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五年高考
考点1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统治和军事
1.(2023山东,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2.(2023重庆,4,3分)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3.(2019课标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2022天津,4,3分)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5.(2022辽宁,4,3分)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
6.(2022海南,4,3分)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7.(2021海南,5,2分)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8.(2023福建,4,3分)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考点2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广东卷题组
1.(2021广东,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其他卷题组
2.(史学素养·以诗证史)(2022辽宁,5,3分)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3.(2020课标Ⅰ,26,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4.(2021湖南,5,3分)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5.(2022山东,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6.(2022全国甲,26,4分)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7.(2022福建,3,3分)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
A.纸币供应不足 B.佛教日益兴盛
C.财政问题严重 D.中外贸易受阻
8.(2023全国乙,26,4分)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9.(2023辽宁,4,3分)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0.(2022重庆,6,3分)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11.(2023浙江6月选考,16,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12.(2022湖北,4,3分)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13.(2022重庆,4,3分)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14.(2021全国乙,26,4分)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15.(2022天津,3,3分)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16.(2021全国甲,26,4分)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17.(史学素养·理学家的史学研究)(2023江苏,4,3分)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18.(2022重庆,5,3分)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19.(2022湖南,4,3分)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20.(2021河北,4,3分)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21.(2021天津,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22.(2020北京,16,10分)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6分)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前瞻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023广东佛山二模,4)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省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中司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这表明( )
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
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
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
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
2.(2024届广东肇庆一模,7)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3.(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4)唐朝往往诗酒交融,无数文人在醉酒后留下千古名篇。而宋代文人儒者填词赋诗、以茶入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宋明理学的要求 B.市民阶层的追求
C.物质生活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4.(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一,4)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官户”,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这一现象( )
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
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5.(2024届广东12月联考,6)南宋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提出“心即理”,万物皆自心发。朱熹则从佛家“体用合一”的途径,提出“性即理”,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二者的思想( )
A.均是主观唯心主义
B.体现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认为事物本原是“理”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6.(2024届广东韶关期中,4)宋代《书林清话》记载: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这说明当时( )
A.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
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C.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
D.活字印刷术的日益普及
考法2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5)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思想的传播
B.民族关系的缓和
C.文化交融的发展
D.统一趋势的出现
限时拔高练
25分钟 41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2024届广东佛山一中、广州六中、金山中学、中山一中11月联考,4)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这表明宋太宗( )
A.反思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B.想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
