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下期中测试历史(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旬小题1分,共15分)
1. 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开创科举制 B. 灭掉陈朝 C. 三次征辽东 D. 修建长城和驰道
2. 唐太宗广纳贤才,当时善于谋略的宰相是( )
A. 李斯 B. 姚崇 C. 房玄龄 D. 宋璟
3. 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射箭、弈棋、打 球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唐代( )
A. 经济的繁荣 B. 社会风气的开放 C. 政治统治的腐朽 D. 民族交融的发展
4. 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的是( )
A. 新罗 B. 罗马 C. 大食 D. 天竺
5.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 八王之乱 B. 李渊称帝 C. 李世民即位 D. 安史之乱
6. 下列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中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是( )
A. 前蜀 B. 后唐 C. 后蜀 D. 南汉
7. 赵匡胤夺取政权是通过( )
A 赤壁之战 B. 陈桥兵变 C. 楚汉之争 D. 黄巢起义
8.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是( )
A. 分化事权的办法 B. 尊崇儒术 C. 重文轻武政策 D. 推恩令
9. 灭亡了北宋的是( )
A. 突厥 B. 西夏 C. 辽 D. 金
10. 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
A. 粟 B. 玉米 C. 水稻 D. 甘薯
11.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 西周 B. 东周 C. 北宋 D. 南宋
12. 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的是( )
A. 阿保机 B. 松赞干布 C. 阿骨打 D. 铁木真
13. 元朝都城是( )
A. 大兴 B. 大都 C. 开封 D. 咸阳
14. 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禅让制
15.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枢密院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 能。隋朝的建立者改变了这种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材料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历程简表(部分)。
阶段 表现
确立 隋炀帝时,①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② 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材料三: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读书风气日盛,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的是什么?“隋朝的建立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①处、②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做法一例。
(4)请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归附。少败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641年,吐蕃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唐朝公主,井轴为公主筑布达拉宫。
材料二:唐玄家先后册封渤海国首领和回纥首领。南诏统一云南洱海地区后,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唐朝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了。
材料三: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后来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订立盟约,盟约订立后,辽与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中的“吐蕃赞普”和“唐朝公主”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蕃和亲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三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得到的封号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材料中的“盟约”被称为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各民族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的开凿始于605年,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它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
材料二:唐朝发明的这种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题材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
材料四:北宋时兴起的一个小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来自四方的工匠汇聚在这里,创造出许多瓷器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
(1)材料一中涉及水利工程的名称什么?它的中心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它产生的作用。(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描述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请你再写出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写出两点)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4)材料四中的“瓷都”指的是哪里?
(5)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感受。
19. 某班举行以“中国古代史上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他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一例)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2)唐玄宗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请写出相关措施一例。他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3)宋神宗时期发生的重大改革事件是什么?此次改革中军事方面的措施称为什么?
(4)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 某班举行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除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哪些领域的东西?(写出两例)
(3)贞观初年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记录他游历的《大唐西域记》有什么影响?
