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023年,第十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举行,获奖者为弘扬孔子教育思想、促进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 仁者爱人 B. 依法治国 C. 无为而治 D. 有教无类
2. 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读书风气浓厚 B. 转轮排字法的推广
C.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 活字印刷术发明
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材料中的“划分成了两个时代”主指( )
A. 社会性质变化 B. 革命任务变化
C. 领导阶级变化 D. 指导思想变化
4. 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里记录到:“……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材料说明( )
A. 《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实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B. 《马关条约》后列强加剧了中国的经济侵略
C 《马关条约》激发了国人爱国情感
D.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 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解释与史料相符的是
选项 史料 历史解释
A. 《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B. 《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拓展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途径
C. 《辛丑条约》:“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 《临时约法》:“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实际上确认了责任内阁制
A. A B. B C. C D. D
6.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百团大战 C. 全面内战爆发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7.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以下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变化表,据此推断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平均每年增长/%
国民收入 53.0 8.9
工业总产值 128.6 18.0
农业总产值 24.8 4.5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启动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改革开放的展开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40年起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他的日记内容可以作为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史料的是( )
A. “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
C. “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
D.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
9.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这里的“中国声音”指( )
A. 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C.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恢复友好关系
D.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10.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 )
A. 大河流经、土地肥沃 B. 环海多山、海岛密布
C. 多神崇拜、战争频发 D. 专制统治、等级森严
11. 13世纪的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市民阶级政治权利扩大 B. 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 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12. 每个参与这项事业的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发现未知世界的愿望;找到新家园的压力;对利润的追求;征服的野心;对优越地位的角逐。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动机相互交织。这段话中的“事业”指的是
A. 探寻新航路 B. 争夺殖民地
C. 传播新思想 D. 贩卖劳动力
13. 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的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意义
A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 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B 1775年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C 1793年 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D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A. A B. B C. C D. D
14.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该“任务”取得的直接效果是( )
A.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B. 增强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 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D. 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15.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的目的是( )
A. 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 B.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C. 促进轻工业转型发展 D. 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个小题,其中第16题6分,第17题7分,第18题8分,第19题9分,共30分)
16.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配酿一场重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到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2)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什么?分析材料二中“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
17. 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也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出身于小贵族家庭。在大革命中,他获得提升,并逐渐展示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军,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然而,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1815年,帝国覆灭。
(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
材料二: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战争中,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经过10个月的阵地战,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
(2)材料二中“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
材料三: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6个星期就被打败,被迫投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法国投降的主要原因。后来法国解放得益于哪次战役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
材料四;1950年,时任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缓解了法德两国之间的恐惧和怨恨情绪,也为欧洲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4)材料四论述了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请列举一个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的组织。
(5)从以上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所演绎的大国关系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8. 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国民党中加入“新血液”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2)材料二中的“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巨大的成就”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沉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编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这对时局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的活动]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第三次,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引发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日、5月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利益]
材料三:新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1978年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人民的意义。
[人民的使命]
材料四: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想要“为祖国做些什么”,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到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职责,那便已经是对祖国不小的帮助。我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十四亿个我们每天平常常、勤勤恳恳地工作和生活,构筑出的,将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宽阔大道。十四亿人同一心,试看天下谁能敌。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身处各个行业的普通人,目前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4)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族复兴面临重重阻力。值此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学生,谈谈你能为祖国发展做些什么。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第 I 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023年,第十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山东曲阜举行,获奖者为弘扬孔子教育思想、促进世界各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 仁者爱人 B. 依法治国 C. 无为而治 D. 有教无类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仁者爱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但不是教育思想,排除A项;依法治国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 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主要得益于( )
A. 社会读书风气浓厚 B. 转轮排字法的推广
C. 中外文化交流加强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据考证两宋藏书家的人数应不少于 340 人。其中有 80 余人藏书万卷以上,这样的私人藏书数 量是宋朝以前从未有过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发明,导致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D项正确;社会读书风气浓厚是原因之一,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元朝时期发明的转轮排字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宋朝时期私家藏书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与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材料中的“划分成了两个时代”主指( )
A. 社会性质变化 B. 革命任务变化
C 领导阶级变化 D. 指导思想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材料中的“划分成了两个时代”主指社会性质变化,A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但不是划分时代的依据,排除B项;五四运动体现出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排除C项;鸦片战争没有涉及指导思想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4. 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里记录到:“……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材料说明( )
A. 《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实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B. 《马关条约》后列强加剧了中国的经济侵略
C. 《马关条约》激发了国人爱国情感
D.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王朝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等地为商埠,民族意识觉醒,激发了国人爱国情感,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允许外国设厂,无法说明列强加剧了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割地和开放通商口岸,不足以说明《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排除D项。故选C项。