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2.(2023广东深圳一模,4)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州郡,其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
A.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3.(2023广东广州一模A卷,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4.(2024届广东实验中学阶段考试一,9)《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也”,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 )
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5.(2023广东惠州一模,4)北宋设立街道司,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这说明北宋( )
A.地摊经济成为支柱
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6.(2023粤港澳大湾区二模,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7.(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三,4)宋代不仅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昵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而且这种种的肆无忌惮的行为,在文化上完全展示了一个非官方、摆脱政治禁锢的另一个世界,或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这反映出当时( )
A.官方意识形态弱化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个人主体意识觉醒
D.市民文化的发展
8.(2024届广东佛山顺德区一模,5)下表为有关宋朝科技奖励的部分史实。这类奖励( )
领域 史实
天文 王处讷因创制新历《应天历》而升司天监、从三品;韩显符因研制成功铜浑仪、候仪,宋太宗“赐杂彩五十匹”
水利 陈承昭治理黄河水患,获钱300贯;皮公弼主持开通洪泽河“稍避其害”,受敕书表彰,另获银200两、绢200匹
兵器 冯继升、岳义方因献火箭法,得赏赐衣物和布帛;唐福献因新发明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武器,获缗钱奖励
A.实证了当时天文学的领先地位
B.体现了宋朝政府更重视水利研究
C.折射了宋王朝国防形势的严峻
D.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
9.(2024届广东江门11月大联考,5)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安南,西经今甘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 )
A.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
B.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
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0.(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二,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 宋词中的商业词汇 数目
商人 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海商、海贾,等 400项
集市 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 400余项
酒家 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 近600项
贸易 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 300余项
高频词 商、市、卖、买、典、钱、征等 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 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 数十项
——检索自傅璇琮主编《全宋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五年高考
考点1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统治和军事
1.(2023山东,4,3分)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 ”这表明张载主张( )
A.扩大地方权力 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 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答案 A
2.(2023重庆,4,3分)武成王庙,又称太公庙,是古代国家祭祀兵家鼻祖吕尚的祠庙。唐玄宗时,曾下令在两京及诸州各置太公庙一所,按文宣王庙的规格进行祭祀。但到宋代,仅在京师及个别地方保留武成王庙,祭祀规格也低于文宣王庙。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
A.漠视兵家思想 B.抑制地方势力
C.打压民间信仰 D.实行抑武方针
答案 D
3.(2019课标Ⅲ,26,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 A
4.(2022天津,4,3分)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
A.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C.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
答案 A
5.(2022辽宁,4,3分)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官僚体系完善 B.宗室素质下降
C.吏治腐败严重 D.君主专制加强
答案 D
6.(2022海南,4,3分)种植桑、枣树是唐宋以降施仁政的象征。宋太祖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上述现象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表现在( )
A.疆域拓展 B.民户管理
C.文化认同 D.政权认同
答案 C
7.(2021海南,5,2分)元延祐元年(1314年)恢复开科取士,规定凡考经问或明经的人,以《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课本,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参考书。由此,科举再次成为思想与权力之间的制度化链接。此举意在 ( )
A.尊重前朝传统文化信仰
B.争取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C.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恢复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答案 B
8.(2023福建,4,3分)下表为研究者整理的元代部分家庭组建的情况,这体现出元代( )
丈夫 妻子
蒙古人秃忽赤 汉人刘氏
汉人王庆端 蒙古人也速真氏
畏兀儿人廉希宪 女真人完颜氏
回回人哈只哈心 汉人荀氏
汉人傅昱 契丹人耶律氏
A.不同民族的杂居 B.华夏文化的扩散
C.民族隔阂的消解 D.民族习俗的趋同
答案 A
考点2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广东卷题组
1.(2021广东,4,3分)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 B
其他卷题组
2.(史学素养·以诗证史)(2022辽宁,5,3分)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答案 A
3.(2020课标Ⅰ,26,4分)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 A
4.(2021湖南,5,3分)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 D
5.(2022山东,3,3分)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
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
答案 B