(4)宋朝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写出两例)请写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名校调研系列卷 七年下期中测试历史(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旬小题1分,共15分)
1. 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开创科举制 B. 灭掉陈朝 C. 三次征辽东 D. 修建长城和驰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灭掉陈,统一全国,B项正确;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制,不是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排除A项;隋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文帝,三次征辽东的是隋炀帝,排除C项;修建长城和驰道的是秦始皇,排除D项。故选B项。
2. 唐太宗广纳贤才,当时善于谋略的宰相是( )
A 李斯 B. 姚崇 C. 房玄龄 D. 宋璟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C项正确;李斯是秦朝丞相,排除A项;姚崇、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排除BD项。故选C项。
3. 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射箭、弈棋、打 球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唐代( )
A. 经济的繁荣 B. 社会风气的开放 C. 政治统治的腐朽 D. 民族交融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唐代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可以和男子一样参加骑马、射箭、弈棋、打球等活动。”结合所学可知,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唐朝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尚武风气盛行,社会风气开放,B项正确;经济的繁荣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繁荣,排除A项;社会风气开放并不能说明政治腐朽,比如官员腐败,排除C项;题干内容未涉及民族关系,比如各民族之间生活习性趋于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
4. 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的是( )
A. 新罗 B. 罗马 C. 大食 D. 天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A项正确;罗马是欧洲国家,不是唐朝物产进口首位的地区,排除B项;大食是阿拉伯帝国,与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不符,排除C项;天竺是今天的印度,唐朝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经,排除D项。故选A项。
5. 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 八王之乱 B. 李渊称帝 C. 李世民即位 D. 安史之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末年,排除A项;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排除B项;李世民即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 下列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中位于北方黄河流域的是( )
A. 前蜀 B. 后唐 C. 后蜀 D. 南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南方有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B项正确;其余三项都在南方,排除ACD项。故选B项。
7. 赵匡胤夺取政权是通过( )
A. 赤壁之战 B. 陈桥兵变 C. 楚汉之争 D. 黄巢起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政权,史称北宋,B项正确;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刘邦和项羽之间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C项;黄巢起义给唐朝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排除D项。故选B项。
8.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是( )
A. 分化事权的办法 B. 尊崇儒术 C. 重文轻武政策 D. 推恩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宋的宰相不止一个,在宰相下有设副宰相,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所以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排除BD项;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宋朝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皇帝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排除C项。故选A项。
9. 灭亡了北宋的是( )
A. 突厥 B. 西夏 C. 辽 D. 金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接着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那时候辽和宋的统治都很腐败,人民不断起义,金先灭了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D项正确;突厥亡于唐,排除A项;西夏和辽并未灭北宋,排除BC项。故选D项。
10. 宋朝时,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是( )
A. 粟 B. 玉米 C. 水稻 D. 甘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是,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C项正确;粟是小米,在北方种植居多,不是当时粮食作物首位,排除A项;玉米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B项;甘薯也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作物,排除D项。故选C项。
11.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是在( )
A. 西周 B. 东周 C. 北宋 D. 南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D项正确;西周、东周时期,经济重心还未开始南移,排除AB项;北宋时期,南方经济继续持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与题干“最后完成”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 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的是( )
A. 阿保机 B. 松赞干布 C. 阿骨打 D. 铁木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D项正确;阿保机是辽国的开国君主,排除A项;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排除B项;阿骨打是金朝的开国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元朝的都城是( )
A. 大兴 B. 大都 C. 开封 D. 咸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即今天北京,B项正确;大兴城是隋文帝在位时命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的,排除A项;开封是北宋时期的都城,排除C项;咸阳是秦朝的都城,排除D项。故选B项。
14. 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度 D. 禅让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重大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 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枢密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为了加强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B项正确;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而不是台湾地区,排除A项;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排除C项;枢密院是元朝时期中央管理军事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 能。隋朝的建立者改变了这种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 才的制度……
材料二: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历程简表(部分)。
阶段 表现
确立 隋炀帝时,①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完善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② 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材料三: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读书风气日盛,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的是什么?“隋朝的建立者”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2)材料二中①处、②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宋初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的做法一例。
(4)请谈谈今天应如何实现人才对社会的推动作用。
【答案】(1)看重:门第。历史人物:隋文帝(杨坚)。
(2)内容:进士科殿试。
(3)做法: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一点即可)
(4)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任人唯贤,重用贤能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看重:根据材料“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得出门第。
历史人物:结合所学可知,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
【小问2详解】
内容: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扩大了统治基础。
【小问3详解】
做法:结合所学可知,可从宋朝对科举名额、进士地位改变等分析,如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一点即可)
【小问4详解】
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教育、对人才任用等角度分析,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创新型人才;任人唯贤,重用贤能等。(符合题意即可)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归附。少败民族首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641年,吐蕃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唐朝公主,井轴为公主筑布达拉宫。
材料二:唐玄家先后册封渤海国首领和回纥首领。南诏统一云南洱海地区后,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唐朝和边疆各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了。
材料三: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后来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订立盟约,盟约订立后,辽与宋“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材料中的“吐蕃赞普”和“唐朝公主”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蕃和亲的影响。
(2)材料二中三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得到的封号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材料中的“盟约”被称为什么?
