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
9
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标准】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课时精练
目
录
整合教材 夯实必备知识
学什么
1
稻麦复种
知识点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自然经济
宋朝
青花瓷
煤
造纸业
大众
交子
2.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1)唐朝中叶: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__________格局已定型
(3)南宋:长江下游和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影响 (1)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并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南多北少
太湖
知识点二 宋代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
(1)原因
①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士族
公平竞争
经济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役奴婢更多来自_______。
(2)租佃关系发展,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__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限制更为松弛。
雇佣
契约
土地买卖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②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
③宋代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了五大名窑,青花瓷是其代表。( )
④宋朝突破了坊、市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官府也不再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
√
助学助考
×
×
×
⑤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宋代。( )
⑥宋元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交通发达等促进了国内外商业繁荣。( )
⑦宋元时期,门第观念减弱,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
×
√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 088万。(摘自必修教材P64)由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 户口增长迅速,农业经济发展。
②观察教材P67“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了元朝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为保证政治中心大都的供给,所以运河、海运发达。
必考概念——拓视野
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政府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而且兴废无常。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
命题探究 提升关键能力
考什么
2
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3年14考]
主题二 宋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3年4考]
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3年14考]
1.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 (2023·全国甲卷,26)
2.宋代柑橘种植的扩大 (2023·北京高考,20)
3.北宋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特点 (2023·湖北高考,4)
4.宋金茶贸易 (2023·辽宁高考,4)
5.宋代手工业生产与海外贸易 (2022·全国甲卷,26)
6.南宋城市与商业繁荣 (2022·河北高考,4)
7.北宋度牒与国家经济特点 (2022·福建高考,3)
8.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辽宁高考,5)
9.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2022·山东高考,3)
10.元代棉布生产的发展 (2022·重庆高考,6)
11.元代赋税制度的影响 (2021·广东高考,4)
12.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2021·福建高考,4)
13.宋代农业耕作的特点 (2021·湖南高考,5)
14.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浙江6月选考,6)
视角
名家说史——宋代的农业发展及影响
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这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变化: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视角
史料证史——宋代的商业发展及特点
史料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①。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③。……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④。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
《中国古代史》
解读
主旨 史料主要论述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细读 ①城市繁华,人口众多
②商品种类多,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③没有时间限制
④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市坊不再分开(打破地点限制);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出现专门娱乐场所;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视角
史料证史——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思考 史料反映了北宋时期的什么现象?
提示 北宋时期,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1.历史解释——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唯物史观——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二 宋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3年4考]
1.宋代好新求奇的风尚 (2022·天津高考,3)
2.北宋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湖北高考,4)
3.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2021·全国乙卷,26)
4.宋代盛行婚姻论财 (2021·全国甲卷,26)
视角
学者观点——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一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第,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摘编自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提示 新变化:择偶标准变化;婚姻注重物质财富。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门阀士族势力衰落。
史料二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2)概括史料二反映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现象:北宋时,祖辈有官职出身的占主导地位;南宋时祖辈无官职出身的占主导地位。
实质问题: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科举制日益完善。
视角
史料证史——宋代社会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主。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全宋文》
思考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作用?
提示 现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
作用:从依附关系中逐渐摆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支配产品的权利大为提高,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由流动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史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2)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这些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土地制度的变化,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商品经济繁荣;商人地位提高、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的加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1.历史解释——两宋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而布衣入仕的途径更加宽广。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平民阶层通过科举大量进入仕途;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务服役人员多来自雇佣;佃农雇农与雇主是契约关系;等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①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租佃关系的发展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
②政府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对百姓迁徙、更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较少。
(4)城市经济崛起,商业信用体系兴起。
2.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
(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
(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
(5)教育与科技: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
随堂演练 热考命题对接
练什么
3
B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4“历史纵横”改编)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 088万……按每户5口左右推算,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
C.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政策 D.稳定的政治局面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稻麦轮作,推广占城稻,粮食大幅度增产,人口迅速增长,故选B项;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带来经济布局变化,与人口迅速增长无关,排除A项;崇文抑武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容易导致积弱局面,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常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侵扰,排除D项。
【练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5“史料阅读”改编)苏轼在《石炭》诗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 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解析 据材料“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元丰元年,彭城开始使用煤炭作为冶炼燃料,故选C项。
C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8“学思之窗”改编)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
B