5. 历史解释要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历史解释与史料相符的是
选项 史料 历史解释
A. 《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提出了新的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B. 《马关条约》:“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拓展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途径
C. 《辛丑条约》:“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 《临时约法》:“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为防止袁世凯专权,实际上确认了责任内阁制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总统提出的命令需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目的在于限制总统的权力,当时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D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没有提出新的政策,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的是《资政新篇》,排除A项;《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不是商品,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根本目的是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谈判 B. 百团大战 C. 全面内战爆发 D.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D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发生在内战爆发之前,A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B不符合题意。全面内战爆发与题干“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不符,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7.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以下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变化表,据此推断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项目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平均每年增长/%
国民收入 53.0 8.9
工业总产值 128.6 18.0
农业总产值 24.8 4.5
A.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启动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改革开放的展开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1952—1957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行,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正确;土地改革进行是在1950-1952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
8. 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他从1940年起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下面他的日记内容可以作为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史料的是( )
A. “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 “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
C. “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
D. “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改革”主要体现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因此“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符合题意,D项正确;“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体现的是从1950年开始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排除A项;“路井乡第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六世祠门口搭起了戏台。”体现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项;“植棉能手张秋香的棉花田,每亩4700株棉花,标牌上的指标却竟是亩产籽棉7600斤。”体现的是人民公社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
9.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这里的“中国声音”指( )
A. 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C.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恢复友好关系
D.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 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B项正确;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生政权采取敌视态度,排除C项; 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在中共十八大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 )
A. 大河流经、土地肥沃 B. 环海多山、海岛密布
C. 多神崇拜、战争频发 D. 专制统治、等级森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中国位于黄河长江流域,古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因此,上述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共同之处是大河流域,土地肥沃,A项正确;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印度都位于大河流域,而不是环海多山、海岛密布,排除B项;“多神崇拜、战争频发”与题干“自然地理环境”不符,排除C项;“专制统治、等级森严”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3世纪的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市民阶级政治权利扩大 B. 城市兴起促进经济发展
C 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 D. 政治权利推动思想解放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13世纪的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可知,由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促进了市民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市民阶级又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市民阶级、城市都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B两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关系,而非政治和思想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2. 每个参与这项事业的人都有不同的动机:发现未知世界的愿望;找到新家园的压力;对利润的追求;征服的野心;对优越地位的角逐。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动机相互交织。这段话中的“事业”指的是
A. 探寻新航路 B. 争夺殖民地
C. 传播新思想 D. 贩卖劳动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发现未知世界的愿望;找到新家园的压力;对利润的追求;征服的野心;对优越地位的角逐。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动机相互交织”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欧洲人需求开拓新的市场;商路受阻迫使欧洲人寻求去往东方的新航路;欧洲有些国家有征服的野心等等原因,促使了欧洲人开始探寻新航路,故A正确;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才开始争夺殖民地,传播新思想、贩卖奴隶,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13. 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列表格的整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选项 时间 事件 意义
A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 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B 1775年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C 1793年 路易十六以叛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D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君主统治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国王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A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来克星敦的枪声,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排除C项;《拿破仑法典》颁布于法国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统治时期,是拿破仑为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而颁布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该“任务”取得的直接效果是( )
A. 就业人数逐步增加 B. 增强了美国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 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D. 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认为促进就业是最重大的首要任务,因此他采取的兴建公共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的措施,A项正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表现在制定经济计划等方面,不符合材料内容,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加强工业指导,干预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有所恢复,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的措施,不足以说明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排除D项。故选A项。
15.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因为轻工业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利容易……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迫近……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的目的是( )
A. 维护苏联的国家安全 B. 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C. 促进轻工业转型发展 D. 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争日益迫近……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可知,苏联工业化的目的是应付战争,维护国家安全,A项正确;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是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壮大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4个小题,其中第16题6分,第17题7分,第18题8分,第19题9分,共30分)
16. 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并逐步发展,欧洲开始配酿一场重大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到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最早的租地农场则出现于14世纪下半叶的英国,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摘编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共同之处。
材料二: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摘编自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分析材料二中“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的原因。
材料三: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1)共同之处:使用雇佣劳动力;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2)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原因:教会势力强大。
(3)举例: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有利条件: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子资本主义发展。(任答2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共同之处:根据材料“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到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得出使用雇佣劳动力;根据材料“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得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小问2详解】
核心思想: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得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原因:根据材料“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得出教会势力强大。