(4)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各民族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答案】(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分别是指: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分别是: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
(3)民族:契丹族。
盟约:澶渊之盟。 (4)做法:各民族之间应加强团结,和平友好相处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民族政策:根据材料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归附”并结合所学唐太宗的统治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分别是指:根据材料一“641年,吐蕃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唐朝公主”并结合所学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知识可知,“吐蕃赞普”和“唐朝公主”分别指的是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影响:结合所学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小问2详解】
分别是:根据材料二“唐玄宗先后册封渤海国首领和回纥首领。南诏统一云南洱海地区后,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并结合所学唐玄宗的统治可知,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小问3详解】
民族:结合所学辽朝的建立可知,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
盟约:根据材料三“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后来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双方订立盟约,盟约订立后”并结合所学宋辽之间的和议可知,“盟约”是指澶渊之盟。
【小问4详解】
做法: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唐朝时期民族关系和宋辽之间的关系可知,各民族之间应加强团结,和平友好相处等。(符合题意即可)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的开凿始于605年,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它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
材料二:唐朝发明的这种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材料三: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题材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
材料四:北宋时兴起的一个小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来自四方的工匠汇聚在这里,创造出许多瓷器新品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
(1)材料一中涉及的水利工程的名称什么?它的中心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它产生的作用。(一点即可)
(2)材料二中描述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是什么?请你再写出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一例。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诗的特点。(写出两点)被称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4)材料四中的“瓷都”指的是哪里?
(5)通过以上材料,请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1)隋朝大运河。洛阳。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一点即可)
(2)曲辕犁。筒车。 (3)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等。(两点即可)李白、杜甫。
(4)景德镇。 (5)感受到中国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我国拥有这些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一“它的开凿始于605年,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水利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反映出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的水利工程是隋朝大运河。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起命人陆续开通了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
中心: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根据材料一“它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可知,大运河成为沟通沿线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也有利于领土的统一管辖。(一点即可)
【小问2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二“唐朝发明的这种犁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唐朝改进的耕地工具曲辕犁。
举例: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改进的生产工具还有筒车(取水灌溉)。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三“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可知,唐诗数量众多;根据材料三“唐诗题材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可知,唐诗题材广泛;根据材料三“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可知,唐诗的作者广泛。
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小问4详解】
瓷都: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小问5详解】
感受: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赞美古人的创新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感受到中国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精神﹔为我国拥有这些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等。
19. 某班举行以“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他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他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一例)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2)唐玄宗在姚崇和宋璟的辅佐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请写出相关措施一例。他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
(3)宋神宗时期发生的重大改革事件是什么?此次改革中军事方面的措施称为什么?
(4)请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目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一例即可)
局面:贞观之治。
(2)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一例即可)
局面:开元盛世。
(3)改革:王安石变法。
措施:保甲法。
(4)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结合所学可知,可从中央权力的角度分析,如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经济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一例即可)
局面:结合所学可知,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小问2详解】
措施: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如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一例即可)
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登基以后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小问3详解】
改革: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是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措施: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采取保甲法,此措施加强了对农村的控制,使壮丁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既节省了训练费用,又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储备。。
【小问4详解】
认识:根据上述分析中改革的作用,可知改革的重要性,即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等。(符合题意即可)
20. 某班举行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日本派遣到中国的使节称为什么?他们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谁 、除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文化哪些领域的东西?(写出两例)
(3)贞观初年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记录他游历的《大唐西域记》有什么影响?
(4)宋朝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有哪些?(写出两例)请写出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5)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2)鉴真。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两例即可)
(3)玄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广州、泉州。市舶司。
(5)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往,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称呼: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目的:结合所学可知,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是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小问2详解】
人物:结合所学可知,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鉴真是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贡献最大的人物。
领域:结合所学可知,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小问3详解】
高僧: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小问4详解】
商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小问5详解】
意义: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先进文明、取长补短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交往,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江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