解析 由题干“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宋代社会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选B项;题干作者说到了“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这是作为铺垫为阐释宋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服务的,而不是阐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排除A项;由题干“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可知,作者并不是要仅仅阐释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征,排除C项;由题干“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等信息可知,作者并没有阐释社会变迁的循环往复,而是在强调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7“教材知识”改编)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完善,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故选D项。
D
命题点
【练 高考真题//明考向】
宋代农业的发展
1.(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A
解析 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绝对。
命题点
北宋的商业发展与城市生活
2.(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解析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经济发展也使得北宋居民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出现了瓦舍等供市民娱乐的场所,故选B项;红薯、玉米在明朝开始传入我国,排除A项;晚清时期,政府才开始铸造银元,排除C项;宋末元初棉花才大量传入中国内地,排除D项。
B
命题点
茶叶与金人的日常生活
3.(2023·辽宁高考,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解析 据材料“‘费国用而资敌’……继续向南宋购茶”可知,哪怕“费国用而资敌”,金朝仍然继续向南宋购茶,表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选C项;“罢造茶之坊”说明金朝尝试茶叶加工,而不是茶树种植,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购买茶叶花费如何巨大或在金朝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得不出“财政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无关,排除D项。
命题点
北宋社会阶层的流动
4.(2022·重庆高考,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北宋时期,商人通过“置图画于壁间,列史书于几案,人竞趋之”,使脚店扩张为正店。这说明士人的审美倾向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B选项心学为南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与所学知识相悖,北宋时期坊市制度逐渐瓦解,排除;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故排除D选项。
A
课时精练
B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据此推知,宋代“稻麦复种”可能主要集中于( )
A.江汉平原 B.太湖平原 C.关中平原 D.成都平原
解析 据材料“‘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可知,稻麦复种的区域最初应与经济中心一致,可推知应是太湖平原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又属于平原地区,南迁的北方人口对面食需求大,故便于稻麦轮作的推广,故选B项;据材料“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江汉平原、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与政治和经济中心相距较远,可能出现稻麦复种,但不会集中,排除A、C、D项。
C
2.(2024·广东肇庆一模)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解析 据材料“种茶农户众多……‘园户’”“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知,北宋时期,南方出现众多种植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农户,有些产品甚至远销海外地区,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农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商品化倾向明显,故选C项。
B
3.(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
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解析 “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的意思是辽朝的田畴高下像棋子一般分布,其牛马数量较多,纵横驰骋,这反映出辽朝农牧相结合的经济特点,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是百姓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以致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并且题干所述内容与募役法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汉人佃奚土”叙述的是汉人租种契丹族地主的土地,与“契约”无关,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即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体现的是因俗而治,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A
4.(2023·江苏南通四模)宋神宗元丰年间,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浙西一带的农民每到秋熟,就到“土沃多旷”的两淮,帮助淮民收获,田主仅取收获的一半,“他皆为浙人得之,以舟载所得而归”。这表明南宋( )
A.人口增长压力导致季节性流动 B.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对百姓职业更换限制松弛 D.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江南地区
解析 据材料“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两宋之际的战乱,两浙地区的户均耕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在耕地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表明当时人口数量增长,且浙西农民帮助淮民收获,体现了浙西农民随收获季节流动,故选A项。
D
5.(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下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 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 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 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解析 由题干可知,宋代上述地区的矿冶业雇佣了大量劳动力进行采矿,表明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力增强,故选D项;整个中国古代雇佣劳动都没有得到普及,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矿冶业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出现衰退,而恰恰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题干仅表达了矿冶业在宋代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与地方治安秩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
A
6.(2024·重庆模拟)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据此可知( )
A.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 B.商业资本主导城市手工业发展
C.理学传播促进文化教育走向兴盛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解析 据材料“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可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店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活动,而是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故选A项。
C
7.(2024·天津南开区期中)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出现新的手工业工场 B.经济作物的品种繁多
C.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解析 据题干“卖丝”“籴新谷”可知,题干所述表明宋朝农家出现卖蚕丝、购买粮食的情况,据此可知,该诗作反映出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宋朝普通民众的情况,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丝”为经济作物,得不出“繁多”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手工业不仅出现在乡村,在城镇中也存在,排除D项。
D
8.(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大联考)1077年,北宋政府下令允许川南的戎州、泸州(今四川宜宾、珙县、合江一带)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还规定各地草市与城镇一样归属县尉主管。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
A.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门第观念日渐淡薄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解析 据题干“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可知商品经济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反映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据题干可知,开设草市的地点是“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即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政府的赋税制度,而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赋税制度,排除B项;开设草市的目的是“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与门第观念无关,排除C项。
B
9.(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开创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B
10.(2024·广东深圳模拟)“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这反映出( )
政权 主要允售商品 禁售商品
宋 茶、粮米、丝织品、漆器、金银器、外洋船货等,茶、米、麦为大宗 耕牛、兵器、书籍
金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 马匹、兵器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 B.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C.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 D.外贸服务于对奢靡的追求
解析 据表格信息,当时宋金之间通过榷场实现了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和少量奢侈品的交易,体现了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但是耕牛、兵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和生产物资禁止交易,这说明双方之间的对峙格局依然存在,故选B项。
A
11.(2024·河北唐山模拟)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农民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 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说明了长途贩运的兴起
解析 据材料“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可知,农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农村市场”“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与长途贩运无关,排除D项。
B
12.(2024·山东济南调研)宋人庄季裕曾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这说明当时(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经济城镇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D.边境贸易繁荣