6.(2022全国甲,26,4分)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答案 D
7.(2022福建,3,3分)度牒是僧人出家的许可证,由官府颁发。北宋时,持有者须凭资获取,可免除赋役。至南宋中期,度牒逐渐成为官府用于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手段,由此可以推知,该时期( )
A.纸币供应不足 B.佛教日益兴盛
C.财政问题严重 D.中外贸易受阻
答案 C
8.(2023全国乙,26,4分)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
A.士族阶层的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科举制度的兴起
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答案 D
9.(2023辽宁,4,3分)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10.(2022重庆,6,3分)王祯《农书》记载:“中国自桑土既蚕之后,惟以茧纩为务,殊不知木棉之为用。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此,服被渐广。”由此可知,元朝时( )
A.木棉开始向北传播
B.商贾对外出口大宗棉布
C.丝绸产量不及棉布
D.国家统一促进棉布流行
答案 D
11.(2023浙江6月选考,16,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答案 C
12.(2022湖北,4,3分)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答案 D
13.(2022重庆,4,3分)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答案 A
14.(2021全国乙,26,4分)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
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答案 C
15.(2022天津,3,3分)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
A.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C.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封建等级不复存在
答案 B
16.(2021全国甲,26,4分)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物” 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
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
答案 B
17.(史学素养·理学家的史学研究)(2023江苏,4,3分)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 )
思想家 观点
程颐 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
朱熹 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
A.主经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
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
答案 A
18.(2022重庆,5,3分)朱熹说:“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而其精蕴则已具于圣贤之书,故必由是以求之。”以下与这句话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C.“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
D.“且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 ”
答案 D
19.(2022湖南,4,3分)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
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答案 D
20.(2021河北,4,3分)元代成书的《丸经》中有“宋徽宗、金章宗皆爱捶丸”的记载。宋代捶丸活动的图像资料也有发现(图甲、图乙)。元杂剧中有民间青年男女聚会游戏首选捶丸的情景,元曲中则有官员休闲时进行捶丸的描述。这表明,宋元时期捶丸活动( )
A.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影响元曲创作风格 D.冲击了等级观念
答案 A
21.(2021天津,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时期,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经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随着精耕细作力度的加大,亩产进一步提高。此外,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原的平均人口密度远高于丘陵与山区。
22.(2020北京,16,10分)司马光修史
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时,以官修的正史、实录为基础,同时参考了各种史料。他另外撰成《资治通鉴考异》,说明取舍史料的理由。以下是《考异》的几个事例:
材料一 关于隋末名将薛仁果的名字,《考异》提到《旧唐书》《新唐书》《柳宗元集》写作“仁杲”,《太宗实录》写作“仁果”。而唐太宗陵墓前有石马六匹,其中一匹的铭文为“白蹄乌,平薛仁果时所乘”。《考异》认为石马铭文“最可据”。
材料二 关于唐玄宗的生日,《考异》提到《玄宗实录》记载的是八月一日,但通过查询历法发现这一时间有误。玄宗时文人顾况有诗曰:“八月五夜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即皇帝)。”故而《考异》认为玄宗生日是八月五日。
材料三 关于吐蕃赞普世系,唐代林恩撰写的杂史《补国史》记载,唐文宗时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其弟继位。此事《文宗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考异》参照《补国史》编入。
(1)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参考了哪些类型的文献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资治通鉴》在哪些情况下会采用官修史书以外的其他史料。(6分)
答案 (1)①史书:又可分为实录,如《太宗实录》;正史,如《旧唐书》;杂史,如《补国史》。
②文集(和诗词),如《柳宗元集》、顾况的诗。
③石刻、碑铭(或金石史料),如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
(2)①当官修史书出现明显史实错误时,参照可靠的杂史、诗文等来编写。如材料二中《玄宗实录》关于玄宗出生日期的记载有误,司马光采用了顾况诗中的描述。
②官修史书史事缺载时,酌情根据杂史、小说的记载补入。如材料三中《实录》《旧唐书》都没有记载吐蕃彝泰赞普去世,司马光根据《补国史》补入。
③多种官修史书记载相互冲突时,采择与历史事件时间更近、错误可能性更小的其他史料。如材料一中正史与实录记载有冲突时,采用了唐太宗陵墓前的石马铭文。
三年模拟
考法综合练
考法1 两宋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前瞻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023广东佛山二模,4)据史料记载:“殿庐幕次(宋代政治活动中的等待场所),三省官为一幕,枢密院为一幕,两省官为一幕……中司则独设椅子坐于隔门之内。”这表明( )
A.御史台是最高行政机构
B.武将参政权力被彻底剥夺
C.空间分割体现事权分化
D.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浓厚
答案 C
2.(2024届广东肇庆一模,7)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答案 C
3.(2023清华大学11月学术能力诊断,4)唐朝往往诗酒交融,无数文人在醉酒后留下千古名篇。而宋代文人儒者填词赋诗、以茶入词。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宋明理学的要求 B.市民阶层的追求
C.物质生活的进步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4.(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一,4)有学者认为,与唐朝相比,宋人已无士庶之别。自宋仁宗始,社会上逐渐把品官之家称为“官户”,但与过去的士族相比其社会地位并不稳定,很难世代为官,而大量普通士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户”身份。这一现象( )
