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1.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众多“中国之最”,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还有玉质礼器、各类龙形象文物等。这些发现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国家机构完善 B. 世袭制度确立
C. 社会矛盾尖锐 D. 早期国家发展
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长城
3. 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调,柔中带刚;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书法艺术( )
A. 体现经济发展程度 B. 融入崇文尚德内涵
C. 凝练民族地域特性 D. 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4. “宋代士阶层(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宋代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B. 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C.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5. 下图是画家徐扬于1750年完成的《姑苏繁华图》。下列关于此图所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地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兴盛
B. 唐朝时期,此地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 此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商业繁荣
D. 作者是处在社会风气开放且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时代
6. 1895年4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
A. 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 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 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D. 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
7. “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斯巴达军事管理
C. 印度种姓制度 D.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8. 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为市民阶级培养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C. 推动民族国家形成 D. 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9. 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10. 如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 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 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 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11.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是
①岳麓书院
②白鹿洞书院
③石鼓书院
④应天书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2. 现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湖南维新志士是( )
A. 宋教仁 B. 黄兴 C. 谭嗣同 D. 蔡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4题、15题均为14分,16题10分,共计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范围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从边疆治理角度对图片信息进行简单说明。(120字以内)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14.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师夷长技”的观念更新了“用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的观念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的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摘编自熊吕茂、建红英《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述评》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
——改编自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文化转型》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师夷长技”观念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提出来了?“师夷长技”的实践结果如何?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思想转变对五四运动有何影响?
(3)读材料结合所学,除上述两则史料所涉及事件外,近代还出现了哪些其他救亡主张?(分角度回答)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把欧洲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的依据是什么?后来的欧洲又是怎样调整他们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认可杜鲁门政府关于冷战产生原因的论断,并说明理由。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推动多极化加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概括中国“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
16. 今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纪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摘自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国共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200字左右)2024年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1. 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众多“中国之最”,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还有玉质礼器、各类龙形象文物等。这些发现可用来说明,当时( )
A. 国家机构完善 B. 世袭制度确立
C. 社会矛盾尖锐 D. 早期国家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材料“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还有玉质礼器、各类龙形象文物等”再结合所学可知,“ 宫殿建筑群”、“大型都邑”、“玉质礼器”等内容都属于早期国家的象征,D项正确;国家机构主要涉及到的是国家的组织构成和制度,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排除B项;二里头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尚未产生明显的社会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实行三公九卿制 D. 修筑长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可知,秦始皇认为秦朝刚刚建立,如果继续推行分封制,还会导致国家的混乱,所以废分封,全国推行郡县制,B项正确;焚书坑儒属于秦始皇加强思想专制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的变更,不是中央官制,排除C项;修筑长城是防御匈奴的军事工程,排除D项。故选B项。
3. 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调,柔中带刚;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这表明书法艺术( )
A. 体现经济发展程度 B. 融入崇文尚德内涵
C. 凝练民族地域特性 D. 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晋代士人崇尚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以阴柔为基调,柔中带刚;鲜卑族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北魏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可知,材料描述了不同民族、地域的人的书法特点,表明书法艺术凝练民族地域特性,C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书法艺术体现经济发展程度,排除A项;题干不能表明书法艺术融入崇文尚德内涵,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不是书法强劲发展态势,排除D项。故选C项。
4. “宋代士阶层(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宋代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B. 科举制度得到发展
C.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 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士阶层(文人士大夫)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臣,C项正确;社会风气包容开放与“宋代士阶层既是文化主体又是政治主体”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科举制度的发展,排除B项;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图是画家徐扬于1750年完成的《姑苏繁华图》。下列关于此图所反映的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地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兴盛
B. 唐朝时期,此地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 此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商业繁荣
D. 作者是处在社会风气开放且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画家徐扬于1750年完成《姑苏繁华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绘了盛清时期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清朝时期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镇的商业繁荣,“《姑苏繁华图》”正是反映了当时的情景,C项正确;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地资本主义工商业非常兴盛”说法错误,排除A项;宋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排除B项;徐扬生活在清朝时期,此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 1895年4月,德国驻日公使接到国内电讯:“现在日本的和平条件……损害欧洲和德国的利益,虽然后者的范围尚小。因此,我们现在不得不抗争……日本必须让步,因为对三国(法、德、俄)斗争是没有希望的。”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 )
A. 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 B. 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
C. 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 D. 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日本和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割让辽东半岛,触及了德国和俄国的利益,于是德法俄联合干涉辽东半岛,最后达成协议中国出钱300万两购买辽东半岛,说明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C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列强清除了日本在华势力,排除A项;日本遭到了西方列强侵略,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德国占据大片中国领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材料描述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斯巴达军事管理
C. 印度种姓制度 D.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声名,那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职务都由抽签决定……而一切意见均交由公民大会加以裁决。”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雅典的民主政治,这种政体下公民享有国家治理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雅典民主实行抽签选举制,A项正确;斯巴达的军事管理强调军事纪律,他们基本没有权利参加任何政治活动,这与材料中“人民统治”相矛盾,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不涉及印度种姓制度,排除C项;君主专制与“人民统治”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
8. 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为市民阶级培养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 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C. 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D. 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学校使用本地语言,教授法律和数学知识,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强调了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涉及中世纪教育模式,也未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内容,是否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在材料中也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CD项。故选A项。