解析 据题干可知,宋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在江陵、真州等交通要道,起初只有数量较少的店铺,后来逐渐增多,在市镇中,有许多茶坊,徽人、晋人等不同地区的人汇集于此,通过商人输送到边境之后,获利丰厚,这体现出宋朝时期经济城镇的兴起,故选B项;坊市界限指的是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坊市界限已被打破的现象,排除A项;据所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排除C项;题干还述及有“择要会之地”,即交通要道,而不是仅指边境,排除D项。
D
13.(2023·浙江北斗星盟5月联考)据《唐会要》记载:“元和二年(807年),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见定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四分有一。”这一史料主要反映出( )
A.赋税征收对象扩大 B.政府人身控制减轻
C.主户所占比例下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解析 在天下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和总户数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的情况下,仅“浙西、浙东、宜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这八道,合四十州,就有一百四十四万户,占天宝供税之户的四分有一,由此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已经成了天下赋税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项。
C
14.(2023·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第二次联考)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扩大招生范围,与唐代相比,入学门槛降低很多。在宋代现实生活中,如“工商杂类”甚至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理学形成推动教育发展 B.教育公平得以实现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各类学校招生范围扩大,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说明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故选C项;理学是在宋代形成,但材料无法体现当时教育的发展是受理学的影响,排除A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
A
15.(2024·安徽合肥模拟)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 D.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产生
解析 宋代的佃客或者客户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或者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被允许的,而宋代则主户不加干涉,说明当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之前较为松弛,故选A项;题干说的是主户和客户(佃客)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社会成员之间身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客户或者佃客可以在与主户维持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再经营其他的内容,并未提到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所以不能反映社会阶层流动问题,排除C项;题目强调的是主客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新的经济因素是否出现,排除D项。
A
16.(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合检测)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这表明宋朝( )
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 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 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唐墓葬在形制上有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部分官员的墓葬中出现了“从俗而葬”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而丧葬礼俗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的社会关系问题,以宋朝为界,中国社会开启了“世俗化”“平民化”的新阶段,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3·湖南浏阳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
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
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门第观念淡化。
影响因素:政府政策、社会阶层变动、经济发展等。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本
节内
容
结
束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1)唐朝中叶: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已定型 (3)南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影响 (1)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并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知识点二 宋代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
(1)原因
①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役奴婢更多来自雇佣。
(2)租佃关系发展,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限制更为松弛。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②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③宋代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了五大名窑,青花瓷是其代表。(×)
④宋朝突破了坊、市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官府也不再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⑤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宋代。(×)
⑥宋元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交通发达等促进了国内外商业繁荣。(√)
⑦宋元时期,门第观念减弱,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 088万。(摘自必修教材P64)由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 户口增长迅速,农业经济发展。
②观察教材P67“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了元朝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为保证政治中心大都的供给,所以运河、海运发达。
必考概念——拓视野
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政府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而且兴废无常。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
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3年14考]
1.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 (2023·全国甲卷,26)
2.宋代柑橘种植的扩大 (2023·北京高考,20)
3.北宋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特点 (2023·湖北高考,4)
4.宋金茶贸易 (2023·辽宁高考,4)
5.宋代手工业生产与海外贸易 (2022·全国甲卷,26)
6.南宋城市与商业繁荣 (2022·河北高考,4)
7.北宋度牒与国家经济特点 (2022·福建高考,3)
8.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2·辽宁高考,5)
9.宋代丝织业的发展 (2022·山东高考,3)
10.元代棉布生产的发展 (2022·重庆高考,6)
11.元代赋税制度的影响 (2021·广东高考,4)
12.代役人现象的普及 (2021·福建高考,4)
13.宋代农业耕作的特点 (2021·湖南高考,5)
14.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浙江6月选考,6)
视角 名家说史——宋代的农业发展及影响
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这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变化: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作物种植专业户出现。
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视角 史料证史——宋代的商业发展及特点
史料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①。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③。……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④。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
《中国古代史》
解读
主旨 史料主要论述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细读 ①城市繁华,人口众多 ②商品种类多,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③没有时间限制 ④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 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市坊不再分开(打破地点限制);市场交易打破时间限制;商品种类丰富;市场交易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出现专门娱乐场所;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视角 史料证史——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
之向南发展》
思考 史料反映了北宋时期的什么现象?
提示 北宋时期,南方户口大大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格局定型。
1.历史解释——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唯物史观——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二 宋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 [3年4考]
1.宋代好新求奇的风尚 (2022·天津高考,3)
2.北宋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2022·湖北高考,4)
3.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2021·全国乙卷,26)
4.宋代盛行婚姻论财 (2021·全国甲卷,26)
视角 学者观点——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一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第,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摘编自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史料二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提示 新变化:择偶标准变化;婚姻注重物质财富。
原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门阀士族势力衰落。
(2)概括史料二反映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现象:北宋时,祖辈有官职出身的占主导地位;南宋时祖辈无官职出身的占主导地位。
实质问题: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科举制日益完善。
视角 史料证史——宋代社会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主。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全宋文》
史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思考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作用?
