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0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02 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素养内涵
常见命题角度
03 能力提升演练
1.(史料实证) (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2.(时空观念) (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朝代 官职 政绩
① 李冰 秦国 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 文翁 西汉 蜀郡太守 创办郡学石室,发展教育,自此“蜀学比于齐鲁”
③ 诸葛亮 蜀汉 丞相 励精图治,注重农桑,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④ 范成大 南宋 四川置制使 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绩斐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3.(家国情怀)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家国情怀) (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图展现了近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 )
A.台湾军民反殖民统治的决心 B.西方列强“以华制华”的政策
C.台湾是中国反抗侵略的中心 D.台湾军民粉碎了日本侵华野心
5.(历史解释) (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6.(时空观念)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排队存款(1933年3月13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7.(历史解释) (2023·广东·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8.(唯物史观)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9.(史料实证) (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会说话】
材料一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壁画和雕塑
(1)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说的话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
A.“我”出生在商周时期。( )
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 )
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
(2)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让文物说话】
材料二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
【听懂文物说的话】
材料三 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素养内涵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常见命题角度
1.唯物史观:(1)尊重客观规律;(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阶级分析法;(6)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7)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3.史料实证: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5.家国情怀:(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5)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024·北京通州·一模)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 )
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
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2024·云南红河·一模)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分封制开始逐步瓦解
3.(2024·吉林长春·一模)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主要说明( )
A.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北魏政权建立后基本统一全中国 D.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4.(2024·北京通州·一模)唐朝对科举录取人数有很大限制,使得唐朝“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政府每年对官员进行考核, 使得“为官择人,官得其人”。以上材料说明唐朝( )
①注重官员的真才实学 ② 选官方式上侧重门第
③ 重视对官员的考核 ④削弱了统治的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2024·山东临沂·一模)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B.极大地增强地方独立性
C.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D.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6.(2024·北京通州·一模)1919年某学者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7.(2024·江苏南京·一模)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上画有一漫画,其上所题文字为“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抗日战争的爆发
8.(2024·广东惠州·一模)图是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则国营企业的商业广告。据此可知,该企业( )
A.出现了经营困难 B.面向国内外市场
C.摆脱了计划经济 D.实行责任承包制
9.(2024·江苏泰州·一模)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古代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B.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市舶司的建立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
10.(2024·河北廊坊·一模)《拿破仑法典》草案在法案评审委员会上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拿破仑认为法国不能“以形而上学来进行统治”,将所有持敌视立场的委员全部清洗出局。1804年,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由此可知,《拿破仑法典》的制定( )
A.宣告了自由、民主、平等原则 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拿破仑的专制独裁
C.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势 D.大量吸收了其他国家法典的优秀成果
11.(2024·广东惠州·一模)1863年,一个美国人想象了从未谋面的美国总统林肯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会面的场景,并创作了如图所示的漫画《两极相会》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该漫画因纯属虚构不具有研究价值 B.漫画讽刺了美俄企图争夺世界霸权
C.画中人物都为本国现代化做出贡献 D.作者意在宣扬美国民主制度优越性
12.(2024·北京通州·一模)漫画《全球大捷》表现的是: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在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在英国,丘吉尔正端起枪准备向欧洲大陆发动进攻;另外,美国军火也从大西洋西岸源源不断地运过来。该漫画反映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3.(2024·北京通州·一模)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坚持守正创新
材料一
①商朝武丁时期甲骨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 ③西周青铜器利簋及铭文
记载了战争、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 秦隶书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 过程
材料二
《梦溪笔谈》(宋)沈括撰,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本书中记载了毕异发明的 ① 。成书后被多国学者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 《论语导读》(法)贝尼耶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②的思想,在欧洲出版后,风靡一时。中国经籍西传对欧洲哲学、政治都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并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 承载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①处为 ②处的人物是 ;(填字母)并分析两部著作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老子 D.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14.(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无处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为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某校以“发现身边的历史”为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了调查表(如下表所示)。
