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五月模拟押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15小题,每题2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请你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下列属于秦朝的历史贡献的是( )
A 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 B. 崇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
C. 确立儒学在意识形态主流地位 D. 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
2. 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 明朝朱棣迁都到北京 B. 商朝盘庚迁都到殷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3. 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4. 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是由于当时( )
A. 市民阶层壮大 B. 海外贸易兴盛
C. 民族交往频繁 D. 文化教育发展
5.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指出,清朝是中国最专制的一个朝代,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下列机构最能佐证作者说法的是( )
A. 宣政院 B. 军机处 C. 尚书省 D. 中书省
6.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 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C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D. 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7. 以下表格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 )
时间 名称 课程内容
1862年北 京同文馆 设有英文、法文、俄文等班,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设有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1879年 天津电报学堂 设有电报制度、电磁学﹑陆上电线与水下电线等课程
A. 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历程 B. 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C. 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D. 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8.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9.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10.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些举措,有利于建立( )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基层居民自治制度
11. 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张耘木的宣传画《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这一作品主要反映了( )
A. 民众对土地改革热情高 B. 农业合作化群众性显著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深入人心 D. 新中国成立展示出新风尚
12.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该“股票”可用于研究(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C.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 初步实现统一 B. 遭到外族入侵 C. 文明未能延续 D. 等级制度森严
14.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他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这体现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 )
A. 人文主义 B. 反封建专制 C. 神权至上 D. 反宗教信仰
15. 《国际关系史》(第七卷)指出: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
A 控制欧洲 B. 干涉亚洲 C. 独霸美洲 D. 称霸世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2分,共30分)
16.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以后,周公旦在周人原有的礼仪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吸收整合了夏商的礼仪文化,改造出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的礼乐文化。……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内容十分广泛,上到国家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的权利义务,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迎来送往,几乎无所不包。……但它被孔子、孟子等诸子加以改造后,纳入儒家文化体系中,从而融入到中华文化血脉之中,在此后的两千五百多年里,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庆伟《论礼乐文化对中华文化影响及其对新时代意义》
材料二 北宋书院的创办是应教育需要才产生的,由于北宋重视科举和官学,同时,书院本身教学内容和办学目的不出官学应举的范围,所以到了南宋,形成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从管理和兴办来源来看,宋代书院并不完全是私人教育体制,而是官私结合的新的教育体制。书院在教育宗旨上侧重于修德成才,主要教材是儒家经典。但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公旦改造礼乐文化的目的,并概括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说明近代中国“重建文化自信心的”的实践及其效果。
17.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分析我国实行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简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并分析“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中国政府什么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8. 当今世界,能源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如应用于发电)。这五个方向是未来中美真正的竞争场所。
——摘编自金灿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一个高度开放与共享的时代,将是一个世界各国在创新领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代。在集中优势力量,主要借助自身力量寻求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范围的新发展,及时跟踪其他国家的技术变革进展,快速学习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之中;需要大规模引进优秀人才,集聚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国的高端人才服务于我国的创新工作;需要搭建我国企业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等组织的合作平台,在合作创新、共享创新成果中寻求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并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而采取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能源与发展”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历史五月模拟押题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注意事项:
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请在答题卷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15小题,每题2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请你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答案标号涂黑。
1.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连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向内凝聚的统一性既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下列属于秦朝的历史贡献的是( )
A. 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 B. 崇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
C. 确立儒学在意识形态主流地位 D. 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推广郡县制并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D项正确;“以嫡庶血缘确定继承名分制度”是指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排除A项;“崇文抑武提倡文治强化了集权”是指北宋时期的统治错误,排除B项;“确立儒学在意识形态主流地位”是指汉武帝时期采取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中国历史上迁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战争、改革、环境等。下列事件中,为了推进改革、学习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
A. 明朝朱棣迁都到北京 B. 商朝盘庚迁都到殷
C.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D.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因为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通过迁都来学习汉族先进文化,C项正确;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巩固统治和明朝的战略安全,排除A项;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排除B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
3. 唐朝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呈现出繁荣、富强的景象。下列盛世出现在唐朝的是(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康乾盛世”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C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C项。
4. 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这由于当时( )
A 市民阶层壮大 B. 海外贸易兴盛
C. 民族交往频繁 D. 文化教育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市民阶层壮大,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海外贸易兴盛,不是民族交往频繁,排除C项;题干和文化教育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指出,清朝是中国最专制的一个朝代,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下列机构最能佐证作者说法的是( )