9. 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和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方面,为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经验,B项正确;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A项;在巴黎公社之前已经有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无产阶级发动的武装起义,排除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如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 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 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 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图片的时间,可以判断是一战后的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俄)经济迅速发展。1928—1937年,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产值增长很快。所以答案选B。
11. 书院是古代进行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是
①岳麓书院
②白鹿洞书院
③石鼓书院
④应天书院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石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位于中南重镇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湖湘文化发源地和湖南第一胜地。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是北宋时期湖南的两大著名书院,①③两项符合题意;白鹿洞书院位于今江西九江庐山,不符合题意;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不符合题意;需排除含②或④的ACD三项。故选B。
12. 现身变法,临刑时慷慨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湖南维新志士是( )
A. 宋教仁 B. 黄兴 C. 谭嗣同 D. 蔡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湖南维新志士谭嗣同,在被捕入狱后泰然自若,题诗于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行刑时,仰天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C项正确;宋教仁和黄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现身变法,排除AB项;蔡锷积极参与民主革命,曾领导护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3题、14题、15题均为14分,16题10分,共计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范围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结合所学从边疆治理角度对图片信息进行简单说明。(120字以内)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的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答案】(1)不同之处:增加了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等。
(2)说明: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人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自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3)新问题:外国势力(沙俄)的侵扰。
特点:因俗而治。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唐朝前期疆域图、元朝时期疆域图”并结合所学元朝对西藏和台湾的行政管辖可知,不同之处是增加了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等。
【小问2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二“达赖金印、班禅金印”并结合所学清朝对西藏的治理可知,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人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自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小问3详解】
新问题:根据材料三“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可知面临的新问题是外国势力(沙俄)的侵扰。
特点:根据材料三“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并结合所学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可知,特点是因俗而治。
14.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师夷长技”的观念更新了“用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的观念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的观念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新了“男尊女卑”的观念。
——摘编自熊吕茂、建红英《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研究述评》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民国初年政治的失望,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又使政治问题逼人而来,人们迫切地寻求解决中国问题的新方案。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
——改编自耿云志《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文化转型》
(1)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师夷长技”的观念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提出来了?“师夷长技”的实践结果如何?
(2)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思想的转变对五四运动有何影响?
(3)读材料结合所学,除上述两则史料所涉及事件外,近代还出现了哪些其他救亡主张?(分角度回答)
【答案】(1)时代背景: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影响;国内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等。
人物:魏源。
结果: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影响: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骨干力量、思想动员、社会条件等。
(3)救亡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时代背景: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出“师夷长技”观念的背景是:西方列强的入侵,西学东渐的影响;国内爆发太平天国运动等。
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是魏源提出的。
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军事和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小问2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二“这时,世界局势已然大变,一战的浩劫使得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令人怀疑,而俄国革命却引起人们很大的好奇心。五四以后,人们对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便抱有了相当的期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的开展提供了骨干力量、思想动员、社会条件等。
【小问3详解】
救亡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除了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外,近代中国出现的救亡主张还有: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等。
1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763年到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苏联被沙皇扩张传统所驱使,破坏了战时同盟协议,要向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动战争,破坏它们的社会稳定和固有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的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政治和经济因素分别是什么?你认为作者把欧洲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的依据是什么?后来的欧洲又是怎样调整他们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否认可杜鲁门政府关于冷战产生原因的论断,并说明理由。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推动多极化加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概括中国“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的内涵。
【答案】(1)分别是:政治因素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因素是通过进行工业革命。
依据: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一时难以恢复;削弱了殖民者的力量,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美日开始崛起等。
做法: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变化:由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到敌对的变化。
示例一:认可。理由是苏联近现代史上,具有大国沙文主义色彩,对外扩张欲望极高。
示例二:不认可。理由是美苏冷战是因为双方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的发生与双方都脱不了干系,不能归结于某一方。(任选一个作答)
(3)决定性因素:国家间实力的变化。
内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履行大国担当和责任,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别是:结合所学近代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可知,近代欧洲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政治因素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因素是通过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依据:结合所学一战的影响可知,作者把欧洲霸主地位的时间止于1914年的依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重创,生产力水平远低于战前,一时难以恢复;削弱了殖民者的力量,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美日开始崛起等。
做法:结合所学巴黎和会的内容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在杜鲁门和他的助手看来,......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二战期间的美苏关系可知,经历了由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到敌对的变化。
示例一:根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根据主观臆造的苏联威胁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是冷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美苏冷战的原因可知,苏联近现代史上,具有大国沙文主义色彩,对外扩张欲望极高,因此我认可杜鲁门政府关于冷战产生原因的论断。
示例二:结合所学美苏冷战的根源可知,美苏冷战是因为双方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冷战的发生与双方都脱不了干系,不能归结于某一方,因此我不认可杜鲁门政府关于冷战产生原因的论断。(任选一个作答)
【小问3详解】
决定性因素:根据材料三“党的十九大以来,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分化组合更趋复杂,国际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力量对比向更加均衡方向发展”并结合所学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可知,其决定性因素的是国家间实力的变化。
内涵:根据材料三“面对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中国……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并结合所学中国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的努力可知,主要内涵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履行大国担当和责任,为世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等。
16. 今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00周年纪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
——摘自廖承志致蒋经国的信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国共关系”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答案】观点: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阐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双方进入十年对峙时期,给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后来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使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再次雪上加霜,也造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
结论:综上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应该再次携手合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观点及论述:根据题干信息“‘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提炼观点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然后围绕观点,结合两次国共合作和分裂的史实进行论述,如: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人阶级,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共双方进入十年对峙时期,给日本侵略者可乘之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是后来国民党又发动了内战,使刚刚经历了抗日战争之苦的中国人民,再次雪上加霜,也造成了现在的台湾问题。最后进行总结:综上可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应该再次携手合作,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