“发现身边的历史”调查表
序号 ① ② ③
发现来源 金沙遗址博物馆 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市人民公园
历史见证
名称 太阳神鸟金饰 汉昭烈庙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历史信息所属时期 商周时期 三国时期 时期
序号 ④ ⑤ ⑥
发现来源 建川博物馆 书籍《成都历史》 《人民日报》(1979.6.25)
历史见证
名称 川军抗战“死”字旗(复制品) 成都热电厂(老照片) 某国营机床厂刊登的广告
历史信息所属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改革开放时期
(1)历史见证③相关事件,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历史见证③相关事件的所属时期。该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逐渐成为当时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2)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根据历史见证⑤和⑥的相关史实,归纳中国现代史的主题。通过上述调查表,你认为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表格中选取两例“历史见证”加以阐述。
(3)据材料可知,同学们“发现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除表5中已有的途径外,再列举两种途径。
15.(2024·山东泰安·一模)世界是个地球村,人类是个共同体。各地的交流、交往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1)从汉至两宋,我国古代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作用也越来越大,就当时经济发展趋势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
(3)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航海探险活动的世界意义。
材料四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4)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
材料五 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
1
)专题10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
目 录
01 挑战中考题·查能力漏洞
02 突破题型·补能力漏洞
素养内涵
常见命题角度
03 能力提升演练
1.(史料实证) (2023·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种类丰富 B.功能单一 C.工艺简单 D.象征皇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各不相同,有防护器具,有食器,有盛酒器,有日常工具,反映出当时青铜器种类的丰富多样,A项正确;材料中青铜器功能各不相同,说明功能多样,排除B项;材料中青铜器形状不一,有的造型精美,有的造型奇特,工艺并不简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象征皇权的礼器,排除D项。故选A项。
2.(时空观念) (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泱泱巴蜀,巍巍天府。以下是部分先贤治蜀的事迹,将其按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序号 人物 朝代 官职 政绩
① 李冰 秦国 蜀郡郡守 主持修建都江堰,此后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 文翁 西汉 蜀郡太守 创办郡学石室,发展教育,自此“蜀学比于齐鲁”
③ 诸葛亮 蜀汉 丞相 励精图治,注重农桑,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④ 范成大 南宋 四川置制使 表彰名士,善于教化,政绩斐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李冰秦国”、“文翁西汉”、“诸葛亮蜀汉”、“范成大南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郡守;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的朝代;蜀汉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南宋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所以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3.(家国情怀) (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以下表格所列信息可用于佐证( )
时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1年
日本陆军总兵力 24个师团 34个师团 41个师团 51个师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 21个师团 32个师团 34个师团 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
用于侵华总兵力在日本陆军总兵力中的占比 88%以上 94% 83% 80%
A.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我们可以得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时期,日本陆军兵力的八成以上用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抗日战争拖住了大部分日本陆军,所以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4.(家国情怀) (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下图展现了近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 )
A.台湾军民反殖民统治的决心 B.西方列强“以华制华”的政策
C.台湾是中国反抗侵略的中心 D.台湾军民粉碎了日本侵华野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近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程”次数之多,表明台湾人民反抗的坚决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西方政策,排除B项;看不出台湾是中国反抗侵略的中心和台湾军民粉碎了日本侵华野心,排除CD项。故选A项。
5.(历史解释) (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著名学者姜铎说:“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旨在说明洋务运动( )
A.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B.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洋务派所进行的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变古老落后的封建经济、促进中国近代生产方式的发生和发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观上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生产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B项正确;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未引进政治制度,排除C项;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
6.(时空观念) (2023·江苏宿迁·中考真题)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就职之时,银行挤兑现象依然严重,然而短短一周左右,如漫画《排队存款(1933年3月13日之后)》所反映,情况迅速改观,其直接原因是新政( )
A.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B.增强了政府的调控能力
C.杜绝了银行的破产现象 D.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3年,施行罗斯福新政,它效果良好,出现了从挤兑到排队存款的转变现象,这表明,新政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A项正确;材料是说新政的作用而不是说它的特点,排除B项;新政没有杜绝银行的破产现象,它只是使银行信用逐渐恢复,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不能说开启了美国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7.(历史解释) (2023·广东·中考真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主要关心的是实现日本非军事化和政治民主化。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导致美国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B.美国“新经济”的需要
