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现象形成的背景是( )
A.美苏冷战局势逐渐加剧 B.多极化趋势成为世界主要发展潮流
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
2.英国驻印度总督助手伊斯梅描述:“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据此推论,二战后初期( )
A.印度开始爆发武装反英斗争 B.印度独立发展遭遇严重阻碍
C.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英国殖民体系面临崩溃趋势
3.1959年,印度同时开工的鲁尔克拉、杜加普尔、比莱钢铁厂都是年生产能力达百万吨级的大型钢铁厂,对西德、英国和苏联的援助依赖性较强。同时,印度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有限,严重依赖进口。一位美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尼赫鲁时代的工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国际事业。”由此可知,当时印度( )
A.工业化进程困难重重 B.成为冷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C.切实践行不结盟政策 D.政策的制定出现严重失误
4.如表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 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如表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年份 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 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
1948年 397 582
1949年 145 765
1950年1—6月 41 268
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 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
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5.冷战成为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最显著特征。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6.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这表明
A.殖民国家都主动放弃了殖民地 B.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
C.发展中国家完成了现代化建设 D.平等观念已经遍布世界
7.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境内的农业”。由此可见,这个方案( )
A.维持了英国在南亚的持续影响力 B.有利于推动两地经济联系与互补
C.蓄意制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摩擦 D.力图扶植印度成为重要的工业国
8.下表所示为1985~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对非援助及贸易总额(单位:百万美元)。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国别 对非援助 对非贸易
1985~1986年 1995~1996年 1985~1986年 1995~1996年
美国 1523 1445 7322 26184
法国 1548 3108 17924 25777
英国 471 899 9685 12257
日本 795 1830 6236 9716
A.欧美国家主导了国际市场 B.全球贸易体系得以形成
C.非洲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非洲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9.1960年,英国首相麦克米伦访问非洲时说:“变革之风已经吹遍这个大陆,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民族意识的这种增长是个政治事实。我们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在制定国家政策时把它考虑进去。”他意在强调
A.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性 B.应大力支持非洲独立运动
C.顺应非殖化完成的趋势 D.改革已成为非洲时代潮流
10.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下图所示相关资料。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研究性学习资料 ·国共第一次合作 ·印度国大党和非暴力不合作 ·埃及华夫脱党 ·塞拉西一世、桑地诺和卡德纳斯
A.《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
B.《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D.《世界多极化趋势和不结盟运动》
11.下表为二战后部分国家对殖民地问题的政策或态度。据此可知( )
国家 政策或态度
英国 允许殖民地自治
法国 主张尊重土著政权机构,重视发挥土著的作用
美国 公开支持殖民地人民走向自治或独立,向英法等欧洲殖民国家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它们采取开明的殖民地政策
苏联 主张所有的殖民地实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自决,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自决和民族平等的运动
A.世界大国的战略目标趋向一致 B.世界殖民体系明显趋向瓦解
C.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已然形成 D.“大国一致”的原则得以落实
12.下图所示为1960年和2017年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对比。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典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战后城市化率对比(1960年和2017年)
A.经济全球化削弱了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经济得到了发展
C.多极化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 D.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新秩序
13.金砖五国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这五个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在引领全球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算,2021年五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B.新兴发展中国家主导国际秩序
C.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D.旧的国际格局受到了一定冲击
14.克什米尔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77%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1946年英国将克什米尔土邦出售给信仰印度教的查漠大君。1947年英国又规定:克什米尔可自由选择加入巴基斯坦或印度,或保持原来地位。英国此举意在( )
A.限制克什米尔土邦的独立 B.显示对印度教信仰的尊重
C.标榜民主自由的治理观念 D.制造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
15.埃及纳赛尔执掌国家政权后,于 1952年9 月颁布《土地改革法》,规定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 200费丹(1费丹约合 4200 平方米) ,有子女的土地占有者,每人不得超过 300费丹。该举措旨在( )
A.铲除英国殖民影响 B.打击大地主的势力
C.强化埃及小农经济 D.奠定经济起飞基础
16.1960年,第15届联大通过《非殖民化宣言》,认为外来统治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同年,非洲共有17国宣告独立。1961-1969年,非洲又有16个国家独立。这说明,这一时期非洲的独立运动( )
A.源于宗主国主动放弃殖民统治 B.主要是依靠非暴力斗争的方式
C.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迅速发展 D.都在联合国的直接领导下开展
