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
历史
(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共120分钟。本卷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写在答题卡纸上。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回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选项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生产、生活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适应生活的重要表现。对下图所反映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图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图2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图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图4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图1反映了北京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B.图2反映了山顶洞人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图3反映了河姆渡居民利用骨耜种植粟
D.图4反映了半坡居民已有较高的制瓷技术
2.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此外,秦统治者废诸侯,立郡县,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宋朝的海外贸易远达南海诸国、大食诸国等地;宋朝进出口货物的种类、数量达410种以上;宋朝贸易港口有20余处,港口贸易的收入占宋朝全年收入的15%左右。这说明宋朝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海外贸易的发达 D.城乡商业的繁荣
4.“15世纪,明成祖为他配备了医官、文书、通事、火长等军士和后勤人员,两万余人先后七下西洋,……建立了庞大的朝贡系统”。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5.右图漫画戏谑的是清朝某一特殊机构,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特殊机构的设立标志着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6.“历史上的第一次,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中国迎头面对的前景是日益逼近被瓜分”。与材料描述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内容反映《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A.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B.没有反映农民的愿望
C.违背拜上帝教的宗旨 D.主张要发展资本主义
8.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
A.软弱妥协 B.独立自主 C.团结性 D.革命性
9.下面两幅图是我国1950年农村出现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实行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A.抗美援朝 B.西藏和平解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
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而排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广受欢迎。1964年10月16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参与该作品创作和演出的人员。也是这一天,我国成功
A.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C.发射了导弹 D.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1.中世纪后期,以神学为核心学科的欧洲早期大学出现了艺术、法学和医学等世俗教育。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新兴城市阶级的发展 B.教会放弃对大学教育的控制
C.综合性教育的需求 D.城市经济的复兴
1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发生了世界人口大迁移流动,其中从非洲流至美洲是主要流向之一。据统计,从16世纪到19世纪,因非洲人口向外迁移导致非洲人口锐减1亿左右。以下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
C.造成了非洲国家的贫穷落后 D.推动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13.从文盲到“铁路机车之父”,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为了纪念他,英国政府将他的肖像和“火箭号”的形象印在了纸币上。文中的“他”指的是
A.富尔顿 B.瓦特 C.斯蒂芬森 D.哈格里夫斯
14.如图所示,1941年12月日本选择了M路线向B处进发,击沉美军大量军舰,美国总统就此对日本宣战。该事件
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5.右图为某国际组织机构图,由此可知该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10分)民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先秦诸子中,重视民生疾苦的不在少数。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檀弓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梁惠王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及其相关民生的思想主张。(4分)
材料二
时期 措施 局面
① 文帝、景帝采取“休养生息 ”政策。鼓励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和徭役 ;废除严刑峻法 文景之治
唐朝 唐太宗推行革新措施。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刑罚 ②
清朝 前期诸位帝王推行垦荒;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康乾盛世
(2)将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兴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2分)
材料三 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取得的部分成就: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改善;733万户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5%,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基本医疗覆盖超13亿人;完成造林面积2957万公顷,生态修复全面加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十三五”规划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就。(2分)
17.(10分)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无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的民主政治,绝不像每个人都有参与投票的选举权的现代“民主”,民主只是给予了几百或几千市民,但同时,却剥夺了数以万计的奴隶和自由民参与公众事业的政治权利。希腊的大多数政事都操纵在有权势的人组成的团体手中。
——[美国]杜威尔《世界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将“古希腊民主政治”推向顶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并归纳古希腊“民主”的局限性。(2分)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混合均衡”宪制,它不是君主制的,不是贵族制的,也不是民主制的,而是三个部分分享权力的混合政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制衡体制,它的运作有规律且相安无事,保证了国家免予绝对的君主制、贵族的寡头政治以及大规模民主运动的弊端。
——摘自毕竞悦的《大国兴替 国家发展的秘密》
(2)材料二中“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什么法案来限制国王权力?英国从此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分)
材料三 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于一人或者一个机构之手,不可能享有自由,盖人们担心君主或者元老院会制定暴虐之法并以暴虐方式实施该法。司法权不独立于立法权和行政权,也不可能享有自由。司法权合于立法权,公民生命与自由就会任人宰割,盖此时法官乃立法者;司法权合于行政权,法官就会粗暴压迫他人。同一人,或者无论是由权贵还是由平民抑或是由两者组成的同一机构,行使前述三权,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后果不堪设想。
——摘自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政治上的民主,美国资产阶级在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实践孟德斯鸠理论的?(4分)
材料四 第八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2分)
18.(10分)在我国近代民族危亡之时,许多仁人志士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怎样的国家?(2分)
材料二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泽东在1949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2)请你列举材料二碑文中“三十年以来”我国所涌现的两位人民英雄人物。(2分)
材料三 中国近代部分大事表
历史事件 主要人物 影响
虎门销烟 林则徐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五四运动 学生、工人、群众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抗日战争 全国各族人民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 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有人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有人认为:“英雄人物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和杰出代表,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请你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论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4分)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