C.日本国际地位提高 D.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崛起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但美国很快意识到,经济崩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可利用的力量,于是开始积极扶持日本。”可知,二战后,美国与苏联形成冷战对峙的局面,为了能够在冷战中取得优势,得到日本的支持,美国积极扶植日本经济,A项正确;美国“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B项;日本国际地位提高是美国扶植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较为缓慢,排除D项。故选A项。
8.(唯物史观) (2023·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这则材料从整体上反映了( )
A.蒸汽动力的作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C.科学技术的力量 D.互联网的迅速普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蒸汽动力首先实现了热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人类开始摆脱对人力等直接动力的依赖,而电的应用则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结合所学可得出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与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材料反映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是科学技术的力量,C项正确;蒸汽动力的作用主要在第一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A项;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主要在第二个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故选C项。
9.(史料实证) (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文物是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它往往会以独特的方式,诉说历史的真相,拨动我们的心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物会说话】
材料一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敦煌莫高窟的彩绘壁画和雕塑
(1)观察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文物说的话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正确”,错误项的括号内打“错误”)
A.“我”出生在商周时期。( )
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 )
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
(2)观察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让文物说话】
材料二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文物“开口说话”可以运用哪些技术手段,利簋“开口说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
【听懂文物说的话】
材料三 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答案】(1)A.正确 B.错误 C.正确
(2)从其内容中可以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情况;从艺术方面可以了解当时壁画和雕塑的技法、风格、水平;比较不同时段的壁画和雕塑的差异,可以发现社会各方面相关的变化。
(3)手段:文献史料研读、天文历法知识、物理技术、化学方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
真相:文献记载的武王伐纣真实可信(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4)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更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找到更多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清晰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信心。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A项正确;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B项错误;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C项正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的信息可以从内容、艺术方面、社会变化等着手,如从其内容中可以了解当时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商贸往来、民族交往、中外交流等情况;从艺术方面可以了解当时壁画和雕塑的技法、风格、水平;比较不同时段的壁画和雕塑的差异,可以发现社会各方面相关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运用的手段可以从文献、天文历法、化学生物等角度分析,如:文献史料研读、天文历法知识、物理技术、化学方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根据材料“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可知,利簋“开口说话”的真相是:文献记载的武王伐纣真实可信(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可以从了解当时各方面状况、了解历史、中华文明着手,如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状况;更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找到更多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清晰再现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民族自信心。
素养内涵
1.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
5.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
常见命题角度
1.唯物史观:(1)尊重客观规律;(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5)阶级分析法;(6)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7)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对于推动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2.时空观念: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历史。
3.史料实证: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
4.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
5.家国情怀:(1)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2)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3)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4)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四个自信。(5)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6)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2024·北京通州·一模)2023年国家博物馆展出河姆渡等遗址出土的稻作遗存、成熟的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等考古成果。这些考古成果有助于我们了解( )
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
③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④中国早期人类的起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稻作遗存”可知,可以探究原始农业的发展,根据“干栏式木构建筑遗迹”和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过上了定居生活,这些考古成果可以了解①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根据“河姆渡、夹炭陶器和装饰工艺品”可知,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等,这些考古成果可以了解②长江流域地区史前文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夏商周时期探究的是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③不符合题意,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题干中没有提到,④不符合题意,BCD项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024·云南红河·一模)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手工业的规模扩大 B.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
