地。在发表本次大会的目的后,允许每一位公民对该项提案提出观点,立场有两个:赞同或反对。此时应全体寂静。发言人下台之后,剩余公民进行投票……每个人仅有一次投票权。材料反映的是( )
A. 罗马的法治建设 B.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C. 雅典的民主政治 D. 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
16.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大量的希腊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材料反映了( )
A. 阿拉伯文在文化传播上没有流传价值
B. 阿拉伯人为保存欧洲文化作出贡献
C. 近代欧洲文化深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D. 阿拉伯人擅长翻译东西方文化典籍
17. 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极富预言性地高喊: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作品( )
A. 主张自我中心 B. 传播自由平等
C. 呼吁暴力革命 D. 体现人文主义
18. 有人在评价某项发明时说道:“它使我们可以晚几年再戴上眼镜;它使得躺在床上看书舒服得多;只需按一下按钮,我们就能让窃贼猝不及防,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这意在强调( )
A. 科技改变人们生活 B.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 科技响应社会需要
19. “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这项规定出自(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20. 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能寻到美国的影子,美国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借人权、种族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美国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 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画像砖为实心方砖,边角略有残缺,其采用高浮雕手法,刻画出两个正在表演的舞者形象,画面生动而富于变化。画面左侧为一女舞者,梳高髻,身着长袖羽衣,双臂抬起,舒袖而舞。画面右下角为一伴舞的男舞者,单膝跪地,一臂前伸,仰视女舞者。在画面的右上方还有酒樽和鼎,由此可推测,此画像砖表现的应是汉代贵族宴飨时的舞乐表演场面。
——河南博物院河南新野出土的东汉盘鼓舞画像砖简介
东汉盘鼓舞画像砖
材料二:《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掷铁饼者》
(1)据材料一、二,两个艺术品有何异同?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什么特征?
(2)壁画和雕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请再举一例古代相似的艺术成就。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读懂革命历史】
材料一:林道静入党后不久便被组织派到北大开展工作。初到北大,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局势使工作的开展变得困难重重。由于王晓燕听信了戴愉的谗言,道静还经受着朋友的质疑。但她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摘编自杨沫《青春之歌》
浮雕——寻找红色记忆】
材料二: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图片。
浮雕1 浮雕2 浮雕3
《虎门销烟》 《五四运动》 《胜利渡长江》
【传承—一传承民族精神】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道静组织的一二·九运动的时代背景。
(2)请从上述浮雕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解说浮雕内容。
(3)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各方认为,安全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中亚国家高度评价并愿积极践行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认为上述倡议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材料二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这样较为温和的方式,确立了这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这种折中的政治制度展现了民主、开放和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在英国轰鸣着、咆哮着……铁矿石源源不断地从海外运来,生铁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帝国也从世界带来2亿-3亿英镑的财富。英国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
——摘编自《欧洲文明的轨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永恒法则”在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文献中有何具体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内容之间的联系。
(3)综上所述,概括推动近代欧美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25. 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但人类始终为维护和平而不懈努力。请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典型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一 靠《凡尔赛条约》来约束维系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材料二 我们在数天之内就击溃了敌人的前锋,然后揭开了世界上最大歼灭战的序幕。法国垮了,比利时和荷兰已被攻占了…… ——希特勒(1941年)
材料三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4年郑州市荥阳九年级历史二模模拟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材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下列青铜器出土于同一时代,由此可以推断( )
A. 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 B. 各地文明的独立发展
C. 各地区之间交流频繁 D. 青铜文明的辉煌璀璨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上述文物出土的遗址可以看出,有南有北,贯穿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四羊方尊是商代的青铜器,都城主要在河南,但是却在湖南出土,说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有文化交流,C项正确;材料青铜器并非都出土于中原,所以并不能推断得出中原文明的核心地位,排除A项;“独立发展”说法错误,文化之间都是有相互交流的,排除B项;材料直接体现了青铜文明的辉煌璀璨,但与题意“推断”的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M45墓出土的蚌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蚌塑龙形,把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推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材料表明考古发现( )
A. 是了解历史的首要方式 B. 可以替代史书文献资料
C. 是佐证历史的重要途径 D. 可以完整还原历史全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出土的蚌塑龙可以佐证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崇拜,说明考古发现是佐证历史的重要途径,C项正确;考古发现需要专业的技术,不是了解历史的首要方式,排除A项;文献资料有其价值,不可能被取代,排除B项;考古发现因时代、技术的发展不断还原历史,考古发现是一个过程,可以完整还原历史全貌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 《商君书》载:“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这表明商鞅主张( )
A. 重农抑商 B. 废除贵族特权
C. 奖励军功 D. 允许土地买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可知,商鞅认为,加重商业交易的赋税,农民会讨厌从商,商人也会疑虑懈怠,农民讨厌从商,商人疑虑懈怠,那么土地一定会得到开垦,这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废除贵族的特权内容,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重农抑商的措施,没有描述奖励军功,排除C项;允许土地买卖在材料中也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4. 下面表格中采取的措施,其共同作用是( )
公元前129年 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18年
北击匈奴 颁布“推恩令” 铸造五铢钱
A 开启了边疆治理 B. 开创了皇帝制度
C. 抑制了经济发展 D. 巩固大一统王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在军事上派卫青等北击匈奴;在经济上统一货币,铸造五铢钱。所以对此题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巩固大一统王朝,D项正确;颁布“推恩令”、铸造五铢钱与边疆治理无关,排除A项;皇帝制度自秦始皇时期创立,排除B项;北击匈奴属于军事方面,颁布“推恩令”属于政治方面,铸造五铢钱属于经济且这一措施促进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5. 据史料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某夜“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余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