历史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C B C B A A D B B B C D C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为打制石器,尚处于旧石器时代,故排除A项;图2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采用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故选B项;图3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粟的是半坡原始居民,故排除C项;图4反映的是制陶技术,而不是制瓷技术,故排除D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史料分析能力以及辨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秦统治者”、“立郡县”等关键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故选B。西周实行分封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故A、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海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等关键词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涉及范围广,出口货物数量多,种类齐全,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C选项表述最符合题意,故选C。材料未提及农业、手工业以及城乡商业,故排除A、B、D项。
【考点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出现,考查宋朝的海外贸易,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理解能力,培养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先后七下西洋”,可知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郑和下西洋,故选B。A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C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D是明清之际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的郑成功,排除A、C、D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考查的是军机处的设立。雍正年间创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故选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和丞相权力,故B、D错误。
【考点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和漫画图片相结合的形式考查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基本史实,进而理解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观察图片及分析史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侵略者要求并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可知该条约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A、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分析】本题以寻找关键句的形式考查,选取近代中国与列强签定的条约设为选项,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等关键句可知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的平均主义色彩,这种理想主义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是无法实现的,故选A项,B、C、D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故排除。
【考点分析】本题以材料分析的形式考查《天朝田亩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8.【答案】A
【解析】材料中“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说明孙中山希望得到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无奈之举。但也暴露出南京临时政府软弱和妥协的一面,B、C、D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A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态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9.【答案】D
【解析】根据时间1950年以及图片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该事件为土地改革,故选D项;抗美援朝是一场发生于1950-1953年的抵御外来侵略,捍卫新中国安全的战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西藏和平解放是1951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是1958年,排除C项。
【考点分析】本题以查找关键词和观察图片的形式考查土地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观察图片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的学科素养。
10.【答案】B
【解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这是国家国防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的突破,故选B项;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排除A;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排除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排除D。
【考点分析】本题以查找关键词和分析材料的形式考查,选取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设为选项,旨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11.【答案】B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经济发展和自治运动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对艺术、法学和医学等文化需求逐渐增强,组建了一系列大学,用于提升文化知识,对基督教的神学教育的霸主地位产生了直接冲击,故A、C、D项均是世俗教育出现的原因。但中世纪大学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基督教教育观念的束缚,教会从未放弃对大学教育的控制,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欧洲早期大学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2.【答案】B
【解析】根据时间信息得知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持续了三百多年,对美洲来说,一方面,殖民贸易带来了破坏、灾难;另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北美经济的发展。对非洲来说,西欧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过程中,掳获大量非洲黑人卖到美洲,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非洲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当地的贫困和落后,故A、C、D项表述正确;使世界开始连成了一个整体是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故选B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三角贸易,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铁路机车之父”、“英国”、“火箭号”等信息可知“他”指的是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他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被誉为“铁路机车之父”,故选C项,美国工程师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船,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排除A、B、D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斯蒂芬森,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4.【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地点以及时间信息得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故选D项。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A项;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39年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排除C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15.【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里的会徽以及有关信息得知,图片反映的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机构,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它的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作为国际贸易规则的执法者,WTO致力于解决贸易争端、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制定贸易规则。故选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5年,旨在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和稳定全球金融体系,排除A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发展,排除B项;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旨在实现全球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发展,排除D项。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培养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题整体分析】该题考点是古今民生问题。从先秦儒家民生思想的形成到汉唐统治者将关注民生实践于治国理政的成效再到我党以民生为本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该题以文字史料为载体,贯通古今联系,考查中华民族古今治国理政的智慧和能力的一脉相承。检测学生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素养。