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分封制开始逐步瓦解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山西省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出土了春秋后期的牛尊,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牛鼻子上有鼻环”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鼻子上有鼻环反映了当时已经出现了牛耕技术,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反映了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内容反映出的是牛耕技术的出现,进而体现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手工业的规模扩大,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项;牛鼻子上有鼻环反映的是牛耕技术的出现,不能直接反映分封制开始逐步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吉林长春·一模)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主要说明( )
A.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北魏政权建立后基本统一全中国 D.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是说社会生活受到了民族交融的影响,D项正确;普遍使用铁犁牛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主要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出现民族交融,不是说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排除B项;北魏政权建立后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北京通州·一模)唐朝对科举录取人数有很大限制,使得唐朝“官在得人,不在员多”,政府每年对官员进行考核, 使得“为官择人,官得其人”。以上材料说明唐朝( )
①注重官员的真才实学 ② 选官方式上侧重门第
③ 重视对官员的考核 ④削弱了统治的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官在得人,不在员多”“为官择人,官得其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注重官员的真才实学,重视对官员的考核,因而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唐朝时期选官制度为科举制,打破了九品中正制侧重门第的做法,② 选官方式上侧重门第错误,科举制扩大了皇帝选官用人权力,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基层流动,④削弱了统治的基础错误,排除含有②或④的错误选项BCD,故选A项。
5.(2024·山东临沂·一模)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B.极大地增强地方独立性
C.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D.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地方出现割据现象,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元朝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C项正确;元代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没有于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排除A项;元代以“犬牙相入”的原则划分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增强地方独立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纸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没有显示地方财政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4·北京通州·一模)1919年某学者认为:这场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促进了维新思想传播 B.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C.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学生运动可能被视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民众已经认识到他们联合一致行动所产生的力量比武力更为强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信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五四运动,这一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维新思想传播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排除B项;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江苏南京·一模)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上画有一漫画,其上所题文字为“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开始
C.五四运动的发展 D.抗日战争的爆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各埠商家爱国热,闭门休息似过年’”,可知商人罢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因此该漫画创作的时代背景是五四运动的发展,C项正确;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胜利,与辛亥革命相关,与题干信息“漫画发表于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没有联系,排除A项;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与题干信息“漫画发表于1919年6月11日的《大公报》”没有联系,排除B项;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与1919年《大公报》报道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广东惠州·一模)图是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则国营企业的商业广告。据此可知,该企业( )
A.出现了经营困难 B.面向国内外市场
C.摆脱了计划经济 D.实行责任承包制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79年”“国营企业的商业广告”“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也逐步展开,产品开始面向国内外市场,B项正确;题干体现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也逐步展开,产品开始面向国内外市场,说明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排除A项;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项;实行责任承包制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4·江苏泰州·一模)玉米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的物种,16世纪以来广泛见于欧洲和中国的书籍中(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A.古代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B.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商品贸易往来
C.新航路开辟后带来了全球物种交换 D.市舶司的建立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全球的物种交换,原产于美洲的玉米,广泛出现在欧洲和中国,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物种的交换,并未体现文明的差异性,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而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中国国威,并不是为了贸易往来,排除B项;市舶司是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与玉米传入欧洲和中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4·河北廊坊·一模)《拿破仑法典》草案在法案评审委员会上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拿破仑认为法国不能“以形而上学来进行统治”,将所有持敌视立场的委员全部清洗出局。1804年,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由此可知,《拿破仑法典》的制定( )
A.宣告了自由、民主、平等原则 B.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拿破仑的专制独裁
C.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势 D.大量吸收了其他国家法典的优秀成果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拿破仑因《拿破仑法典》草案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将所有持敌视立场的委员全部清洗出局,使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说明《拿破仑法典》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拿破仑的专制独裁,B项正确;《人权宣言》宣告了自由、民主、平等原则,排除A项;题干主旨是强调拿破仑的专制独裁推动《拿破仑法典》的通过,没有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法典是否吸收其他国家优秀成果,排除CD项。故选B项。