提示 现象: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利。
作用:从依附关系中逐渐摆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权、支配产品的权利大为提高,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自由流动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这些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土地制度的变化,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商品经济繁荣;商人地位提高、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流动的加强,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1.历史解释——两宋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而布衣入仕的途径更加宽广。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平民阶层通过科举大量进入仕途;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务服役人员多来自雇佣;佃农雇农与雇主是契约关系;等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①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租佃关系的发展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
②政府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对百姓迁徙、更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较少。
(4)城市经济崛起,商业信用体系兴起。
2.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
(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
(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
(5)教育与科技: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4“历史纵横”改编)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 088万……按每户5口左右推算,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
C.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政策
D.稳定的政治局面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时期,稻麦轮作,推广占城稻,粮食大幅度增产,人口迅速增长,故选B项;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带来经济布局变化,与人口迅速增长无关,排除A项;崇文抑武指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容易导致积弱局面,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常年遭受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侵扰,排除D项。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5“史料阅读”改编)苏轼在《石炭》诗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
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元丰元年,彭城开始使用煤炭作为冶炼燃料,故选C项。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8“学思之窗”改编)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
答案 B
解析 由题干“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可知,作者强调的是宋代社会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故选B项;题干作者说到了“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这是作为铺垫为阐释宋代变革对后世影响服务的,而不是阐释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排除A项;由题干“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可知,作者并不是要仅仅阐释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特征,排除C项;由题干“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等信息可知,作者并没有阐释社会变迁的循环往复,而是在强调历史是不断进步的,排除D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7“教材知识”改编)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完善,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故选D项。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 宋代农业的发展
1.(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故B项错误;仅凭材料中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情况,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故C项错误;水稻与大、小麦的种植推广能改善民众饮食结构,但不可能根本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D项说法绝对。
命题点 北宋的商业发展与城市生活
2.(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答案 B
解析 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夜市。经济发展也使得北宋居民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出现了瓦舍等供市民娱乐的场所,故选B项;红薯、玉米在明朝开始传入我国,排除A项;晚清时期,政府才开始铸造银元,排除C项;宋末元初棉花才大量传入中国内地,排除D项。
命题点 茶叶与金人的日常生活
3.(2023·辽宁高考,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费国用而资敌’……继续向南宋购茶”可知,哪怕“费国用而资敌”,金朝仍然继续向南宋购茶,表明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故选C项;“罢造茶之坊”说明金朝尝试茶叶加工,而不是茶树种植,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购买茶叶花费如何巨大或在金朝财政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得不出“财政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无关,排除D项。
命题点 北宋社会阶层的流动
4.(2022·重庆高考,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内容可知:北宋时期,商人通过“置图画于壁间,列史书于几案,人竞趋之”,使脚店扩张为正店。这说明士人的审美倾向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故选A项;B选项心学为南宋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与所学知识相悖,北宋时期坊市制度逐渐瓦解,排除;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故排除D选项。
课时精练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据此推知,宋代“稻麦复种”可能主要集中于( )
A.江汉平原 B.太湖平原
C.关中平原 D.成都平原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可知,稻麦复种的区域最初应与经济中心一致,可推知应是太湖平原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又属于平原地区,南迁的北方人口对面食需求大,故便于稻麦轮作的推广,故选B项;据材料“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江汉平原、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与政治和经济中心相距较远,可能出现稻麦复种,但不会集中,排除A、C、D项。
2.(2024·广东肇庆一模)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种茶农户众多……‘园户’”“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知,北宋时期,南方出现众多种植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农户,有些产品甚至远销海外地区,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农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商品化倾向明显,故选C项。
3.(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
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答案 B
解析 “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的意思是辽朝的田畴高下像棋子一般分布,其牛马数量较多,纵横驰骋,这反映出辽朝农牧相结合的经济特点,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是百姓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以致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并且题干所述内容与募役法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汉人佃奚土”叙述的是汉人租种契丹族地主的土地,与“契约”无关,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即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体现的是因俗而治,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4.(2023·江苏南通四模)宋神宗元丰年间,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浙西一带的农民每到秋熟,就到“土沃多旷”的两淮,帮助淮民收获,田主仅取收获的一半,“他皆为浙人得之,以舟载所得而归”。这表明南宋( )
A.人口增长压力导致季节性流动
B.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对百姓职业更换限制松弛
D.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江南地区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两宋之际的战乱,两浙地区的户均耕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在耕地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表明当时人口数量增长,且浙西农民帮助淮民收获,体现了浙西农民随收获季节流动,故选A项。
5.(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下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 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 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 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知,宋代上述地区的矿冶业雇佣了大量劳动力进行采矿,表明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力增强,故选D项;整个中国古代雇佣劳动都没有得到普及,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矿冶业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出现衰退,而恰恰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题干仅表达了矿冶业在宋代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与地方治安秩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
6.(2024·重庆模拟)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据此可知( )
A.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
B.商业资本主导城市手工业发展
C.理学传播促进文化教育走向兴盛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可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店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活动,而是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故选A项。
7.(2024·天津南开区期中)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出现新的手工业工场
B.经济作物的品种繁多
C.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卖丝”“籴新谷”可知,题干所述表明宋朝农家出现卖蚕丝、购买粮食的情况,据此可知,该诗作反映出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宋朝普通民众的情况,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丝”为经济作物,得不出“繁多”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手工业不仅出现在乡村,在城镇中也存在,排除D项。
8.(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大联考)1077年,北宋政府下令允许川南的戎州、泸州(今四川宜宾、珙县、合江一带)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还规定各地草市与城镇一样归属县尉主管。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
A.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门第观念日渐淡薄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答案 D
解析 据题干“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可知商品经济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反映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据题干可知,开设草市的地点是“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即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政府的赋税制度,而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赋税制度,排除B项;开设草市的目的是“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与门第观念无关,排除C项。
