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
一、选择题
1.据《梦溪笔谈》记载,宋代江南地区粮食生产约370万石(一种计量单位),占总数(全国)的61.67%。所以,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谚。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经济重心南移 B.对外贸易发展
C.城市经济繁荣 D.民族交融加强
2.元朝时期,行省统筹辖区内所有钱粮赋税,其中大部分需解运京师上供朝廷,行省及下属各级官吏皆“受命于朝而后仕”。这些做法(  )
A.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使地方官员丧失了权力
D.强化了皇权专制
3.明史记载,朱元璋“诛丞相胡惟庸”,之后又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清史记载,“雍正七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这体现了明清时期(  )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社会经济不断进步
C.对外交往不断加强 D.文学艺术不断发展
4.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专题学习,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A.宣政院印 B.锦衣卫印
C.达赖金印 D.班禅金印
5.古代高明的政治家通过这项工程巧妙地调节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和游牧经济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使之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这里的“工程”指的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明长城 D.北京城
6.诗歌是历史的重要载体。“蕃人旧日不耕梨,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句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民族交融融洽 B.中外交流友好
C.诗歌题材多样 D.社会生活繁荣
7.某校七年级一班的杉杉同学利用百度搜集整理了两幅图片。据此分析,杉杉同学想以此来说明唐朝农业(  )
A.垦田面积扩大 B.粮食产量增加
C.生产技术先进 D.水利设施完善
8.“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所描述的朝代(  )
A.出现了铜活字印刷技术
B.攻灭北宋残部完成统一
C.传统节日开始受到人们重视
D.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管辖西藏
9.“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对诗中提到的皇帝,自古以来就褒贬不一。下列有关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C.她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0.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并建立后梁,成为唐朝法理上的继承人。当时,绝大多数地方政权奉后梁为正统,称臣纳贡。在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增加了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藩镇割据导致了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
B.五代十国时期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D.当时北方战乱不安,南方相对安定
11.欧阳修在《本论》中记载:“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这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  )
A.政局动荡 B.蕴含统一 C.内重外轻 D.宦官专权
12.分类整理历史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下面分类整理中②人物属于中国古代(  )
① ② ③ ④
成吉思汗、努尔哈赤 陈胜、李自成 张仲景、李时珍 司马迁、司马光
A.史学家 B.少数民族首领
C.医学家 D.农民起义领导人
13.为保卫祖国疆土,1685年,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围攻盘踞雅克萨的侵略军。如图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在这次战争中投入使用。这场战争(  )
A.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B.打败入侵的荷兰殖民者
C.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
D.抗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
14.某历史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了中国古代史专题知识介绍,展示了如图,据此判断该篇的主题是关于中国古代(  )
唐朝长安城简图 北宋交子 明朝《南都繁会图》 清朝广州十三行
A.城市的建筑规模 B.商业的发展历程
C.手工业工艺改进 D.重商政策的演进
15.阅读表格,由此可以得出宋朝时期(  )
纺织业 棉纺织工具比较先进,棉纺织品种类多。
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成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A.商业贸易繁荣 B.农业发展迅速
C.手工业兴盛 D.中外交往频繁
16.如图是《中国历史纪念表》(部分),请将①、②处缺失的政权名称补充完整(  )
A.北宋 契丹 B.辽朝 北宋 C.北宋 党项 D.北宋 金朝
17.宰相是古代重要的中国重要的官职,担任这一要职的人,往往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宋太祖时对宰相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扩大权力
C.废除丞相 D.加大财政权
18.熙宁五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在肥西县,纠正有地而无租税者100家,收取逃漏税款80万。仅上蔡一县,就查出隐田26930余顷,并征税数百万。由此推断,这一措施(  )
A.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减轻了人民劳役负担 D.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
19.下列名臣属于唐太宗时期的有:(  )
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杜如晦 ④骆宾王 ⑤魏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0.如图是位于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唐玄宗派文成公主入藏
②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等方面的书籍
③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
④文成公主入藏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China”既是指“瓷器”,也是“中国”的代称。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的制瓷业比较发达,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
A.河南汝州 B.浙江余姚
C.江西景德镇 D.河北保定
22.学校开展“艺术节”活动,同学们使用如图图片布置展板。适合这一展板的主题是(  )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C.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D.唐朝积极的进取精神
23.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亡陈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中国重归统一。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B.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C.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24.“和议中虽然宋辽彼此以兄弟之邦的地位同等对待,但宋朝从此被迫每年供给绢20万匹,银10万两,……”。该和议历史上称作(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和议 D.和同为一家
二、综合题
2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摘编自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如图所示
材料三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式……
——摘编自周平、李大龙《中国的边疆治理:挑战与创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方式?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2)选择材料二中图一或图二任一个,根据所学从中提取一个有效历史信息,并谈谈其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简要概括清朝“富有智慧”的管理西藏的措施有哪些?这体现了清朝对边疆治理有怎样的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26.和谐共生、大唐盛象。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出了社会要“和谐”,和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与社会的和谐】
材料一 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朝”。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社会特征。并列举一个唐朝时期的盛世局面。
【经济及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图1和图2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区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君臣之间的和谐】
材料四:太宗以隋炀唐帝拒谏饰非导致国亡家灭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的思想很明确,纳谏的目的就是防止乖谬和改正错误,以利于李唐王朝的长治久安……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其中魏征“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正是这些谏诤,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唐太宗就说,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皆魏征之力也”。
——《旧唐书 魏征传》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出现的两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中外交流的和谐】
材料五:在他西行前,国人称印度为天竺。此外,印度还有“身毒”“贤豆”等叫法。他在印度求法时认为译为“印度”比较合适。他回国后,这一译法逐渐流行,沿用至今。
(5)材料五的“他”是谁?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而成的著作是什么?
【共建和谐社会】
(6)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7.如何治理好国家,中国古代执政者曾进行过一系列尝试、探索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为君之道》
材料二:(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据(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举其两例治国措施加以说明。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列举宋太祖“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具体措施。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的名称,概述其在当时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一:藏族有一首民歌,名叫《唳马林古》,直到今天都广为百姓所传唱。歌词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材料二:唐中宗景龙四年,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后来,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此碑至今仍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摘自七年级历史课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公主”是谁?把该“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唐朝皇帝是谁?
(2)依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唐蕃和亲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3)唐蕃和亲成为历史佳话,你会用什么形式来传承这段历史佳话。
参考答案
1-10 ABABC ACADC
11-20 ADDBC DABDB
21-24 CCBA
25.(1)送婚和亲。开明的民族政策。
(2)选择图二: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统治;推动了地方建设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对古代的地方管理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3)册封达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确定金瓶掣签制度等;内地与少数民族地区一体化程度加强。
(4)统治者的推动;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26.(1)特征:经济繁荣稳定、民族交流交融、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繁荣、对外交往活跃等。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农具:曲辕犁、筒车。
(3)制度:科举制度。贡献:创设殿试。
(4)君臣:唐太宗—魏征;唐玄宗—姚崇。
(5)人物: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
(6)做法:应该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讲诚信。
27.(1)治国理念:以民为本;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律,减轻刑法。
(2)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具体措施:“权”“钱”“兵”指的是行政权、财权、兵权。措施:行政权: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财权: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赋税收归中央;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3)名称:行省制度;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8.(1)文成公主;唐太宗。
(2)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唐蕃之间民族交往与交融。
(3)歌舞、戏剧、绘画等形式。(任意一个或者符合题意要求均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复习卷(一)含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