11.(2024·广东惠州·一模)1863年,一个美国人想象了从未谋面的美国总统林肯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会面的场景,并创作了如图所示的漫画《两极相会》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该漫画因纯属虚构不具有研究价值 B.漫画讽刺了美俄企图争夺世界霸权
C.画中人物都为本国现代化做出贡献 D.作者意在宣扬美国民主制度优越性
【答案】C
【解析】材料题干“1863年(美国、俄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解放了黑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二者都推动了人身解放的进步事业,助推了本国现代化,故漫画作者将两人视为“两极相会”,C项正确;漫画是1863年发表的,与当时的历史事件接近,其本身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排除A项;美俄企图争夺世界霸权,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会面的场景,无法体现宣扬美国民主制度优越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4·北京通州·一模)漫画《全球大捷》表现的是:在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在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在英国,丘吉尔正端起枪准备向欧洲大陆发动进攻;另外,美国军火也从大西洋西岸源源不断地运过来。该漫画反映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北非,德国军队被打败;在苏联,红军的反击取得成效;在英国,丘吉尔正端起枪准备向欧洲大陆发动进攻;另外,美国军火也从大西洋西岸源源不断地运过来”可得出反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美苏英共同打击法西斯,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D项正确;一战期间还未曾有苏联,排除A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为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4·北京通州·一模)赓续中华文脉·泽被千秋后世·坚持守正创新
材料一
①商朝武丁时期甲骨 ②睡虎地秦墓竹简 ③西周青铜器利簋及铭文
记载了战争、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 秦隶书写,涉及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 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 过程
材料二
《梦溪笔谈》(宋)沈括撰,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本书中记载了毕异发明的 ① 。成书后被多国学者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 《论语导读》(法)贝尼耶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②的思想,在欧洲出版后,风靡一时。中国经籍西传对欧洲哲学、政治都有深远影响。
材料三
——摘编自《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1)将材料一中的文物按朝代顺序进行排序。(写序号)并任选一件文物结合所学说明其 承载的历史价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判断①处为 ②处的人物是 ;(填字母)并分析两部著作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老子 D.孔子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角度运用史实说明对中华文明特性的认识。
【答案】(1)排序:①③②
选择: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历史价值: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代开始。
(2)B;D
共同影响: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3)认识:突出的连续性角度:中华文字从已知年代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到秦朝统一文字的小篆,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行书,我国的文字一脉相承,在原有基础上继承与创新,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文字。
【解析】(1)排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文物,在三幅图中时间最早。其次是西周时期,武王伐纣建立西周,西周的青铜器利簋铭文排第二。第二张图体现的是秦朝时期,在西周之后,排第三,故正确排序为①③②。
选择:此题为开放题型,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选择。如选择:商朝武丁时期的甲骨。其历史价值:甲骨文是我国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代开始。如选择睡虎地秦墓竹简,其历史价值:为研究秦朝的法律制度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史料。如选择: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其历史价值:以实物史料的形式验证了武王伐纣的事件,也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实物史料。
(2)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著名匠人毕异发明的的活字印刷术。成书后被多国学者研究,具有世界性影响。故选择B;贝尼耶翻译1688年法语版《论语》的导读性著作。它第一次用法文传递了孔子的思想。故选D。
共同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梦溪笔谈》记载自然科学的成就,特别是活字印刷术有助于促进了世界文化传播,《论语》对于欧洲哲学、政治都有深远影响,因此两者共同的作用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
(3)认识:本题是开放题,根据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史实进行分析。例如突出的连续性角度,即古代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中华文字从已知年代最早的甲骨文,到金文,到秦朝统一文字的小篆,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楷书、行书,我国的文字一脉相承,在原有基础上继承与创新,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文字。
14.(2024·四川成都·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无处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为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的城市,某校以“发现身边的历史”为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完成了调查表(如下表所示)。
“发现身边的历史”调查表
序号 ① ② ③
发现来源 金沙遗址博物馆 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市人民公园
历史见证
名称 太阳神鸟金饰 汉昭烈庙 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
历史信息所属时期 商周时期 三国时期 时期
序号 ④ ⑤ ⑥
发现来源 建川博物馆 书籍《成都历史》 《人民日报》(1979.6.25)
历史见证
名称 川军抗战“死”字旗(复制品) 成都热电厂(老照片) 某国营机床厂刊登的广告
历史信息所属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改革开放时期
(1)历史见证③相关事件,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历史见证③相关事件的所属时期。该事件的发生,反映出逐渐成为当时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2)城市是国家发展的缩影。根据历史见证⑤和⑥的相关史实,归纳中国现代史的主题。通过上述调查表,你认为成都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在表格中选取两例“历史见证”加以阐述。
(3)据材料可知,同学们“发现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除表5中已有的途径外,再列举两种途径。
【答案】(1)时期:清末(或答“辛亥革命”)。
时代潮流:民主革命。
(2)主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可)
示例一:选①②。主题: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阐述:太阳神鸟金箔向世人展示了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灿烂辉煌;汉昭烈庙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祠庙,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因此说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示例二:选③④。主题:成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阐述: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纪念的是1911年秋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死”字旗是川军抗战精神的代表,也是川军抗日英勇行为的见证。因此说成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示例三:选⑤⑥。主题:成都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