9.(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开创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答案 B
10.(2024·广东深圳模拟)“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这反映出( )
政权 主要允售商品 禁售商品
宋 茶、粮米、丝织品、漆器、金银器、外洋船货等,茶、米、麦为大宗 耕牛、兵器、书籍
金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 马匹、兵器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
B.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C.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
D.外贸服务于对奢靡的追求
答案 B
解析 据表格信息,当时宋金之间通过榷场实现了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和少量奢侈品的交易,体现了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但是耕牛、兵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和生产物资禁止交易,这说明双方之间的对峙格局依然存在,故选B项。
11.(2024·河北唐山模拟)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农民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
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说明了长途贩运的兴起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可知,农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农村市场”“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与长途贩运无关,排除D项。
12.(2024·山东济南调研)宋人庄季裕曾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这说明当时(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经济城镇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D.边境贸易繁荣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可知,宋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在江陵、真州等交通要道,起初只有数量较少的店铺,后来逐渐增多,在市镇中,有许多茶坊,徽人、晋人等不同地区的人汇集于此,通过商人输送到边境之后,获利丰厚,这体现出宋朝时期经济城镇的兴起,故选B项;坊市界限指的是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坊市界限已被打破的现象,排除A项;据所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排除C项;题干还述及有“择要会之地”,即交通要道,而不是仅指边境,排除D项。
13.(2023·浙江北斗星盟5月联考)据《唐会要》记载:“元和二年(807年),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见定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四分有一。”这一史料主要反映出( )
A.赋税征收对象扩大 B.政府人身控制减轻
C.主户所占比例下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 D
解析 在天下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和总户数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的情况下,仅“浙西、浙东、宜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这八道,合四十州,就有一百四十四万户,占天宝供税之户的四分有一,由此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已经成了天下赋税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项。
14.(2023·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第二次联考)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扩大招生范围,与唐代相比,入学门槛降低很多。在宋代现实生活中,如“工商杂类”甚至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理学形成推动教育发展
B.教育公平得以实现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各类学校招生范围扩大,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说明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故选C项;理学是在宋代形成,但材料无法体现当时教育的发展是受理学的影响,排除A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
15.(2024·安徽合肥模拟)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
D.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产生
答案 A
解析 宋代的佃客或者客户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或者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被允许的,而宋代则主户不加干涉,说明当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之前较为松弛,故选A项;题干说的是主户和客户(佃客)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社会成员之间身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客户或者佃客可以在与主户维持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再经营其他的内容,并未提到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所以不能反映社会阶层流动问题,排除C项;题目强调的是主客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新的经济因素是否出现,排除D项。
16.(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合检测)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这表明宋朝( )
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
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
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唐墓葬在形制上有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部分官员的墓葬中出现了“从俗而葬”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而丧葬礼俗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的社会关系问题,以宋朝为界,中国社会开启了“世俗化”“平民化”的新阶段,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3·湖南浏阳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
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
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门第观念淡化。
影响因素:政府政策、社会阶层变动、经济发展等。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程标准】 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点一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1.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2.经济重心南移
过程 (1)唐朝中叶:南方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________________格局已定型 (3)南宋:长江下游和______________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影响 (1)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并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2)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知识点二 宋代社会的变化
1.门第观念的淡化
(1)原因
①隋唐时期,________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
②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____________。
③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
(2)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政治、________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1)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役奴婢更多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租佃关系发展,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________,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1)____________、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
(2)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限制更为松弛。
助学助考
学习聚焦——辨正误
①宋代耕作制度的变化,提高了复种指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
②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违背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 )
③宋代制瓷技术高超,出现了五大名窑,青花瓷是其代表。( )
④宋朝突破了坊、市界限,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官府也不再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
⑤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宋代。( )
⑥宋元时期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民族交融加强,交通发达等促进了国内外商业繁荣。( )
⑦宋元时期,门第观念减弱,人身自由增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
挖掘教材——学思用
①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 088万。(摘自必修教材P64)由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试答
②观察教材P67“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该图反映了元朝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答
必考概念——拓视野
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政府管制较严,地点、货物、交易方法都有限制,而且兴废无常。榷场贸易的兴衰与国家商税收入相联系。
主题一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3年14考]
1.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2023·全国甲卷,26)
2.宋代柑橘种植的扩大(2023·北京高考,20)
3.北宋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特点(2023·湖北高考,4)
4.宋金茶贸易(2023·辽宁高考,4)
5.宋代手工业生产与海外贸易(2022·全国甲卷,26)
6.南宋城市与商业繁荣(2022·河北高考,4)
7.北宋度牒与国家经济特点(2022·福建高考,3)
8.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2022·辽宁高考,5)
9.宋代丝织业的发展(2022·山东高考,3)
10.元代棉布生产的发展(2022·重庆高考,6)
11.元代赋税制度的影响(2021·广东高考,4)
12.代役人现象的普及(2021·福建高考,4)
13.宋代农业耕作的特点(2021·湖南高考,5)
14.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2021·浙江6月选考,6)
视角1 名家说史——宋代的农业发展及影响
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讲究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什么新变化?这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试答
视角2 史料证史——宋代的商业发展及特点
史料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到神宗朝时,人口约有百万之众①。门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③。……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是娱乐的中心④。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
《中国古代史》
解读
主旨 史料主要论述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细读 ①城市繁华,人口众多 ②商品种类多,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③没有时间限制 ④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试答
视角3 史料证史——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重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 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摘编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思考 史料反映了北宋时期的什么现象?