A. 海陆交通便捷多样 B. 民族交融蔚然成风
C.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D. 商业繁荣店铺林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余家”分析可知唐朝存在专门的市且商家众多,由此可反映商业繁荣店铺林立,D项正确;海陆交通便捷多样属于交通层面,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属于经济层面,排除A项;民族交融蔚然成风属于政治层面,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属于经济层面,排除B项;社会风气包容开放属于社会层面,商业繁荣店铺林立属于经济层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 魏晋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南稻,且全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 魏晋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 B. 宋朝时水稻产量比粟产量高
C. 生产工具改进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 宋朝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南方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分析可知宋朝时南方水稻产量高,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反映出宋朝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D项正确;魏晋以前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反映材料中部分信息,没有体现宋朝时期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宋朝时南方水稻产量高,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产地,并没有说明宋朝水稻产量比粟产量高,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生产工具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7. 元朝时期,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钱粮赋税,其中大部分需解运京师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这些做法( )
A. 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 D. 强化了皇权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钱粮赋税,其中大部分需解运京师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可知,元朝行省制下,地方权力收归中央,且通过“受命于朝而后仕”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未体现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并非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强化皇权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
8. 小刚在历史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学习目录。据此判断其学习的主题应为( )
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清朝时,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
A. 民族交融 B. 经济交流 C. 边疆治理 D. 对外交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设置西域都护”“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册封五世达赖”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理,册封达赖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新疆、台湾、西藏都属于边疆地区,因此该学习主题为边疆治理,C项正确;民族交融主要体现在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管理新疆、台湾、西藏属于边疆治理,排除A项;边疆治理属于政治层面,经济交流属于经济层面,排除B项;对外交往主要表现在中国与其他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9. 魏源《海国图志》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这些地图比清代官方的地图更为准确和详细,让中国人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这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 )
A. 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B. 逐渐具有国际视野
C. 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D. 普遍认可中体西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向国人介绍西方的信息,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说明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C项正确;“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与题干“让中国人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也让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有了一个更为客观的定位”不符,排除A项;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能理解成具有国际视野,国际视野应该是对西方国家相当了解,排除B项;洋务派认可中体西用,但在当时仍有很多的顽固派,排除D项。故选C项。
10. 陈独秀认为: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 )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广大民众的思想
C. 新文学革命开展 D. 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和“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可知材料观点反对写文章“言之无物”,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观点直接影响了新文学革命开展,C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陈独秀认为写文章应该言之有物,没有涉及广大民众的思想,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五四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1921年3月,李大钊应邀到郑州铁路工人夜校,为铁路工人讲课。他生动深刻地强调工人的前途远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场景的出现有利于( )
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五四运动扩大至上海
C.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李大钊应邀到郑州铁路工人夜校,为铁路工人讲课,他生动深刻地强调工人前途远大,宣传马克思主义”分析可知李大钊在给工人上课的过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A项;1919年6月,五四运动扩大至上海,排除B项;1924年国共实现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歌曲,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这表明该作品( )
A. 鼓舞了民众抗日的决心 B. 适应了大众审美的需求
C. 标志着战略反攻的到来 D. 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立即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歌曲”和结合所学知识,《义勇军进行曲》流行是因为民族矛盾上升,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歌曲鼓舞了民众抗日的决心,A项正确;歌曲流行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时代背景,当时的人们首要是关注家国存亡问题,而不是审美,排除B项;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全面侵华,之后开始全民族的抗战,说明1935年的时候中国抗日还是出于守势,排除C项;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A项。