A. 宣政院 B. 军机处 C. 尚书省 D. 中书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朝是中国最专制的一个朝代,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可知,作者认为清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主要负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意旨,军国大事全由皇帝裁决,标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因此,军机处的设立最能佐证作者的说法,B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管辖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排除A项;尚书省属于三省六部制的部门之一,负责执行政务,与“臣子不再是国家的公务员,而是皇帝的奴隶”无关,排除C项;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掌管决策,元朝时期设置的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6.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B. 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
C.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D. 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指的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实,观点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观点。“驻藏大臣等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是对驻藏大臣作用的评价,属于观点,A项正确;“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是对西汉对西域管理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B项;“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是对清朝管理新疆地区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C项;“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是对戚继光抗倭过程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7. 以下表格内容反映了洋务运动( )
时间 名称 课程内容
1862年北 京同文馆 设有英文、法文、俄文等班,改变了传统教学内容
1866年 福州船政学堂 设有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1879年 天津电报学堂 设有电报制度、电磁学﹑陆上电线与水下电线等课程
A. 开启了近代工业化历程 B. 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C. 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 D. 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一系列的外语、军事、科技等类别的学校,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教育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洋务运动“促使民族意识空前觉醒,促进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排除BD项。故选C项。
8. 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象征性意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社会生活的变迁都与辛亥革命有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D项正确;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发生在清政府统治时期,当时这些现象并不突出,排除ABC项。故选D项。
9.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瓦窑堡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建军建党的经验,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核心内容是党指挥枪,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B项正确;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排除A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C项;瓦窑堡会议是1935年在陕北安定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些举措,有利于建立( )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 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基层居民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进行基层选举,选举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为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C项正确;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后就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题干涉及的制度层面信息不符,排除B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首次出现是在1982年宪法中,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如图是创作于1954年张耘木的宣传画《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这一作品主要反映了( )
A. 民众对土地改革热情高 B. 农业合作化群众性显著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深入人心 D. 新中国成立展示出新风尚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张耘木的宣传画《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1953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引导农民参加生产互助组,题干宣传画体现了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农业合作化群众性显著,B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2. 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该“股票”可用于研究( )
A.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C. 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84年11月,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股票”可用于研究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责任制,C项正确;题干叙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题干叙述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无关,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这表明古埃及( )
A. 初步实现统一 B. 遭到外族入侵 C. 文明未能延续 D. 等级制度森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纳美尔将他的统治权延伸覆盖到上下埃及的两方土地之上,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A项正确;古埃及在约公元前1720—前1570 年遭到外族入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未能延续,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古埃及等级制度森严,排除D项。故选A项。
14.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他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这体现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是( )
A. 人文主义 B. 反封建专制 C. 神权至上 D. 反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文艺复兴”“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结合所学可知,拉斐尔的作品一反之前宗教画的死板,体现了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与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人文主义有关,A项正确;文艺复兴中反对的是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反对的是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反封建专制,排除B项;文艺复兴反对的便是神权至上,所以神权至上不可能是材料体现出的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潮,排除C项;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基督教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但并不是反对信仰基督教,D项表述不对,排除D项。故选A项。
15. 《国际关系史》(第七卷)指出: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宣称,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这反映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实质( )
A. 控制欧洲 B. 干涉亚洲 C. 独霸美洲 D. 称霸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进行干涉,且没有‘地理界线’”可知,美国“杜鲁门主义”的本质是打着维护和平的幌子称霸世界,D项正确;材料没有具体提及亚洲、欧洲和美洲,而是说没有“地理界线”,这说明美国“杜鲁门主义”妄图称霸的并不是某一个大洲,而是世界,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8分,第17小题10分,第18小题12分,共30分)
16.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建立以后,周公旦在周人原有的礼仪文化的基础之上,积极吸收整合了夏商的礼仪文化,改造出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的礼乐文化。……西周时期的礼乐文化内容十分广泛,上到国家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的权利义务,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迎来送往,几乎无所不包。……但它被孔子、孟子等诸子加以改造后,纳入儒家文化体系中,从而融入到中华文化血脉之中,在此后的两千五百多年里,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摘编自马庆伟《论礼乐文化对中华文化影响及其对新时代意义》
材料二 北宋书院的创办是应教育需要才产生的,由于北宋重视科举和官学,同时,书院本身教学内容和办学目的不出官学应举的范围,所以到了南宋,形成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从管理和兴办来源来看,宋代书院并不完全是私人教育体制,而是官私结合的新的教育体制。书院在教育宗旨上侧重于修德成才,主要教材是儒家经典。但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公旦改造礼乐文化目的,并概括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书院教育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说明近代中国“重建文化自信心的”的实践及其效果。