试答
1.历史解释——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1)商品市场形式多样:为大众服务成为宋朝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的繁华。南宋临安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对外贸易发达: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是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沿海港口城市兴盛。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钱币年铸造量大大提高,并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唯物史观——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1)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2)城市发展: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
(3)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4)人才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5)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6)生态环境:南方某些地区被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二 宋元时期社会的新变化[3年4考]
1.宋代好新求奇的风尚(2022·天津高考,3)
2.北宋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2022·湖北高考,4)
3.宋代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2021·全国乙卷,26)
4.宋代盛行婚姻论财(2021·全国甲卷,26)
视角1 学者观点——宋代社会的变化
史料一 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薛居正子薛惟吉之嫠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串通薛居正孙违诏贸其居第,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摘编自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史料二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
试答
(2)概括史料二反映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试答
视角2 史料证史——宋代社会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史料一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主。多被主人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全宋文》
史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思考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有何作用?
试答
(2)根据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这些社会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
1.历史解释——两宋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变化
(1)门第观念淡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强: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世家大族已经无法再像唐代以前一样垄断仕途,而布衣入仕的途径更加宽广。
(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平民阶层通过科举大量进入仕途;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服务服役人员多来自雇佣;佃农雇农与雇主是契约关系;等等。
(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①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租佃关系的发展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生产自主权大为提高。
②政府不再直接控制经济活动;对百姓迁徙、更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限制较少。
(4)城市经济崛起,商业信用体系兴起。
2.唯物史观——宋朝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1)经济原因:宋朝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对外贸易都有较大的发展。
(2)政策原因: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涉,促进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流动性增强,贱民阶层、奴婢的流动也随之加快,促使奴婢地位的提高。
(3)政治原因:唐末五代以来,门阀士族制度逐渐走向衰亡;宋代政治环境相对宽松。
(4)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了活力,削弱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
(5)教育与科技:政府提倡文治,重视教育;印刷业发展迅速,推动文化的普及。
【练·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4“历史纵横”改编)北宋建立以后,人口增长迅速。据统计,公元989至1110年,北宋全国户数从650万增长到2 088万……按每户5口左右推算,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北宋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B.得益于传统农业的发展
C.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政策 D.稳定的政治局面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5“史料阅读”改编)苏轼在《石炭》诗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煤)。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B.矿冶业成为主要手工业部门
C.北宋已使用煤炭作冶铁燃料
D.徐州成为宋代的冶铁业中心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8“学思之窗”改编)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写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固然已。”作者主要阐述了( )
A.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B.宋代的社会大变革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C.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中国古代社会变迁呈现循环往复特点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67“教材知识”改编)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等级观念消除 B.崇文抑武的特点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练·高考真题//明考向】
命题点1 宋代农业的发展
1.(2020·全国Ⅰ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命题点2 北宋的商业发展与城市生活
2.(2023·全国甲卷,26)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
A.早晨在家喝红薯玉米粥 B.晚上去夜市听人说书
C.到指定市场用银元购物 D.出门时穿件黄色棉袍
命题点3 茶叶与金人的日常生活
3.(2023·辽宁高考,4)绍兴和议之后,金人所需茶叶“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1198年,金朝认为向南宋购茶“费国用而资敌”,次年在今山东、河南等地设坊制茶。然其茶叶价高味差,售卖不畅,遂“罢造茶之坊”,继续向南宋购茶。这表明( )
A.金朝辖境内不适宜茶树的种植
B.金朝财政负担沉重
C.茶在金人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命题点4 北宋社会阶层的流动
4.(2022·重庆高考,4)北宋开封商人孙赐号,本是酒馆侍者,“诚实不欺,主人爱之,假以百千,使为脚店(小酒馆)……其货渐侈大,乃置图画于壁间,列书史于几案,为雅戏之具,皆不凡,人竞趋之。久之,遂开正店,建楼,渐倾中都”。材料有助于说明北宋( )
A.士人阶层壮大 B.心学思想盛行
C.坊市制度流行 D.抑商政策加强
:课后完成 训练9训练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一、选择题