阐述:成都热电厂始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者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工厂建设中,为解决成都电力能源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某国营机床厂的广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体现出四川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因此说成都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
(3)途径:参与历史讲座;网上查阅;采访当事人;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解析】(1)时期:根据题干“③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市中心人民公园西北部,是当时川路总公司为了纪念清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牺牲烈士而修建的纪念建筑,因此该事件所属历史时期是清末(或答“辛亥革命”)。
时代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此后民主革命成为历史潮流。
(2)主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⑤和⑥所处的时期分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改革开放时期,因此,中国现代史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亦可)
示例一:选①金沙遗址博物馆和②武侯祠博物馆,可确定主题是: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结合两个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即可。阐述:太阳神鸟金箔向世人展示了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古蜀文化的灿烂辉煌;汉昭烈庙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的祠庙,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因此说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示例二:选③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和④川军抗战“死”字旗,分析四川保路运动和川军出川抗战,可确定主题是:成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围绕主题,结合两个历史的影响进行解读。阐述: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纪念的是1911年秋在四川保路运动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死”字旗是川军抗战精神的代表,也是川军抗日英勇行为的见证。因此说成都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示例三:成都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
阐述:选⑤成都热电厂(老照片)和⑥某国营机床厂刊登的广告,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可确定主题是成都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围绕主题,结合这两个时期的工业化建设进行解读。成都热电厂始建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者们克服各种困难,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工厂建设中,为解决成都电力能源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某国营机床厂的广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体现出四川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因此说成都是一座锐意进取的城市。
(3)途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发现历史”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参与历史讲座;网上查阅;采访当事人;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15.(2024·山东泰安·一模)世界是个地球村,人类是个共同体。各地的交流、交往促进了世界的发展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汉朝 唐朝 两宋
路线 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可与大食(阿拉伯帝国)相通。 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管理 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
(1)从汉至两宋,我国古代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作用也越来越大,就当时经济发展趋势而言,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
——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2)材料二中“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材料三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了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教材
(3)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些航海探险活动的世界意义。
材料四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4)据材料四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
材料五 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美苏等国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标志是什么?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答案】(1)原因:海外外贸的发展。
(2)地方: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原因:平等对待小国而不是掠夺
(3)世界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4)运动:洋务运动
(5)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变化:从盟友转变为对抗
(6)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 唐玄宗在广州设市舶司后,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内海贸易。 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政府对“海上丝绸之路”管理越来越规范的主要是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的重视,技术的支持等。从经济发展趋势而言,是海外外贸的不断发展。
(2)地方:根据材料“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开通了中国到亚非的海上航线,促进了亚非之间的交流。
原因:根据材料“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可知,之所以郑和船队受到当地人民欢迎是由于作为当时强大的大明,郑和船队能够平等对待小国而不是掠夺。
(3)世界意义:根据材料“绸之路上发现了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商业革命,商贸中心的转移,更主要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4)运动:根据材料“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留学欧美以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该运动是洋务运动。
(5)标志:根据材料“二战期间,美苏等国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而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为了打败法西斯国家,英、法、中、美等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变化:根据材料“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双方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战略目标等方面的矛盾而发生严重对立。”可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之间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友,但是,二战之后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和战略目标等差异,从盟友转变为对抗。
(6)认识: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人类还面临着环境污染,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问题,各国应该通过协商沟通,合作共赢,构架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中国方案。
(
1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查漏补缺专题10 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查补能力·提升练)(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