【小问3详解】
说明:根据材料“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得出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有利条件:根据材料“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得出租地农场、手工工场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得出文艺复兴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根据材料“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得出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促进子资本主义发展。
17. 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难,也教育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出身于小贵族家庭。在大革命中,他获得提升,并逐渐展示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还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打败了反法联盟军,维护了革命成果,扩大了革命影响。然而,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1815年,帝国覆灭。
(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
材料二: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战争中,法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阵地。经过10个月的阵地战,德法双方付出伤亡总计近百万人的代价。
(2)材料二中的“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
材料三:1940年5月,德国经过充分准备,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欧,先后占领荷兰、比利时等国,并攻入法国。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仅仅6个星期就被打败,被迫投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法国投降的主要原因。后来法国解放得益于哪次战役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
材料四;1950年,时任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缓解了法德两国之间的恐惧和怨恨情绪,也为欧洲国家联合铺平了道路。
(4)材料四论述了法德和解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请列举一个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的组织。
(5)从以上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所演绎的大国关系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原因:拿破仑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2)战役:凡尔登战役。
(3)主要原因:绥靖政策。战役:诺曼底登陆战 (4)组织:欧共体
(5)启示:国家利益是大国关系演绎的基础;国家间应避免对抗或战争,以平等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是法国人,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由此引发了全国城乡暴动,法国大革命爆发。
原因:根据材料“他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可知,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是拿破仑对被占领地区的奴役和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
【小问2详解】
战役:根据材料“1916年,德法之间展开了一场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可知,“具有决战性意义的战役”指的是凡尔登战役,该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因而具有决战性意义。
【小问3详解】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法国推行了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的侵略气焰加剧,结果导致法国战败。
战役:根据所学可知,1944年,美英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小问4详解】
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消除战争积怨,实现和解。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小问5详解】
启示: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法德对立到二战后的联合原因可知,国家利益是大国关系演绎的基础;从战争造成的危害来说,国家间应避免对抗或战争;从协调大国关系角度来说,应以平等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等。
18. 近代以来,国共两党分分合合,其关系的演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也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夫人宋庆龄问“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国民党中加入“新血液”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2)材料二中的“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巨大的成就”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四: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煎?沉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编自《桂林日报》(1936年12月)
(4)材料四中的“陕变”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这对时局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答案】(1)标志性事件:国民党一大召开。
(2)“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巨大的成就”: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3)事件:一二·九运动;意义: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4)历史事件:西安事变;影响: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感想: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党派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可知,孙中山所说的加入“新血液”指的是“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因此,标志性事件指的是国民党一大召开。
【小问2详解】
“未完成的革命事业”: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中,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指的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巨大的成就”:根据材料“自从1924年开始……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1924年国共合作后,1926年开始了北伐战争,到1927年,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因此,“巨大的成就”是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小问3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历史事件是一二·九运动。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一二·九运动是抗日救亡运动,一方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另一方面,打击国民政府对日妥协态度,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小问4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况汉卿(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变”,可以得出“陕变”指的是西安事变。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因此,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的序幕,标志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小问5详解】
感想:根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国共合作取得的战果可知,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党派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等等。
19.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的活动]
材料一:中国古代有三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第一次,东汉、魏晋时期的五胡内迁;第二次,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第三次,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引发的人口迁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民的力量]
材料二: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5月5日、5月6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5月20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民的利益]
材料三:新中国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1978年 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对人民的意义。
[人民的使命]
材料四: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想要“为祖国做些什么”,其实并不困难。只要我们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到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职责,那便已经是对祖国不小的帮助。我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但十四亿个我们每天平常常、勤勤恳恳地工作和生活,构筑出的,将是一条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宽阔大道。十四亿人同一心,试看天下谁能敌。
——摘编自共青团中央《身处各个行业的普通人,目前可以为祖国做些什么?》
(4)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民族复兴面临重重阻力。值此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普通青年学生,谈谈你能为祖国发展做些什么。
【答案】(1)主要原因:北方气候变化,游牧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影响:促进了民族交融;经济重心南移。
(2)特点:青少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斗争方式多样。
地位: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示例一】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示例二】事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意义: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示例三】事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4)做法: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努力学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西晋‘永嘉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可知,中原地区的社会动乱,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引起中原人口的南迁。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人口迁移在民族关系方面促进了民族交融,在经济格局方面,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导致经济重心南移。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一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实力赞助学生”可知,青少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根据材料“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可知,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根据材料“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可知,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根据材料“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可知,斗争方式多样。
地位: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问3详解】
史实及意义:根据题意,从材料三中任选一项史实,从人民的角度分析其意义。例如选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意义是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选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土地改革的意义是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选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等。
【小问4详解】
做法: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中爱国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材料四“只要我们做好分内的工作,做到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尽的职责”“勤勤恳恳地工作和生活”“十四亿人同一心”可知,青年学生应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努力学习,团结一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达州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模拟试题(一)(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