1.(2024·湖南长郡中学模拟)“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据此推知,宋代“稻麦复种”可能主要集中于( )
A.江汉平原 B.太湖平原
C.关中平原 D.成都平原
2.(2024·广东肇庆一模)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园户”;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糖霜户”,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 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 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3.(2024·北京西城区调研)宋神宗熙宁年间,苏颂两次使辽,他在诗作中描述以奚人为主、汉人和渤海等多民族共居的燕山山地“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又在诗下注说:“问之皆汉人佃奚土,甚苦输役之重”。材料反映了( )
A.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
B.辽朝农牧结合的经济特点
C.北宋时期土地契约的出现
D.设置南、北面官制的影响
4.(2023·江苏南通四模)宋神宗元丰年间,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浙西一带的农民每到秋熟,就到“土沃多旷”的两淮,帮助淮民收获,田主仅取收获的一半,“他皆为浙人得之,以舟载所得而归”。这表明南宋( )
A.人口增长压力导致季节性流动
B.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获得发展
C.政府对百姓职业更换限制松弛
D.经济重心尚未转移到江南地区
5.(2023·河北张家口三模)下表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徐州地区 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江西信州 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广东韶州 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6.(2024·重庆模拟)宋代书籍出版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由此形成了许多印刷出版的手工作坊和工场。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据此可知( )
A.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
B.商业资本主导城市手工业发展
C.理学传播促进文化教育走向兴盛
D.商人成为知识的主要生产和传播者
7.(2024·天津南开区期中)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出现新的手工业工场 B.经济作物的品种繁多
C.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8.(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大联考)1077年,北宋政府下令允许川南的戎州、泸州(今四川宜宾、珙县、合江一带)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还规定各地草市与城镇一样归属县尉主管。这一现象反映,宋代( )
A.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B.人身依附关系削弱
C.门第观念日渐淡薄 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9.(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开创了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10.(2024·广东深圳模拟)“绍兴和议”后,宋金在边界地区开设“榷场”作为贸易的场所,双方均设有专官监督贸易并征收榷税,榷场中主要允售商品及禁售商品如下表。这反映出( )
政权 主要允售商品 禁售商品
宋 茶、粮米、丝织品、漆器、金银器、外洋船货等,茶、米、麦为大宗 耕牛、兵器、书籍
金 珍珠、人参、羊、猪、药材等,羊为大宗 马匹、兵器
A.榷场满足了南北贸易需求
B.经济交流与政治对峙并存
C.商业意识左右交易与管控
D.外贸服务于对奢靡的追求
11.(2024·河北唐山模拟)宋代农村市场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每逢春冬农闲季节,农民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这表明,农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 )
A.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
B.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C.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说明了长途贩运的兴起
12.(2024·山东济南调研)宋人庄季裕曾记载:“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这说明当时( )
A.坊市界限已被打破 B.经济城镇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D.边境贸易繁荣
13.(2023·浙江北斗星盟5月联考)据《唐会要》记载:“元和二年(807年),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见定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每岁县赋入倚办,止于浙西、浙东、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合四十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四分有一。”这一史料主要反映出( )
A.赋税征收对象扩大 B.政府人身控制减轻
C.主户所占比例下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4.(2023·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第二次联考)宋代各类学校“广开来学之路”扩大招生范围,与唐代相比,入学门槛降低很多。在宋代现实生活中,如“工商杂类”甚至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
A.理学形成推动教育发展
B.教育公平得以实现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15.(2024·安徽合肥模拟)宋高宗绍兴年间,即有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原本为瞿氏家的佃客,但是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另有宋孝宗淳熙年间,台州仙居县林通判家客户郑四客,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反映出宋代社会(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社会阶层流动较为频繁
D.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产生
16.(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合检测)考古研究发现,汉唐墓葬根据墓主身份的不同,其形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未获得诏葬的高品官和中低品官的墓葬中则出现了与庶民墓相仿的“从俗而葬”现象。这表明宋朝( )
A.社会生活呈现世俗化趋势
B.封建伦理观念已受到冲击
C.市民阶层的地位获得提升
D.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二、非选择题
17.(2023·湖南浏阳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沿袭了晚唐以来的土地政策,对合法的私人土地买卖不加干预,土地买卖愈益盛行,“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地主阶级的升降沉浮波动频繁。无地少地的农民承担地主土地的耕作,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各种分成制的产品地租代替了劳役,佃农有了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去安排生产,从而使生产得到发展。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宋》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的表现,并简析其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原因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训练9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1.B [据材料“‘稻麦复种’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技术支撑”可知,稻麦复种的区域最初应与经济中心一致,可推知应是太湖平原地区。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又属于平原地区,南迁的北方人口对面食需求大,故便于稻麦轮作的推广,故选B项;据材料“受到自然环境、技术、人口规模、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江汉平原、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与政治和经济中心相距较远,可能出现稻麦复种,但不会集中,排除A、C、D项。]