【答案】(1)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内容:政治制度的确立:社会秩序的规范:生活习俗的规定。(答对其中任意2点即可)
(2)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修德成才的培养目标。
(3)维新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的:由题干材料“改造出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的礼乐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周公旦改造礼乐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由题干材料“ 上到国家的立法行政、各级贵族的权利义务”“下至衣食住行、婚嫁丧葬、迎来送往,几乎无所不包”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礼乐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制度的确立;社会秩序的规范;生活习俗的规定。
【小问2详解】
特点:由题干材料“所以到了南宋,形成了教育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书院”“宋代书院并不完全是私人教育体制,而是官私结合的新的教育体制”“但书院的教育目的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可知,宋代书院教育的特点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修德成才的培养目标。
【小问3详解】
实践及其效果:由题干材料“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并结合所学可知,维系变法要求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7.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意识和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材料二 第一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材料三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分析我国实行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简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并分析“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中国政府什么原则?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当如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答案】(1)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原因:各民族之间存在隔阂,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隔阂很深;民族问题同宗教问题交织。(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2)基本方针:“一国两制”的构想。特点:实行高度自治;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
(3)方式:国共两党平等会谈。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 (4)做法: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解析】
【小问1详解】
基本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信息“鉴于情况复杂,中国共产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正确的民族工作方针和政策”及设问要求“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由于历史上反动统治者长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各民族之间,主要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可得出:各民族之间存在隔阂,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隔阂很深;根据“少数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问题往往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而难于处理”,可得出:民族问题同宗教问题交织。
【小问2详解】
基本方针:根据材料二信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得出:实行高度自治;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可得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
【小问3详解】
方式:根据材料三信息“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可得出:国共两党平等会谈。原则:根据材料三信息“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问题属于历史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小问4详解】
做法: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只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确做法即可。如,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我们应坚决反对分裂祖国行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在民族团结方面,我们应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
18. 当今世界,能源发展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如应用于发电)。这五个方向是未来中美真正的竞争场所。
——摘编自金灿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是一个高度开放与共享的时代,将是一个世界各国在创新领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时代。在集中优势力量,主要借助自身力量寻求技术创新突破的同时,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范围的新发展,及时跟踪其他国家的技术变革进展,快速学习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之中;需要大规模引进优秀人才,集聚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国的高端人才服务于我国的创新工作;需要搭建我国企业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等组织的合作平台,在合作创新、共享创新成果中寻求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
——摘编自人民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和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引起这一变化的重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并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而采取哪些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能源与发展”提炼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答案】(1)趋势: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大幅度上升;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
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
(2)新能源:核聚变。
措施:中国集中优势力量,寻求技术创新突破;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引进优秀人才;搭建中国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等组织的合作平台。(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3)示例:观点: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煤炭的开发利用,为蒸汽机等提供强大的动力,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动力能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开发利用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我们要重视开发更清洁、高效的能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一图示可知,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大幅度上升;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
发明:根据材料一图示可知,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大幅度上升,主要是因为1785年瓦特改进蒸汽机并投入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根据材料一图示可知,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推动石油的开采。
【小问2详解】
新能源:根据材料“未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概是五个方向,新材料(石墨烯)基因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量子科学、核聚变(如应用于发电)”可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能源是核聚变,用于发电。
措施:根据材料“在集中优势力量,主要借助自身力量寻求技术创新突破”可知,中国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要集中优势力量,寻求技术创新突破;根据材料“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全球范围的新发展,及时跟踪其他国家的技术变革进展,快速学习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知识体系之中”可知,中国要学习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根据材料“需要大规模引进优秀人才,集聚一批又一批世界各国的高端人才服务于我国的创新工作”可知,中国需要引进优秀人才;根据材料“需要搭建我国企业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等组织的合作平台,在合作创新、共享创新成果中寻求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可知,需要搭建中国企业与国内外企业等组织的合作平台。(答对其中任意3点即可)
【小问3详解】
示例: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两次工业革命能源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可拟定观点为:能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社会发展。
论述:围绕“两次工业革命能源的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煤炭的开发利用,为蒸汽机等提供强大的动力,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动力能源,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结论:重申观点,进行情感升华。综上所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开发利用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我们要重视开发更清洁、高效的能源。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五月模拟押题卷 广西01(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