(1)【答案】孔子:“以德治民”,反对苛政;(2分)孟子:“民贵君轻”,主张仁政。(2分)
【分析】根据材料一“苛政猛于虎也”“《孟子 梁惠王上》”,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的民本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仁政的民本思想。考查学生识记、阅读、理解材料以及调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
(2)【答案】①西汉;②贞观之治。(2分)原因:国家统一;政府制定恰当的政策;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等(任选2点,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
【分析】(1)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局面:文景之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因此,①处填写“西汉”;根据材料二“唐太宗推行革新措施,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少刑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因此,②处填写“贞观之治”。第二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盛世的表现是政治经济和社会各种关系较和谐稳定发展。究其共同原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负担等。考查能力为识记、理解和获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3)【答案】成就: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脱贫攻坚目标实现;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改善等(任选2点,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
【分析】根据材料三“居民收入年均增长6.5%,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可知,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根据材料三“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校办学条件改善,733万户危房改造,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可知,脱贫攻坚目标实现;根据材料三“基本医疗覆盖超13亿人。”可知,大规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根据材料三“完成造林面积2957万公顷,生态修复全面加强。”可知,生态环境改善。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检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水平。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题整体分析】本题命题是从人类民主政治的角度,呈现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民主政治及特点,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民主相比于奴隶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民主他们的优越性。本题以文字史料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历史,开阔视野、打开思路,论从史出。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
(1)【答案】人物:伯里克利。(1分)
局限性:古希腊的民主仅仅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1分)
【分析】根据材料一中的“绝不像每个人都有参与投票的选举权……,民主只是给予了几百或几千市民,……却剥夺……奴隶和自由民……。”,即可得出它的局限性是代表“少数统治阶层的民主”。考查学生识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归纳史料能力。
(2)【答案】法案:《权利法案》;(1分)
制度: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1分)
【分析】该小问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状况,通过关键信息“1688年光荣革命”,“混合均衡”宪制、“保证了国家免予绝对的君主制、贵族的寡头政治以及大规模民主运动的弊端。”分析英国在“光荣革命”胜利后,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但是又保留了国王、贵族的部分权利,体现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妥协性。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
(3)【答案】实践:美国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由总统行使,立法权由国会行使,司法权由最高法院行使,三种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确保民主,防止出现专制独裁统治。(4分)
【分析】该小问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国家权力运行模式的特点。依据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理论,美国1787年宪法将国家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以达到政治上的民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检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的素养水平。
(4)【答案】特点:民主阶层、范围的广泛性、优越性(2分)
【分析】综合四则材料的分析可知古希腊民主是属于奴隶主贵族的民主,而英国、美国的民主主要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体现的是少数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局限性,而材料四中新中国1954年的宪法,则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素养水平。
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题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相关内容。基于课标要求,以大单元视角,呈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历史人物,并运用毛泽东在1949年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创设问题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掌握程度。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答案】(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主义;(2分)国家指: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言之有理即可)(2分)
【分析】本题要求在理解、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理解孙中山早期领导的民主革命的内涵和目标。材料中提到的三种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分别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所以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英雄人物:张自忠、赵登禹、杨靖宇、左权、董存瑞等。(任选2个,写出一个得1分,共2分)。
【分析】本题需要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列举出具体的英雄人物名称,“三十年以来”即1919年以来涌现的英雄人物代表,如:张自忠、赵登禹、杨靖宇、左权、董存瑞等。
(3)观点示例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分)
【论证1】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北京,五四运动爆发。在人民群众的斗争下,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分)
【论证2】七七事变后,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在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下,历时14年的抗战取得胜利,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1分)
【结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因此,我们要发挥群众的力量,迎接时代的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1分)
观点示例二 杰出的英雄人物推动了社会发展进程(1分)
【论证】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和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等。(运用两个史实即可,2分)
【结论】总之,杰出的英雄人物的行为会改变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分)
评分标准:
等级 观点 论证 结论
一等(4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2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二等(3分) 观点正确,1分 紧扣观点,两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2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1分。 有总结提升,1分。
三等(2分) 观点正确,1分 只有一个史实运用正确,论证条理清晰,1分。 没有总结,或有总结但没有提升,不赋分。
观点正确,1分 两个史实运用都不正确,不赋分。 有总结提升,1分。
四等(1分) 只有观点且观点正确,1分。
五等(0分) 观点错误,不赋分;无观点,仅罗列史实,不赋分。
【分析】该小问考查的是学生的提炼明确观点并进行对应的史论结合阐释表达、总结提升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或“英雄人物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提炼一个观点,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根据材料提供的历史事件分析,可提炼出观点,然后再利用材料提供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总结提升,提出具体做法。本题考查能力为识记和分析、理解语言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历史学科素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西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四)历史试题(含解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