2.C [据材料“种茶农户众多……‘园户’”“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可知,北宋时期,南方出现众多种植茶、甘蔗等经济作物的农户,有些产品甚至远销海外地区,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农产品与市场联系紧密,商品化倾向明显,故选C项。]
3.B [“田畴高下如棋布,牛马纵横似谷量”的意思是辽朝的田畴高下像棋子一般分布,其牛马数量较多,纵横驰骋,这反映出辽朝农牧相结合的经济特点,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的背景是百姓轮流到政府的衙门中服役以致影响到了农业生产,并且题干所述内容与募役法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汉人佃奚土”叙述的是汉人租种契丹族地主的土地,与“契约”无关,排除C项;南北面官制度即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体现的是因俗而治,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4.A [据材料“两浙户均耕地为20.38亩,南宋时跌至16.1亩”并结合所学可知,经历了两宋之际的战乱,两浙地区的户均耕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在耕地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表明当时人口数量增长,且浙西农民帮助淮民收获,体现了浙西农民随收获季节流动,故选A项。]
5.D [由题干可知,宋代上述地区的矿冶业雇佣了大量劳动力进行采矿,表明这一时期民营手工业得到了发展,意味着社会经济活力增强,故选D项;整个中国古代雇佣劳动都没有得到普及,A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矿冶业的发展并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出现衰退,而恰恰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题干仅表达了矿冶业在宋代得到较大规模的发展,与地方治安秩序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C项。]
6.A [据材料“出版业中各类书店集编辑、印刷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可知,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店已经不是单一的经营活动,而是集多种经营方式于一体,印刷技术发展推动经营方式变革,故选A项。]
7.C [据题干“卖丝”“籴新谷”可知,题干所述表明宋朝农家出现卖蚕丝、购买粮食的情况,据此可知,该诗作反映出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宋朝普通民众的情况,与“手工业”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丝”为经济作物,得不出“繁多”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宋朝的手工业不仅出现在乡村,在城镇中也存在,排除D项。]
8.D [据题干“在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开设草市,以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可知商品经济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反映出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据题干可知,开设草市的地点是“远离州城、县城的地方”,即农村,而不是“城市”,排除A项;人身依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政府的赋税制度,而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赋税制度,排除B项;开设草市的目的是“解决当地百姓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问题”,与门第观念无关,排除C项。]
9.B
10.B [据表格信息,当时宋金之间通过榷场实现了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和少量奢侈品的交易,体现了双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但是耕牛、兵器、马匹等战略物资和生产物资禁止交易,这说明双方之间的对峙格局依然存在,故选B项。]
11.A [据材料“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可知,农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和劳动力的商品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社会的交流,故选A项;经济重心南移是指中国历史上一种经济活动的现象,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材料未体现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差距,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农村市场”“将自身和技艺作为商品投入市场”与长途贩运无关,排除D项。]
12.B [据题干可知,宋朝实行茶叶专卖制度,在江陵、真州等交通要道,起初只有数量较少的店铺,后来逐渐增多,在市镇中,有许多茶坊,徽人、晋人等不同地区的人汇集于此,通过商人输送到边境之后,获利丰厚,这体现出宋朝时期经济城镇的兴起,故选B项;坊市界限指的是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在题干中并没有述及坊市界限已被打破的现象,排除A项;据所学,在明朝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晋商等,排除C项;题干还述及有“择要会之地”,即交通要道,而不是仅指边境,排除D项。]
13.D [在天下四十八道、管州府二百九十三和总户数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的情况下,仅“浙西、浙东、宜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道”这八道,合四十州,就有一百四十四万户,占天宝供税之户的四分有一,由此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已经成了天下赋税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项。]
14.C [材料体现了与唐代相比,宋代各类学校招生范围扩大,连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其子孙都可以进入州、县学校读书,这说明社会成员身份逐渐趋于平等,故选C项;理学是在宋代形成,但材料无法体现当时教育的发展是受理学的影响,排除A项;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不可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
15.A [宋代的佃客或者客户可以在闲暇时节“受他人佣雇,负担远适”,或者在自己有了一定储蓄之后“出外贩贸纱帛、海物”,这在之前的朝代是不被允许的,而宋代则主户不加干涉,说明当时人身依附关系相对之前较为松弛,故选A项;题干说的是主户和客户(佃客)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社会成员之间身份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只提到了客户或者佃客可以在与主户维持原有关系的基础上,再经营其他的内容,并未提到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所以不能反映社会阶层流动问题,排除C项;题目强调的是主客户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变化,而不是新的经济因素是否出现,排除D项。]
16.A [根据材料可知,汉唐墓葬在形制上有等级差别,而到了宋朝,部分官员的墓葬中出现了“从俗而葬”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而丧葬礼俗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的社会关系问题,以宋朝为界,中国社会开启了“世俗化”“平民化”的新阶段,故选A项。]
17.(1)表现:土地买卖基本不受官府干预;官府对农民的限制松弛。
社会影响:土地买卖盛行;贫富更替普遍,社会流动频繁;农民受到的人身束缚减少;农民生产热情提高;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主要原因:农业经济发达;官府放宽商业限制。
变动:贱商观念改变;婚姻以财产为基础;门第观念淡化。
影响因素:政府政策、社会阶层变动、经济发展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高中历史2025届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第9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件 讲义 练习四份打包)