A.根本原因是宋朝政治制度改变
B.导致国家无法控制基层社会
C.反映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快
D.说明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答案 C
5.(2024届广东12月联考,6)南宋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提出“心即理”,万物皆自心发。朱熹则从佛家“体用合一”的途径,提出“性即理”,万物皆是理的体现,人心只是其一。二者的思想( )
A.均是主观唯心主义
B.体现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认为事物本原是“理”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 C
6.(2024届广东韶关期中,4)宋代《书林清话》记载: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这说明当时( )
A.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
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C.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
D.活字印刷术的日益普及
答案 C
考法2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2024届广东惠州二调,5)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思想的传播
B.民族关系的缓和
C.文化交融的发展
D.统一趋势的出现
答案 C
限时拔高练
25分钟 41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2024届广东佛山一中、广州六中、金山中学、中山一中11月联考,4)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这表明宋太宗( )
A.反思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B.想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
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
答案 C
2.(2023广东深圳一模,4)宋代文书除手抄外,也推广“摹印颁行”“镂版宣布”。朝廷文书经递铺、邮驿机构下达州郡,其间各个流通环节均需备案在册,地方收文后要登记编号、归档保存。这些做法( )
A.表明活字印刷术成为主流
B.导致权力分割过细的局面
C.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节制
D.体现了崇文抑武治国理念
答案 C
3.(2023广东广州一模A卷,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答案 C
4.(2024届广东实验中学阶段考试一,9)《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也”,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明( )
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
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
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
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
答案 B
5.(2023广东惠州一模,4)北宋设立街道司,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对于流动的或是固定的个体户小商贩甚至免缴课税。这说明北宋( )
A.地摊经济成为支柱
B.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传统经济政策瓦解
答案 C
6.(2023粤港澳大湾区二模,4)据记载,宋代乡村居民的职业流向包括参与经商活动、应募参军、出家为僧道等,部分乡民在农闲时节兼职商贩、雇工,出现身兼数职的现象。这体现出当时( )
A.佛道思想的世俗化
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C.社会流动性的加强
D.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答案 C
7.(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三,4)宋代不仅以粗犷自发的娱乐、诙谐滑稽的表演、亲昵粗野的调笑、开怀尽兴的消受,使人们实现了往日难以实现的自我表现。而且这种种的肆无忌惮的行为,在文化上完全展示了一个非官方、摆脱政治禁锢的另一个世界,或社会生活的另一个方面。这反映出当时( )
A.官方意识形态弱化
B.门第观念的淡化
C.个人主体意识觉醒
D.市民文化的发展
答案 D
8.(2024届广东佛山顺德区一模,5)下表为有关宋朝科技奖励的部分史实。这类奖励( )
领域 史实
天文 王处讷因创制新历《应天历》而升司天监、从三品;韩显符因研制成功铜浑仪、候仪,宋太宗“赐杂彩五十匹”
水利 陈承昭治理黄河水患,获钱300贯;皮公弼主持开通洪泽河“稍避其害”,受敕书表彰,另获银200两、绢200匹
兵器 冯继升、岳义方因献火箭法,得赏赐衣物和布帛;唐福献因新发明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武器,获缗钱奖励
A.实证了当时天文学的领先地位
B.体现了宋朝政府更重视水利研究
C.折射了宋王朝国防形势的严峻
D.推动了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出现
答案 D
9.(2024届广东江门11月大联考,5)元代驿站的设置,东至鸭绿江以通高丽全境,北抵西伯利亚,南达安南,西经今甘肃、新疆,远及波罗的海和波斯湾。“自安南大罗城(今越南河内)至燕京,约一百一十五驿,计七千七百余里”。这一措施( )
A.促进了元朝疆域的不断扩大
B.推动了对外开放的实施
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D.体现出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0.(2024届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仿真模拟二,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 宋词中的商业词汇 数目
商人 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海商、海贾,等 400项
集市 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 400余项
酒家 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 近600项
贸易 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 300余项
高频词 商、市、卖、买、典、钱、征等 多至数千项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 数百项
贸、榷、税、赁等 数十项
——检索自傅璇琮主编《全宋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从“贩夫、贩妇”“南商、北贾”“海商、海贾”等词汇可以看出,宋代经商群体的庞大繁杂以及经商风气的全民化。(词汇信息,商业变革信息)
从“坊市”“村市”“草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等词汇中可以看出,宋代商业经营区域性变化、时空界限被打破及店铺经营专业化。(词汇信息,商业变革信息)
从“商舶”“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等词汇中可以看出,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政权边界的互市贸易,以及商业交易的便利。(词汇信息,商业变革信息)
从“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众多的酒家、频繁出现的高频词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商业的发达。(词汇信息,商业变革信息)
总之,挖掘宋代涉商诗词的史学价值,将有助于开拓对宋代商业变革的研究视野。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5广东版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基础练习--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