13. 1955年9月17日,《洛阳日报》推出重磅消息——“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动工兴建”。与这一报道相关的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5年”“‘我国第一个拖拉机制造厂正式动工兴建’”分析可知我国进行工业建设,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至1957年,新中国实行“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排除A项;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工业无关,排除C项;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从2015年在联合国纽约总部阐述“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2020年倡导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2021年提出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2022年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安全共同体”,我国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 )
A. 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B. 打破了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
C. 使大国关系获得了突破 D. 构建了世界发展的全新格局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五位一体’总体路径”“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提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贡献中国智慧与力量是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通过提出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理念、倡议和方案,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发展与合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材料中我国提出的这些外交倡议和实践,体现了我国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的智慧和力量,A项正确;打破了对中国的孤立与封锁说法不准确,我国一直积极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并没有被孤立与封锁,排除B项;这些倡议和实践主要是为了推动全球发展和合作,并非能使大国关系获得突破,排除C项;构建了世界发展的全新格局夸大了这些倡议和实践的作用,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在大会召开期间,所有公民集于一地。在发表本次大会的目的后,允许每一位公民对该项提案提出观点,立场有两个:赞同或反对。此时应全体寂静。发言人下台之后,剩余公民进行投票……每个人仅有一次投票权。材料反映的是( )
A. 罗马的法治建设 B.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C. 雅典的民主政治 D. 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允许每一位公民对该项提案提出观点”“公民进行投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民主模式最早出现古希腊雅典,古希腊雅典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治建设无关,排除A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古巴比伦的成文法典是指《汉谟拉比法典》,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6.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大量的希腊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从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材料反映了( )
A. 阿拉伯文在文化传播上没有流传价值
B. 阿拉伯人为保存欧洲文化作出贡献
C. 近代欧洲文化深受阿拉伯文明的影响
D. 阿拉伯人擅长翻译东西方文化典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量的希腊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分析可知阿拉伯人翻译希腊典籍,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古籍,说明了阿拉伯人为保存欧洲文化作出贡献,B项正确;阿拉伯文在文化传播上没有流传价值,与材料“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不相符,排除A项;近代欧洲是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阿拉伯人翻译希腊典籍,并没有提及翻译东方文化典籍,排除D项。故选B项。
17. 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极富预言性地高喊: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这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作品( )
A. 主张自我中心 B. 传播自由平等
C. 呼吁暴力革命 D. 体现人文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若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自己”可知,这是在强调人本身的作用,体现了人文主义,这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D项正确;材料是在强调人的作用,并未突出自我中心,排除A项; 自由平等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与材料“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不符,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思想呼吁暴力革命,与材料“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不符,排除C项。 故选D项。
18. 有人在评价某项发明时说道:“它使我们可以晚几年再戴上眼镜;它使得躺在床上看书舒服得多;只需按一下按钮,我们就能让窃贼猝不及防,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这意在强调( )
A. 科技改变人们生活 B.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D. 科技响应社会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信息“它使我们可以晚几年再戴上眼镜;它使得躺在床上看书舒服得多;只需按一下按钮,我们就能让窃贼猝不及防,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A项正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与题干反映的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符,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积极作用,未反映消极影响,因此“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是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而非要说明科技响应社会需要,排除D项。故选A项。
19. “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这项规定出自(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C项正确;《凡尔赛条约》签订于一战后的巴黎和会,排除A项;《九国公约》签订于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排除B项;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其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澎湖群岛等, 归还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0. 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能寻到美国的影子,美国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借人权、种族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美国这一做法( )
A. 推动了殖民体系的崩溃 B. 导致了两极格局瓦解
C.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D. 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的背后,都能寻到美国的影子,美国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借人权、种族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干涉他国内政,引发他国之间的战争和冲突,是霸权主义的体现,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C项正确;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两极格局瓦解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题干涉及的战争和冲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画像砖为实心方砖,边角略有残缺,其采用高浮雕手法,刻画出两个正在表演的舞者形象,画面生动而富于变化。画面左侧为一女舞者,梳高髻,身着长袖羽衣,双臂抬起,舒袖而舞。画面右下角为一伴舞的男舞者,单膝跪地,一臂前伸,仰视女舞者。在画面的右上方还有酒樽和鼎,由此可推测,此画像砖表现的应是汉代贵族宴飨时的舞乐表演场面。
——河南博物院河南新野出土的东汉盘鼓舞画像砖简介
东汉盘鼓舞画像砖
材料二:《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画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是后世艺术创作的典范,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掷铁饼者》
(1)据材料一、二,两个艺术品有何异同?体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什么特征?