17.20世纪70年代,刚果(金)总统蒙博托·塞塞·塞科在他的宣言中宣布了国家主义理论,并在更改国名为扎伊尔的同时,蒙博托要求国民取非洲化姓名,很多城市也更改欧洲殖民者所取名称。这反映了( )
A.刚果政府权力扩大 B.民族主义情绪高涨
C.冷战意识影响非洲 D.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18.1971年,英国殖民者撤离波斯湾,在阿布扎比、迪拜等地酋长的主持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于当年12月2日正式成立。在20世纪70年代,阿联酋依靠“石油繁荣”,迅速完成了城市基础建设,国家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繁荣局面的形成( )
A.体现了中东酋长制度的优越性 B.经济全球化在中东地区的体现
C.主要依赖战略能源物资的出口 D.得益于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推动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墨西哥、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之际,大力推进工业化,实现经济腾飞。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启示是( )
A.结合国情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B.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
C.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 D.坚持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20.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重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历史事件中,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是( )
①英国光荣革命②印度独立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④阿尔及利亚独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非洲的国家
材料二
列强瓜分非洲
材料三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截至199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非洲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殖民统治给非洲文明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的殖民解放斗争所带来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英国皇家植物园组织团队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胶种子,经培育后分发到锡兰、马来亚等地,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1905—1924年,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由6.8%上升到了93.2%,仅马来联邦地区的橡胶种植园就有300个,西方资本投资额约为5000亿美元。
——摘编自王杭亚《从东南亚种植园看殖民主义生态影响》
材料二:二战结束时,马来西亚的经济已成为以橡胶、锡这两个农矿初级产品生产与出口为主的典型殖民地经济。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因英国资本撤出致使马来西亚许多大型种植园被废弃:政府将其划分为小块分配给马来人,同时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政府还通过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以应对世界橡胶市场上合成橡胶的竞争。1979年,马来西亚等“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成员国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该协议生效后成功干预了橡胶市场价格的几次变动。到1988年,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摘编自姚《《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
(1)结合材料一、概述20世纪初西方资本公司在东南亚建立橡胶种植园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政府在从殖民地经济到现代经济转变中所做的努力。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所霸占。其中英法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每年的收入超过1亿英镑。埃及只分得300万,仅占3%。1956年7月,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这一决定在英法两国引起了强烈不满。
10月29日,英法联合以色列发动对埃及的军事入侵。美国把这次入侵看作是赢得阿拉伯世界支持的绝好机会,并认为由美国来取代英国的势力符合美国的利益。11月5日,苏联建议与美国共同出兵“制止”侵略,并向英、法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决心使用武力”恢复和平;11月6日,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英法两国被迫接受停火决议,12月3日,英、法宣布从埃及撤军,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撇出,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英法两国的军事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温显娟《论苏伊士运河战争中的英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D
3.A
4.D
5.B
6.B
7.C
8.C
9.A
10.B
11.B
12.B
13.D
14.D
15.B
16.C
17.B
18.C
19.A
20.D
21.(1)特点:①具有多元化的特征;②大部分地区独立发展;③优越的地理环境;④相对发达的农业生产;⑤繁荣的对外贸易
(2)影响:殖民者:①为欧洲列强带去财富,加快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对殖民地的扩张与争夺加剧,埋下了战争的隐患。
殖民地:①破坏了非洲地区的传统社会发展,带来深重灾难和杀戮。
②客观上为非洲地区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科技、思想等,推动非洲地区迈向近代化。
世界:①促进了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推动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3)积极:①实现了非洲广大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②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消极:①土著部落、民族的受到分离;②破坏了当地传统政治、经济及人文结构;③给非洲国家间的边界、种族等冲突埋下隐患。
22.(1)背景:20世纪初,橡胶需求增长,西方资本公司转而在东南亚建立大量橡胶种植园;在巨大利润的刺激下,西方资本加大对东南亚橡胶的投资,东南亚橡胶在世界橡胶产量中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2)努力:政府将大型种植园分成小块分配给马来人;鼓励开发新的小胶园,推广高产胶树与新型技术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在不适合种植橡胶的地区推动稻米与油棕等经济作物的发展;调节国内橡胶产量和出口来维持与增加橡胶收入;与消费国签署《国际天然橡胶协议》保护马来西亚的橡胶产业。(任意4点即可)
23.(1)背景: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埃及废黜国王;埃及成立共和国(或纳赛尔当选总统);英法资本控制苏伊士运河绝大多数股份(或苏伊士运河收入绝大多数被英法占据);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英法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任答4点,言之有理即可)
(2)意义:增加了埃及政府的财政收入;鼓舞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了英法的殖民势力;加速了殖民体系的崩溃;扩大了美苏的影响力。(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时作业(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