(2)壁画和雕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请再举一例古代相似的艺术成就。
【答案】(1)异:东汉盘鼓舞画像砖反映舞蹈美,《掷铁饼者》体现运动美。
同:都属于实物资料,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载体。
特征:多样性。 (2)成就:罗马大竞技场、帕特农神庙,龙门石窟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异:根据材料“此画像砖表现的应是汉代贵族宴飨时的舞乐表演场面”分析可知东汉盘鼓舞画像砖反映舞蹈美,根据材料“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分析可知《掷铁饼者》体现运动美。
同:结合所学知识,东汉盘鼓舞画像砖和《掷铁饼者》都属于实物资料,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载体。
特征:根据题意可知中国和希腊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一样,体现出人类古代文明多样性的特征。
【小问2详解】
成就:本小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本题可以从中外文化成就中选取,如:罗马大竞技场、帕特农神庙,龙门石窟等。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读懂革命历史】
材料一:林道静入党后不久便被组织派到北大开展工作。初到北大,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局势使工作的开展变得困难重重。由于王晓燕听信了戴愉的谗言,道静还经受着朋友的质疑。但她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组织了“一二·九运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摘编自杨沫《青春之歌》
【浮雕——寻找红色记忆】
材料二: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幅浮雕图片。
浮雕1 浮雕2 浮雕3
《虎门销烟》 《五四运动》 《胜利渡长江》
【传承—一传承民族精神】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
——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道静组织的一二·九运动的时代背景。
(2)请从上述浮雕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史实简要解说浮雕内容。
(3)综上所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答案】(1)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制造华北事变。
(2)《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它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传到国内,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发动游行示威,引发成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胜利渡长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做法: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制造华北事变,以林道静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发动“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 动新高潮的到来。
【小问2详解】
本题可以选取任一浮雕进行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涉及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渡江战役三个历史事件,需要从内容和影响的角度进行解说。参考示例:
《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它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 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传到国内,北平的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发动游行示威,引发成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 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胜利渡长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小问3详解】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日常学习、理想目标等角度作答,如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1984年2月24日)
材料二: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西安举行。六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一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各方认为,安全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中亚国家高度评价并愿积极践行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认为上述倡议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新华社社评《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材料二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识。
【答案】(1)作用: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特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促进发展,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认识: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实现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解析】
【小问1详解】
作用:根据材料“特区可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中亚国家高度评价并愿积极践行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认为上述倡议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可知,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呈现的特点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促进发展,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问3详解】
认识: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必然结果;对外开放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实现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
——摘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用“光荣革命”这样较为温和的方式,确立了这种崭新的政治制度……这种折中的政治制度展现了民主、开放和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在英国轰鸣着、咆哮着……铁矿石源源不断地从海外运来,生铁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帝国也从世界带来2亿-3亿英镑的财富。英国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
——摘编自《欧洲文明的轨迹》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永恒法则”在近代欧美国家的法律文献中有何具体表现。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与材料三内容之间的联系。
(3)综上所述,概括推动近代欧美社会巨变的主要因素。
【答案】(1)表现: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联系:材料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材料三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巩固了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制度。
(3)主要因素: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殖民扩张掠夺和倾销商品提供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小问1详解】
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和理性主义,这些核心思想是启蒙思想家认为的“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体现这些“永恒法则”的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宣告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小问2详解】
联系:根据材料二“这种折中的政治制度展现了民主、开放和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材料三“英国业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可知,材料二英国的制度为材料三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即材料二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材料三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巩固了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制度。
【小问3详解】
主要因素:根据上述材料的时间“从17世纪到19世纪40年代”可以思想、经济、政治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如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殖民扩张掠夺和倾销商品提供物质基础,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25. 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跌宕起伏,但人类始终为维护和平而不懈努力。请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典型史实,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材料一 靠《凡尔赛条约》来约束维系的整个国家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列宁
材料二 我们在数天之内就击溃了敌人的前锋,然后揭开了世界上最大歼灭战的序幕。法国垮了,比利时和荷兰已被攻占了…… ——希特勒(1941年)
材料三 “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
【答案】
题目:和平与发展成当今时代主题。
论述: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平衡了欧洲大国的力量,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合作,使欧洲的和平稳定得以维持。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战胜法西斯国家,1942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末,随着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我们应该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秉承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综上所述,和平与发展成当今时代主题,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20世纪以来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且当今世界地区动荡,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可得出观点: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主题。结合两次世界大战胜利及战后秩序的重建,理解和平来之不易,突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注意史论结合,最后综上所述,我们应该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秉承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